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零一十二章 粤语和古音

    有周至吉他伴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男生女生的歌曲可以随意变调匹配,让大家唱得舒服。

    比如《青春》,本来是沈庆的代表作,也是校园名谣的代表作之一,但因为是男声的原版,女生唱的话,调子就太低了。

    但只需要周至将吉他调子升四度,就变成适合女声的伴奏了,梁红唱起来就十分轻松。

    受到这歌的影响,沙马日聪也将吉他接过去,自弹自唱齐沈庆的另一首成名曲《寂寞是因为思念谁》。

    “你知不知道

    思念一个人的滋味

    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

    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

    一颗一颗流成热泪……”

    沙马的声音很纯净,歌声如泣如诉,大家都觉得非常好,沙马弹唱完成后,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不过沙马却将吉他还给了周至,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不行了,唱不出那种感觉了。”

    “是两年前的那种感觉吧?”周至笑着打趣道。

    吴仁中悄悄伸手握住了沙马的手,这是美人恩重,沙马说的两年前唱这个有感觉,那是因为有一个思念的人在联和乡扶贫呢,现在两人结成连理,还不用再两地分居了,这样的感觉自然就没有了。

    “肘子,你粤语歌唱得挺好,粤语歌有民谣吗?”

    “有啊。”周至一扫吉他:“有一首很好听的老粤语歌,叫做《彩云追月》,大家听过吗?”

    众人都是摇头。

    “我觉得这首应该算是很好听的粤语民谣了。”周至说道:“估计你们一听就有印象了。”

    《彩云追月》这首歌最早是摘自粤剧的一段,严格说起来算是古曲,但是因为实在好听,然后被演绎出了很多现代歌的版本,曲子虽然相同,但歌词却都不一样,颇有一点宋词里一首词牌可以有多首填词的那种感觉。

    最早粤剧里的版本是“明月照海滨,万里流银,玉宇无尘,花香暗飘近……夜正迷人,梦也迷人,春宵添情韵……”

    而周至现在唱的却是新加坡歌手,七十年代粤语天后黄焕婵演绎的那个版本,也是现在的听众们最熟悉的那个版本。

    “明月究竟在哪方,白昼自潜藏,夜晚露毫茫,光辉普照世间上——漫照着平阳,又照着桥梁,皓影千家人共仰——”

    所有人等到周至唱完第一句,就全都露出了恍然的表情,这首歌的歌词虽然不是太熟悉,甚至有点听不懂,但是曲子可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刚好这时候月亮也升了起来,银纱一样的月光撒在而来湖面上,在夜晚居然也有了银光粼粼的感觉,加上温馨的篝火,这首歌无论曲调还是歌词,配合现在这样的场景,都是相得益彰。

    等到唱得第二段,大家也都跟着熟悉的旋律轻哼了出来,心里充满了安宁祥和的感觉。

    就连小顺子都安安静静,好奇地看着自己的干爹,似乎在好奇这个大人嘴巴里怎么突然冒出了这么悠扬动听的曲子来。

    这就是音乐的感染力了。

    等到周至拨完最后一个和弦,所有人都安静了一下,似乎是在回味刚刚的感觉,然后才鼓起掌来,不仅是给周至,也是给自己鼓掌。

    “这是一首老歌吧?”梁红说道:“不算不算,太老的不能算。”

    周至想了一下:“那还有一首《四季歌》,不知道你们熟悉不熟悉。”

    “你先唱,唱出来我们听听。”

    “红日微风催幼苗

    云外归鸟知春晓

    哪个爱做梦一觉醒来

    床畔蝴蝶飞走了——

    船在桥底轻快摇

    桥上风雨知多少

    半唱半和一首歌谣——”

    “哦,这首啊,曲子也很熟悉。”阿紫笑道。

    这歌也非常好听,后来还引得各大歌手翻唱出各种编曲的版本,等到周至唱完,也是获得了大家一致喝采。

    “这个应该算民谣了吧?而且是九四年创作的,也算新歌。”

    “算你过关。”梁红笑道:“就是歌词不大听得懂,不过挺有诗词的那种韵味的。”

    “就是啊,肘子好像都没有听你说过弄论文的事情,你的论文是中古语言的吧?好像也和粤语有些关系?”

    “博士课题哪里有这么好做。”周至扫了一下琴弦:“不过好在我从硕士就开始准备,现在就是利用历史资料和资料内部的逻辑关系,将文字记录与方言留存结合起来,拟构出中古时期的合理字音,最后再根据古调定音,就能够得到结果了。”

    “说起这个我有个问题要问。”杨宏辉说道:“古代人开弓,常说是开多少石的弓,这个石,有些人读shi,有些人读dan,我问了好些老师,老师们说他们的老师教的就不一样,肘子你说这个字到底在古代应该读啥?”

    周至乐了:“这个字真要细说开去的话,完全可以写成一篇论文了。”

    “你不用给我们讲太深。”杨宏辉笑道:“能够让我听得懂就行。”

    “那我就先说结论。”周至笑道:“这个字,在古代记录音韵的书籍,无论是唐代的《唐韵》,宋代的《集韵》,明代的《正韵》,以及清代的《康熙字典》里,都标记其读音为‘常只切’,或者‘常亦切’。”

    “所谓的某某切,其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叫做‘反切法’,就是用两个字进行切音,第一个字取其声母,第二个字取其韵母,其实还是一种拼音。”

    “‘常只切’或者‘常亦切’,意思就是取‘常’的声母和‘亦’,‘只’的韵母,合成‘石’字的读音。”

    “那就不对了啊?”杨宏辉说道,“常的声母是chi,加上韵母yi,那就是吃的音,那也不是石头的音啊?”

    “这就是有意思的地方了。”周至笑道:“现代普通话常字的发音变化太大了,可是在粤语里边,这个字的发音却保留了古音,读作soeng,而‘亦’读作jik,类似普通话的‘叶’,‘只’的读音读作‘zek’,类似普通话的‘责’。”(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之乘风而起不错,请把《重生之乘风而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之乘风而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