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 山陵崩(二)

    徐权麟仰着头愣了,纵然是经历了半生大风大浪,此刻他也有些难掩内心的激动。

    但只在片刻之后,徐权麟便稳住了心神,他摘下头顶的纱帽放在病榻前的桌案上,随后又弯下了身子:“陛下,请赐老臣一死!”

    针落可闻的沉寂在持续,长乐帝粗重的喘息声断断续续,伴随着不时的咳嗽声,徐权麟将头贴在地面冰冷的的墨色沉砖之上,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也许是试探够了,长乐帝终于舍得开口了:“王叔,你也别怪朕不近人情,朕身为一国之君,自幼在皇祖父身边长大,对皇祖父的教导不敢稍有忘怀,几十年如一日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徐权麟抬起了头,长乐帝面无表情地望着他继续道:“朕为的是什么呢?还不是为了要守住大宁江山,护佑我百姓安平乐业,仅此而已。”

    徐权麟抬头直视长乐帝:“陛下即位以来宵衣旰食,铲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继往开来,上承太祖太宗开明之政,立志成大有为之君,蹴然三十年逾矣!”

    “对外,陛下封建海外诸王征服异域,命檀、沈、郑、桓诸将出击,开疆拓土数倍于大宁。”

    “对内,陛下节用爱人,举贤任能,政治清明,延续两朝新政,稳固国体,使得四夷宾服,九州和顺。至此,天下可谓已安已治矣!”

    大宁开国近七十年,前三十年为了统一天下战争机器从未停过,鼎文、长乐两朝近四十年国内未有大的战事,天下物阜民丰,国力日增,大宁已经承平日久,天下百姓也享受了数十年的太平。

    “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陛下已经用三十年的时间证明了当初太祖太宗没有看错人,我大宁有君如此,天下幸甚,百姓幸甚!”言毕,徐权麟再拜叩首。

    长乐帝听完这位王叔对自己的评论,心中的顾虑也都随之消散了,他嘴角带着一丝笑意:“比起皇考、皇祖,朕还有许多的不足,但是有皇叔这句话朕也值了。”

    徐权麟收起纱帽,起身拱了拱:“还请陛下珍重,爱护龙体,臣告退了。”

    “慢。”长乐帝挣扎着起身,他艰难地从枕头底下取出一封明黄色诏书:“王叔,这是给你的。”

    徐权麟转过身再次上前从长乐帝手中接过诏书,他眼中满是疑惑,只听得接下来长乐帝缓缓道:“今后不论王叔所犯何罪,朕都特赐王叔免死一次。”

    长乐帝不顾徐权麟的震惊,用发白的嘴唇继续说道:“朕驾崩之后,皇太孙年幼,主少国疑,先太子薨后朕的几个儿子也没有成器的,难堪大任。你是太祖之子,又是朕的叔父,宗室之中威信最重者,所以朕希望由王叔你来担任辅政大臣辅佐幼主,护我大宁,王叔你千万不要推辞。”

    皇帝的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徐权麟明白自己已经通过了考验,他立即跪下接受了任命。

    “好了,你和内阁、枢密院的大臣都去拜见皇太孙吧!君臣名分早定才是我大宁之福……”

    “臣遵旨!”

    承明殿内,皇太孙身着红罗窄袍便服,头戴皂纱折上巾,腰间系通犀金玉带。定眼望去面色白净,双眼炯炯有神,眉宇间暗藏睿智。明面上看虽是一位稚气未脱的书生,举止间却不乏英武之气,已有少年英主之资。

    “皇太孙千岁……”

    “皇太孙千岁……”

    离开宫中后,徐权麟回到馆驿命人收拾行装搬去敕建韩王府,一行人刚到铜驼大街还没有踏入韩王府,府外沿街立刻传来一阵马蹄声,身着宗人府官服的礼官高声喊道:“韩王人品贵重,德行昭彰,天子赐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

    徐权麟躬身一拜,心道这不是九锡之礼吗?

    事实确实不出徐权麟所料,很快第二赐由内侍捧着冕衮、赤靴来到他面前。

    礼官下马继续唱道:“天子赐,安民和众者,衮冕之服,赤舄一副。”

    徐权麟二拜。

    第三赐,乃是数十名的宫廷乐官和女伎舞者带着乐器来到近前。

    “天子赐,使民和乐者,轩县之乐,六佾之舞。”

    徐权麟三拜。

    第四赐和第五赐,是由虎贲卫士们抬着朱红色的大门和刻着雕纹的台阶。

    “天子赐,民众多者,朱户以居;能进善者,纳陛以登。”礼官再唱道。

    徐权麟四拜、五拜。

    第六赐,虎贲卫士们齐刷刷的单膝跪地。

    “天子赐,能退恶敌者,虎贲三百。”礼官唱贺道。

    徐权麟六拜。

    第七赐,虎贲卫士捧着手中的红、黑色弓箭。

    “天子赐,能征不义者,彤弓矢百,玄弓矢千。”礼官挺直腰杆,朗声道。

    徐权麟七拜。

    第八赐,两名虎贲卫士举起了手中金色的大斧和金色的大钺。

    “天子赐,能诛有罪者,鈇、钺各一。”

    徐权麟八拜。

    第九赐由礼官亲手捧着一壶用黑黍和郁金草酿成的御酒奉上,旁边还配着玉圭、玉勺。

    最后,礼官带着满面的笑容跪在了徐权麟面前,“天子赐,孝道有备者,秬鬯一卣,珪、瓒副焉。”

    徐权麟完成最后一拜,随后看向跪在地上的乐者、虎贲,开口说道:“诸位请起吧。”

    可没有任何人敢起身,众人齐声喊道:“恭贺大王受赐九锡!”

    “恭贺大王受赐九锡!”

    “恭贺大王受赐九锡!”

    耳中听着众人的呼喊,徐权麟黝黑光滑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他抬起头看向了蔚蓝色的天空,望着高悬正中的日头忽然感叹道:“我大宁依旧如日中天呐!”

    他忍不住想长啸一声,一抒胸中之块垒,但又被强行压抑下去了,转而用平淡的语气对着众人说道:“自曹魏来,非有大功大德者不可加九锡,此乃历代异事。孤绯望德薄,未得尺寸之功,能以孤藩入京辅佐天子实赖先帝托孤之恩与当今陛下信重,已不胜惶恐,今日受此大恩他日必授人以柄。”

    说罢,强忍着内心的激动,转身往府内走去,随后徐权麟起身回府,韩王世子徐元恪、次子辰王徐元举也都站起跟在后边。

    随着“嘭”的一声,韩王府的大门被关上。

    是夜,洛阳城钟楼鸣钟八十一次,自大宁门、大司马门、午门之上所有铜钟皆鸣八十一声,九九八十一,天子又称九五之尊,这就意味着皇帝已经驾崩了!

    徐权麟没有想到皇帝去的这么急,他立刻更换素服入宫,接到皇帝敕令的首辅袁粲、枢密使萧思话二人一面通知百官入宫,一面命禁军封锁洛阳城内外所有城门,又急调北邙山大营人马入城维持治安,以防有心之人趁机作乱。

    徐权麟手持皇帝赐予恩诏命人打开宫门,与袁粲、萧思话二人在宣室殿见了皇帝最后一面,紧接着徐权麟就以大行皇帝名义宣布自己与两府宰相同受顾命辅佐幼主,并令京城戒严,各级衙署照旧办公不得停滞。

    同时收敛大行皇帝入梓宫,宣所有在京皇子皇孙入宫守夜。

    然后当众宣读皇帝遗诏:

    “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当今之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朕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罹寒暑之数,哀人父子伤长老之志,损其饮食,絶神之祭祀,以重朕不德,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三十有五年矣!

    赖天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惟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于宗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念之有。

    其令,天下黎庶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百官二十七日除服,无禁娶妇嫁,余者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从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皇陵山川因其故无有所改。

    至于皇太孙乃炆,孝顺仁厚,恭谨至诚,可为嗣君,承继宗庙。

    皇叔韩王权麟,太祖之子,历经三朝,敦厚忠孝,通治国之策,有灭国之勋,文武皆备,可为辅政大臣。遗命与内阁袁粲、枢密院萧思话三人同受顾命,辅佐嗣君。循汉萧何故事,赐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仍受九锡之礼,加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太师,节制天下军马,总览朝务……”(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晋:我真不是天命之子不错,请把《大晋:我真不是天命之子》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晋:我真不是天命之子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