荆州。
襄阳西郊,王氏坞堡。
夏天雨水,总是带着一种沉闷的气息,不够通透。
既没有春天的润,也没有秋天的爽,就像是粘稠的血,浸润着坞堡高耸的砖石墙体。
在坞堡高墙之内,在王氏精致的小园里,翠竹在雨丝中摇曳,亭台楼阁半掩在雨雾之中。
这里是琅琊王氏在荆州的根基,虽不及徐州祖地恢弘,却也处处透着士族大姓的清雅与矜持。
亭中,王弘宽袍缓带,指尖轻叩着石案,正与几位同族子弟及城中名士清谈。
案上温着酒,几碟精致的点心几乎未动。
在些许经文杂论之后,话题不可避免地又回到了襄阳周遭日益紧迫的战事上。
『这曹子孝确为名将,』一位年长些的族兄呷了口酒,语气带着点事不关己的点评,伸出手指指指点点,似乎是要点在曹仁的脑门上一般,『这困守孤城,竟还能南北转进,连挫骠骑数部,着实不错……若非骠骑各部颇为精锐,怕是早被他寻得破绽了,一举击破了……』
『哼,不过是困兽犹斗罢了。』王弘微微扬起下颌,亭外一些雨雾打湿了他额前几缕发丝,更衬得他面庞如玉,只是那眼神里透着一股超然的淡漠,『骠骑大军将帅如云,斐子渊虽未亲至,然兵锋所指,岂是区区一城能久守?曹孟德,这大河南北皆需防守,恐怕是……啊哈,这襄阳啊,败落恐怕只在旬月之间……』
王弘身上没有任何的职位,但是说起骠骑大将军,以及当朝丞相之时,依旧是直呼其名字。而且称呼斐潜曹操姓名之时,还会微微翘起鼻孔来,似乎是在表示怎么,名字不就是用来叫的么?有什么不对?
王弘顿了顿,声音清朗,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值此危局,我等士族门第,首重者为何?乃血脉传承,门楣不坠!城外那些田庄、佃户,乃至依附的部曲,不过是身外之物,皆为随时可以割舍之「卒」罢了,当弃则弃。』
这是在高傲的士族子弟当中,习以为常的理论。
『弃卒总是难免的』。
『难免』意味着绝对、无法避免。
这本身就犯了绝对化的错误。
在现实中,许多困境、牺牲并非完全不可避免。它们往往是特定决策、资源分配不公、信息缺失、短视行为或人为选择优先保障某些群体利益而牺牲另一些群体的结果,所以将『弃卒』归咎于什么政治或是战争的所谓『必然』,很明显就是推卸责任、合理化不公的一个借口罢了。
但是这借口,很好用。
『王兄高见!』旁边一个年轻士子立刻抚掌附和,『易有云「亢龙有悔」,当舍则舍,方为上策。些许部曲仆役,死则死矣,战后以财帛招募,不过旬日之事。若为保全这些微末之物,累及宗族根本,那才是愚不可及。』
『卒』非死物,而是活生生的人。『弃卒』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冷酷的物化。被牺牲的是活生生的人,是有家庭、情感、尊严和梦想的人。
轻描淡写地说『当舍则舍』,是士族子弟对下层百姓生命价值的极端漠视。
『正是此理!』另一人也接口道,『昔日先祖避祸,亦曾弃卒保车,方得保全琅琊王氏一脉清流。如今情势,何其相似?城外若有流民骚动,或曹军、蔡氏残部袭扰,便令部曲首领陈忠率其部死守庄园。一则拖延贼势,二则显我王氏忠义。我等只需紧闭坞堡,凭此高墙深池,静待尘埃落定即可。』
每个人似乎都认同『弃卒』,并且觉得理所应当。
这种将或个人或群体的冷酷选择,伪装成一种自然规律,在『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遮羞布下,巧妙地将决策者的责任摘除,仿佛牺牲是『命运』而非『选择』。
毕竟当下说这话的士族子弟,往往站在安全的高地,享受着时代提供的保护或红利,却对承受代价者指指点点。他们感受不到『卒』的痛苦和绝望,其言论充满了无知、傲慢和残忍的优越感。
王弘轻笑一声,带着点文人的天真,『正是如此……骠骑军破城在即,届时我王氏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非更显识时务?』
亭中响起一片矜持的附和声。
王弘嘴角微翘,似乎很满意自己『识大体』、『有决断』的言论得到共鸣。他目光掠过亭外雨幕,望向远处庄园的围墙,那里有家兵值守,身影在雨中显得模糊而渺小。
在他眼中,那些家丁私兵部曲,不过是一道道会移动的屏障,与这亭台楼阁、翠竹假山并无本质区别,都是王氏门楣的附属品。
不用提及,不用说明,不用强调,不用重复。
卒子随时都可为大局牺牲,也应该去牺牲。
然而,王弘等人从来没去考虑过,如果认定牺牲是『难免的』,『弃卒』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会失去反思和改进的动力。也就自然不会去追问,去反思,去一遍遍的扪心自问,『为什么是这些人被牺牲?』
『是否有更好的方案?』
『制度框架是否有什么缺陷?』
『……』
此时,坞堡侧门外一处简陋的营房里,气氛却凝重得如同灌了铅一般。
陈忠身披半旧的皮甲,沉默地擦拭着一柄环首刀。刀刃映着他粗糙的脸颊和紧抿的嘴唇。
营房内,或坐或立着数十名部曲,大多是跟随他父亲,甚至祖父就为王家效力的老卒子弟。他们脸上有对即将来临战事的恐惧,但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性的麻木和对陈忠命令的服从。
坞堡管家王福撑着伞,小跑着进来,雨水溅湿了他的袍角,如同血色从地上晕染到了他脚上。他避开众人的目光,径直走到陈忠面前,递上一枚竹符,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忠哥儿……主家的意思……城外几处要紧的庄子,尤其是靠近官道的那两处,就……就托付给你了。务必……务必守住,为主家争取时间。堡内……堡内会紧闭门户,静观其变,也会设法向……向朝廷求援。』
王福的话说得含糊,但意思再明白不过。
死守,拖延,为坞堡里的主人们争取固守待援,或是待变的时间。
至于援兵何时来?会不会来?
没人提。
紧闭的堡门,就是最清晰的答案。
他们被彻底放弃了,他们就是『弃卒』。
营房里一片死寂,只有雨水敲打屋顶的噼啪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忠身上。
陈忠接过竹符,冰冷的触感从掌心蔓延到心底。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有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有父亲旧部满是皱纹的脸,有年轻后生眼中掩饰不住的惊慌。
他仿佛又看到当年父亲浑身浴血挡在王弘的父辈身前,最终倒下的身影……
现在,轮到他了。
『知道了。』陈忠的声音沙哑低沉,像钝刀刮过木头。
他没有质问,没有愤怒,只是将竹符紧紧攥在手心,指节发白。
『弟兄们,』他环视众人,声音提高了一些,『主家有令,守庄!』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回应。
部曲们默默地拿起武器,检查弓弦,披上简陋的藤甲或皮甲。
他们是卒子,生来的『命运』似乎就是应该被摆上棋盘,然后被无情地吃掉。
战争么,难免要有『弃卒』,不是么?
接下来的几天,如同地狱。
因为王弘的信息,是严重滞后了。
他只是知道曹仁南北转进,撕扯骠骑防线,他不清楚因为嵩山防线出现了大问题,逼迫曹操只能领兵南下封堵漏洞。
曹操一来,局势逆转。
嵩山司马懿被逼退,廖化李典退缩,就连宛城也被曹军围困。
但是曹军大军南下,兵卒也是要吃饭的,而且急急而来,也不可能带着大量的粮草辎重,所以……
对于曹军来说,这句『弃卒总是难免』的话,似乎也是正确的。
陈忠带着三百人,部曲加家丁,依托庄园简陋的土墙和栅栏,迎战了一波又一波袭扰的武装力量。
起初是些被打散的曹军溃兵和趁火打劫的流民,后来,或许是庄园的顽强抵抗引起了什么人的注意,也可能是蔡氏叛变后曹仁对荆州本地士族越发不信任,试图剪除羽翼,派来了更精锐的曹军小部队。
箭矢如飞蝗般落下,简陋的庄寨大门被撞得砰砰作响。
陈忠如同磐石般钉在最前线,环首刀每一次挥出都带起一蓬血雨。
他身边的弟兄们一个接一个倒下,尸体堆积在泥泞中。
他们用命换来的,是给来袭者造成了远超己方人数的伤亡,也奇迹般地暂时保住了几处庄园的核心区域,确实为坞堡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暂时的……
但是之前承诺的『援兵』,迟迟不见踪影。
在一次击退进攻的间隙,陈忠背靠着残破的土墙喘息,左肩插着一支断箭,鲜血浸透了半幅衣袖。
疼痛和失血让他眼前阵阵发黑。
他下意识地望向远处,似乎想要透过硝烟,看到那座高高耸立、如同巨兽般沉默的坞堡。
他似乎看见堡墙的望楼上的人影,似乎听见了几声模糊的、带着某种抑扬顿挫的谈笑声……
『忠义可嘉……』
『牺牲烈士……』
『弃卒保帅……』
『天地之道……』
一股难以言喻的冰冷,瞬间从陈忠的脚底直冲头顶,甚至压过了伤口的剧痛。
在痛苦和绝望之中,陈忠也说不清楚是他自己现在是直接听见了看见了,还是之前的一次又一次的旁观留在脑海里的印象。
他死死盯着坞堡的高楼,仿佛第一次真正看清了这些他世代效忠的主子的模样。
弟兄们温热的血还在脚下的泥土里流淌,绝望的嘶吼还在耳边回荡,而堡内那些锦衣玉食的贵人们,却在安全的堡垒里,将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喘息之机,当作清谈玄理的佐料,轻飘飘地谈论着『忠义』和『牺牲』,阐述着『总是』和『必然』,仿佛在点评一出与己无关的戏剧!
什么琅琊清流!
什么高门风雅!
在这一刻,陈忠心中那根维系了家族两代人、名为『忠诚』的弦,『嘣』地一声,彻底断裂了。他眼中最后一丝属于『部曲首领』的光芒熄灭了,只剩下冰冷的、如同荒野孤狼般的绝望与恨意。
他转头,目光扫过身边仅存的十余名伤痕累累、眼神同样充满悲愤和绝望的弟兄。
不远处还有王氏的部曲私兵家丁在搏杀,在牺牲。
一个念头,如同毒蛇般钻入他的脑海,疯狂滋长。
『忠哥?』
一个年轻部曲看着陈忠陡然变得狰狞的眼神,有些不安地低声唤道。
陈忠没有回答。
他猛地拔掉肩上的断箭,抓起了一把泥土,堵住了伤口。
鲜血依旧涌动,但是减缓了一些。
剧烈的疼痛反而让陈忠更加清醒起来,他指着远处那座看似坚不可摧的坞堡,声音如同从九幽地府传来,带着刻骨的寒意,『弟兄们,看见了吗?我们流的血,在他们眼里,不过是几句风凉话!我们守的不是庄园,是他们的命!可他们,关起门来,把我们当成了喂狼的肉!丢弃的卒!』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像浸满了寒冰,『今天,这「弃卒」,老子不当了!他们不是喜欢谈「弃卒难免」吗?好!今天,我就让他们尝尝,谁才是「弃卒」!』
他指着坞堡西侧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里有一片看似陡峭、实则因年久失修,内部结构早已松动的崖壁,下方连接着一条被藤蔓遮掩的、几乎废弃的引水沟渠,直通堡内一处偏僻的后厨杂院。
这条密道,是当年为了保护主家秘密修建的逃生通道,只有最核心的部曲首领知晓。
『跟我来!』
陈忠低吼一声,不再恋战,带着残余的、已被仇恨点燃的部属,佯装力竭溃败,不再向庄园深处退却,反而朝着来袭的、杀红了眼的曹军一部败退下去,且战且走,方向却巧妙地偏离主战场,朝着那个隐蔽的崖壁薄弱点移动。
追击的曹军士卒见这些顽抗多日的硬骨头终于崩溃,大喜过望,嗷嗷叫着紧追不舍。
陈忠对地形了如指掌,故意将追兵引到那片崖壁下。
『噗嗤……』
看似坚固的石壁,在抽掉了关键支撑之后,就像是放了一个闷屁,顿时垮塌下来。
伴随着大量泥土碎石滚落,烟尘翻腾,崖壁竟然塌陷了一大块,露出了后面一个黑黢黢的豁口和向下延伸的沟渠!
追击的曹军小头目先是一愣,随即狂喜的大叫起来,『天助我也!里面有路!冲进去!王家坞堡的金银财宝、粮食女人,都是我们的了!』
曹军疯狂往豁口涌动,而没有看到在烟尘掩护之下往侧面逃离的陈忠等人。
当然,即便是看到了,曹军兵卒显然也会选择冲进坞堡,没人会去理会那几个逃离战场的『弃卒』。
曹军兵卒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根本顾不上思考为何这里会突然出现破绽,争先恐后地嚎叫着从那豁口涌入了坞堡内部!
王弘远正与几位族人,轻装镇定,维护气场,在高楼临窗而坐,听着远处喊打喊杀,装作只是风雨袭窗。他们一边温着酒水,一边品评着一幅新得的春秋某位大贤的孤本。
外面隐隐传来的喊杀声似乎比前几日略有不同,让王弘他微微蹙眉,但很快又被抛在了一旁,继续清谈,指点,高高在上,摇头晃脑,得意非凡。
突然,一阵极其突兀的、凄厉的惨叫声和兵刃撞击声,从堡内西侧,靠近后厨的方向猛地爆发出来!
那声音如此之近,如此清晰,瞬间打破了坞堡内虚假的宁静!
『怎么回事?!』
王弘手中的酒杯啪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他猛地站起身,脸上血色尽褪。
『不好了!不好了!贼人……贼人从西边破墙进来了!』
一个家仆连滚爬爬地冲进书楼,满脸惊恐,语无伦次。
『什么?!』
书楼之中诸人瞬间乱作一团。
刚才还高谈阔论『弃卒难免』、『保全门楣』的士子们,此刻脸上只剩下最原始的恐惧和难以置信。
这里不应该是最坚固的坞堡,不应有最忠诚的卒子去牺牲么?
怎么卒子都没死光,坞堡就被攻破了?
混乱如同瘟疫般瞬间蔓延整个坞堡。
优雅的园林变成了修罗场。
畅谈的书楼变成了大墓碑。
那些平日里高冠博带、清谈玄理的士族子弟,此刻在如狼似虎、杀红了眼的乱兵面前,脆弱得如同待宰的羔羊。他们试图拿起佩剑,手却抖得连剑都拔不出来;他们想要组织家丁抵抗,却发现平日里驯顺的家丁此刻也如无头苍蝇般乱窜。
什么『天道』,什么『必然』,在冰冷的刀锋和疯狂的杀戮面前,显得无比苍白和可笑。
王弘被几个忠心的老仆拉扯着,试图逃向后宅深处。
他华丽的袍子被刮破,发髻散乱,脸上沾满了泥水和不知是谁溅上的血点,早没了半分『清流才俊』的风采,只有极度的惊恐和茫然。
他到现在还不知道究竟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也不清楚他究竟做错了些什么。
『噗嗤!』
一柄不知从何处飞来的、沾满泥泞的短矛,狠狠贯入了王弘身侧一个老仆的后背。
滚烫的鲜血喷溅了他一脸,也吓软了他的脚。
『啊啊啊……』
王弘惨叫起来,他似乎想要告诉面前冲来的曹军,他是高贵的『帅』,他不是这些低贱的『卒子』所能触碰的,他想要用长篇大论,忠孝仁义来阻挡刀枪加身,但最终他只发出了如同野兽一般的嚎叫声。
『弃卒总是难免的』这句话,是推卸责任者的墓志铭,是冷酷无情者的遮羞布,是高高在上者的致命幻觉。
真正的智慧与强大,在于珍视每一个个体,在于穷尽智慧与努力去避免无谓的牺牲,在于明白牺牲从来不是荣耀的起点,而往往是系统性溃败的开始。
当『卒』被无情抛弃时,『帅』的根基早已摇摇欲坠。
那些在安全处轻言『弃卒难免』的某些人,或许该想想,自己是否真的站在棋盘之外?又或者,在更大的棋局中,他们也不过是另一枚被更高层级视为『卒』的棋子?
很遗憾,王弘不懂这些。
在他最后的视野里,是曹兵狰狞的面孔和冲天而起的火光,那是他引以为傲的藏书楼被点燃了。琅琊王氏分支在荆州的积累、清誉、财富,连同无数曾经高谈阔论、视人命如草芥的灵魂,一同在火光与杀戮中,走向了倾覆的终点。
陈忠带着最后十几个死里逃生的弟兄,一头向云梦大泽扎去。
身后的冲天的喊杀与火光,也暂时冷却了心中的愤恨和怒火,只剩下劫后余生的疲惫和深入骨髓的悲凉。他们曾是盾牌,是卒子,最终也成了点燃毁灭之火的引信。
泽国茫茫,前路未知,但至少现在,他们不再是任何人的『弃卒』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