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员先生……”
“崔可夫先生。”
张庸微笑着和对方打招呼。
但是谁都看得出来。他的笑容是职业性的。
现在的他,也学会虚伪了。
出门在外,也戴着几副面具。因人而异。
他对崔可夫本人没意见。
是对崔可夫背后的克里姆林宫有意见。
但是有意见,也只能憋着。
拿人手短啊!
买办资产阶级的命脉,就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
光头需要苏联的武器弹药。需要美丽国的绿钞。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国府就会垮台。
单靠国府自力更生,早就油尽灯枯了。
“张,我不明白……”
“不明白什么?”
“这对我们三方来说,都是好事。”
“是。”
张庸点点头。
明面上,的确是好事。
美丽国出钱,苏联人出武器,华夏出人。
拖住日寇。
迫使日寇没有多余的力量开辟更多的战场。
无法北上。
无法南下。
所有战争都在华夏境内爆发……
没大问题。
如果目标可以达成的话。
如果真的可以光复汉口,他张庸第一个上。
问题是,实力不允许。
二十多万的日寇,后面还有援兵。
以目前国军的实力,是不可能啃得下的。这是残酷现实。
哪怕是他张庸已经默默强化了国军的装备水平。想要吃掉二十多万日寇,依然是天方夜谭。
处于防御状态的日寇,战斗力到底有多强。看太平洋战场就知道。
哪怕是海路被断绝,没有支援,没有补给,依然让美帝军队伤亡惨重,吃尽了苦头。
国军有美帝军队20%的火力吗?恐怕10%都够呛。
战斗发起,需要填多少人?
“既然如此,专员先生,你为什么反对呢?”
“一旦战斗打响,我们需要承受多大的伤亡。崔可夫先生,你计算过吗?”
“我计算过。大约四十五万左右。”
“四十五万?”
“对。高低误差在五万左右。”
“你……”
张庸欲言又止。
必须承认,崔可夫没有夸夸其谈。
45万的人员伤亡,是有科学依据的。和他张庸自己判断的差不多。
可是,这是伤亡45万人啊!
相当于十五个齐装满员的主力军。
这是要将光头的嫡系主力一锅端?
难怪光头要让自己唱黑脸。
真的打光十五个主力军,他光头以后都不用干了。
“有问题吗?”
“崔可夫先生,你可能对华夏的国情不是很了解?”
“不。我非常了解。你们华夏有人口大约五亿五千万。并不是你们自己说的四万万。有很多隐藏人口。”
“然后呢?”
“按照10%的征兵比例,你们可以组建大约5500万的军队。”
“我……”
张庸惊呆了。无语凝噎。
天!
5500万军队!
你真敢想。
“当然,需要去掉日占区的人口,剩下大约三分之一,也就是一亿八千万左右。”
“按照10%的征兵比例,依然可以组建大约1800万军队。”
“即使去掉一些水分,也不会少于1500万。所以,五十万左右的人员伤亡,完全不是问题。”
崔可夫认真的说着。甚至掏出了笔记本。
张庸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对方真的不是在信口开河。
换言之,就是崔可夫是真的相信,事实就是这样的。
按照他的计算,1500万军队,伤亡五十万,夺回战略要地,有什么问题?
完全没有问题。
非常值得一试。
但是……
张庸不知道如何和对方解释。
解释对方这种计算方式,在华夏的行不通的。完全是空中楼阁。
组建1500万军队的军费从哪里来?
武器弹药哪里来?
以为都是你们苏联那样的高度集权化国家吗?
也难怪你们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损失那么大,也能组建起那么多的后续部队,最后反推。
你们是真的将人口利用到了极致。将征兵限额提升到极限。
然后每次大战役,都是几十万几十万的人员伤亡。但是只要达到战略目的,都可以忽略。
问题是,这些,在华夏,都是行不通的。
“崔可夫先生,你要深入了解华夏的国情,不可能有1500万军队……”
“一千二百万总有吧?你们的动员能力即使差一点……”
“崔可夫先生,我明说,我们不可能承受五十万损失。”
“为什么?”
“如果一次战役就损失五十万精锐,国府直接就垮了。”
“没有理由啊!你们的人口还是充裕的……”
崔可夫还试图说服张庸。
他很较真。
他认为自己是对的。
他认为自己已经预留了非常大的空间。
华夏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张庸忽然想起某位大佬说的一句话——人再笨也不可能学不会微积分吧?
完蛋……
没办法沟通啊!
对方如此较真。
怎么办?
只有遁。
“专员先生,我们可以重新计算……”
“对不起,崔可夫先生,我还有事。我要去一趟昆明。”
“那我等你回来。然后我们认真研究。”
“好的。”
张庸心想,那我绝对不回来了。
不怕聪明不怕蠢,就怕较真的人。估计光头也会很烦躁吧。
告辞。
急匆匆上飞机。
直接从重庆飞回来长沙。
结果,刚刚落地,侍从室的电话就来了。
是林主任打来的。
“少龙啊……”
“林主任,有什么事,你直说吧。”
“你能不能想个办法,将崔可夫带出去一段时间,只要离开重庆就行。”
“为什么?”
“委座实在是没办法了。被他烦扰的不行。但是又不能下逐客令。”
“怎么说?”
“他每天都来黄山官邸,要求和委座研究军事策略。”
“哦……”
张庸明白了。同命相怜。
果然,光头也架不住崔可夫的认真和较劲。
可是,崔可夫那一套计算办法,真的不符合华夏国情啊!他没抓到国情的根本啊!
但是!
他张庸才不会帮忙呢。
将崔可夫带走,那是要烦死自己吗?
绝对不可能。
让他去烦光头就好了。
光头每天被聒噪的不行,又不能发作。
哈!
想想都觉得舒坦。
你猜忌我,我想你帮你解围?我有病!
当然,礼貌答应。
“好的。”
然后将电话挂了。转头来找刘峙。
正式的命令还没下来,刘峙还是九战区司令长官。还在司令部。
不过,下面应该有很多人都听说小道消息了。
国军嘛,向来没有保密可言。
“总座。”
“少龙,来,来,今天让你见识一样好东西。”
“什么宝贝?”
“看!”
刘峙将张庸带到一个密室。
里面没有窗户。只有一个小门。进去。小门关上。
立刻亮起暗绿色的光芒。
细看,发现是一个鸭蛋大的珠子在发光。
张庸:???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夜明珠?
这个东西,说贵也不贵,说便宜也不便宜。看个人喜好。
如果是他张庸的话,什么古董字画,什么奇珍异品,什么宝石翡翠,都不如金子、银子、美元实在。
“喜欢吗?”
“我还是喜欢票子多一些。”
“你喜欢也不给你。这是我的人从安南搞来的。”
“那你收好。”
“哎,可惜就只有那么一个。”
“出去吧!”
张庸对夜明珠没兴趣。
走出暗室。重新坐下。
泡茶。
闲聊。
“长沙还是不错的。我其实是有些不舍得的。”
“从长沙到韶关,有火车直达。你需要什么东西,直接搬过去就行。”
“老虎仔是个没趣的人。白白浪费这么繁华的一个城市。”
“别人是来指挥打仗的。不是来享受的。”
“我打了二十年的仗,歇歇怎么啦?这个仗,他老虎仔恐怕把握不好。”
“呵。”
张庸没有接话。
老虎仔就是薛岳。算是国军里面的打仗好手吧。
用502的话来说,薛岳用兵,尚算机敏。
但是刘峙就不值得502点评了……
“老虎仔犯忌讳了。”
“嗯。”
张庸点点头。
美丽国指名道姓让薛岳指挥。
对于美丽国来说,或许觉得,薛岳的指挥能力比刘峙强多了。
薛岳自己可能也觉得是一次发挥的机会。
但是,光头其实很忌讳。
你直接和外国人联络了,置我委座于何处。
暂时来说,光头不会发作。会忍耐。但是,这根刺肯定是深深的埋下了。
一旦以后应景了,就会发作。光头就会给薛岳穿小鞋。
总之,薛岳以后的日子不会太好过。
“委座,唉……”
刘峙欲言又止。
显然是想要发泄牢骚,最后又忍住。
张庸端起茶杯。喝茶。
莫谈国事。
“报告!”
有参谋进来。
说是67军从岳阳打来电话。
找专员大人的。
“接过来。”
“是。”
很快,张庸拿起话筒。
电话是黄维打来的。显然,黄维有些情绪。
“专员大人,我想不明白。”
“不明白什么?”
“为什么要将我们从岳阳调走。难道我们就不配参与反攻吗?”
“这是委座的命令。”
“可是……”
“执行命令!”
“是!”
“注意交接好防区,不要让日寇钻空子。”
“明白。”
“是哪支部队接管岳阳防务?”
“报告专员,是李玉堂的第十军。”
“那就好。”
张庸点点头。挂掉电话。
李玉堂的第十军,战斗力也还行吧!
他当初的任务,要评选十大王牌军的,眼下还有八个名额。
回去坐下。
重新喝茶。
刘峙现在是不管事了。
军事上的部署,他基本不过问。
算是无声的抗议吗?
或许吧……
良久无话。
“陈辞修……”
刘峙忽然冒出一句。
张庸:……
等等。
忽然反应过来。
什么美丽国指定。很有可能是托词。
其实,根本就是光头自己的意思。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将陈诚抬出来。
薛岳肯定听陈诚的。薛岳担任九战区司令长官。背后真正的话事人,可能就是陈诚。
战场总指挥,也有可能是陈诚。薛岳在前,陈诚在后。
刘峙最终还是忍不住提醒自己。
自己还是没看透啊!
也罢。
自己识趣的躲一边去。
将战场让给陈诚。别人着急想要证明自己。
“总座。”
张庸给刘峙亲自奉了一杯茶。
刘峙笑呵呵的接过来。仿佛自己什么都没有说。
继续喝茶。
然后告辞。
张庸回到大沅洲机场。
闵刚急急忙忙的上来。
“专员……”
“你听到什么消息了?”
“统帅部到底是在搞什么?为什么是薛岳?”
“据说是美丽国指定的。”
“专员,我们机场……”
“配合作战。”
张庸当然不会拆台。
如果日寇出动飞机,国军也出动。
如果日寇不出动,那国军也不出动。大家心照不宣。
“我去上海租界了。”
“是。”
张庸驾机起飞。
既然这边没自己什么事,那就走人。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将战场让给陈诚和薛岳。希望他俩好好表现。
上次已经闹过一次立法会叫喊要杀陈诚以谢国人。要是再来一次的话,那就……
呵呵。
“滴滴!”
“滴滴!”
随身空间里面的电台又有动静。
随后,系统自动翻译出来——莎士比亚呼叫。
又是那个鲍勃。
这个家伙,真是六神不定。
不过也好。
需要依仗自己,自己才能拿捏。
没有回电。
继续慢悠悠的飞行。
然后降落在租界那个简陋机场。
停稳。
出舱。
“专员大人!”
一个军官快步上前。立正敬礼。
张庸举手还礼。然后看看四周。
原本偏僻空旷的机场,已经进驻了几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他们都是租界民团的人。是崔龙方组织的。
现在,他们穿的都是英军的军装。武器也是清一色的英式。
还行。
挺有精气神的。
英军军装其实也没那么难看……
毕竟是老牌工业国。军装说不上好看。但也不过时。
“有电话吗?”
“有。”
张庸于是来打电话。
打给工部局。当然是找鲍勃了。
听到张庸的声音,鲍勃立刻心急火燎的叫喊起来。
“张,你在哪里?”
“租界机场。有什么事?”
“日本人太嚣张了。我要报复!我要报复!”
“报复什么?”
“无论是什么。你帮我狠狠地报复。”
“我?”
“对。报复日本人!”
“这……”
“完事以后,你就说是我们英国人做的。”
“啊?”
张庸默默装傻。
报复?
你们英国人自己不会做吗?
为什么要找我?
是自己没本事?
不过,有这样的好事,当然是愉快的接过来了。
“好!”
迅速改口。
然后挂掉电话。
“专员。”
崔龙方来了。开车来的。
现在这个民团,有点富裕。是真的有钱。
为了保护租界,工部局确实是出了一点血。但是其实是九牛一毛。
每年,英国人的东印度公司,都不知道从华夏赚走多少利润。组建民团的费用,沧海一粟都算不上。
“部队怎么样了?”
“专员,你听我仔细汇报。”
“好。”
张庸坐下来。
崔龙方于是详细汇报起来。
经过几天的努力,民团兵力已经增加到1500人左右。
新招募的兵员,都是有一定军事基础的。
其中,一部分是以前国军的溃兵。来自五湖四海的都有。
淞沪会战的时候,有部分溃兵秘密潜入租界。他们隐藏身份。变成普通的难民。
现在,民团募兵,他们可以光明正大的参加。
其中有一部分,还是87、88师,还有中央教导总队的伤员。战术技能很不错。
“他们来了!”
“郑广翼?”
张庸有些吃惊。
没想到,居然有个兵王。
郑广翼,曾经的88师兵王,超级能打。
他居然也躲在租界?
“专员……”
郑广翼促局不安的上前来。
张庸好奇的问起。得知对方是受伤以后,被老百姓带到租界疗伤。
“其实,我伤势很早就好了。”
“怎么不回去找原来的部队?”
“我不想去。”
“为什么?”
“就是不想去。觉得没意思。”
“什么意思?”
“跟着那样的长官,我觉得没什么希望。我的兄弟几乎都死光了,抚恤金也没有,都被当官的贪污了。”
“呃……”
张庸沉默。无言以对。
88师师长孙元良,一个充满争议性的人物。
虽然88师的装备是最精良的,人员素质也高。但是,贪污覆盖的劣根子,没有人能消灭。
淞沪战役死了那么多人,无数烈士血洒疆场。可是,真正能拿到抚恤金的,有几个人呢?
张庸不知道。
也不敢去想。
因为真相会让人崩溃。
国军就是这样。
喝兵血。
连烈士的抚恤金都贪污。
又或者是,国府根本就没有下发抚恤金……
也难怪郑广翼会心灰意冷。
他觉得对不起死难的兄弟。
“那你现在怎么又愿意加入民团了?”
“崔团长说民团是你组织的。我相信你不会那么黑心。”
“呃……”
好吧。全靠同行衬托。
他张庸之所以名声在外,都是因为同行太烂了。
没错!
他张庸没有那么黑心。
他搞钱,只搞敌人的。
从不贪污。
从不挪用。
忽然激荡起一丝丝的雄心壮志。
要将这个民团搞好。
要让它成为租界里面的中坚力量。
哪怕是以后英法都跪了,民团也要继续战斗。奋战到底。
安慰郑广翼等人一番。
然后观看民团的射击训练。发现成绩很不理想。
每个士兵十发子弹,平均成绩只有50环左右。还是七十米标靶。不是一百米的。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实弹训练的强度是不足的。
“崔团长。”
“到。”
“你是在节约子弹吗?”
“是的。”
崔龙方坦然回答。
他当然要节约子弹。这是习惯使然。
那么宝贵的子弹,当然不舍得使用太多在实弹训练上。
“集合队伍。去七号码头。”
“是。”
七号码头,是民团专用的。
租界有很多的小码头。可以停泊千吨左右的货轮。
张庸安排送货。
送来满满一船的7.7毫米子弹。
具体多少发?
每箱1000发,大约有一万箱……
“崔团长。”
“专员,我明白了。我立刻提高实弹训练强度。”
“好。”
【未完待续】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