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叶耀东在验收单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从公文包中取出现金,完成了最后的交付手续。
“恭喜叶老板!”张主任握着叶耀东的手说,“东渔一号从现在起正式属于你的了。”
叶耀东也是满面笑容,“谢谢,辛苦你们了,后面的两条渔船还得麻烦你们加班加点的赶工,希望也能尽快交付。”
“不辛苦,应该的,要不要去看一下另外两条船的进度。”
他抬起手腕看了一下手表时间,“都快6点了,难怪天都黑了,今天也有点晚了,也耽误了你们一下午时间,先一起去吃饭吧?明天咱们再过来详谈另外两条船?”
“那也行,那就明早再来看另外两条船。”
“那我等你下班,一块去吃饭?”
张主任点点头,“行,稍等我一下。”
两人的交情还是不错的,一直都互惠互利。
叶耀东也打算趁着吃晚饭的时间跟他聊聊,白天聊公事,晚上聊私事。
让人给他多留意一下管理人才,帮忙介绍,好歹是国企单位的干部,人脉肯定有的。
而他也把能给的福利待遇大概说了一下,房子肯定是基础的,其他待遇自然是得有人了才能详谈。
而且也不知道啥时候才有人介绍过来,也得看到时候的社会环境去调整。
但是他肯定是大方的,怎么也得给够,毕竟要挖人过来。
他现在不缺钱,就缺人才。
张主任自然知道他有钱有船有房,还多的是,光出租的房子就一大堆,也信他说的,拍着胸脯满口答应。
等第二天,他又往造船厂去,查看一下另外两条船的生产进度,听一下工程介绍。
在船厂来去了两天这才把渔船了解清楚,才把后续下一阶段需要补的货款给补上。
出来一趟几十万又花没了。
这边的事办完了,他也没有忘了往机械厂去。
他要去申请一下,过年的时候让厂里派一个技术员跟他回家,他要把去年最早买的那一台机器运回去,放到家里的小作坊生产,他后面定的都远超第一台。
村子里的小作坊,他不打算关闭,对他来说,虽然有些鸡肋了,但那可是村里妇女赖以生存的根本。
一直保留着对他也有些好处,也算是造福村里人了。
现在不出远门是挣不到钱的,更何况还是这些农村妇女,要照顾家庭要带娃。
家门口就有活干,工资也还行,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可以让她们两者兼顾。
他要是把村里的小作坊也关了,对这些妇女来说无异于天塌了,反正开着对他也没影响,也是有钱进的。
就是阿清得被困在那里,这是个问题,他打算回去后跟阿清沟通一下,把这个小作坊的事都交给他娘去干就好了。
反正他娘也乐意的很,聊聊天就能把活干了,把钱赚了,快乐的上班跟八卦,还能天天听人家恭维,最适合他老娘了。
现在村子里的男人少,全是妇女,以他娘的势头,她说话比村干部门还有用,大半个村子都快是她说了算了,村干部们看到她都得礼让三分。
而阿清也可以跟他来舟市,他也不用天天过的跟光棍一样。
下个月回去先商量商量。
老太太也不用担心,可以先让他娘照顾,他年后要去深海,除了要带队,他还得在途中教会新任命的船老大、大副二副他们渔船的使用。
新船上的所有人员都需要磨合。
这一去几个月,把老太太带来舟市也看不到他,何必那么费劲的折腾,都那么大岁数了。
他等从深海回来也会回家看看的。
为着机械厂的事,他又在魔都多逗留了两天,软磨硬泡的让机械厂勉为其难的腾了一个技术员出来。
第三件事就是去采购对讲机,这也是他一直计划中的,想着等东渔一号船到手,就去配备上。
近海航行的那些船现在倒不一定每条船都配备,船上面还有甚高频可以与船之间保持联系。
深海作业的那几条船就不方便了,人员多,事情繁杂,在海上面,船长要对甲板上发布指令都得靠吼,风雨天气靠吼都不顶用。
配备对讲机是非常有必要的,能更方便的发布跟介绍指令。
一条船至少备三个,船长一个,甲板上的水手长一个,轮机舱里的轮机长也得备一个。
他远洋船都已经排到五号了,加现在又到手的东渔一号,怎么也得买十几个。
质量好,稳定性高,通信距离长的,一个大概得2000来块,对比前两年降价了点,前两年都还得3000块。
这对普通的渔民而言是较大的投资,但却是属于海上作业的刚需设备。
只是船长们舍不得下血本,而且也背靠渔场,货上岸都是不愁卖,就是价格可能有高有低。
现在已经正在普及当中,有的大船已经配备上了,他也得跟上。
先把最大的几条船安排上后,看使用情况。
东升号暂时不急,船上有甚高频,本身就可以跟其他船交流,可以先放一放。
等他采购完这些,这一趟出来的钱也花了七七八八。
这一趟,他出来的任务也算圆满达成了。
清晨,太阳还未升起,黄浦江上薄雾缭绕,叶耀东站在驾驶室内,身旁空无一人。
带来的人都在甲板上了,这么大的船,需要的工人可不少,这一回他没有多带人,太大帮,出门也不方便。
现在所有人手都在甲板上帮忙,渔船启动航行前的准备工作可不少。
叶耀东指挥了一通后,才上到驾驶舱,等大家解开缆绳,他才用新买的对讲机下令。
“启动主机,准备出发。”
随着一阵低沉的轰鸣,船体轻微震动起来,仪表盘上各项指标逐渐亮起,全部显示正常。
船上的人又各种忙碌检查,等驶离港口已经是半个多小时后的事了。
“航向145,目标舟市沈家门。“叶耀东注视着前方说。
这一趟出来没有能开船的人,必须得他开,而且还得他一个人开,想教现在身旁都没有合适的人可以学。
得等年后跑深海了,才能安排人跟在身边学习,这条船的设备跟远洋号还是有点出入的。
但是会开远洋号,对这些基础设备也是能判断,看得懂的,到时候在海上跟他顺便学习一下,几天也就能掌握了。
带一趟,等下一趟自己就不用咋管了。
这会儿,他驾驶“东渔一号“返回舟市,途中刚好也能测试各项设备性能,感受这艘大船在海上乘风破浪的稳健。
“东渔一号“劈波斩浪驶出黄浦江,进入了东海。
随着水深增加,叶耀东下令加速,主机发出有力的轰鸣,船首划开蔚蓝的海面,留下长长的白色航迹。
这动力,比东升号强十倍不止,比远洋号也强上了好几个档次。
叶耀东让渔船按照既定的航线行驶,自己走到甲板上,海风扑面而来,他不觉得寒冷,只觉得意气风发。
这艘千吨巨轮在波涛中稳如泰山,与那些随波摇晃的小渔船形成鲜明对比。
他想起那些在风浪中艰难作业的日子,不禁感慨万千。
才30岁出头,人生就已经达到了别人一辈子都努力不到的高度。
然后只会一年更比一年强。
几个小时后,东渔一号接近舟市海域。
叶耀东今早出发的时候,就已经提前打电话通知过他爹了,说好预计大概几点靠岸。
当这艘钢铁巨轮出现在海平面上时,码头已经聚集了几十个自己人,还有许多来往的船员。
叶父从收鲜船下来就大喊:“来了来了!”
他在岸边等的时候,就想上到没出海的渔船上,想着能不能用甚高频试着联系上。
没想到,真联系上了,渔船就在前方,转个弯就能驶进航道。
然后等码头上港务处的人过来,给安排停靠点,办好停靠手续。
叶父下了船,高喊了一声后,也伸手指着方向给大家瞧。
“就那,就那,那条银灰色的,正在开进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远方那个逐渐变大的黑点。随着距离拉近,银灰色的船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船首侧面“东渔一号“四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
“天啊,这么大!”
“我的乖乖,厉害了……”
“难怪老板瞧不上那些小船,17条船都一口气打低折卖了,原来有这个大家伙了!”
渔船驶进港口航道后,那庞然大物瞬间都吸引住了周围渔船的目光。
在周围渔船的衬托下,显得这条船更加的庞大,周围的渔船如小虾米一般,围绕在东渔一号附近,都有些舍不得离去。
路过的一位老渔民摘下帽子,揉了揉眼睛,“我去,我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大,这么新的渔船。”
“那我倒是见过,那渔业公司倒是有这么大的船瞧见,不过都没这条新啊,这肯定是刚造出来的,这得多少钱啊?”
“至少得上百万,老贵了……”
也就这一趟出去,大家没有穿着工作服,不然周围渔船上的人看到船上工人的制服,瞬间就能知道是东升渔业。
不过海上没人知道,岸上围观的人倒是都知道了。
因为跟叶父出来的这几十个人都穿着统一的服装,胸前跟背上都印着东升渔业。
里头有不少退伍兵,所以叶父除了讲家乡话,还夹杂着一些普通话,路过的人看他们那么多穿一样衣服的人聚集在一块,也好奇,然后也听到了,知道远方正驶进来的庞然大物就是他们公司的。
“啊,老哥,这是你们的船啊?”
叶父挺直了腰杆,笑容满面,说话洪亮,“对,这是我三儿子的船,新船刚回来。这不,我带着厂里空闲的员工出来迎接。”
“啊,你家三儿子的?那不很年轻?我的乖乖……这么厉害?”
还有路人插话,“听你这口音,闽省的吧?”
叶父骄傲的说:“对,我们是闽省的……”
他热情的巴拉巴拉讲着,周围的人也好奇,也问了一堆问题,他都格外有耐心的解答。
主要是显摆……
太有面子了,叶父头发被海风吹的根根竖起,脸上却红光满面。
“这么大的船,这码头上不出三艘啊,你家儿子这也太厉害了吧?”
“何止啊,我感觉这条船是周围一带最大的了……”
一个小时过去后。
“鸣笛了……”
“东渔一号”鸣响汽笛,悠长的笛声在海湾回荡。
叶耀东站在驾驶室外,手持对讲机指挥着靠泊操作。
“左满舵慢车准备缆绳”
巨大的船体缓缓靠近码头,技术半生不熟的工人们准确地将缆绳抛向岸上的接应人员。
随着绞车的运转,船身稳稳地停靠在申请下来的泊位上。
“嘭—嘭—嘭—”
码头上鞭炮齐鸣,红色的纸屑如雨般飘落。
叶耀东第一个走下舷梯。
“老板……”
“东子……”
“哎呦,老哥,你儿子这么年轻,长这么周正啊?”
叶父红光满面,也顾不得回答外人的话,只点头,然后赶紧上前。
“东子,这一趟顺利吗?”
“顺利,你怎么带了这么多人出来?”
“哎呀,这都是大家听说了,然后主动要跟着一起过来的,说在厂里也没什么事,跟着一起出来热闹一下。”
现在还没到下午,收鲜船还没回来,一部分专门收获送货的工人们正闲着没事干。
“老板,你这船好大,听他们说,是咱们港口第一大船啊!”
“对啊,刚刚有人说渔业公司的渔船没有你这个大……”
“我们可以上船参观一下吗?”
工人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登船参观,叶父也一样,叶耀东当即安排船员分批引导。
至于周围好奇的路人,他直接谢绝了。
“这驾驶室,比我们公社的办公室还宽敞!”
“看看这冷冻舱,能装多少鱼啊!”
“这居然还带生产线的?”
“卧槽,还可以边捕捞边加工啊?”
“那这条船上的工人得多少个啊?”
叶耀东对有针对性的问题稍微解答了一下,“只是能加工鱼粉饲料,别的可不行,而且只是半自动的。”
但已经是最先进的了,他敢说现在这个港口就他的船可以加工鱼粉饲料。
其他的都得上岸了才能加工,而他这个上岸了都能卖了。
传统渔船是甲板手工处理→直接装箱加冰→返港后加工。
他这条东渔1号是,海上完成全流程加工→产品达到质检标准→靠港即可发往市场。
不过在这之前,他得先去申请商标跟品牌,定制包装等等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正好,现在交期晚了,所有计划都得往后推,反正怎么都得年后。
期间他正好做准备工作,到时候再去申请,按他现在有军方保着,保管全程直通车,一路绿灯。
然后等来年看看能不能有资格再去参加一下内销展会。
今年11月份的时候,舟市有几个名额可以参加魔都的内销展会,政府原本给他们厂提前说好了,给了他一个。
结果后面不知道咋回事,只说不够分配,来年再给他留,为了补偿,又批准他可以再扩张场地。
叶耀东为此还气了很久,多难得的参展资格,要是能参展的话,厂里的订单至少翻十倍以上,二三十倍也不是没可能。
早就听说了,90年代,展会上都是老板举着钱排队找厂家生产抢着要货的。
要是能参加外贸展,那更是能赚到盆满钵满。
不过这年头可不行,现在单位都是国营的,参展的自然也是国营外贸公司,私人根本不可能拥有进出口权,除非是海外归来办企的华侨。
因为必须拥有进出口经营权,这是由国家外贸部审批的,没那么容易。
现在许多内地企业都是通过港岛公司参展。
他现在是不指望能参加外贸展了,能参加内销展就已经是天上掉馅饼,白送钱的。
想要参加外贸展,至少得等国有制改革后,才会容易一些。
不过,他后来琢磨了一下,觉得今年不能参加内销展也算是一件好事。
他现在还在扩张当中,万一参展订单爆了,他也接不下来,那就是平白浪费资源了。
倒不如让政府愧疚,给他补偿,来年他做好准备了,到时候去参展,雪花般的订单接下来,厂里也能吃得下。
叶父疑惑的问:“加工鱼粉饲料?这个值钱吗?”
“值钱,相当于变废为宝了,把海上没用的那些杂鱼杂虾内脏通通拿去加工,省得倒海里了。而这个鱼粉饲料是高蛋白、高营养的优质饲料原料,可以适用于水产和或者养鸡养鸭,养猪。”
我们国家正在提倡开展养殖生产,全面发展经济,鱼虾类的养殖不得需要饲料?养猪这些家禽也得需要饲料。
别小看那些没用的东西,生产出来根本就不愁卖。
他也是去DYD捕捞时,看到很多货倒回海里受到的启发,小船的时候倒的少,无所谓,那远洋船倒起来真的猛,一天得几吨倒。
不然也没办法,运输的船不够,没用的放着也占空间,不能带回去加工也只能舍弃。
当时那倒起来心可痛了,都是钱。
所以这才有现在这条船,带生产加工流水线,别的干不了,生产鱼粉还是没问题的。
叶父听了他的解释,也觉得这条生产线加的好,他是知道现在化肥饲料卖的有多好,农药化肥站都是人挤人。
“你这个安排的好,相当于咱们又多了一项业务了?”
“对,等现在准备工作做完,到时候把该办的手续办齐全,到时候也专门搞一家专门的鱼粉加工厂。”
“加工厂?”
“实际是仓库,直接在渔船上就加工好了,然后搬到仓库。”
“那也好,分开来,免得你做的产品太多太杂了。”
“嗯,”
ps:加凌晨的3800,今天算是更9000字,补上了,晚点夜里再更一章。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