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0兵力不足

    翌日,阳光打破了明军营地的安静,很快营寨里就喧闹起来。

    士卒穿戴齐整后起来洗漱,又吃了早饭,随即拔营起寨。

    按照昨日的安排,大队斥候在明军出发前,就已经带好干粮提前出发,沿着官道两侧山地前行,预防遭遇倭寇埋伏。

    而明军前哨是一营五百人马,在原有三门虎蹲炮的基础上,刘綎又增派了一队炮手,带着三门中型佛朗机炮和三门虎蹲炮一起行动。

    这营兵马,原本就有一百鸟铳手,还有二十多名弓手,再有火炮相助,应付遭遇战或者伏击战,也足够他们硬挺一段时间,等待中军上来支援。

    此外,后队也增派了一队炮手,增加了一些火炮,而不像前两天,除了本队的虎蹲炮外,大部份火炮都集中在中军统一行动。

    不过,昨日遭遇明军斥候侦查后,小早川隆景和国司元相就知道,伏击战已经没可能成功。

    以明将的谨慎,他们的图谋算是失败了。

    除非,把伏击战改为诱敌深入,用部分人马突袭的方式,吸引明军前军孤军深入,进行小规模埋伏战,或许会有收获。

    不过,这种打法收效甚微,自己也容易丧失锐气。

    是的,诱敌战术打赢了,确实可以壮大士气。

    可一旦拦不住明军增援,最后全军后撤,就会让手下士气低落。

    没有十足把握,小早川隆景是不愿意冒险的。

    如此,还不如就按照最初的计划,以山头组成防线,层层阻击明军向大田城的进攻。

    等明军打到那里的时候,也已经人困马乏,或许,还有偷营的可能。

    一上午,明军推进速度很快,到晌午的时候,已经行进了十多里路,已经接近斥候选定的扎营位置。

    “斥候还是没有发现倭寇踪迹吗?”

    骑在高头大马上,刘綎有些诧异道。

    这样的地形,其实是很适合设伏的。

    就算昨日被本方斥候发现了踪迹,他们完全可以改变伏击地点,前推伏击位置。

    看着四周绵延的丘陵,刘綎还在心里这么想着。

    戚继光把防线推进到备后,其实也是因为知道这里的地形。

    就算城池面对倭寇附蚁攻城难以抵挡,败退的明军也可以依托地势蹭蹭抵抗,等待明军援兵。

    说到底,他不认为几万人能抗住倭寇几十万人围攻。

    唯一的办法就是避实击虚,倭寇不可能几十万大军一路攻来,肯定是要分兵的。

    明军只能机动,其他方向勉力抵抗,集中优势兵力一路路击溃敌军。

    只要一仗挡住倭寇进攻,后面就可以开始谈判,获取“中国地方”的控制权。

    大明,要的其实是石见,而不是其他。

    多获得一些土地,以后就可以作为谈判的筹码。

    而倭寇一旦不能快速击溃明军,自然知道他们无力将他们驱逐,也只能接受。

    这是戚继光在收到锦衣卫情报后,和王锡爵密探后得出的结果,也是对大明最有利的结果。

    只能说,大明现在的国情,实在是支持不起十万人以上的跨海远征,成本太大了。

    明朝以前历代王朝,除开倾国之战,平时的战役都可以调动十数万到数十万规模的大战,而明朝在明初国力强盛时,还可以勉强凑集二三十万大军北伐。

    但是到了中后期则多只能在纸面上达到,多只能出动几万人,这里涉及到的其实有兵役制度演变和战争形态的巨大变化。

    战国时期实行全民皆兵制,男子平日为民、战时为军,甚至女子在特定战役中也需参战,如长平之战秦国动员15岁以上男丁。

    这种义务兵役制确保了战争时期能快速组建大规模军队,但战后需通过军功授爵激励民众参战。

    唐代后,义务兵役逐渐转向募兵制,职业军人成为军队主体,非职业化民众参军意愿下降。

    明朝卫所制虽能快速集结百万大军,但实际战斗力集中在少数精锐部队,且日常训练松懈、装备维护艰难,导致就算花钱凑出大量军队,但实际战力不会有多少提高,不过是空耗国帑。

    而且到了明朝,从冷兵器时代转向热兵器时代后,军队专业化程度提高。

    唐朝以前的府兵制,本质上也是义务兵役制度,从百姓中大规模抽选丁户参军,进行简单的训练后依然承担农业和军事任务。

    不过,其实大明卫所制最后的结果和唐朝府兵制一样,屯田制度和均田制度被破坏后,军队战力就直线下降。

    也是,国家也被迫只能转向耗费更大的募兵制,招募青壮从军,以提高军队战力。

    辽东军的精锐,也就是刘綎现在带的人马,其实就是从辽东招募的营兵而不是卫所兵。

    卫所兵,现在都是辽东各地营堡的守卫部队,他们也只能承担地方保安部队的任务,根本没多少能力承担作战任务。

    虽然已到午时,但明军没有准备午饭的传统,一般都是一直走到申时初才会择地安营扎寨。

    因为今日的营盘位置已经不远,未时就能抵达,所以刘綎只让士卒休息了一会儿,就起来继续前进。

    等大军再次开始缓缓前行后不久,他等待的消息终于传来。

    倭寇并没有改变设伏地点,但是在洼地附近的山头上布置了防线,甚至还对一些山坡进行了处理。

    显然,他们在山上已经准备了滚木礌石一类的武器。

    而下方的大路上,已经堆积了一些障碍物,阻止大军继续沿官道推进。

    刘綎听到斥候报告,拳头不由一紧。

    占据山头阻击,那对手要是挨个山头都这么搞,他要什么时候才能抵达大田城下。

    “倭寇的防线距离营寨位置有多远?”

    刘綎马上追问道。

    “沿大路走就是六七里。”

    斥候队长回答道。

    “知道了,继续监视,还有周围,防止倭寇在外围山头隐藏,对我们进行前后夹击。”

    刘綎想想,自己的兵马终归偏少。

    当面锣对面鼓交战,他不怕。

    可如果对方借助地形困住他,可就有些麻烦了。

    其实,这招国司元相不是没想到过,但是被小早川隆景拒绝了。

    要围困明军,就需要他们大军驻留野外。

    一旦战事不利,可能导致全军溃败,从而直接失去大田城的防御力量。

    围困,最起码也要倭军能够和明军打个有来有回才行。

    可一旦明军架炮,对一个方向进行猛攻,他们很难围住他们。

    所以,小早川隆景一开始就只是想利用地形打击明军一下,就撤回大田城。

    到了未时中刻,明军前哨已经抵达那片小树林,并四处查看没有异常后,就在前方两里开始结阵,等待中军抵达和扎营。

    很快,刘綎就带着大队赶到。

    查看周围环境后,刘綎还是比较满意。

    距离树林半里地就有一处小溪流淌而过,只需要派出一队明军进驻小溪上游监视,就可以保证明军水源安全。

    于是大手一挥,下令道:“就在这里扎营,沿小溪上游山头建立监视哨,防止倭寇耍花招。”

    “大人,左前方还有一处溪流,只是水量稍小,要不要也派人去监视?”

    斥候队正小声问道。

    “安排两队轮流驻守,这个位置不错。

    我看前面地势向下,就是你们说的有个山谷?”

    刘綎抬起马鞭指着前方问道。

    “地势下陷,确实是个洼地。”

    队正急忙答道。

    “看来,他们原本是想把我们围在那里面,居高临下埋伏我们。”

    刘綎微微点头,安排人开始扎营后,他就带着十几个护卫骑马向前,过了前哨继续往前走了三里路才停下。

    下马上了附近一个山包,一眼就看到前方官道已经被两三颗树木挡路,而旁边前后两座山上,都有倭寇旗帜飘扬。

    左手一探,身后亲兵马上递上千里镜。

    刘綎举着千里镜又是一番观察,对前面山头和之后的山头,他都仔细的观察一番。

    虽然后面的山头距离远又有遮挡,但依稀能看到有人活动的影子。

    “麻烦。”

    嘴里嘟囔一句,随即问斥候队长道:“周围还有道路通往大田庄吗?

    我看沿大路之后的山头,倭寇可能也都布置了防守兵马,后面前进怕是有些难了。”

    如果手上多两千人,倒是可以轮番攻山,搞不好一天拿下两三个山头也不意外。

    可是现在兵力不足,事实上明军全线都存在兵力不足的问题。

    不是魏广德一开始计算有误,而是戚继光选择扩大地盘,兵马早就冲出石见,扩展都周围,兵力自然捉襟见肘。

    如果只是防御石见地区,那勉强还是够用的。

    也是毛利家主要兵力抽调到东线,防御织田氏进攻,后方空虚,才让明军能够快速突破,几乎毫无抵抗就占领庞大地域。

    而这些地方,也正是毛利家的根本。

    可以说到现在为止,倭寇大名中,也只有毛利辉元在持续受到伤害,而其他大名则是受制于国家和民族约束,不得不出兵帮助他驱逐明军。

    “没有,除非我们往东北方向绕山路,二十里左右有从津田到大田的一条道路。”

    斥候队正回答道。

    “绕山路,二十里”

    刘綎摇摇头,他的中军和后队有不少马车,携带着大炮和粮草辎重。

    这样的队形绕山路,不说倭寇也可以轻装前进围堵他们,自己都得多走两三天的路程才能换道。

    实在不划算。

    “斥候散出去,我要知道后面山头倭寇的情报,特别是野外倭寇有多少人马,大田城里还有多少人防守。”

    刘綎一瞬间想到另一个方向,那就是吸引倭军主力来这里对峙,他让津田明军出动千多人突袭大田城。

    不过进行这个计划的前提就是吸引到倭军主力,如果大田城里倭寇太多,这个计划就没办法施行。

    而这些,就得依靠斥候的侦查了。

    锦衣卫的刺探情报的能力,此时已经没有丝毫用处,只能自己侦查敌情。

    尽管如此,刘綎等斥候队正离开后,还是安排亲兵联系了锦衣卫,让他们尽可能搜集大田庄的情报。

    有枣没枣打一杆子,万一有情报呢。

    而之后几天时间,明军都把大营驻扎在这里,每日拉着火炮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清理,前哨营地不断向大田城延伸。

    直到明军攻破五个山头,彻底清理了洼地附近山地后,这才拔营直接越过洼地建立新的营寨。

    而这样的结果,很快就被传递到倭国其他方向的守军那里。

    自此,明军开战以来势如破竹的攻势明显受阻,只能艰难的向前推进,再难大步前行。

    不是前方将领能力问题,而是倭寇利用地形阻击,让明军无法按时完成作战计划。

    而戚继光一边把前线最新情况上报,一边也开始调整部署。

    之前想简单了,这会儿只能重新调整防线的布置。

    十几日后,最新战报送到魏广德手里时,蓟镇增援大军一万多人已经乘船出海,抵达济州岛休整。

    佐渡岛,此时已经被明军完全拿下,只是九鬼水军主力还是撤了,没有和明军交战。

    这是九鬼嘉隆得到羽柴秀吉的密信后,采取的断尾求生之法。

    打不过,羽柴秀吉自然不会让九鬼水军全部葬送在佐渡岛。

    “善贷,东征军兵力不足,元敬并没有按照原来的计划布置防线。

    你看,要不要再抽调一些兵马助战?”

    内阁值房,张科对魏广德说道。

    这次看到战报,知道前线兵力吃紧,所以他亲自来内阁,一是递送战报,二就是和魏广德商量,接下来要不要继续增兵倭国。

    “还能从那里调兵?”

    魏广德苦笑摇头,现在朝廷最能打的兵马,只剩下宣大军了。

    继续增援,老巢还要不要?

    而其他卫所兵,去了等于没去,根本毫无意义。

    “我的意思是,要不要招募西南土司和辽东的女真人,就当”

    最后连个字,张科没有发出声音,但是嘴型魏广德能看出来。

    “招募土司倒是没什么,可女真人,他们能听令吗?”

    东征军里就有广西兵,张科显然打算在云贵川继续招募土兵。

    这些人,跟随大明也算南征北战,招募到人手还是可以信任的。

    不过对女真人来说,好像以前还没有过。

    “先试着招募三千?”

    张科尝试着说道。

    “子愚那里未必会答应,这都岁末,面临财政总结,太仓那边也有些吃紧。”

    魏广德犹豫片刻后说道。

    户部显然是出兵最大的阻力,一句话“没钱”,就能让他们的谋划失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隆万盛世不错,请把《隆万盛世》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隆万盛世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