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帝国突然的议和请求,起初让拉玛四世十分惊喜,毕竟危机总算是解除了。
但他又感到异常愤怒,拉玛四世搞不清楚奥地利方面的意图,他更不清楚这是不是对方的圈套。
假意谈判,等己方放松警惕之后便阴谋攻城。毕竟此时真腊方面的军队可谓是占尽上风似乎完全没有理由与暹罗王国谈判,至少易地而处自己绝不会给对方任何机会。
波特将军虽然承诺会有英国援军到来,但印度方面迟迟没有动静。
另一方面暹罗国内烽火遍地,拉玛四世到现在都不知道真腊到底来了多少军队,他完全成了一个困在笼子中的瞎子。
之前有大臣建议派兵进攻磅逊湾来破局,但暹罗海军遭到了真腊舰队的顽强抵抗,总的来说双方互有损失,然而拉玛四世却不敢把舰队全部压上,毕竟自己还要指望海军作为最后的底牌。
真腊方面提出的和平提议更是让他极为不爽。
“尊敬的拉玛四世陛下,
在此关键时刻奥地利帝国政府本着对地区和平与两国人民负责的态度,郑重向您提议:
第一,双方立刻停止一切军事行动。
第二,真腊军队将会有序撤出贵国,暹罗国内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追击或进行妨碍。
第三,暹罗王国必须承诺永不追究,永不索赔关于此次战争的一切损失,包括但不限于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一切人口相关事宜。
”
这表面上是一个和平协议,但在拉玛四世看来却更像是一份免责声明。
不光是把战争责任一推二五六,更是不允许暹罗王国追责。
除此之外更是没有提及到两国关于橡胶独占的贸易协定
“你们不宣而战,一切就想这样轻易结束吗?”
这次奥地利帝国的使者是个真腊人,对于拉玛四世的质问毫无惧色,他反问道。
“那您还想继续打下去吗?”
“你!.”
这句话把拉玛四世噎得不轻,他恨不得立刻就把眼前之人碎尸万段,但有英国公使在,拉玛四世只能重新思考措辞。
“你们是不宣而战。”
“是贵国违反贸易协定在先,我们只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
“你们在我的国土上肆虐了这么久就没点赔偿吗?”
拉玛四世加重了语气。
“没有。”
对方的回答十分干脆。
“那不行!你们的谈判太没诚意了!居然还派了一个你这样的人”
拉玛四世的话还未说完就被打断。
“抱歉,这并不是谈判。我只是负责将协议送到你们手上。”
这一次拉玛四世的血管几乎要爆掉了,他没想到对方居然会如此轻视自己。
另一方面安布罗修斯、德克威尔和纳尔曼主教也在焦急地等待着结果,实际上这场战争的规模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控制。
此时消息还未到维也纳,不过他们并非完全是自作主张。弗兰茨也知道相隔万里没法事事亲为,但他给真腊地区留下了一些执行协议。
安布罗修斯其实也和弗兰茨讨论过这种可能,弗兰茨的要求是最起码要毁掉暹罗地区的橡胶林区,但不能对其进行吞并,更不能直接和英国开战。
所以安布罗修斯在第一时间就选择了发动战争,此时目标早已达成,但真腊国内很多人却不想停止战争,掠夺财物、人口什么的,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他们想要尽可能地削弱暹罗。
显然英国人可不准备让奥地利人一家独大,英国公使和英军驻印总司令分别写信警告安布罗修斯如果继续战争,后果自负。
虽然是没有行动且十分空洞的警告,但安布罗修斯却不敢冒着这样的风险继续战争。
他立刻召开了三方会议,高层的意见一致没人想打下去。真腊和暹罗开战,和越南开战都是无关痛痒的小事,但如果变成奥地利和英国的战争那就很麻烦了。
其实英国方面也差不多,驻印英军之所以没有行动就是在考虑战争可能带来的后果。
如果是代理人战争还好,但如果演变成两个大国之间的战争,那么他们还真没法负责。
而且真腊军队在之前与暹罗王国战争中的表现远远超过英国人的预估,如果只派几千人恐怕不但无法战胜对方,还有可能被对方反攻马六甲。
这样的风险,英国人是绝对不敢冒的。
此时奥地利帝国方面提出的要求在英国人看来显然是十分合理的,所以他们可不会在此事上插手,反而敦促拉玛四世早点接受协议。
拉玛四世绝望地看捧着手中的协议,他突然有些迷茫,自己到底是在做什么?
不过好在拉玛四世很快就想通了一切,此时橡胶林已毁,暹罗对于英国最大的价值便只剩下了马六甲,而除了马来半岛以外对于英国人的战略价值有限。
至于其他列强,他们甚至不想掺和进来都是持观望的态度,毕竟暹罗的重要程度也很有限,尤其是在失去了橡胶这一重要资源之后。
最终拉玛四世还是在绝望中签下了这份和平条约,但他很清楚这是一份停战协议,他早晚要把自己失去的全夺回来
维也纳,霍夫堡宫。
弗兰茨看着从真腊传来的消息一封接着一封,当然等到他看到信的时候战争多半已经结束。
安布罗修斯的做法没什么问题,如果换成弗兰茨也大概率会这么做。
只不过他不会做得这么绝,这一战真腊军队不但烧毁了暹罗国内所有的橡胶林,还几乎屠杀和俘虏了所有种植、培育橡胶的工人。
除此之外,暹罗国内将近一半的农田被毁。仅仅是被掳掠的儿童和妇女就有二十八万人,这对于一个仅有五百多万人口的国家来说几乎算得上是一次毁灭性打击。
其他诸如被摧毁的城市,被破坏的道路更是无法计算。
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做绝,那弗兰茨就需要考虑进一步削弱暹罗的计划,他一定会借机割占暹罗的土地。
但条约已经签订,此时就没有更改的必要了。
至于那份橡胶独占的贸易协定,安布罗修斯提议是25年内不允许暹罗种植橡胶。弗兰茨很快就将其否决了,毕竟想要橡胶的人并不是暹罗,而是英国。
还不如暂时观望,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动手。反正对付一个暹罗机会有的是(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