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留谁,镇守河南?

    大明崇祯皇帝十五年,八月十七日,河南省开封府许州城内,已是一片秩序井然之象。

    大街上人流不断,各家商铺也都大开其门广纳各方宾客,俨然一副歌舞升平的安定祥和景象,虽然大街上仍时不时可见一队队勇毅军战士往来巡逻,却并不见丝毫违和之感。

    许州原有的察院衙门和都司衙门都已废弃,而今许多工匠正在指挥修缮,他们虽然衣衫褴褛,但看上去精神状态却是颇佳。

    而在知州衙门周边更是出现许多军士,他们既有站岗放哨的,也有往来巡逻的……

    往日,知州衙门前的繁华景象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却是强大的肃杀气息,铁甲似墙,刀枪如林,完全见不到一个平头百姓在周边出现。

    …………

    许州,此前曾数次被闯贼大军攻破,就在不久前大贼“一只虎”李过,还曾蟠踞于此达月余之久,而就在半个多月前,闯贼本人也曾在许州落脚过。

    而今,许州城再次为官军所收复,重归朝廷的怀抱,不对,应该说是归到了勇毅军的怀抱之中。

    许州,既是三国时代曹魏的国都许昌,也曾是中原的政治军事中心般存在,然而到了明朝时期许昌就成了许州,隶属于河南省开封府管辖之下。

    此时的许州,虽然为明朝的“散州”,但是按照明朝地方行政制度规定,“散州”是可以辖县的,所以这时期的许州还管辖着临颍、郾城、襄城、长葛等四个县。

    由此可见,许州在开封府、乃至于河南省,还是很有些地位的。

    而且,许州辖下的襄城紧邻汝州与南阳府,正是扼守闯贼大军的门户所在,进可入汝州威胁闯贼老巢伏牛山所在,更可遥制南阳府;而退则可固守许州以阻挡贼军进入开封。

    由于连年战乱,许州的知州已经亡于贼军刀锋之下,这就给永宁伯留下了极大的运作空间。

    …………

    现如今的许州知州衙门,已经成为了永宁伯的中原剿贼提督行辕所在。

    知州衙门的前堂是行辕各部门坐堂办公的地方,永宁伯的办公地方则主要是在中堂,至于后堂则留作永宁伯张诚的居住所用,随从的各幕僚则居住在两边的别院里。

    中堂的偏厅内,永宁伯正看着各方传回的军报,刘承祖在旁边的随时听候吩咐,他的身前摆放着一张小书案。

    而在下首还摆放着几张书案,老参谋孙时相与胡以温此刻正坐在书案上,奋笔疾书着……

    片刻后,胡以温手里拿着一篇书稿,来到了永宁伯的帅案旁,轻声道:“督帅,给皇上呈报的军情会禀,属下已经草拟好了,还请您亲自过目一下。”

    张诚抬起头,看了看胡以温,笑道:“公峤,你是否觉着我这番作法,有些哗众取宠之嫌啊。”

    胡以温笑了笑,却并未说话。

    “你不出言,我便当你是默认啦。”永宁伯随口说着。

    胡以温仍是不出一言,正待退回自己的座位,却见孙时相也已撂下了毛笔,边向着这边走来边开口说道:“督帅,有一事老朽实在想不明白。”

    张诚的目光看向了他,虽然没有说话,但那意思却已十分明确。

    “督帅,如此大张旗鼓在开封推动军屯,便不惧朝堂上众位言官御史们的流言蜚语了么?”

    “何惧有之?”

    永宁伯似乎对此并不以为意,他笑着说道:“哪个御史言官对此有异议,就将他们派到前线来,披甲持刃去杀贼子好啦。”

    孙时相一时无语以对,只好尴尬的笑了笑。

    其实,永宁伯所言并非全无道理,毕竟仅凭道德和朝廷律法对付不了流寇,而今天下能够杀贼的大明军将,头一个当属永宁伯张诚尔。

    诚如永宁伯适才所言,哪个御史言官再敢瞎逼逼,那就派他到河南前线来,盔甲军械永宁伯给出了,让他们亲自去跟流寇们讲道理、讲道德、讲朝廷律法去!

    “中原之贼乱,尤甚于别处,非行雷霆手段,又以何来对付闯逆?”

    永宁伯从帅椅上站起身来,径直向着偏厅外行去,孙时相等三人紧随其后,也出了偏厅。

    此刻,已是未时,阳光正足,从稀疏的大树枝叶间透射下来,洒在众人身上,照射出宛如星星般的光点,晃动不已。

    “不开军屯,粮草全凭朝廷转运供应,如何能够持久?”

    永宁伯轻声说着:“况数十、上百万饥民散在各处,我们如不加意招抚之,难保他们不会毅然从贼,刀矛虽利,又怎能杀尽普天下亿万失地百姓乎?”

    孙时相等人频频点头。

    “大丈夫行事,当无愧于本心,无愧于天地。区区言官御史,何所惧?”

    他猛然转过身来,一脸正色,道:“本伯立身天地间,只管凭本心做事,至于身后的评价如何,我相信百年之后,自有公正的评说。”

    “督帅高义,我等佩服之至!”孙时相说着。

    他忽然压低了声音,道:“督帅,贼军已缩回伏牛山,我们是继续进剿,还是暂时息兵,好使我将士得以歇息休整?”

    “本帅之意,待河南局势稍定,便率大军回宣府休整。不过……”永宁伯面色一沉,接着道:“河南局势得来不易,总要留驻两营兵马镇守,免得被那帮无能龟孙再次葬送。”

    “督帅……想留哪两营兵马镇守河南?”孙时相问着。

    永宁伯还没有说话,就听一阵急促的军靴踏地之声响起,接着就是张明远的声音传来:“督帅,皇上天使来啦!”

    “进城了么?”永宁伯似乎对此并不感到惊讶,只是淡淡问着。

    “距许州已不足十里路程。”

    “孙老,公峤。你们二人代我出城迎一下吧。”

    “督帅,您不亲迎啦?”孙时相问着。

    “不啦。”张诚挥了挥手,道:“就言‘我日夜操劳,心力憔悴,今又偶感风寒,实在不便出城迎候’即可。”

    “是。”

    “刘承祖,安排布置香案炉台,准备接旨吧。”

    “是,督帅。”(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织明不错,请把《织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织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