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削微出手

    申海,香格里拉。

    “道俊,你确定要在华夏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和资本搞汽车厂?”

    电话里,陈养喆的声音低沉而严肃。

    “那边的市场和环境可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政商关系、政策转向、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方方面面都很麻烦。”

    “爷爷,您不是跟我说过一个道理嘛,风险越大的生意,往往利润也会更大。”

    陈道俊虽然后世很少接触华夏这边的业务,但在他的印象里,从千禧年到2020年,华夏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

    什么叫发展期?

    蛋糕越做越大,遍地都是黄金。

    当然。

    爷爷提的那些也是事实,这边的政策风险性很高,如果哪天出了新政策,外商投资占比不得高于50%。

    那末,即使起亚占股49%,也会丢失企业内部的话语权。

    毕竟。

    东风和悦达都是国有企业,哪怕他们有着各自的利益,但遇到重大问题,还是会站在一起。

    不过。

    应该不会吧?

    如果真有这么大的政策转向,后世哪会有那么多外资车企进入华夏市场?

    “好!”

    电话那头的陈养喆倏地大笑。

    “这才是我的孙子!”

    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起亚重金投入华夏市场,是一个风险比较高的决策。

    但,若是站在家长的角度,陈养喆欣赏小孙子的魄力。

    换成是大儿子、大孙子,他们恐怕没有这样的决策力。

    打鱼人圈子里有一句话。

    风浪越大,鱼越贵!

    什么生意没有风险?

    何况。

    关于华夏市场的研判,他们顺洋也一直在做,不只是他们,LG、现代汽车、爱茉莉太平洋、衣恋等等品牌,都或多或少有着在华业务。

    区别只是规模大小,投入多寡。

    不多时,陈养喆挥手招来秘书。

    “金秘书,记一下,明天让战略部门把对华研究策略发一份给道俊,尤其是汽车、电子方面的,发的详细一点。”

    “完整版吗?”

    金秘书多问了一句。

    “嗯。”

    既然要发,肯定是发完整版。

    “明白。”

    跟了陈养喆那么多年,金秘书知道会长的意思是什么。

    显然。

    会长对陈道俊赴华投资的事,很是欣赏。

    一家跨国企业的执掌者,怎么能没有国际视野呢?

    当下,亚洲范围内最值得投资的国家是哪一个?

    毫无疑问。

    华夏。

    那边有着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也有着十几亿的人口,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是一座巨大巨大巨大的金矿。

    如果不是限制太多,顺洋集团早就大举进军华夏市场了。

    集团内部没有什么秘密。

    很快。

    陈荣基就从总裁办收到了风声。

    (PS:小西八的叫法不一样,这里直接用国内的叫法)

    道俊去华夏投资了?

    果然。

    奇迹投资公司背后的人就是他。

    收购起亚汽车那么大的事,怎么可能瞒得住?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起亚再不行,也是国民级的品牌。

    背后的收购方,藏得都藏不住。

    之前。

    陈荣基还想鼓动媒体,把奇迹公司打成美资,刚刚经历过国家破产的国民,如果知道这种事,一定会强烈抗议。

    国民品牌怎么能被美资收购?

    然鹅,他还没开始行动,道俊那个臭小子已经快刀斩乱麻,完成了收购重组。

    后来。

    陈荣基和准亲家,贤成日报的会长一商量,这件事最好是压着。

    收购都完成了,再鼓动情绪,已经为时过晚。

    与其做无用功什么的,不如把账先记下。

    等哪天需要用,再重新掏出来。

    呵。

    陈道俊。

    阿美莉卡资本的走苟罢了。

    买办。

    如果不是,他哪来那么多钱,收购起亚的资金可不是一笔小钱,上万亿韩元。

    他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子,哪来的钱?

    甭管是不是,先把脏水泼上去。

    只要陈道俊敢跳到明面上,那就把他先打成走狗。

    这样的人,怎么能执掌顺洋?

    真让他上了位,顺洋到底是他们大韩民国的顺洋,还是外人的顺洋?

    什么?

    本来就是外人的。

    那种事,普通人哪会想那么多,顺洋的股权结构又那么复杂,怎么都好解释。

    ……

    三天后。

    陈道俊收到了国内传来的资料,是爷爷的心腹秘书金秘书专程送过来的。

    “金秘书,麻烦你了。”

    看到金秘书亲自飞来华夏,陈道俊当然知道对方的来意不止送资料那么简单。

    “小少爷客气了。”

    金秘书微微一笑,很是谦逊。

    送资料这种小事,当然是什么人都行,他来,一是带来会长的‘指示’,二是为了示好。

    华夏有两句古话。

    一句话叫一朝天子一朝臣,还有一句是‘天恩难测’。

    会长就是顺洋集团的天,也是他的天。

    关于继承人的抉择,形势很不明朗,哪怕是他这种跟了二十多年的老人,也猜不透会长的心思。

    不过。

    有一点,他可以肯定。

    眼前的顺洋三代小孙子,一定有机会,并且倾向性还很大。

    能把一个私生子的小儿子列入序列,仅凭这一点,已经足够说明很多事。

    随后两天。

    金秘书将顺洋在华夏的一部分关系介绍给了陈道俊。

    只是,令他意外的是,一直没能看到小公子的身影,‘润基’去哪了?

    虽然好奇,但金秘书的生存法则中有一条。

    主家的事情,不该问的,别问。

    有时候,知道的事情太多,未必是一件好事。

    李杰去哪了?

    他去了鹏城。

    企鹅那么大的公司,当然得入个股。

    入股的过程,很顺利。

    小小投了300万美金。

    千禧年之前,也是为数不多投资企鹅的机会,这时候的企鹅还没有找到盈利方向。

    一旦增值服务项目被企鹅发展起来,那时候,企鹅就不会缺钱了。

    投资完企鹅,李杰又去了一趟香江。

    那边有一家叫GOYOYO的搜索企业也值得投资投资。

    这家企业要比千度入局更早,在早期中文互联网圈,GOYOYO的名声比千度大多了。

    这一次,李杰前往香江,一是投资,二是给创始人秦桉指点一下迷津。

    不要抱着Linux不放。

    还有。

    别想着什么都要。

    什么都要,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另外。

    他还给秦桉提了一个建议。

    改名吧。

    悠游这个名字,不是很顺口。

    “千百度?”

    戴着眼镜的秦桉惊讶道。

    “对,我很喜欢你们华夏的一位诗人辛弃疾,他的那首‘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真真是千古名句。”

    李杰笑着道。

    “我觉得这个名字用在搜索领域,好像也很合适,如果你觉得千百度的名字太长,千度,百度,也不错。”

    “陈先生,请容许我想一想。”

    换成是其他人,秦桉绝对不会这么好说话,哪怕是投资人,那也不行!

    但眼前这一位投资人跟其他人不一样。

    对方不仅懂企业,懂投资,还懂技术,在大方向上,比他看得更远。

    一言以蔽之者。

    对方的肚子里有干货。

    很多的那种,还不吝啬指点。

    当然。

    有钱,舍得投入,也是关键中的关键。

    “没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建议。”

    李杰耸了耸肩:“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你手里。”

    对改名什么的,李杰没什么执念。

    只要能替代千度,成为中文第一引擎,叫什么名字都不重要。

    至于秦桉有没有那个能力,李杰一点都不担心。

    有他这个投资人在,悠游能走上邪路吗?

    走不了!

    再说,人家秦桉的技术也不差。

    悠游搜索最早虽然诞生在香江,但它的开发者秦桉却是一个内地人。

    1994年,秦桉来到香江中文大学攻读计算机语言学博士,97年,他就开发了第一款中文搜索引擎。

    不过。

    跟那些淹没在历史中的众多互联网创业者一样,悠游没能度过互联网寒冬。

    倒在了黎明之前。

    现在。

    不一样了。

    李杰来了,太阳就有了。

    什么寒冬?

    外面的寒冬跟悠游内部有什么关系。

    他的子弹库里的资金,那是源源不断,他回国之时,账户里的资金是5000万美金。

    一个月不到,这笔钱已经增值78%。

    从5000万变成了8900万美金。

    他的钱和别人的钱不一样,具备繁殖能力,只要他想,只会越来越多。

    如今,他要做的是把钱‘变现’。

    躺在账户里的钱,如果不用,永远只是一串数字,带不来影响力,也无法提高地位。

    ……

    一周后。

    李杰从香江飞回了申海,这时,金秘书已经回了小西八。

    如果不是陈道俊马上也要回去,他还准备继续在香江多待几天。

    “阿爸,这个是爷爷带过来的资料。”

    套房内,陈道俊把那一大迭资料推到了李杰面前。

    “您有空的话,可以看一看。”

    “嗯。”

    李杰随手翻了几眼,大致看了看梗概。

    单从梗概部份,这份研报,写的还挺有水平的。

    研报的主笔人应该是一位华夏通,不然的话,写不出味道那么浓的报告。

    “你准备什么时候走?”

    “后天吧。”

    陈道俊抿了抿嘴:“回去之后,我准备先在员工内部开一个动员会,顺便培训一下他们。”

    虽然工厂还没有建立起来,但一些准备工作要提前做了。

    比如,提前培训员工,让他们做好外派到华夏的准备。

    陈道俊也想借着这个机会把他上辈子的父亲安排到派遣名单里。

    这样的话,他就能名正言顺的给前世的父亲升职加薪。

    另外。

    家属也可以安排过来。

    来华夏这段时间,除了考察工厂之外,他也在申海、盐城、江城等地逛了逛。

    相比于国内,这边好像还挺宜居的。

    如果他前世的父母能来这边,凭借他们的收入,在华夏俨然是中上层。

    活的不会那么累。

    何况。

    有他的暗中照应,他们的收入只会越来越高,过个几年,如果实在不适应,还能回去嘛。

    到时候,凭借在华工厂的资历,又能升一次职。

    不过。

    这些事他都是埋在心底。

    谁都没说。

    “嗯。”

    李杰点了点头:“你尽快,这边的业务,最好快一点找到接受的人,我还有别的事。”

    “别的事?”

    陈道俊装傻充愣。

    说实话,他真舍不得换别人来。

    无他。

    老爸的能力太强了。

    如果不是老爸,起亚在华投资的事哪会这么顺利?

    换成其他人,且不说有没有那个能力,单单信任问题就很让人头疼。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嘛。

    “别问那么多。”

    李杰懒得点破小儿子的心思。

    “跟你的投资没关系,而且,日后时机到了,你自然会知道。”

    投资圈实际上也没有什么秘密。

    一旦企业上市,各种信息一公开,股东哪能藏得住?

    即使李杰套了好几层壳,那也没用。

    因为人家的公开是全公开。

    除非代持,否则根本瞒不住,至于代持的风险,DDDD。

    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代持的。

    “好吧。”

    陈道俊又抿了抿嘴。

    “阿爸,不管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不过,起亚这边的事,还得麻烦您多照应照应。”

    说着,陈道俊苦着脸道。

    “要是投资失败,我想要买下顺洋的计划,可就全泡汤了。”

    “你为什么要执着于买下顺洋呢?”

    眼看话说到这了,李杰顺着话,削微扩展了一下。

    “买下一家企业,哪有缔造一家财团好?”

    “阿爸,您太高看我了。”

    为什么要买下顺洋,那是陈道俊的终极秘密,不论是谁,他都不会说。

    所以,他只能用别的理由。

    “想要白手起家创立一家像顺洋这样的企业,那种事的难度太高,我做不到啊。”

    “道俊啊。”

    李杰呵呵一笑。

    “你也不要妄自菲薄,新公司成长为顺洋,别说是你,就是你爷爷年纪四十岁,放在当下,他也做不到。”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有这种想法,但执念太强,有时候会影响到个人的判断。”

    “要记住,条条大路通罗马,想要解决一件事,未必要一条道走到黑。”

    “多谢阿爸的教诲。”

    沉吟片刻后,陈道俊开口道。

    “我会铭记在心的。”

    “记住就好,人最难看清的就是自己,一次不行,可以多尝试几次。”

    李杰又补充了一句,随后便没再聊‘买下顺洋’的执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想要改变,也非一日之功。(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诸天万界之大拯救不错,请把《诸天万界之大拯救》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