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难以想象的诱惑!

    发了个信息给郑海,让他来接自己一趟后,徐川和龙腾副部长一起动身,赶往了坐落于栖霞高新开发区的星光虚拟现实科技公司的总部。

    在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实验室中,两人见到了正在对‘虚拟头盔’进行测试的科研人员。

    “老哥!”

    实验室中,穿着白大褂,扎着高马尾的徐晓在看到徐川后惊喜的跑了过来:“你来这么快?”

    徐川笑了笑,道:“接到你的电话后就赶过来了。”

    微微停顿了一下,他侧身介绍道:“这位是科学技术蔀那边的龙腾副蔀长。”

    “我妹妹,徐晓。”

    一旁,龙腾满脸笑容的打了个招呼:“徐晓首席,好久不见。”

    徐晓笑着点点头,招呼道:“龙蔀长你好。”

    听到两人之间熟络的联系,徐川有些好奇的问道:“你们之前见过面。”

    龙腾笑着点了点头,道:“在总部那边我主要负责对接一些国家战略项目,星光虚拟现实科技研究的脑机接口芯片技术就在其中,而且还是最重要的S级项目。”

    “所以之前在京城那边开会的时候,我见过徐晓首席一次。”

    一旁,徐晓噘着嘴抱怨道:“老哥你一点都不关心我!连我去京城开会都不知道!”

    徐川翻了个白眼,道:“你又不是小孩了,我天天关注你去哪干啥?”

    “可恶!”

    “给你一拳!”

    手臂上挨了徐晓一拳,徐川也没太在意,目光在这间明亮宽敞的研究室中环视了一下。

    实验室很大,在里面通过透明玻璃隔成了一个个的小单间,每一个单间里面都有一张单人床,还有几名科研人员还是实验测试人员正躺在床上,带着一个头盔就像是在睡觉一样。

    而在实验室的另一侧,有一面由九块分屏拼接而成的大屏幕,上面跳动着一些实验数据。

    徐川看了一眼,应该是对隔间中接受测试实验人员的一些身体健康指标之类的东西。

    有些好奇的打量了一下房间后,他看向自家这个妹妹,开口问道:“电话里没说太清,关于虚拟现实游戏技术的突破,你们做到什么地步了?”

    听到这个问题,徐晓沉吟了一下,解释道:“怎么说呢,通过对‘人体主动神经信息库’‘脑电波信息分子成像数据库’‘EEG、ERP、fNIRS、Ecog神经信息数据库’等等和神经系统相关的人体信息库进行研究,我们已经初步做到了将眼、耳、皮肤触觉这三种基础的感官系统融入进了虚拟游戏世界中。”

    “也就是说,通过虚拟头盔感应脑电波信号,将其转变为电信号后通过对应的计算系统变成电脑可解析的数据,就能够做到操控游戏中的人物。”

    听到这话,徐川饶有兴趣的问道:“你们解决了将电信号转变成脑电波输入大脑的难题?”

    通过脑机接口芯片操控虚拟游戏中的人物有两个众所周知的难点。

    第一个是如何精确的感应人体的脑电波信号并将其精准的转化成电信号。

    脑电波的信号转换智能手表、智能手机中步数计算、血压计算、心率检测这些设备都可以监控人体的数据真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

    前者比后者要难成百上千倍可能都不止。

    当然,这个问题星光虚拟现实科技已经初步的解决了。

    通过植入式的脑机接口芯片+基于量子理论的模拟神经信号及电信号转换数学模型+解决EEG脑电波信号中的ERP电位信号数据转化失控难题,早在一年多前星光科技这边就已经成功的将控制人体四肢的脑电波信号转变成了电信号。

    并且还通过结合仿生学智能机械臂的方式,成功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了医疗领域,造福了无数的残障人士。

    但光能够将脑电波转化为电信号,对于虚拟游戏来说还远远不够。

    游戏的本质是互动,对于人来说,不仅仅要能够将脑电波转化成电信号操控虚拟游戏中的人物,还要能够将虚拟游戏中被操控人物的所见所得从数据转变为电信号再转变为脑电波反馈给大脑。

    可以说如果医疗系统使用的是单项系统,只进行单线流程操作的话,那么虚拟游戏使用的则是双向复杂系统,需要实时计算和反馈。

    别看仅仅是多了一个反向反馈系统,但复杂度却高了不止一个量级。

    实验室中,徐晓甩了甩马尾,骄傲的说道:“这就是我一开始研究的生物电极芯片的厉害之处了。”

    略微停顿了一下,她看向徐川,开口问道:“老哥你还记得在水木大学时候,郑海大哥体验的那个简陋的佩戴式脑机接口芯片吗?”

    “当然。”徐川点了点头。

    “那你还记得郑大哥当时的反馈吗?”

    闻言,徐川思索了一下,旋即有些惊讶的看向自己这个妹妹,诧异的问道:“那个时候你研发的生物电极芯片,就已经具备了将外部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和脑电波输入大脑的功能?”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郑海当时表示过在通过生物电极芯片操控无人机的时候,会有点模糊的感觉自己多出来一只天然的手臂(无人机)的感觉,而且它还能反馈一些无人机能捕捉到的画面和感受,虽然很少也很模糊。

    “缤购!答对了!”

    徐晓笑嘻嘻打了个响指,开口解释道:“最早的生物电极芯片就采用了生物拟真模式,它可以将被控制的设备拟真成类人体的机构,然后反馈模糊的指令到人体大脑,再回调控制模式。”

    “而后面借助老哥你完善的那个量子理论的模拟神经信号及电信号转换数学模型,在人体神经信息库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电信号转化脑电波输入大脑并被神经系统直接接收感应的技术。”

    徐川点了点头,有些好奇的问道:“我还有个问题,我记得电话中你说过,你们可以利用睡眠的时间来向大脑传递信号,进而进入虚拟游戏中。”

    “那你们是怎么解决大脑皮层和神经系统疲劳问题的?”

    大脑,人体中最神秘的器官,哪怕是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进入现代社会,在医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没有完全弄明白这个身体器官。

    成人的大脑一天大约消耗250-300千卡能量。

    也就是说,一个重量介于1300-1400克(成人大脑的平均重量)的大脑的功率约为15瓦特,消耗的能量相当于2个大香蕉的能量。

    是的,它只消耗这么多。

    很多科普信息都说大脑消耗的能量占身体的百分之二十甚至更多,这让很多人都误解大脑是个耗能大户。

    当然了,这么说也没错。

    对比身体总消耗的能量相比,大脑消耗的能量确实是很多。

    因为完全运转的身体的功率才70瓦特左右而已。

    当然,这并不是今天的问题。

    问题是人类对大脑的开发和使用,在日常活动的时候,其实是接近百分百的。

    在这里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

    大家几乎都听过一句话,爱因斯坦的大脑开发率只有10%,普通人更低。

    关于“人类大脑只开发了10%”或“无法开发到100%”的说法,实际上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科学误解。

    这个传言来源于19世纪末的神经科学早期研究,当时科学家发现大脑不同区域有分工,误认为未明确功能的区域是“未开发”的。

    某些自我激励课程或科幻作品,如电影《超体》更是强化了这一迷思,将这一概念带入了大众的脑海中,成为了一个熟悉的概念。

    但实际上,现代医学和科学表明,大脑其实并没有“闲置区域”。

    现代脑成像技术(如fMRI、PET)显示,即使休息时,大脑也保持全脑活跃,不同区域负责不同功能(如记忆、运动、情感)。

    简单的来说,你的大脑几乎二十四小时都在工作。

    不过这并不代表它不休息。

    大脑的进化的时候遵循“能量最小化原则”,若存在大量无用区域,自然选择会淘汰这种低效设计。

    事实上,大脑结构高度优化,连睡眠时的“默认模式网络”也在整理记忆、调节情绪。

    而通过“任务分工”和“神经可塑性”优化资源,而非“整体激活”,大脑可以在工作的时候进行部分区域休息。

    例如,阅读时视觉皮层活跃,但听觉皮层可能处于低耗能状态。

    而当你集中注意力时,前额叶皮层高度活跃,而其他区域(如嗅觉相关区域)活动减弱。

    尤其是在睡眠的时候,大部分的脑神经皮层都处于低耗能,也就是休息状态。

    就是这种状态,可以使得大脑在不停的工作的时候还能够‘保养’自己。

    但如果是接入了虚拟游戏的话,脑机接口芯片会不断的将外来信号传递到大脑中,进而刺激大脑皮层,使得脑神经皮层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得不到休息。

    而长久以往,会导致神经系统衰弱,甚至是神经系统崩溃等严重疾病与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通过虚拟头盔进入游戏世界使得人类多出来额外的活动时间就是个笑话。

    不过之前沟通的时候,徐川记得这个问题似乎在星光科技这边得到了解决?

    这让他挺好奇的。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的话,那么他会选择第一个进入虚拟游戏世界。

    每天能够多出至少八个小时的研究思考时间,这对于一名学者,一名科研人员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的诱惑!(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国院士不错,请把《大国院士》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国院士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