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九百七十二章 开挂的正确用法

    就这样,平分粮食后,大吃大喝几天之后,闻人升这才开始协调起来。

    他按照成熟的流民经验,将整支流民分成两波。

    一波是老营,一波是战营。

    战营就是精锐青壮,老营就是家属和老弱病残。

    彼此互相隔开,不放在一块儿。

    这是最基础的。

    这也是李自成的流动作战经验。

    别管它在后来有多少弊端,但前期流动作战时,好歹让李自成笑到最后,这就足够了。

    是的,闻人升也要做一个靠着流民席卷天下的路。

    现在可是封闭之地,不可能让闻人升安心下来,缩在一地发展。

    别的不说,光是旱灾,就能让人在一地呆不下去。

    不得不说,降智光环的确好用。

    普通人一不小心中了之后,很容易就被闻人升忽悠的找不到北。

    很快,在吃了王家粮食之后,大概4天左右,两个营地就分好了。

    当然,这其中有一部分自作聪明的人,他们悄悄带了粮食,返回家中,试图靠这些粮食熬过大灾。

    闻人升也没有对这一部分人进行劝说。

    尊重他人命运,放下助人情结。

    他只是又选出一部分人去锻炼,每天给够粮食,甚至还有正经的肉。

    比如猪、羊、和鸡。

    尤其是学会骑马骑骡子骑驴。

    接着搜集一切能吃的东西,将它们做成干粮,准备跑路。

    宰杀耕牛、猪、羊,都将它们晒干。

    带上足够的饮水。

    当然了,他们中很多人还是不舍得杀牛。

    他们将牛套上牛车,用来运粮。

    这些人说是运粮,实际上,还指望着能够明年光景稍微好一点,还可以种地了。

    他们也不想想,他们已经做下了抄家灭门的大罪。

    任何一个皇帝,任何一个县令都很难容忍他们。

    他们犯下的罪过,是不能宽赦的一种罪。

    要知道王家可是在县城里有关系的。

    县城里王家分支,还有着几座店铺,粮店、布匹店、副食品店、酒家。

    县城没有被攻下,王家就还存在。

    他们为了拿回乡下的土地,必然要向朝廷告发。

    只要一告发,本来就缺少理由抢夺财物的官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而在这时。

    乡民中,一个典型的老童生,名叫“赵东生”,他拿着自己写过的一些东西,前来找到闻人升,想要投靠闻人升,当个军师。

    闻人升只觉得好笑。

    轮到造反,他说第二,没人能说第一。

    这个赵童生,说什么“靠一些懒汉是养不起另外一些懒汉的”,将军需要挑选精锐,才能成就大事。

    他说的懒汉,就是那些跟着队伍混吃混喝,又不敢拿起刀枪的人。

    对方想将这些人赶走,精简队伍。

    不得不说,这老童生,类似于落第的书生,平时也没少想过各种造反之事。

    他也不是无的放矢。

    这人的人设,类似于宋献策,牛金星。

    有点智谋,但不多。

    不像李善长之类的大谋士。

    闻人升就收留对方当了个帐房。

    老营的人开始按照闻人升给的法子训练。

    基本就是戚老帅那一套。

    戚老帅可以说,是对穿越者来说,古代第一兵家。

    因为对方真的是类似于现代教程一样,手把手地教授你从最基本的选人,到军令,到扎营,到作战,到军功,到提拔,一系列措施都交给你。

    学会两本书,逐渐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就能成为一个标准以上的良将了。

    这可不是那些二把刀能比的。

    而且对付各种地形都有办法。

    丘陵地带有鸳鸯阵,草原地带有车阵。

    而且作战之后,自身损失小,战果却很大,如此一来就能越打越强。

    打得对手不敢冒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老营的人,于是每天都在闻人升的忽悠下训练。

    闻人升经常说道:“平时多流汗,战时不流血。”

    “你们现在的训练不是为我训练的,是为你们自己训练的。”

    “只有训练出来了,将来才能对抗官兵贼寇。”

    有些精明人,还忍不住抬杠道:

    “先生,假如我们就此回家,朝廷难道还会来杀我们吗?”

    “是啊,我们只是吃了点大户粮食,不会被追究吧?”

    “朝廷又没有发赈济,我们回家,他们不会管我们的吧?”

    听这些幼稚可笑,充满一厢情愿,没有任何客观依据的话,闻人升摇头。

    “用你们的脚后跟想想,平时那些衙役、差役下乡后,会不抢劫吗?”

    “既然如此,等到王家人告上去,官军会和你们好好说话?”

    “剩下的日子里,会发生什么样的事,那就很明显了!”

    “官军会将大家堵在村子,一个个抓去卖掉。”

    “男人当苦力,女人进……”

    “就是这样简单。”

    众人立刻就相信了。

    “说的是,我们要听先生的话!”

    “我们要打死那些强盗官军!”

    一般百姓刚刚开始造反,是很怕官军的。

    必须要缴纳投名状,杀几个官军才能进入核心圈子。

    很快,众人继续训练。

    就这样,半个月过去,粮草快用了一大半。

    而朝廷还没有派人来追剿。

    虽然县城距离他们只有六十里。

    没错,这封建时代的行动就是这样迟缓。

    除非是碰到了他们的核心要害,否则做事是按照月来算的。

    当然一旦陷落县城,扯出大旗来,那对方的行动就会很快了。

    尤其是朝廷的马队会率先赶来镇压。

    附近还是有能打的队伍。

    剩下的粮食只供10天可用。

    而老营们,同时又饿死了不少人。

    但没人怪罪闻人升,只是怨他们命不好,王家的粮食剩下得不够多。

    “好了,我们现在要去打粮,要一路南下,找一处水草丰美之地,再次扎根。”

    可以说,闻人升早就有全盘打算了。

    轮到造反,他是有一套完整流程的。

    这些人在初步训练好了之后,差不多也能做点事。

    至少比县城的守城兵强得多。

    他们被闻人升带走,其他老营的人,也跟着一路离开。

    这一路的行军,其实也是一种筛选。

    跟不上的人,就会被淘汰。

    留下的人,自然就是种子。

    而他们目标,就是下一个乡镇。

    他们没有去攻打县城。

    闻人升可不会像那些失败的家伙一样,老想着县城舒服,县城好,县城娘们漂亮……

    刚刚有了点人手,就迫不及待地打进县城里享受。

    这种短视,也难怪大部分农民躁动都是失败的。

    他们其实没有什么想法,也没有战略,只是想着哪里好打去哪里。

    而在那些人眼中,有着各种玩意的县城,自然就是最好的。

    所以可以看到大部分躁动的农民们,初期在打了几个庄子后,就迫不及待地向县城进攻,最后被朝廷重视,进而一拳头抡下来打死。

    而闻人升却知道,现在是刚刚爆发了饥荒,县城里的粮食也不够。

    很多粮店都在囤积居奇。

    而现在他的战略,就是清扫周围乡间的有粮之地。

    顺便锻炼行军和体魄。

    老弱病残逐渐被淘汰。

    意志不坚定,或者太聪明的家伙也会被淘汰。

    留下的人,自然就是中坚分子。

    不用担心人会跑光,因为没有饭吃的人,会在沿路源源不断地加入进来。

    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找一个人来指引他们。

    ……

    县城之内。

    王家分支,早就得了报信的。

    “你们王家的主支,被灭门了。”

    “得赶紧报官啊!”

    来报信的是几个王家人。

    他们在被围攻时,偷偷跑路了,在远处看到了这一切。

    于是他们跑去县城,给王家几个分支把现场的情况说了。

    他们说这些,也没有存着好心,只想着立功得了奖励。

    然而,王家几个分支知道这事后,他们商议一通,竟然做出决定。

    “就当这事不存在。”分支主事,王家二房拍板道。

    “如果告官,首先得付一大笔钱给县令和衙役们,将他们喂饱了,才能干活。”

    “再次对方是几千人的贼寇,县城要出兵,很麻烦。”

    “我们王家又得拿一大笔钱粮出来,不然的话,他们也没有办法出兵。

    “咱们等别人出头,或者等贼寇打上城来。”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以不变应万变,省下了好多钱粮。”

    二房的话,让众人很赞同。

    长年累月在城里做事,他们很清楚衙役们怎么做事的。

    就说征发徭役,那就是从中上下其手。

    这些家伙们,就是不会干好事。

    指望他们为王家主持公道,月亮从水里出来差不多。

    于是他们就当没事发生,接下去该干什么干什么。

    只是派人悄悄跑出城去,向都城而去。

    为的就是留下一个分支。

    省得家里绝种。

    他们就等着朝廷自己发现,自己去平叛乱。

    他们可不会去报官。

    而他们的确做对了。

    有去报官的,那是陈家人。

    陈家还是有人的。

    他们在朝廷里也有人,因此胆子比较大。

    于是就去报官了。

    “乡下有一股子贼寇,正在肆虐,打破许多大户人家,太爷您得管管啊!”陈家的人将帖子递送上去。

    县令先拖延了三天,才来处理。

    问明白的贼寇规模。

    县令决定不干活。

    原因很简单。

    他还有半年就要调任了。

    这时候去平贼,功劳是谁的?

    成功了,功劳是下一任的。

    失败了,责任是他的。

    当他是傻子吗?

    花的钱还得他来筹备。

    又是麻烦事。

    他捞够了,不想折腾了。

    其实这在乡绅百姓看来,就是好官了。

    不折腾的就是好的。

    毕竟有钱了,总想着安稳离开,不想着找事。

    而那陈家人,却不满意。

    他们希望能够将这些贼子灭了,再将那些村子的地盘给他们。

    他们这当然是在开玩笑。

    县令压根不会这么干的。

    想多了。

    就算对方朝廷里有人,他也有人。

    他只是不想折腾事。

    于是他说道:“这事本县,还要详细查问。”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本县可不能贸然行事。”

    就这样,闻人升得到了充足的时间去发展自己。

    而他接着就去打破了一个大户。

    打破这个大户,就变得容易许多。

    因为他们已经制作有不少的工具。

    盾牌、梯子、甚至还有投石车。

    先是一通石头砸过去,接着闻人升一阵喊话,顺便用梯子上去。

    战营的人,扛着盾牌往上冲。

    几个回合下来,就将一个土围子给攻下来了。

    里面的人还是按照老样子处置。

    愿意投靠了的,就跟着。

    不愿意投靠的,就地杀死。

    这可是造反,不是搞仁义。

    现在比以前好了,就是不用再吃那些不正经的肉。

    当然,他们只是自己不吃,别人怎么样,他们是不管的。

    随后将粮食拉出来,将鸡牛羊,宰杀之后,就地吃粮练兵。

    再过一周,又去席卷到下一个地方。

    如此一来,闻人升打的精兵越来越多。

    他手中的精兵,指得那些作战技能娴熟,胆子够大,足够听话,从被动求生,变到主动愿意谋取富贵。

    从一开始的三四十个人,变成了一二百,再变成了1000多人。

    而有1000的精兵,可以说就能横行一省了。

    闻人升开始从西北出发,又一路绕着山,绕着顺时针方向,向着东南之地行进。

    闻人升很清楚战略目标。

    现在这个大灾之年,只有东南,可以找出一个根据地来。

    那样的话,才能够变成坐寇,慢慢发展。

    留在西北,那是找死。

    西北是稳定不下来的。

    因为旱灾的原因,你只要找不到水,一切都是空谈。

    任何人也不可能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将根基发展起来。

    李自成最后也是在襄阳附近为根据地。

    只是他到底还是摆脱不了贼寇本色,又想着定都西北。

    结果就是根本扎不住阵脚,被别人一冲就破,又一路向南逃,死在南边。

    早干什么去了?

    直接就在襄阳站稳脚跟,再说别的事。

    闻人升就是这样打算的。

    有个几年时间,站稳脚跟,再去谋反。

    靠着降低智慧的光环,笼络到足够人手,做事就简单多了。

    这时,小幻冒出来了。

    她觉得不对劲。

    “老爹,这没开挂,造反很麻烦,开挂了还是很麻烦,那不是白开了吗?”

    “那你想怎么样?”

    “很简单,直接冲进朝廷,忽悠皇帝让位啊!”(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神秘让我强大不错,请把《神秘让我强大》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神秘让我强大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