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切尔尼雪夫的话让尼古拉一世头大如斗,在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军事支出能高到这种程度也确实有些过分。
但问题是俄国没法停止自己的脚步,国内国外到处都是敌人,现在削减军事开支不是在找死吗?
“那你们说现在该怎么做?”
俄国内部的亲英派立刻觉得机会来了,于是乎立刻说道。
“陛下,我们可以在巴尔干地区建立保护国,让皇室成员出任大公安抚当地人的情绪。这样我们就能节省一大笔军事开支.”
“你是想让我放弃君士坦丁堡吗?你这该死的懦夫给我立刻滚出去!”
尼古拉一世此时最大的梦想就是夺回君士坦丁堡,他又怎么可能接受这种建议呢?
尼古拉一世一直想用连绵不断的攻势让敌人屈服,在他看来在巴尔干地区建立保护国就是给了那些叛贼喘息之机,就等于是在保护奥斯曼人。
那位亲英派大臣被沙皇的侍卫赶出了宫廷,其仕途大概率也就到此为止了。
其他的官员们只能面面相觑,他们可不想步其后尘,尤其是在这个档口。
沙皇明显是不想用怀柔政策,问题是已经打了好几年也不见起色,选择支持沙皇继续打下去如果还是无法奏效,那恐怕自己也逃不过一劫。
“陛下,我们已经坚持了这么久不能就这么放弃!既然补给无法支撑太多的军队,我们就在补给足够的情况下增兵。
万一这几万人就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亚历山大·缅希科夫作为尼古拉一世的宠臣他自然知道沙皇想要什么,而且他也不觉得俄国会失败,毕竟此前俄国从未失败过。
尼古拉一世很满意亚历山大·缅希科夫亲王的话,他其实心中早就有了决断只是没有理由,想让别人说出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说的好!这才是真正的俄国勇士,你们是不是年纪越大越缺乏我们俄罗斯人的血性?
你们都应该感到羞耻!没有血性的男人不配做军人!”
战争大臣亚历山大·切尔内绍夫知道自己是该退休的时候了,不过他对于亚历山大·缅希科夫亲王还是有些了解的,一个纸上谈兵都做不到,只会大放厥词的可怜虫。
“俄国的军队绝对不能交到这样的人手上”
亚历山大·切尔内绍夫暗自下定决心,他最终敲定的人选是瓦西里·多尔戈鲁科夫虽然同样缺乏实战经验,但却有着多年在战争部的工作经验,非常善于行政调度工作,了解此时俄国的病灶所在。
瓦西里·多尔戈鲁科夫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尼古拉一世建议在巴尔干地区修筑铁路。
“瓦西里·多尔戈鲁科夫,你知道在巴尔干地区修建铁路的花费吗?”
尼古拉一世有些不满地看着新任战争部长,他其实不是很喜欢亚历山大·切尔内绍夫指定的人选,但根据传统他还是要尊重前任战争部长的建议。
“我知道。”
瓦西里·多尔戈鲁科夫语气坚定地回答。
“那你还打算浪费我们宝贵的资金?”
“陛下,请恕我直言,黑海的运输辐射能力有限,如果您只想进攻君士坦丁堡自然是够了,但是想要平定巴尔干地区就必须深入内陆。
在当今世界铁路是必不可少的,英国和奥地利皆因铁路而崛起,我们俄国想要称霸世界也必须有自己的铁路!”
瓦西里·多尔戈鲁科夫曾经前往欧洲多个国家进行考察,那些日子里他深刻意识到了俄国和欧洲强国在基建方面的差距。
火车的速度也许没有马车的几十倍,但火车不需要休息,并且可以长期保持匀速前进,甚至可以在夜间高速行进,这都是马车完全无法相比的。
而且作为俄国战争部中主管军队后勤的官员,他很清楚俄国的后勤到底有多烂,在自己的国土上,一批物资送半年并不是笑话,而是俄国运输队的一种常态。
一批物资送到时往往只有启程时的三分之一,这其中自然有贪官污吏在其中强取豪夺,但自然损耗的数字也已经达到了无法忽略的程度。
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效率的低下,而巴尔干地区正是俄国的补给黑洞之一,瓦西里·多尔戈鲁科夫相信只要有了铁路俄国在后勤补给方面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尼古拉一世大受感动,当即便对瓦西里·多尔戈鲁科夫进行了嘉奖,并认可了他战争部长的职位。
但瓦西里·多尔戈鲁科夫的铁路计划还是被尼古拉一世否决了,原因自然是因为国库榨出的最后一点资金也用在了向巴尔干增兵上。
不过尼古拉一世还是向瓦西里·多尔戈鲁科夫许诺:等到俄国拿下了君士坦丁堡就建一条贯穿整个俄罗斯帝国的铁路.
奥地利帝国没有被俄国拉下水完全在各方的预料之内,甚至俄国内部的大多数人也认为此时并不是开战的最佳时机。
俄国的商人们80%都是亲奥派,虽然弗兰茨并没有要求他们做过什么,但他们一点也不想打仗,一直在极力阻止战争。
原因很简单,俄国的官僚过于腐败,一旦发生战争,他们就会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把那些没什么背景的商人吃得连骨头渣都不剩。
哪怕是有背景的商人也要承受恶意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这会打乱商界原本的规则和势力平衡。
那些主管外贸的官员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到时候会被军方和地方官员所节制,表面上拿了很多好处,但却不得不把自己吃下去的再吐出来。
而且商人和平民很少会恨军方和政府,他们只会恨这些直接负责贸易和税收的官员。
正因为如此所以俄国内部的亲奥派的政治实力一直不强,但却不代表他们没有经济实力。
这些人在听到风声之后就开始了高强度折腾,很多军需物资都抄高,甚至高到有价无市。
最后俄国的后勤部门和战争部不得不推迟尼古拉一世先扫平内患的计划.
其实在打与和之间,俄国内部还存在着第三个派系,他们是以乌瓦洛夫公爵和瓦西里·多尔戈鲁科夫为首的少壮派。
在这些人眼中巴尔干就是一块烂地根本不值得付出更多的代价,俄国在此的统治只要能保持道路畅通便已经足够。(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