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量大价优

    1940年出生的弗兰克-扎帕,是举世公认的音乐天才,也是敢于打破传统的艺术先驱。

    穷极一生,他都在打破音乐流派的藩篱,并将其重塑成完全属于自己的风格。在超过30年的职业生涯中,扎帕创作了无数摇滚、流行、爵士、融合爵士、管弦乐、具象音乐,以及将上述所有乐种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优秀作品。

    1966年的《Freak Out!》,被视为首张摇滚概念双专辑,融汇先锋管弦乐与社会讽刺,启发了整整一代在嬉皮士运动中涌现的摇滚音乐人。保罗-麦卡特尼就曾公开表示,披头士的第八张录音室专辑,也是最伟大的那一张,《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就是这支乐队对《Freak Out!》的致敬。

    1969年的《Hot Rats》,采用当时罕见的16轨录音技术,奠定了爵士摇滚的标杆,使后来的爵士乐大师鲍比-萨纳布里亚、比尔-弗里塞尔、约翰-佐恩,还有放克音乐传奇乔治-克林顿成为了他忠实的信徒与追随者。

    而自60年代开始,不断以荒诞歌词解构主流文化,用《Bobby Brown》等一系列单曲讽刺美国中产价值观的弗兰克,更是被媒体和业界冠以喜剧摇滚教父的头衔。从吉米-亨德里克斯,到黑色安息日乐队,再到涅槃乐队的科特-柯本,几乎每一位有抗争意识和反叛精神的摇滚音乐人,都会将弗兰克-扎帕称作他们的灵感来源,与精神导师。

    诚然,放眼整个西方流行音乐产业,弗兰克-扎帕的商业成绩根本算不上出色。31年的职业生涯,62张录音室专辑,全球总销量迄今为止不过321.5万张。其中销量最高,榜单成绩最好,最为大众所熟知的第18张专辑《Apostrophe》,也只拿到了公告牌专辑榜第十名而已。而单曲方面,他更是只有3首单曲——没错,31年,每年平均2张专辑的产量下,竟然只有3首单曲——跻身过单曲榜前一百位。

    但这相比起史蒂薇-妮克丝来说,足以称得上惨淡的市场表现,却并不能准确反映弗兰克-扎帕曲库的大众接受度和商业价值。毕竟,弗兰克都是通过自己的音乐发行公司和独立厂牌发布作品,所有的版权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仅与环球签署了一份渠道发行协议。每卖出去一张专辑,弗兰克-扎帕拿八成,而环球只能拿到两成,这与传统唱片协议里,大型唱片集团至少能拿到80%-85%,甚至是90%的情况大相径庭。

    钱少,环球自然也就没有动力帮弗兰克-扎帕铺销售网络,更不会在他身上浪费哪怕一分钱的市场营销预算。最关键的是,抛开别的不谈,环球——或者说整个唱片工业——也需要杀一只像弗兰克-扎帕这样的鸡,来儆其他蠢蠢欲动的猴,向他们展示离经叛道的严重后果。

    这种软封杀,在那个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匮乏,传播媒介基本上被资本垄断的年代非常有效,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在线流媒体和免费播放业态早已完全取代传统的购买-使用模式,由环球等大型唱片集团苦心铸就的行业壁垒完全崩塌,弗兰克-扎帕于独立厂牌发行的作品,不再需要主流唱片公司租用的轮船和货车,一箱一箱地拉到全球各地的唱片店和连锁超市售卖。

    只需要鼠标点按几下,耗费相比起跨洋运输来讲微不足道的一点流量费,就能让全世界的乐迷,听到来自半个世纪以前,迄今依旧振聋发聩的传奇之声。

    让Fleetwood Mac和史蒂薇-妮克丝这些传统唱片时代就已经功成名就的主流巨星,于流媒体时代继续巩固他们的江湖地位和商业价值,是韩易想要做的事情。

    而通过浪潮音乐基金和瀚音乐集团打造的次世代传播模式,让弗兰克-扎帕这种长时间受到打压和漠视,商业成绩与艺术成就严重不符的独立大师不再明珠蒙尘,使他们的作品得到应有的认可与收益,也是韩易孜孜以求的目标。

    对于几乎拥有无限金钱的他来说,二者并不冲突。

    “弗兰克的作品,确实是独特而非凡的。”

    静静地听完韩易的陈述,史蒂薇换了个坐姿,轻舒了一口气,问道:“但你真的这么有信心,能把它们带到聚光灯下?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

    “也许会听起来有点自大,可我认为,策展人和被策展的作品同样重要。”

    “嗯哼。”史蒂薇应了一声,点头的幅度比之前显得略大了一些,眼神里掩藏着数股激烈冲突的复杂情绪。

    “我们制定了一套出色的歌单推广策略,让我们能够快速冷启动任何曲目,大约一两天内就能从零流量增长到一百万次。这套策略,对麦迪逊来说,效果非常好。”

    “《Cold Water》之所以能冲到榜单第一,就是歌单的功劳。”麦迪逊帮腔,“我们的电台播放量从一开始其实并不高,前半段基本上是靠网络流媒体支撑的。而当它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流媒体播放量第一的歌曲时,电台意识到了消费者的需求,这才把它放到了高频播放的列表里。”

    “你目前这首单曲也一样吗?”史蒂薇用右手按摩着太阳穴,随口问道,“它叫什么来着?”

    “《Bad Things》。”麦迪逊回答道,“这首不一样。这首从一开始电台的资源就不错,因为它是Interscope发行的,我只有一个帮唱嘉宾的身份而已。”

    “Interscope,那就说得通了,他们确实固执,以他们特有的方式……”

    史蒂薇意义不明的抱怨在这里戛然而止,随后硬生生地调转了方向。

    “不错,不错。Interscope不错,你们也很不错……只要你们能找到某种方法让扎帕在网络空间受到关注,我相信这家基金肯定会从中受益匪浅的……看在上帝的份上,这可是四千首歌曲啊。”

    “四千首只是现在已经发行的歌曲数量而已。”韩易笑着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欧文告诉我们,弗兰克-扎帕的遗产管理委员会还握有至少能塞满二十张全长度录音室专辑的未发行单曲,另外还有数千小时时长的作曲片段与影像素材……你很少能看到内容如此丰富、如此完整的版权库。坦诚地讲,即使其中绝大部分单曲都无法创造可观收益,光就凭借其数量,也能让浪潮音乐基金获得来自业内和资本市场的关注与尊敬。”

    “我明白你的意思,每个音乐集团都是这么玩儿的。”在圈内浸淫数十年的史蒂薇,自然知道其中的门道,“不管是环球、索尼还是华纳,不管是唱片部门还是音乐发行部门,都愿意疯狂地签约新人,疯狂地积累版权。不光是因为只有基数够大,才能催生出更多只占总版权库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热门单曲,更因为华尔街和那些购买股票的股民们,就是喜欢看到不断增长的数字。”

    “每年版权库扩充15%,估值才有可能上得去。”莱昂纳尔-里奇笑着接话,“如果弗兰克-扎帕愿意跟大厂牌签唱片约,那他肯定是所有音乐公司高管眼里最珍贵的布娃娃……一年发四张专辑,你能想象吗?光是他一个人,就能完成一个厂牌全年的版权库增长目标。”

    “是啊,太疯狂了,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一年发四张单曲都能把我逼疯,更别说四张正式专辑了。”话及此处,史蒂薇清了清嗓子,撩起垂到眼前的那缕鬓发,问出了她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之一,“那么,这样看来,你们跟扎帕之间的进展,比跟戴夫的要快多了,是吗?”

    “是的。”韩易颔首应道,“交易应该很快就会完成了。”

    “多少钱?”史蒂薇直击要害,“如果你们不介意我这样问的话……你们给欧文提供了一个怎样的报价,他最终接受的又是怎样一份报价?”

    “在价格谈判这件事上,我们双方并没有太多的反复。欧文和扎帕家族的成员对我们给出的报价很满意,而且他们……我不会说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第一个报价,但距离那个报价也相差不远了。”

    “你们提供的报价是?”

    “两千万美元,整。”(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好莱坞的亿万富豪不错,请把《好莱坞的亿万富豪》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好莱坞的亿万富豪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