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猪场选址

    “王海涛家孩子跟你二妹妹,还有李小巧,他们都在一个班。”陈维义也不兜圈子,直接给赵军解释缘由,道:“这两口子就这么一个孩子,那孩子有羊杆风,王海涛两口子就惯着。

    说第一次啊,是看你二妹妹他们拿个搬不倒,他家孩子就要。完了王海涛媳妇特意托付人,给王海涛捎的信儿。当时王海涛在岭南干活,那家伙楞做那么个搬不倒,托人顺路给送回来的。”

    赵军听得这直皱眉,所谓的搬不倒就是不倒翁。去年张援民做了几个,给家里那些孩子一人一个。

    后来随着家里条件越来越好,赵军进城买回来一些毛绒玩具,张援民做的那些不倒翁都已经被淘汰,现如今已经沦为了小猞猁的玩具。

    这时,陈维义继续说道:“说没过多长时间,你二妹妹他们又买的新式儿的书包啊,他家孩子看着也要。”

    “啊……”听陈维义这话,赵军忽然咔吧下眼睛,道:“他家孩子是不叫王旭呀?”

    “啊。”陈维义有些诧异,并反问道:“赵组长,你知道那孩子?”

    赵军点了点头,他隐约记得有那么一天,听赵虹说他们班有个叫王旭的总学她,她有新书包,王旭就买新书包;她有文具盒,王旭就买文具盒。

    当时王强还好奇地问了一句,问那王旭是谁家孩子,赵虹却说不知道,还说王旭家不是这屯的。听赵虹这么说,大伙都以为那孩子是永胜的。

    搞了半天,王旭竟是王海涛的儿子。这王旭要事事都向赵虹看齐,那王海涛两口子可真挺惯孩子。

    看赵军没说话,陈维义接着说道:“后来你二妹妹他们拿个文具盒,他家孩子又要买文具盒。再后来,你二妹妹他们拿个毛呼的小熊、小猫玩具上学校了……”

    “啥?”赵军闻言,却是一脸的不可思议。

    赵虹是有几个毛绒玩具,那是赵军给买的,可王美兰从来不让赵虹把玩具往学校带啊。想来是赵虹偷着把玩具揣去了学校,拿着跟同学显摆了。

    “他家这个孩子吧,羊杆风还挺严重呢。”说到这事,陈维义叹了口气,道:“这两口子就惯孩子。”

    “不是?”赵军不解地道:“陈所长,那咋地?孩子有病不治病,惯孩子就能好啊?”

    “哎?你别说啊!”陈维义忽然一点头,道:“说是咋地呢?说是他家孩子要书包那次啊,孩子妈就给孩子骂了,结果晚上睡觉呢,孩子抽的就不行了。

    这家伙,给孩子喂药不好,贴符也不行,掐人中还没用。这王海涛不在家,给他媳妇急直嚎啊。就跟孩子说,你要好了,你要啥,妈啥都给你买。哎?完了那孩子就不抽了!”

    “那是赶当儿上了吧?”赵军有些不信,这年头林区人治癫痫,用偏方的居多。除了偏方也有吃西药的,还有看神婆的,但是没听说过买东西还能治这病的。

    “那谁知道了,反正就说自从买完这些东西,他家孩子不咋犯病了。”陈维义说这话时,瞥了赵军一眼,然后笑道:“你二妹妹没事儿就总在学校念叨,说你家有小汽车、大摩托。”

    赵军:“……”

    “这个王海涛吧,就是个木匠,起早贪黑一月能挣百八十的。”陈维义道:“孩子看病花的多点儿,但是这些年也维持下来了。但是家里没底,没攒下几个钱。”

    说着,陈维义手往外一摊,道:“这买书包、买啥的,就罗锅子上山啦。这回呢,孩子要买大摩托,说让他妈骑着大摩托送他上学,他以后就不抽了。王海涛媳妇跟孩子好顿商量,最后说大摩托买不了,买个自行车吧,完了就托人让王海涛张罗钱。”

    “这不疯了嘛!”赵军都无语了,惯孩子哪有那么惯的?

    随即,赵军又问陈维义道:“就是拥呼买自行车,王海涛找王久盛要钱去了呗?”

    “嗯呐!”陈维义点头,道:“王海涛说找他爸借二百块钱,王久盛不干。”

    “不能吧,那王久盛一年卖黄叶子不少挣啊。”这话是赵军说的,人家都说老儿子、大孙子是老太太的命根子,难道到老头儿这里就不是啦?

    陈维义没回答赵军的话,而是看向一旁的刘金勇,道:“刘组长,你家跟王久盛、王家良、王海涛他们都一屯子的,你肯定知道啊,他家老大分家单过,完了还接的他爸班。”

    “对,是有那么回事儿。”刘金勇点头表示自己知道,这年头永安这边讲究幼子守家。

    就像老李家,李宝玉成年后,结婚分家单过。分家后,李家的一切都归李如海继承。而日后李小巧出嫁,包括给李大勇、金小梅养老送终,也都由李如海负担。

    上辈子那是林场撤了,要不然李大勇的工作岗位也可由李如海接班。

    但王久盛内退的时候,是由分家出去的大儿子王家良接的班,这就不正常了。

    而这时赵军忽然也有了印象。他记着好像是听谁说过。年前的时候,王久盛下山卖过一趟黄叶子。卖完的钱,王久盛都给大儿子了。

    这偏心的明显、偏心的反常,让赵军感觉到了不对劲。

    “王海涛上王久盛窝棚去那前儿……是哪天来着?反正这暖和了,王久盛第二天就准备下山了。”陈维义继续说道:“可能收拾完东西,看桶里剩有点儿酒,他就都给打扫了。这一下子喝多了,王久盛嘴就没把门的了,说不老少难听话。王海涛说是一急眼呐,就跟他爹动手了。”

    “说啥难听话了?”赵军问,陈维义摇头道:“那王海涛没说。”

    说完这句,陈维义又补充道:“咋问也不说。”

    听陈维义这话,赵军感觉这里头另有隐情啊。

    “那他媳妇、孩子找着没有呢?”这话是刘金勇问的,他此话一出口,就见赵军向他猛使眼色。

    “没有呢。”陈维义不等刘金勇反应,便道:“咋问都不说,没招了,县里孙局长说让咱想想招,看搁山里找找。”

    “陈所长,你放心吧。”赵军接过话茬,道:“前天咱俩通完电话,我就打电话告诉护林队队长了,我让护林员巡林子的时候给咱留意,要在山里看着王海涛他媳妇、孩子,直接就扣人。”

    护林员一组是两三个人,想留下个领孩子的妇女绝对不难。

    但问题是,能否在山里找着王海涛的媳妇、孩子。赵军就感觉,那娘俩不可能往山里钻。

    但陈维义那么说了,赵军不可能撅他面子,就让陈维义多准备点画像,往各屯子发一发。

    过两天山野菜就下来了,到时候漫山遍野都是挖野菜的妇女,他们也能帮着留意。只不过永利屯的倒是认识王海涛媳妇,其它三屯的就不一定认识了。

    送走了陈维义,赵军进屋没着急走。保卫组同事都在呢,大张旗鼓地走属实不太好。

    就这样,赵军他们中午在食堂混了顿午饭。吃饱喝足后,从食堂出来,坐上车就往新楞场去。

    “哎,哥哥?”驾驶吉普车的李宝玉,回头问坐后排的赵军道:“我大爷咋不跟咱走呢?”

    赵军他们走的时候,赵有财不走,说是要等晚上跟通勤车一起回去。

    还不等赵军说话,就听李如海道:“你懂啥?咱大爷那是重情重义、念旧,忘不了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

    说完这句,李如海拍拍自己胸口,道:“就像我,每次到场子来,进场子大门,都得先去收发室瞅一眼。”

    听李如海这话,坐前面的李宝玉、赵金辉,还有坐后面的赵军、王强,都不约而同地把头转向窗外。

    见没人搭理自己,李如海又道:“不像有的人呐,回来从来不说上车队看看,这人啊……忘本!”

    “我去你……”李宝玉闻言大怒,张嘴就要骂娘,但及时悬崖勒马。

    “李如海!”李宝玉恶狠狠地往后瞄了一眼,见李如海紧着往赵军身旁躲,李宝玉指了他一下,道:“你以后说话少特么刮拉我,再刮拉我,你看我揍不揍你!”

    这时候的李如海没敢吭声,而李宝玉继续说道:“还有啊,以后说话你自己起头,我特么问你啦?”

    ……

    新楞场离永安林场不远,没用上半个小时就到了。

    汽车经过新楞场门前没停,而是往东走,在东边有条路,通往山上的择伐林子。

    往上走四百多米,就有一处大平坦、开阔地。这里连着周围的坡,足有四五亩地。

    此地距离新楞场不到二里地,到时候不论谁在这儿替赵军看猪场,都能与新楞场相互照应。

    此地正面下山,是林场修的运柴道,而不是沟塘,这样就避免了涨水。要不然一到雨季,养猪场就变养鱼池了。

    除此之外,侧面有山溪水,可以挖条水渠将水引过来,供野猪饮用、打腻。

    这条小山岗是棹树岗,去年择伐后,剩下的棹树不成大材,但也年年打结橡子,这就可以供给野猪做食物了。

    食物、水源、交通、安全都有保障,赵军等人对这个地方都很满意。

    此时的赵军,背手站在坡上瞭望四周,王强在他身旁,身后是张援民、李宝玉、解臣、赵金辉和李如海五人。

    这一出,有点像关云长水淹七军之前,于山上瞭望曾口川,身后众将相随。如果此刻王强手里拿把大刀,那就更像了。

    “嗯。”赵军点了点头,然后抬手向周围比划着说道:“要是围呀,咱就整几个松树,转圈给它栽上当桩子。”

    “哥哥。”赵军话音落下,李宝玉上前一步,笑着对赵军说:“你这可谓是一举三得呀!”

    “嗯?”赵军一怔,就听李宝玉道:“一者,松树结松子,野猪自己就磕了。二者有松树伞呐,野猪夏天往树荫底下一趴能纳凉,冬天能避雪。”

    说到此处,李宝玉翻手又做个ok的手势,道:“三者,野猪就愿意拿肩膀头子往松树上蹭,这岗子上没松树,野猪整不好就得跑。”

    说完这句,李宝玉手收回来,然后向赵军抱拳道:“所以我说,哥哥你真是高瞻远瞩、一举三得呀。”

    李宝玉话音落下,就听解臣拆台道:“李哥,你是真能虚呼呀。还纳凉、还避雪,咱又不是不盖猪圈,那猪还用搁外头避雪吗?”

    解臣一句话,给李宝玉干没声了。李如海刚在车上得罪过李宝玉,此时不敢多言,只在一旁偷笑。

    “哎!”倒是张援民摇摇头,小声念道:“赵高、张让、黄皓……”

    张援民声音虽小,但周围人也都听清楚了,赵军听不懂,李宝玉则回头瞪了张援民一眼。

    几人又往上走,到上头林子看看了。择伐过的林子稀疏,以后野猪成年了,就可以到这林子里觅食、玩闹。

    从小养大的野猪,它仍有野性,但在山里这种环境下,没有太多的人为干预。这样圈上两年的野猪,再放开以后,它自己也习惯回家。

    尤其是母野猪,到发情期的时候,将母野猪放出去,它会自己找野生炮卵子配种。等待生产前,母野猪还会回到猪圈来生产。

    赵军前世,永安林区就有人这样饲养二代野猪。这样省饲料、省人工,要不然不说给野猪喂食,就给野猪配种都是一大难题。

    “军哥,你看。”这时解臣指着顺坡的倒木,道:“这他们落下的倒木,咱抠吧、抠吧就是猪槽子。”

    赵军微微点头表示赞同,接下来赵家帮人你一言、我一语,为赵家猪场建言献策。

    在山上溜达一圈,该考察的考察了,赵军便带着几人下山,乘车往新楞场去。

    这时候已经没有拉套子的了,所以整个楞场前面都空着,赵军他们直接把车开了进去,停在了伙夫窝棚门口。

    车刚停下,听着动静的胡大海就出来了。

    “呀!”看赵军下车,胡大海打招呼道:“赵爷们儿,你来啦?”

    “胡大爷……”赵军开口的一瞬间,他忽然想明白了,赵有财不跟着来,不是念旧、留恋一食堂,而是怕碰着胡大海呀。

    当初赵有财跟胡大海打交道的时候,用的可是赵二咚的身份。这新楞场里,有杨树秋、黄贵这些赵有财的老相识,万一胡大海一声“赵二咚”叫出来,那让要面子的赵有财可怎么活呀?那还不得当天就跳东大沟去!(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不错,请把《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