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和杨森的勘查记录已经写满了两页,从断指特征到工靴印、锯条、钮扣,每一条线索都在指向工厂内部人员。而此刻,断指的主人是谁、为何会出现在垃圾房、嫌疑人的作案动机,这些谜团还未解开,但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终将像被翻找出来的断指一样,暴露在阳光之下。
之后陆川又安排两个人扩大现场勘查范围,将整个厂区都纳入其中。
陆川的指令通过对讲机传来时,杨林正蹲在垃圾房废木料堆旁,用 502胶熏显一枚潜在指纹。“扩大勘查范围至整个厂区,重点覆盖木工车间、油漆车间、原料仓库及厂区围墙周边,务必细致提取痕迹物证。”电流声里夹杂着工厂机器的轰鸣,杨林把刚固定好的指纹胶片装进证物袋,抬头看了眼正午的太阳——阳光透过厂房玻璃,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的木屑和油漆味格外浓烈。
“收到,先从木工车间开始。”杨森背着勘查包跟上来,足迹灯的线缆在木屑地面拖出浅痕,他手里还攥着静电吸附器和磁性粉,“垃圾房的 43码工靴印需要追踪,说不定能延伸到车间内部。”
木工车间内,大型锯床和刨床整齐排列,地面散落着新鲜的木屑和木废料。杨林从勘查包掏出黑色磁性粉,对着一台立式锯床的操作面板轻轻喷洒。“这里有枚残缺指纹,”他用细软毛刷扫动,指纹纹路在黑色粉末下逐渐显现,“纹型为斗型纹,中心花纹不清,仅残留 12个特征点,需送实验室用激光显现仪增强。”他用透明胶带粘取指纹,贴在专用卡片上,“提取面积 2.1×1.8cm,推测为成年男性食指所留,边缘有木屑污染痕迹。”
杨森的足迹灯在车间地面扫过,43码工靴印清晰地出现在木屑层上,步长 75厘米,步宽 18厘米,步角 4度外撇,与垃圾房的鞋印特征完全一致。“鞋印前掌压力面集中在外侧,后跟压力均匀,”他用标尺卡在鞋印两端,“步态特征显示嫌疑人行走时重心偏右,可能存在右下肢轻微损伤,或习惯性重心偏移。”鞋印在一台卧式刨床旁转向,延伸至车间角落的废料堆。
“你看这废料堆,”杨森拨开木屑,露出块沾着暗红色渍的木板,“木材为松木,表面有新鲜的锯切痕迹,渍迹呈点状分布,直径 0.3-0.5cm,符合滴落状血迹形态。”他用酒精棉签擦拭,棉签立刻呈现暗红色,“经预试验呈阳性,疑似血迹,需送实验室做确证试验及 DNA分型。”
杨林蹲在刨床旁,勘查灯照到地面的一处擦痕。“擦痕长约 30cm,宽 5cm,方向与鞋印走向一致,”他用角度尺测量擦痕角度,“与地面呈 15度夹角,边缘有木质纤维残留,可能是拖拽重物时形成的——会不会是嫌疑人拖拽尸体碎块留下的?”杨森点头,从包里翻出鲁米诺试剂,对着擦痕喷洒,淡蓝色的荧光瞬间亮起,“潜血反应阳性,且与废料堆木板上的渍迹形态连贯,很可能是同一来源。”
两人沿着鞋印和潜血痕迹往原料仓库走,仓库内堆放着大量原木和板材,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杨森的足迹灯在仓库中部的板材堆前停下,43码鞋印在这里出现明显的停顿和重迭。“鞋印重迭次数达 3次,”他记录着数据,“说明嫌疑人在此处停留时间较长,可能是藏匿物品或处理尸体碎块。”
杨林用勘查灯照射板材缝隙,在两块松木板材之间,发现了一截约 10cm长的人类下肢组织,皮肤呈苍白色,肌肉组织部分腐败,边缘有不规则撕裂痕迹。“尸块为右侧小腿中段组织,”他用无菌镊子小心提取,“皮肤表面沾着木屑和白色油漆碎屑,与垃圾房断指上的油漆成分初步一致,断裂面有锯齿状纹理,推测为锯切工具造成,与之前发现的 18cm手用锯条刃口形态吻合。”
“这就印证了我们的推测,”杨森凑过来观察,“嫌疑人在木工车间锯切尸体,然后分批次将碎块转移到厂区不同位置,垃圾房的断指只是其中一部分。”他在尸块旁发现枚金属纽扣,与垃圾房找到的纽扣样式一致,“四孔圆形,金属材质,表面磨损花纹相同,纽扣孔缠着蓝色纤维,与工厂工人工作服纤维成分一致。”
扩大至油漆车间时,空气中的油漆味更加刺鼻。杨林在油漆搅拌罐旁的地面,发现了半枚清晰的掌纹。“掌纹为右手掌外侧部分,”他用灰色粉末显现,“提取到 21个特征点,纹线清晰,无明显污染,可直接录入指纹库比对。”掌纹旁的地面有处淡红色的擦拭痕迹,长度约 20cm,“擦拭方向从搅拌罐指向车间门口,痕迹边缘模糊,推测为嫌疑人清理血迹时留下。”
杨森在油漆车间的废料桶里,找到一把沾着暗红色渍的油漆刷,刷毛上还缠着几根深色头发。“油漆刷型号为 5cm宽平头刷,刷毛材质为尼龙,”他用显微镜观察头发,“头发长度 12cm,黑色,粗硬,毛鳞片完整,根部有毛囊残留,可提取 DNA与尸块进行比对。”他补充道,“油漆刷上的渍迹经预试验呈阳性,油漆成分与断指、尸块上的白色油漆完全一致。”
两人继续勘查厂区围墙周边,在西北角的围墙下,发现了一处新鲜的攀爬痕迹。“围墙高度 2.2米,墙面有多处蹬踏痕迹,”杨森测量着痕迹高度,“最高蹬踏点距地面 1.8米,符合 175-180cm身高的攀爬特征,墙面砖缝里嵌着蓝色纤维,与工作服纤维成分一致。”围墙外的泥土里,有枚 43码工靴印,步长 78厘米,步宽 17厘米,“鞋印形态与厂区内一致,但步长增加 3厘米,说明嫌疑人攀爬后行走速度加快,可能是逃离现场。”
“你觉得嫌疑人是工厂内部人员还是外部人员?”(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