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章 期待起来了

    翌日清晨,天光尚未大亮,陈王庄还笼罩在一片淡蓝色的晨霭之中。

    农庄里却已灯火通明,人影幢幢。

    “检查一下,尿布、奶瓶、换洗衣服、常备药……都带齐了吧?”

    王素素最后清点着几个大包袱,细心叮嘱。

    “齐了齐了,素素你就放心吧,我跟你爹又不是头一回看家。”

    高秀兰抱着睡眼惺松的乐乐,轻轻拍着她的背。

    王存业则往陈凌手里塞了个沉甸甸的布包:“凌子,这煎饼和咸鸭蛋路上吃,船上的饭贵,也不一定合口。”

    “知道了爹。”陈凌接过,感受到布包传来的温热。

    “爸爸,大船!坐大船!”

    睿睿早已穿戴整齐,兴奋地围着陈凌打转,小脸激动得通红,半点没有早起的困意。

    王真真也背着自己的小书包,雀跃地帮忙拎着一个小网兜,里面装着睿睿的玩具和小零食。

    阿福和阿寿感应到家里的动静,从后院踱步过来,巨大的身躯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琥珀色的眼睛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依恋,用大脑袋轻轻蹭着陈凌和王素素。

    “好了好了,你们两个大家伙,好好看家。”

    陈凌用力揉了揉阿福颈侧厚实的皮毛,“听着,不许吓唬村里的牲口,也不准追着丹顶鹤玩,更不准偷偷下河摸鱼!要是回来听说你俩闯祸,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阿福喉咙里发出委屈的“呜噜”声,仿佛在说“知道了”。

    黑娃和小金则懂事地蹲坐在一旁,尾巴轻轻扫着地面。

    “家里就辛苦爹娘和红玉阿姨多照应了。”

    陈凌对王存业、高秀兰和闻讯赶来的梁红玉说道。

    “放心去吧,玩得开心点!”梁红玉笑着拍拍妹夫的肩膀。

    “走了!”陈凌深吸一口气,一手抱起睿睿,一手提起最重的行李。

    王素素抱着康康,梁红玉提着其他杂物,王真真像个小尾巴似的跟着,一家人告别依依不舍的二老和两只大老虎,踏着露水。

    上了梁红玉开来的车。

    赶到藤河乡码头时,东边天际才刚泛起鱼肚白。

    码头上却已是人声鼎沸。

    晨曦中,船工们的号子声、揽客的吆喝声、铁链“哗啦啦”的声响。

    以及河水拍打岸边的“哗哗”声,充满春天的生机。

    空气中弥漫着河水特有的腥甜气息、柴油味、以及早点摊子传来的食物香气。

    “冯老哥!我们来了!”陈凌一眼就看到了等在约定地点的船老大老冯。

    “哎哟!富贵兄弟,陈大老板!!可算把你们盼来了!船早就备好了,就等你们啦!”

    老冯热情地迎上来,帮忙接过行李。

    他准备的是一条中等大小的木制客货两用船,船身刷着桐油,显得干净结实。

    船篷是竹篾编的,既能遮阳挡雨,又通风透气。

    “这船好!看着就稳当!”王素素满意地点点头。

    “那必须的!知道你们带着娃娃,特意挑的这条,俺家老大经验最老道,保准儿又快又稳!”

    老冯笑着,引着一家人上船。

    睿睿和王真真一马当先,小心翼翼地踩着跳板,在船工的搀扶下踏上甲板,好奇地东张西望。

    “哇!好大的船!”睿睿摸着光滑的船舷,眼睛瞪得溜圆。

    “嘿嘿,比咱们村水库的船大好多倍呢!”王真真也兴奋地小脸放光。

    陈凌和王素素抱着孩子,带着行李安顿好。

    船工帮忙把行李归置在船舱里。

    船舱不算宽敞,但收拾得干净整洁,铺着干净的草席和薄垫。

    “开船喽——!”

    随着老冯一声悠长的吆喝,船工解开缆绳,长篙一点岸边,木船便轻巧地滑离码头,驶入波光粼粼的主航道。

    太阳恰好此时跃出东山,万道金光洒在河面上,河水被染成一片金红,碎金点点,美不胜收。

    两岸青山如黛,笼罩在薄薄的晨雾中,如同水墨画卷。

    “开船喽——!”睿睿和王真真学着老冯的调子,兴奋地朝着岸边挥手,虽然岸上送行的人早已看不清。

    船行河中,速度渐渐快了起来。

    春风拂面,带着水汽的清凉,十分惬意。睿睿和王真真一开始还老实地坐在船舱里,没过多久就坐不住了,扒着船舷看风景。

    “爸爸!快看!水鸟!白色的!”睿睿指着掠过水面的白鹭喊道。

    “那是白鹭,吃鱼的。”陈凌笑着解释。

    “姐姐!那边有好多鸭子!排着队呢!”王真真也发现了新大陆。

    河面上确实热闹,除了各种水鸟,还能看到捕鱼的渔船,撒开的网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运货的驳船吃水颇深,缓缓而行。

    偶尔有柴油机器船“突突”驶过,激起雪白的浪花,引得睿睿和王真真大呼小叫。

    康康和乐乐也被这新奇的体验吸引,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咿咿呀呀地挥舞着小手,康康甚至试图往船边爬,被王素素一把抱回来。

    “这两个小家伙,精力可真旺盛。”

    陈凌笑着摇头,拿出拨浪鼓逗他们玩。

    王素素拿出王存业准备的煎饼和咸鸭蛋,分给一家子当早饭。

    就着船上热乎乎的米粥,看着两岸移动的风景,这顿船上的早餐别有一番风味。

    吃完早饭,阳光更暖了些。

    睿睿和王真真开始不满足于只看风景了。

    “爸爸,河里有鱼吗?我们能钓鱼吗?”睿睿仰头问。

    “这会儿船开着,可钓不了鱼。”

    陈凌摸摸他的头,“等船靠岸休息的时候,爸爸带你们用网兜捞小鱼小虾玩。”

    “好啊好啊!”

    两个小家伙顿时充满期待。

    船行一路,景色变幻。

    时而两岸山势陡峭,绿树成荫。

    时而出现大片的油菜花田,金黄耀眼,如同铺了一地阳光。

    时而掠过宁静的村庄,能看到河边洗衣的妇人、嬉水的孩童和悠闲吃草的水牛。

    每过一处险滩,船老大会大声提醒,船工们则紧张地配合着撑篙、扳舵。

    木船在激流中颠簸前行,溅起的水花偶尔会落到脸上,凉丝丝的,引来睿睿和王真真既害怕又兴奋的尖叫。

    过滩后,水面恢复平静,大家又会松一口气。

    中午,船在一个较大的集镇码头短暂停靠上货、下客。

    陈凌带着睿睿和王真真上岸,在码头边用简易的小网兜捞了一会儿鱼。

    虽然只捞到几条手指长的小鱼和几只透明的小虾,但两个孩子已经高兴得不得了,小心翼翼地把“战利品”养在装水的玻璃瓶里。

    下午,日头偏西,河风更显清凉。

    连续坐了几个小时船,王素素和梁红玉脸上都露出些许疲惫,靠着船舱打盹。

    康康和乐乐也终于在摇晃中睡着了。

    唯有睿睿和王真真,依旧精神奕奕!

    “小姨,我们来玩‘猜猜下一个弯有什么’吧!”睿睿提议。

    “好!我猜有大水车!”

    “我猜有……有放牛的老爷爷!”

    两个孩子扒着船头,叽叽喳喳,对旅途充满了无穷的好奇和精力,丝毫不见倦怠。

    连船工都笑着对陈凌说:“陈老板,你家这俩娃,身子骨可真结实!跑这么远路,一点不蔫儿!”

    陈凌看着生龙活虎的一双儿女和小姨子,心里满是骄傲。

    这得益于灵水的长期滋养,也离不开平日里漫山遍野的奔跑玩耍,底子打得好。

    夕阳西下,河面被染成温暖的橘红色,归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

    船舱里点起了马灯,昏黄的光晕笼罩着家人。

    晚上九点多,木船终于缓缓靠上了市区的客运码头。

    岸上灯火通明,人声嘈杂,与乡下的静谧截然不同。

    “到了!都醒醒,咱们下船了。”陈凌轻声唤醒熟睡的王素素,抱起同样睡得香甜的康康和乐乐。

    睿睿和王真真倒是立刻清醒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灯光璀璨、车水马龙的陌生世界。

    “爸爸,这里好亮啊!好多人!”睿睿紧紧抓着陈凌的衣角,既兴奋又有点怯生生。

    “这就是市里了,比咱们县城大多了。”王真真倒是显得镇定些,但眼睛也忙不过来。

    告别船老大老冯,陈凌一家拖着行李,走出喧闹的码头,叫了两辆人力三轮车,直奔事先预定好的、离明天要去的人民医院不远的招待所住宿。

    招待所是栋三层小楼,看起来有些年头,但还算干净。

    办好入住手续,走进铺着暗红色地毯的走廊,睿睿和王真真就兴奋起来。

    “爸爸!地在发抖!”睿睿踩着地毯,觉得软绵绵的很新奇。

    “小姨快看!灯是吊着的!亮晶晶的!”王真真指着走廊顶灯。

    到了房间,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弹簧床、写字台、藤椅、还有独立的卫生间和能出热水的淋浴喷头!

    “哇!这个床好软!”睿睿在床上蹦了蹦,开心得咯咯笑。

    “姐姐!快看!一拧这个就有热水!”王真真在卫生间里大呼小叫。

    康康和乐乐也醒了,好奇地爬来爬去,摸摸这里,看看那里。

    看着孩子们在房间里探索、嬉笑,陈凌和王素素相视一笑,旅途的疲惫似乎也消散了大半。

    这宾馆的新奇体验,对孩子们来说,本身就是一场有趣的冒险。

    安顿好行李,给娃娃们简单洗漱后,陈凌对王素素说:“你们先休息,我去服务台打个电话。”

    他记得赵玉宝的嘱托,下楼来到招待所的服务台,拨通了那个号码。

    电话响了几声后被接起,是一个带着浓重南方口音、略显焦急的女声:“喂?哪位呀?”

    “您好,是李先生家吗?我是陈凌,赵玉宝叔叔介绍的那个……”陈凌客气地自报家门。

    “哎呀!是陈医生!陈先生!可算等到您的电话了!”

    对面的女声瞬间充满了激动和如释重负,“我是伤者的妈妈!您到市里了吗?路上辛苦了吧?”

    “李阿姨别客气,叫我陈凌就行。我们刚安顿好,到市里了,一切都顺利。”

    “太好了!太好了!谢天谢地!”

    李母的声音带着哽咽,“我们……我们真是没办法了,医院说植皮效果不好,国内技术达不到,疤痕挛缩得厉害,孩子才二十多岁,这以后可怎么办啊……”

    “赵大哥提到多次您那边的偏方神奇,报纸上也有许多反响,我们……我们真是把您当最后的指望了!”

    “李阿姨,您别急,也别抱太大希望,我先看看情况。”

    陈凌语气平和而稳重,“我明天上午安顿一下家里,大概九点多钟过去医院看看,您看方便吗?”

    “方便!方便!什么时候都方便!我们在人民医院住院部三楼外科306病房!我们等着您!真是太感谢您了!”李母连声道谢。

    “好,那明天见。”

    挂断电话,陈凌轻轻吁了口气。

    他能感受到电话那头一位母亲的焦灼与期望。

    回到房间,王素素已经给孩子们冲好了奶粉,睿睿和王真真还在兴奋地讨论着明天的见闻。

    “电话打过了?”王素素问。

    “嗯,打过了,明天上午去医院。”陈凌点点头,“对方很着急。”

    “能不急吗,孩子受了那么大罪。”王素素叹道,“你尽力就好,别有太大压力。”

    “我知道。”

    陈凌笑了笑,看着在床上嬉闹的孩子们,目光温柔。

    “累了一天了,早点歇着吧,明天还得忙呢。”

    “我倒是想睡,但你看看,他们几个这闹腾起来,没玩了。”

    王素素看着精力依然旺盛的孩子们,无奈笑道:“康康乐乐都开始跟着胡闹了……”

    陈凌哈哈一笑:“挺好的,这说明咱家娃娃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嘛,赶了一天路,也不觉得累,看来今晚这几个小家伙得折腾好一会儿才能睡了。”

    果然,直到十一点多,在陈凌和王素素的再三催促下,兴奋的睿睿和王真真才勉强躺下,但还在被窝里小声叽叽喳喳。

    康康和乐乐也终于玩累了,渐渐进入梦乡。

    窗外,是九十年代末期市区的夜景。

    虽不似后世繁华,但灯火阑珊,车声隐约,倒是别有一番韵味。

    其实说实在的,相比本市,陈凌更期待港岛,或者说港台。

    这个年代是什么样一番光景。

    前世只是听说,但年轻的时候,根本没钱,没条件去见识那些繁华。

    现在有机会了,一定要都去看一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的1995小农庄不错,请把《我的1995小农庄》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的1995小农庄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