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咸口灵丹,椭圆的“大象”(4K)

    因为两边世界时间流速不同,比例为1:4的原故,赵青这里才过去了二十多天,对应的则是百来天的长期历经,发生了许多事件。

    就像青霄一号法阵“拖曳”着的这颗4179号小行星图塔蒂斯,宛若花生状的它缓慢地、不稳定地自转着,将其灰红色的、疤痕遍布的嶙峋外表次第展现,不同剖面交替暴露于太阳的光芒之下,投下深浅变幻的阴影。

    当赵青临时有事,不能直接运使“星辰引”,施夷光仓促接手,摄动效果自然打了折扣,在难以降速的情况下,只能让它以高风险的方式从近地轨道飞掠,才顺利压得低过了该点的地球逃逸速度。

    总的来说,若非4179号小行星的常态速度在10km/s上下,小于第二宇宙速度的11.2km/s,估计该计划已是宣传失败。

    然而,它毕竟距离7.9km/s的第一宇宙速度颇远,条件苛刻,虽然捕获是成功了,但这颗质量约五百亿吨的巨物,此刻却被约束在一个颇为尴尬的高偏心率椭圆轨道上:

    近地点距地表仅一千八百公里,仿佛贴着大气层的顶盖掠过;远地点则深入至二十二万公里的深空,几乎触及了月球的引力疆域,受其扰动;

    周期四点四天,像一颗躁动不安的心脏,在近地与远地之间反复搏动。

    这并非一个稳定的泊位,摄动效应与潮汐力的阴影时刻萦绕,若非法阵与网链的维系,它或许早已在洛希极限的诅咒下分崩离析。

    不过,某种意义上,4179号也成为了施夷光专注修行的试炼场。

    在被教导习得了“星辰引”和太阴、太阳气场后,想方设法处处抵消作用于小行星身上的引潮力,无疑是极佳的磨砺,可迅速强化对新生力量的掌握。

    所谓的“筑山丹”,顾名思义,正是一种赵青深入参考、钻研八境级数的“盗天丹”,所开创出的七境层次丹药,可以让六境的修行者直接获取堪比七境搬山的真元爆发力、储量,代之以充沛之极的丹气。

    依靠丹劫和洞极丹,施夷光以惊人的成长速度,修出了接近七境的元气力量,再补上这枚新丹过后,她自然又是更进一步。

    听上去有些拔苗助长,但完全没什么隐患,且至少能多压制几分“八窍离墟心”的副作用,助力施夷光转修至剑王朝的体系。

    正常而言,十年左右的“入梦”时间,想要抵达主世界的下六气境,赵青肯定是轻而易举,在她的高效辅助下,换成猿公,估计问题也不大。

    但施夷光的话,恐怕就有些难度了,起码第一次不怎么可行。

    这并非是猿公的天赋远高于后者,而是双方对于修行的态度很有差别,其不在于勤勉、用智、眼界、途径,在于纯粹的道心。

    到了赵青如今的境界,她早已清楚明白,修行易、修道难。

    前者只需循着先贤开辟出的路线,按部就班地苦练,发挥些许创新;

    后者却不仅仅是心灵上的飞跃,更要超脱于天地法理的框架上,初叩大道之门扉。

    道之初容,不可名状。

    没有言语可以完全地形容它、描述它。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见守唯心。

    不在于心灵修持的层次高下,而在于心灵之定境、通化之真常,所观角度的变化。

    在赵青的眼光中,猿公固然尚未跟得上自己心灵境界的增长,可它见道明道的“角度”,却是几乎相同、无比近似。

    这就相当于拿到了正确的道之五象“观行”图,指出了“门”之所在,无论修行、修道,皆是事半功倍。

    反观施夷光,她的“道象衍化之神”,应该是跟自己颇有差异,心放非空虚无,沉浸于另一片茫茫川海之中,就像是改换了别的“地图”,故而不可琢磨,无从指点。

    所以,暂时转修容易提升的体系,率先增长精气神与感知、算力,甚至为此采用一系列丹药手段,其实正是她个人的选择。

    “感觉有些咸,灵茱花、普渡果的汁液放得少了些,尝起来不太爽口。”

    青霄一号核心主控室内,因位于空间站的中心旋转轴,处于微重力状态,无数面晶屏悬浮空中,显示着复杂的星图、能量流数据与结构应力模型,流光溢彩的数据不住倾泻。

    纤细明亮的光丝如同有生命的神经网络,在虚空中有序缠绕、连接,传递着信息与指令。

    四周漂浮着若干丹瓶与展开的古老书画卷轴,与现代科技感的控制界面奇异共存,散发出静谧而玄奥的气息。

    施夷光便身处其间。

    她端坐于主位,穿着素雅衣裙,因失重而如墨莲般散开的秀发微微飞扬。

    她一手轻触光丝,调制着繁复的信息,另一只手则虚按着一份泛着冷光、标题为《前苏~联基于多维空间理论的人造黑洞工程的实况考察》的报告,神情悠然,随意地回复了赵青的问题,恍若开了个玩笑。

    丹药的味道如何,真的有关系么?居然一本正经谈论这种东西?

    “咸温?还是咸凉?”

    赵青却不以为意,认真地追问道:“督脉感觉怎样?丹气泄下,激冲散化,或许是失重环境导致的?暂时换个舱室看看?”

    “好!”立即从这简短的交流中寻得了症结所在,施夷光露出了期待的笑容,把文献抛在一边,挥手招来了一幅“绘”满了核弹头的“画卷”,携着诸多晶屏、光丝向外面行去。

    无需宇航服和气密舱过渡,她直接打开了头顶透明的玄冰壁板,飘飞出了十数丈的距离,眼中紫华一闪而逝,便宛如受到了某股力量的牵引,弹射着来了轮新的加速。

    不一会儿,施夷光就抵达了邻近的施工观测平台。

    从这里望去,图塔蒂斯的庞然身躯几乎填满了视野,如同一个笨拙而庞大的舞伴,在幽暗的太空舞池中蹒跚旋转。

    对于这颗小行星的改造,早已启动许久。

    远处,数百艘工程舰船正忙碌作业。

    它们外形粗糙实用,多为棱角分明的几何体,唯有功能性凸起和接口——少有人想象得到,这些舰船本是那些伴飞4179号的碎石,诞生于十数亿年前、二百余块大小不一、总质量达数百万吨的天然“卫星”群。

    被间接捕获后,碎石们自然成为了随取随用的原料,逐渐改造变作了此等器物。

    它们在附近的空域穿梭不息,时而喷吐蕴藏太阳真火的金线执行切割与焊接,时而以长达数丈的凝练剑罡精确剖开顽固的岩体。

    或对初步熔化的矿石进行塑形,剥离多余部分,或进行深入雕琢、刻划符文。

    舰体移动时拖曳出的尾迹,霞光般的淬炼余晖,在真空中交织成一片片短暂存在的、炫彩熠熠的霞光云霭,跟更远景的大气层高处被巨大天体扫过激起的浅橙色气辉彼此相融,仿佛增添了一抹幻境般的色彩。

    被熔化的岩矿并未飘散,而是在无形阴阳气场的引导与控制下,被缓缓拉伸、延展、锻压,逐渐勾勒出一个略显朦胧的薄壁圆筒雏形:长约九千米,直径超一千八百米。

    这正是奥尼尔圆筒的初期形态,旨在最终成为一个巨大、自给自足的人造世界,通过绕中轴旋转以模拟重力,内壁将铺就土壤、承载山川河流、构建城市与田野,成为数十万人自给自足、迈入星海时代的新家园。

    当然,此刻它仅是一个被烈焰勾勒出的、空洞的陶瓷骨架,远未达到可居住的状态。

    以4179号小行星的物料储备,打造百来个这样的圆筒,可以说不在话下。

    不过,根据赵青和施夷光的规划,既然已经成了如此椭圆的轨道,偏心率惊人,那么保留它的大部分质量,充当太空电梯般的作用,和动量交换绳配合,输送人员物资,或许更为合适,起码能节省七成的燃料。

    超过数十万具闪烁着淡金色光泽的剑丹化形傀儡——被称为“小金人”——构成了施工的主力。

    它们不知疲倦,在星体表面、舰船内外、以及建设中的巨构之间沉默而高效地忙碌,协调着这庞杂的工程体系。

    其间亦可见少数身着轻型防护服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代表,他们在观光舟或气场的庇护下,或在安全平台上记录数据,或在小范围内进行着实地考察,脸上交织着震撼、敬畏与难以消化的困惑。

    “乔治!你还记得三个月前,NASA监测到这颗小行星时发布的预警吗?‘潜在灭绝级威胁’、‘千年一遇的撞击风险’……可现在呢?它竟成了被拴在院子里的大象。”

    一位头发花白的欧洲科学家,正通过安全索固定着自己,对身旁的M国同行低语,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不知是源于恐惧还是兴奋。

    旁边的M国同行乔治苦笑一声,调整了一下头盔内的麦克风:“伙计,现在争论这个没用。五~角~大楼的秘密听证会开了十七次,最后发布的声明还是‘未知自然引力异常’。你看那边——”

    他抬手示意不远处几个正在调试光谱仪的东方面孔,“他们国家的科学院发了篇论文,标题是《论近地小天体轨道演化的新范式》,通篇公式,一个字没提‘捕获’或者‘人为’。”

    另一名俄~罗~斯工程师,亦面色复杂地凝视着那正在被“剥皮抽筋”的星体,喃喃回应:

    “还记得华盛~顿邮报的那篇文章吗?哦,说这是‘史无前例的、不负责任的、将全人类置于未知风险的超级恐怖行为’……”

    “但私下里,每个有能力的机构都拼命想把自己的人塞进这次的‘参观学习’名单。看那边,连印~度都派出了团队……谁能拒绝亲手触摸‘末日’,并把它变成‘家园’的机会?”

    “尽管这个家园的轨道……实在令人寝食难安。”

    “恐惧与贪婪,一如既往。”

    乔治轻叹,“无数人一边惊恐指责‘差点就撞上了!’、‘毁灭性的疏忽!’,一边开始称她为‘那个掌控了战神(图塔蒂斯)的女人’……既怕她下一步想捕获什么,又无比渴望这种力量。”

    “看看那些‘小金人’的效率,看看那初具雏形的奥尼尔圆筒…这技术飞跃,足以让任何国~家愿意冒巨大风险与之接触。”

    附近,一位中~国籍的工程师正用流利的英语向同行介绍:“……对,能量引导是关键。他们似乎能直接利用恒星星光或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场进行物质相变。就像是……古老的炼金术被提升到了星际尺度。”

    “炼金术?我更愿意称之为……基于深层物理规律的工程奇迹。”

    另一位同行回应,语气充满惊叹:“而且他们似乎根本不在乎常规的辐射防护……那些施工者,还有她,”他望向施夷光的方向,“直接暴露在太空环境中。”

    这些交谈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地球各国对这场星际工程的复杂态度。

    官~方渠道充斥着对“潜在风险”的谴责与对“技术垄断”的不满——安~理~会曾召开紧急会议,十余个国~家联名要求“立即停止对近地天体的改造”,理由是“其椭圆轨道可能因不可预见的扰动坠入大气层”。

    然而,就在会议结束后的72小时内,至少六个提出抗议的国家,通过学术交流、企业合作等名义,向青霄一号输送了总计超过200名科研人员,用的还是别人的航天器具。

    畏惧又向往,批判又赞赏,心口总不一。

    毕竟,这是能将一颗足以造成洲际灭绝的天体,化为掌中玩物,随意揉捏改造的力量。

    施夷光对这一切置若罔闻,或者说,她早已习惯。

    她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体内丹力的流转上。

    换了环境,重力的差异对气脉运行的影响确实微妙,赵青的提醒总是恰到好处。

    “感觉如何?‘筑山丹’的药力在模拟重力环境下是否更易导引?”新的通讯追问。

    施夷内视片刻,回应道:“确实。丹气下行,沉凝于督脉尾闾,遇失重则散逸迟缓,反激冲带脉是,是否需运使‘旋丹法’?”

    “善。”赵青的回应淡然却清晰,“当引太阴之气绕丹府三周,自成微涡,其咸自解。体悟动中之静,变中之恒,再以真火淬炼。”

    在对方依言而行的同时,她随意扫过主控晶屏上实时更新的应力分布图:“增派三组‘金人’加固B7、C12区域,调整第七区的熔炼顺序,优先处理表层脆弱岩壳……”

    简单指挥了几句,赵青又亮出了手上的袋子,补充道:“涅槃花的花粉,正好作为你接下来的本命物,有空做些炼化前的准备。”

    正常情况下,这个天凉遗宝当然不存在花粉之类的东西可供产出,只是它既然是古时大能者的道之展现,自也可被赋予新的特性。

    “明白!”施夷光点了点头,忽然像是联想到了什么,继续开口:“这些天,我方陆续派遣了几十支特种作战小队,在夏弥的带领下,于西伯利亚无人区搜寻那些军事城市,接收了一大批绝密科研资料……”

    “包括完善的可控核聚变、时间穿梭与人造黑洞、‘苏~联队长’、永生项目、δ计划等等,以及末日派那个尼伯龙根曾经的驻地中、遗留的许多信息……后者刚整理完毕,发送给了卡塞尔学院。”

    “根据最新的星舰航线追踪与资料破译进度,这伙人应该采用了改进版的代达罗斯计划,很早就开始了末日方舟的建设,并作了无数层伪装,把秘党和自己人都瞒在鼓里。”

    她补充着道:“如今,耗时近九十天后,他们已经抵达了个暂时的目的地,中转站。”

    “土星环?”赵青问。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诸天:开局越女阿青不错,请把《诸天:开局越女阿青》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诸天:开局越女阿青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