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李白一(新书《大唐:请陛下归天》求追读)

    长江浩荡,广阔无比。

    白天的时候,舟船来往,繁盛不息。

    到了夜间,船只终于少了下来,但依旧有不少舟船,在月色下缓缓前行。

    月夜之下,江上江下,灯火万千。

    别有一番美景。

    就在这时,一艘小舟,缓缓的从金陵方向而来,往扬州方向而去。

    远远的,能听到一阵豪迈的声音响起:“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渔夫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江山的大小船只各个被惊动,忍不住的探头看去。

    就见小舟之上,一袭白衣人影靠坐在夹板上,头发散落在后,手里举着酒壶,对着高天之上的明月对酌饮酒。

    看上去,竟是别有一番滋味。

    “是太白先生。”

    一片哗然声在一艘小船上响起,紧跟着在极短时间内,就传遍了整个江面。

    是李白,李太白,太白先生。

    也不知谁提了一声,江面上的众人这才知道,太白先生被召回长安了。

    阔别十年,太白先生终于要被召回长安了。

    李白躺在夹板上,听着四周的声音,不由得露出满意的笑容。

    从长安贬任金陵十年,他终于要回去了。

    “天盛十七年了。”李白轻声呓语,他不由得想到了当年。

    开元三十九年,自从武逆篡位之后,重新复国的大唐文武大圣天命皇帝李绚在六十八岁退位,由太子李志昭继承皇位,改元天盛。

    李白也就是在天盛元年入仕的,但可惜,仕途不顺,虽然升任殿中侍御史,但因为行事太过激烈,最后被人抓住错处,贬任金陵县令十年。

    十年,十年。

    长安。

    李白紧紧的握住了拳头,

    清冽的酒液被倒入喉咙中,李白整个人的眼神却越发的明亮起来。

    他要回京了。

    圣人退位太上,皇帝登基十七年后,皇帝准备退位。

    从今开始的三年,由太子监国。

    但……

    李白轻轻笑笑,他当年和太子间的关系还算友善,加上中书令贺知章举荐,方才能重新复起。

    突然,李白心绪一沉,喃喃的轻声念叨:“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孟浩然,天盛十五年病逝。

    最亲近的朋友过世,这是李白最难接受的。

    李白再度举起酒杯,将酒液倒进喉咙里,一壶酒倒尽,李白喃喃的念道:“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突然,李白高声大喊:“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江面上,江月清澈。

    远处,扬州城逐渐清晰。

    ……

    扬州码头,一身青色长袍的李昕,在夜色下,搀扶着李白,走下船舱,然后架到了马车上。

    他让人找了一块湿巾,仔细的李白擦拭面容,同时有些抱怨的说道:“怎么又喝那么多酒。”

    李白靠在车背上,轻轻睁开眼睛,轻声道:“这不是要入京了吗,开怀难抑。”

    李昕摇摇头,说道:“此次如今,一定要多谢元丹丘,是他通过福昌长公主,传话了太子,然后又找了贺相,才让陛下默许的。”

    “无妨,能回京就好。”李白的目光落在车帘之外,轻声道:“扬州城这些年越发的繁盛了。”

    “扬州本就是天下海运之根,又为海军卫本部所在,海外诸夷从扬州,逆漕运而至洛阳,自然繁华至极。”李昕一句话说的有些得意。

    大唐海军击大海四方,无人匹敌。

    大唐骑兵纵横西域,便是大食人,也从来没有一次在大唐骑兵队手上讨得好处。

    更别说,还有翰林院的人,已经到了北极探险,诸般神奇瑰丽的消息,不停的传入长安。

    大唐天下已经是极盛。

    李白看着李昕,低声问道:“伯父如今在青州可还好?”

    李邕,青州刺史。

    青州古名北海,所以人们常以李北海称呼李邕。

    李白那一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升九万里”,就是写给李邕的。

    本身两家都出自陇西李氏,李白一首诗后,更是直接成了叔侄。

    “还好。”李昕点点头,说道:“有消息,阿耶这两年就会调往洛阳,任洛州长史,甚至可能以洛州长史同中书门下三品。”

    “伯父要做宰相了。”李白忍不住的抬头,满脸欣喜。

    “只是在洛州而已。”李昕有些笑笑,道:“这些年洛州越发的繁盛,所以洛州长史也越发重要。”

    “这是好事。”李白哈哈大笑了起来。

    李邕和他一样,同样是倾向于改革的改革派,日后在长安,就越发的有支持了。

    李白同时笑着看向李昕道:“伯父的勋和散官都要提了吧,三郎,恭喜你了,终于要入仕了。”

    “是!”李昕笑着点头,在李白面前,他也不故作姿态,叹声道:“这些年,科举三年一次,万轲争流,千军独木,是何等艰难。”

    “不错。”李白点点头,他当年也是科举入仕的,不过幸运的是,他科举的时候,正好圣人当政末期,圣人特意提他为探花,然后才能顺利转任太子崇文馆学士,监察御史和殿中侍御史。

    也是因为他是探花,李白虽然被贬为金陵县令,但金陵县令是从六品上的官职。

    李白这一调回长安,起码他的官职要升一等。

    最低都是从五品上。

    李昕是李邕的三子,家里的兄长都有荫封,轮到他了,却什么都没有了。

    虽然门第不错,但依旧需要参加科举。

    可科举就难了。

    早年一年一次科举,机会还不小,三年一次,寒门子弟的机会就多了许多,相对的,世家和官门子弟的机会就会少上许多。

    李昕转口问道:“对了,叔父在潭州任刺史,是不是任期快要结束了。”

    李白点头,李昕说的是他的叔父李言冰,他们一家出身西域碎叶城,原本是隋末乱世的时候,迁移过去的。

    后来圣人奉高宗皇帝之命,灭国西突厥,绞杀大食,之后又率兵反攻长安,攻破洛阳,重复大唐神器。

    李白的叔父李言兵,也是大军的一员。

    多年以来,累功而成潭州刺史。

    “叔父应该没那么快调回长安。”李白摇头,说道:“说不定要去广州任职……”

    李白的话音还未落下,外面的马车停下,护卫的声音传来:“少郎,到别苑了。”

    ……

    李白从马车上下来,看着眼前豪奢的别苑,惊讶的看向李昕道:“怎么来了周天苑?”

    周天苑是圣人当年南巡的时候,居住的地方。

    圣人虽然也常南巡,但和杨广南巡不同。

    圣人南巡向来快来快走,如同行军一般,而不是像杨广一样,铺张浪费,糜费无度。

    “当然是江宁郡公发话了,不然就是阿耶也不敢随便将这里让别人住的。”李昕说的是江宁郡公李亨,陈国夫人之子。

    李白轻轻点头,然后迈步走进了周天苑。

    脑海中,却闪现出了一些传言。

    江宁郡公李亨,原本为永昌县伯,陈国夫人之子,圣人当年在婺州任职的时候,永昌伯府出力极大,后来圣人登基,封陈国夫人。

    至于江宁郡公,没人知道其父是谁,不过有人说其父就是圣人,毕竟当年圣人就任婺州的时候,陈国夫人就在身边。

    民间传言,圣人在扬州有两个“儿子”。

    一个是江宁郡公李亨,一个是江都郡公李邕,

    李白眼角余光扫了李昕一眼,李昕的祖父李善,是圣人世交,多年来往来极多,甚至于当年李邕的出生,也是圣人对李善进行身体调养之后,才有的。

    后来圣人待李邕,便如同待亲子一样,甚至后来李邕入长安城,圣人将旧事的彭王府都给他住。

    不过李白清楚,李邕和圣人的关系仅止于此,李邕入长安不久,同样出身扬州的李亨也入了京,并且被李邕邀请入住彭王府,宫里默许了。

    这里面的东西,不少人都有猜测。

    但猜测终究是猜测。

    李亨只有江宁郡公和云麾将军的爵位散官,不过传言,李亨实际上是密卫统领。

    统领扬州密卫,监察江南。

    ……

    进入内舍,李昕让人将酒菜端了上来。

    李白稍微举起酒杯,问道:“贤弟,长安情况,最近如何?”

    “还能怎样?”李昕举起酒杯,饮了一杯后,说道:“圣人在大明宫每日乘热气球游玩,皇帝坐镇太极宫统御天下的,不过去年的时候,有传言,陛下在冬日的某个午后,不自觉的在太极殿丹陛之上睡了两个时辰,耽误了不少正事。”

    “陛下毕竟六十多岁了。”李白轻轻点头。

    “所以,陛下和圣人一番言谈之后,决定今年开始由太子监国,三年之后,太子登基,陛下退位太上皇。”李昕轻叹一声,道:“陛下身体终于不如圣人,南征北战的好体魄,自身又精通药理……好了,倒是阿兄,阿兄是太子的崇文馆校书郎,此次回长安,任何职,有消息了吗?”

    “不太好说。”李白稍微担忧的摇头,说道:“太常寺,少府,秘书省是很有可能的,中书舍人和给事中不可能,如果太子坚持的话,太子舍人或者太子洗马吧。”

    “东宫储臣。”李昕笑笑,然后认真起来道:“当年的那些事情,太子监国期间,阿兄可千万不要碰,有什么,等太子登基以后再说。”

    “嗯!”李白轻轻点头,当年的那件事,就是导致李白最后被贬的事情,就是当年的土地改革。

    即便是英明如圣人,有些问题也难以解决。

    就必须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大唐的土地供需严重不足。

    百姓又不愿意去昌州,蕃州和安东,一桩授田案,将整个盖子直接掀了开来。

    李白主张,再度清查天下土地,彻底厘定,每名官员,每个人的名下,应该实际拥有的土地上限是多少,哪怕是诸王宰相,也必须厘定。

    谁都知道,越是往上,土地的问题就越不受限。

    后来,李白喝醉了,腹诽了圣人一句,然后第二天就被贬到了江陵。

    但是问题就放在哪里。

    “阿兄是对的。”李昕给李白倒了一杯酒,说道:“前些年,监察御史杜甫也开始就此事发声,甚至圣人都将杜甫杜子美召入大明宫言谈,不过可惜两年前,其父病逝,杜子美洛阳守孝,此事才搁置了下来,不过明年他三年守孝明年就满……”

    “那就有意思了。”李白忍不住笑了起来,笑的很畅快。

    李白知道杜甫,京兆杜氏,而且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还是圣人开元年间的宰相。

    “杜子美向来推崇兄长,兄长过洛阳之时,不妨去拜访一二。”李昕低声嘱咐,神色凝重。

    “好!”李白没有听出什么,一杯直接下肚,神色之间满是憧憬,甚至有些激昂、轻声道:“终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窗外,月明星稀。(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不错,请把《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