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正臣不知道范政在药酒里添了什么东西,还是身体在康复,冲动变得多了。
男人嘛,正常。
可问题是,再多冲动也没用,严桑桑以身体尚需休养为由拒绝。拒绝就拒绝,可你总在耳边吹气算什么事,这不是折磨人……
打又打不过,只能偷着猴子偷桃的本事占点便宜。
翌日。
顾正臣收拾好了,又趁着严桑桑束胸时报复了几下,这才揉着腰间的肉打开了门,看着一脸探寻,带着几分好奇的万孝,咬牙道:“去弄早饭啊,不知道我累了?”
万孝嘴巴动了动走了。
顾正臣没听说这家伙说了什么,也不介意,收拾好,吃过早饭,便与林白帆等人一起观看军士训练。
黄奇见顾正臣看得认真,颇有几分自豪:“喜峰口的军士在边军中也算是悍勇之辈,若是胡虏敢来进犯,我们就能让他们有来无回!”
“这里军士,没两千吧,我记得喜峰口有三千五百军士。”
顾正臣问道。
黄奇指了指东面:“喜峰口是有三千五百军士,但有一千军士抽调出去修长城了。”
“军士也修长城?”
萧成插了一句。
黄奇暼了一眼萧成,严肃地说:“长城修筑乃是大事,只靠着百姓之力可不够,不少军士参与其中,有些地方军士还是主力,百姓很少,为了赶工期,军士的家眷,还有大量馀丁也参与其中。”
明代军户,需要选一丁男赴卫所当兵,这个兵称作“正军”。
正军进入卫所必须带妻同行,以安定生活并生儿育女。
但正军既要军训出操,还要干农活,有时候与敌人对峙时,地都没个人照看,只靠着女人孩子总归是看不过来的,为了分担军户压力,协助其生活,往往一个正军还可以携带一名或多名馀丁随行。
这个馀丁如同打杂的下手,就是保障正军生活,分担军户压力的,当然,馀丁吃军户家的饭,不归朝廷养,不领军饷,平日里也不训练不上战场。
这部分人,不在正规军籍之内,也不直接听从军队调遣。
当然,若是正军死了,馀丁可以成为正军……
馀丁被派去修长城?
这说明,这些地方已经出尽全力,将没办法的办法也给用上了。
顾正臣看着操练中的军士,感叹道:“为了长城,倒是苦了不少军民。”
这句话触动了黄奇,神情中有些伤感:“说实话,你是永绩伯的人,原本我也想请你多说几句,让永绩伯给朝廷上书。只可惜,镇国公人不在了,只靠着永绩伯,怕是力不能及。”
萧成、林白帆等人看向顾正臣。
顾正臣抬了下眉头,问道:“怎么,你们上书不了?还是说,你们的文书送到金陵之后就石沉大海,五军都督府与陛下没批过?”
黄奇叹了口气,摆手道:“卫所将官自然也能上书,都司也上过书,陛下与五军都督府都批过,可没用啊。不瞒张兄,为了修这五十里长城,喜峰口的军士就死了六十三个,失踪了三百余,馀丁也跑了五百余,至于百姓——伤亡与逃亡的更多一些。”
“可没办法,长城总归要有人修。有人修,那就免不了有死伤。只是,朝廷不能催得太急,而且,这粮食给得也不够,原本说好征调百姓给粮,还给结算工钱,可后来工钱不结了,粮也短缺了。”
顾正臣疑惑:“我记得征调百姓服徭役,布政使司也好,府州县也好,总需要先将钱粮准备到位,至少也要准备七成,缺口部分徭役结束之后补给,这部分钱粮呢?”
黄奇仰头看了看天色,愁容满面:“这倒不是布政使司克扣了钱粮,而是因为北平过去两年收成不太好,还遭过灾,新粮跟不上,存粮要紧着卫所军士,官员俸禄,还需要留一部分赈济粮用。”
“所以布政使司给朝廷索要钱粮,朝廷的答复是没有,还说户部都穷得能跑耗子了。可是转过头来,朝廷便派了大军去打安南了,听说是镇国公想办法弄到了钱粮。”
“我们都知道,停止修长城是不可能的事,这事必须办下去。所以,我们盼着镇国公能来一趟这里看看,也给我们想想办法。永绩伯是镇国公手底下的悍将,他原本是可以为我们说说话的,只可惜镇国公没了……”
这一瞬间,顾正臣一下子明白过来很多事。
修长城,这事可以说持续了十几年了,压根没停过,区别就在于,前几年修的是那里,这几年修的是这里。
总之,先堵一段是一段,能修一点是一点。
大规模征调民力,全面修长城,对于刚从战火中诞生的大明朝来说,做不到,也不切实际。
明军确实有火器可以利用城墙防守,守边疆安稳。
可问题是,需要有城墙才行……
没城墙,直面骑兵,有准备的话还能打一打,可若是没个准备,被人搞了个突然袭击呢?不是说有了火器,修长城就没了必要,军士需要城墙,火器作用的发挥也需要一堵城墙,这是事实。
只是,修长城背后的代价很大,大到了遇到问题之后,布政使司难以维持,都司总不好让军粮转为百姓口粮,即便是拿出来一部分,也无法满足这一年又一年的缺口。
所以,修长城徭役伤军民,军民无法承受其重,出现了一定的逃兵、逃民。
有人看到了这一切,也出手了。
只不过,顾正臣现在还不好说这只手,是黑的还是红的,是善的还是恶的。
顾正臣背过一只手,问道:“这世上不只是镇国公心系百姓,曹国公来过这里吧,他没说什么吗?”
黄奇犹豫了下,说:“曹国公确实来过这里,他看到过这些,我们也说过难处,只是——曹国公吩咐我们抓紧修筑长城,争取早日堵住所有缺口,避免蒙古细作与小股骑兵突然闯入关内。”
顾正臣暗暗叹了口气。
李文忠的命令不能说错,在孟福带蒙古人入关之后,修长城堵缺口确实显得相当迫切。
这种迫切不只是属于李文忠一个人,还有朱元璋。
没有长城,又做不到处处设防,缺口无数,防备不足,骑兵一旦突然出现在关内,后果不堪设想。
即便让他们无法活着离开,但他们造成的破坏也难以估量。
顾正臣思索了下,认真地说:“这事我记下了。”
黄奇轻蔑地看了一眼顾正臣,直言:“你记下有什么用,你要告诉永绩伯,让永绩伯记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