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0、劈山炮

    这种炮,杨凡给了杨吉尔汗和和多和沁一人三十门。

    口径76毫米,炮管长度一米,前装滑膛炮。炮管两侧有各一米宽度的,15毫米厚度的炮盾,用于保护射手抵近射击。

    炮架是铆接的工字钢结构。带有废旧火车车厢的大型减震弹簧复进装置。因为黑火药发射药威力小,后坐力不大,居然靠强力弹簧就实现了管退,杨凡自己都有些难以相信。

    毕竟是后世火车车厢的减震弹簧。四根弹簧足够实现管退了。射速提高了一分钟两发。其实杨凡不知道,最早的管退式火炮就是1880年代带英发明的弹簧制退火炮。装在4.7磅炮上。

    把射速从架退式火炮的每分钟一发,提高到每分钟五到六发。杨凡的实验性步兵炮实现不了这个射速是因为,这是前装滑膛炮。带英的是后装线膛炮。

    这一批步兵炮主要是试验92式步兵炮的开脚炮架,观瞄系统、俯仰机构,复进装置等技术问题。因为后装线膛炮的炮尾炮闩(读栓)闭锁问题没有解决,目前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所以这一批火炮干脆用的是成熟技术的前装滑膛跑。

    炮闩可是大问题,目前正在抓紧攻关。后装炮就怕漏气。

    炮闩是现代火炮的关键闭锁构件,用于密封炮膛并控制装填与发射。

    按结构分为楔式和螺式两类:楔式炮闩通过楔形闩体闭锁,分立楔式(意大利发明)与横楔式(德国发明),前者多用于中小口径火炮,后者常见于坦克炮。螺式炮闩(英国发明)则通过凸齿或螺纹与炮尾配合闭锁,适用于不同弹药类型的火炮。

    简单的说就是,上下或者左右横着推过去一个,一头大一头小的楔子堵住洞口就是楔式炮闩。我们用的各种塞子,都是这个原理。而靠着错开的螺纹丝扣旋转着拧紧堵住洞口的,就是螺式炮闩。我们的饮料瓶都是这么闭锁的。瓶盖和瓶口靠螺纹旋转拧紧的。

    这两种都对材料有很高要求,对加工精度也有要求,现在杨凡的兵工厂虽然有不少传送过来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子的淘汰机床,但还是有些难度,工人的技术跟不上。杨府现在还没有八级钳工的技师级别工人。

    前膛炮装填时炮手要跑到前面去装弹,而步兵炮是推到最前线顶着敌人硬轰的。装炮手就会直面敌人的火枪和弓箭,伤亡会很大。这也是步兵炮直到后装炮时代才出现的原因。

    不过办法都是人想的,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付老六已经是炮厂的总工程师了。他琢磨了好几天,忽然灵光一闪,把短炮管做成可以翻转的不就行了吗。一米的炮管翻转过来的空间足够了。

    于是装弹时,可以把火炮向上反转180度,炮口向后,然后炮兵装填。装填完毕后,让炮管翻转180度就可以向前射击。

    这种射击赋予了这种短管炮几乎垂直的射高仰角,非常适合在山地使用。

    目前提供的炮弹只有球形实心铅弹。葡萄弹、霰弹、圆柱形高爆弹四种。高爆弹是装填叙利亚是炸药的圆柱体炮弹,弹头和发射药包分体。因为缺铜,没有那么多铜做发射药筒。只是炮弹头做了铜制弹带用于密闭炮膛。

    这也是射速低的一个原因,发射后,必须用湿海绵捅进炮膛熄灭火星。多了一个操作。

    爆炸弹是严控数量的,杨凡每家只给了一百枚。打完就没有了。他们必须自己考虑是否使用。

    炮管是用一米二长,十公分见方的钢坯,经过烧红锻造排出气泡和裂缝后,切削和膛制成的。内镗是炮管烧红后,插入的76mm高硬度内芯炮管。

    冷却后实现自紧缩,加强了强度,发射寿命达到了一万发。

    这种炮十分轻便,四个士兵就可以推动。使用的是仿制九二式步兵炮的开脚式炮架,方向机和高低机摇把调整左右射界和高低射界。

    50公分直径的实心橡胶轮胎,并使用主轴轴承。带有护盾,可以挡住前方射来的弓箭和火枪。这种炮是专门为步兵设计的,战时由步兵推着战斗在第一线。翻转炮管装药,不需要炮兵暴露,躲在炮盾后就能方便的装弹。

    之所以设计这种炮,是为了给下一代即将换装的步兵炮做技术探索。

    这个炮就是为了验证92步兵炮设计的。

    第一代试验品使用前装滑膛炮,弹簧复进机复进。装弹时翻转炮管,发射时在翻转回去,炮手都可以躲在护盾后面操作。

    一般巷战时,盾牌手会聚集在劈山炮两侧,举着盾牌,拉成一条盾牌墙壁,用来掩护。火绳枪手则在盾牌后面架起火绳枪。炮手推着劈山炮,在大队的拥簇缓慢向前移动。

    如果前方出现了敌人的步兵,那准噶尔人的弓手的责任,就先来一阵抛射或者直射的箭雨,然后步兵就会冲上去砍杀。

    如果前方遇到了街垒、高墙,厚重木门、凭借坚固院落负隅顽抗的敌人,那就轮到这些步兵炮出动了。如果前面是骑兵,步兵炮就用霰弹解决。

    这种炮可以说是多面手,能解决这个时代步兵作战中的大部分问题。

    准噶尔人和克烈部人的炮兵是杨凡的工兵培训的。他们一门炮配一个五十人队来操作。设一个五十夫长,也叫塔滨那颜来统领。

    其中炮手一个伍,合计五个人,他们负责操炮。

    马夫一个伍五个人,负责五辆载重一点五吨的四轮马车和十匹马。这些马车是运输炮弹和发射药的。还有本队的补给物资。

    一个十人队弓箭手,设一个牌子头。

    一个十人队火枪手,设一个牌子头。

    盾牌手也是一个十人队,他们一般装备带轮子的铝合金大盾牌。可以放下驻锄,全队五个盾牌,每两人负责一个盾牌。作战时,平原拉成一排,街道则根据宽度组合。

    这些盾牌兵装备两支燧发枪双管短手铳和可组合马棒的朴刀腰刀。

    最后是一个十人瑞士戟队,他们负责对付骑兵的。骑兵冲击盾牌阵,他们用长矛头把他们捅刺下来。这些瑞士戟都带有倒钩,便于勾住甲缝,把骑兵扯下马来。然后用斧头砍死。

    这样这种带有一门可以跟随步兵前进的步兵炮,以及长短兵器、火器结合的合成作战团队就编成了。这个时代,还没有这种大型班组作战的独立单位。

    杨凡下令让克烈部和准噶尔设立炮兵时,和多和沁决定让阿拉善万户的五千兵马负责炮兵的护卫。他的亲兵队改编成炮兵。杨凡发给他们的三十门炮组建了三十个炮队。合计一千五百人。

    和多和沁知道,这支大汗帮他们组建的新式团队才是最有战斗力的,他一定要抓在自己手里。

    杨凡之所以,加强他们的火力,是因为打下布哈拉汗国后,莫卧儿帝国和萨菲波斯都是半火器化的军队,必须有一定的火器和先进战法,才能保证打败他们。不然根本打不进恒河流域去。

    杨凡还在考虑是否给他们的步兵配上,燧发枪式的榴弹发射器。这种武器很容易制造,用于投射炮兵和手榴弹之间的火力空白地域。但是,这种榴弹必须装填炸药,杨凡比较犹豫。

    黑火药威力太小,十公分的圆球爆炸力有限。装炸药杨凡担心出问题。所以一直没推进。

    ? ?明日加更

    喜欢明末钢铁大亨请大家收藏:()明末钢铁大亨。(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明末钢铁大亨不错,请把《明末钢铁大亨》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