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的巴拉圭战争,即便活下来的巴拉圭军人,可能当时也只是娃娃兵,即便他们活到现在,对巴拉圭方面也没有太大意义。
玻利维亚这些年虽然屡战屡败,军队却没有断层,这就是玻利维亚的优势。
不过,巴拉圭方面的军队建设,一直有东非方面的扶持,只是和平了这么久,缺乏对应的实战经验罢了。
……
亚松森市在巴拉圭河东岸。
东非的兵营矗立在巴拉圭河畔的一座人口港湾区,这处军事基地的全称为东非驻巴拉圭保障营。
保障营属于水陆两栖作战部队,除了陆战装备以外,配备有多种河面舰艇,定期会在巴拉圭河巡航。
东非在巴拉圭的驻军不多,但确实对周边国家起到了威慑作用,尤其是阿根廷方面,因为巴拉圭和阿根廷很大一部分边界就是巴拉那河。
不过,平时保障营的象征意义更大一些,但是,随着玻利维亚突袭巴拉圭,这支象征意义的部队也开始有了动作。
保障营营长哥塞尔召开了最后的动员会议。
“根据上级命令,这次巴拉圭和玻利维亚战争,我们要站在巴拉圭一方,帮助巴拉圭击败玻利维亚,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我知道你们会有疑问,为什么我们要亲自参与这场战争。”
“原因很简单,玻利维亚的这次非法军事行动,违背了帝国在地区的利益和布局。”
“原本帝国打算建设亚松森—利马铁路,借助该铁路,进一步拓展帝国在南美的市场,这对于帝国工商业发展是一件好事。”
“同时,这条铁路对于玻利维亚,巴拉圭,还有秘鲁三国都是好事,尤其是玻利维亚,玻利维亚在本世纪初,就已经变成内陆国,内陆交通发展对其最为有利。”
“但是,玻利维亚人在美国的挑拨下,断然破坏区域和平与稳定,发动战争,入侵巴拉圭,他们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帝国为区域和平做出的努力,同时也让亚松森—利马铁路开工时间被迫延迟。”
“因此,对于这次玻利维亚的入侵,我们应该帮助巴拉圭稳定局面,同时这也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举措……”
东非政府既然决定了插手这场战争,自然要先把大义拿到手,所谓大义更主要是说服自己人,从而减轻士兵的心理压力,凝聚其战斗意志。
这一点十分重要,否则的话,即便东非军队战斗力强悍,那也可能变成前世越南雨林里的美军,阿富汗山区的苏军……
随着时代的发展,阻碍殖民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殖民帝国内部的民众思维变化。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通过血腥资本原始积累,富裕起来的刽子手的后代们,却成为了人模狗样的“绅士老爷”。
相反,如果“老爷”们的生活水平下降,那他们的道德水平也会“返祖”,实际上,不管怎么变,他们的本性都没有变过,那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因此,东非政府必须要关注士兵的心理健康状态,军队的信念如果崩塌,那是十分可怕的,苏联能够推翻沙俄,其中底层士兵的觉醒就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沙俄时代,士兵是无知和麻木的,但是他们在工党的叙事下,重新找到了自身的意义,所以才能爆发出新的战斗力。
而哥塞尔营长,正是要给保障营的官兵注入对于这场战争为何而战的观念。
首先将东非定义为区域和平与发展的使者和地区事务的仲裁者,然后巴拉圭则是被侵略的受害者,最后玻利维亚则是被美帝国主义挑拨的愚昧无知者。
在这里,东非政府并没有完全把玻利维亚设置为“反派”,因为玻利维亚相对于东非本身很“弱小”,这种弱小国家,显然能博取一定的同情。
所以,受到美国挑拨的玻利维亚,这就会更容易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实则这场战争里,没有一个国家是无辜的,玻利维亚和巴拉圭都有自己的小心思,背后的美国和东非更是坏的流脓。
哥塞尔营长显然不会和东非士兵们说出真相,实际上这位年轻干练的东非军官自己都是被东非意识形态洗脑的一员。
他开始做出战前部署:“这次战争,我们保障营,将派出一个三百多人参加,剩余人员留守在基地,维持基地运转,同时保障和本土的联系,维持后勤等等。”
“我们将和巴拉圭人一起作战,并且直接听命于巴拉圭国防军总参谋部安排,配合大部队作战。”
巴拉圭国防军总参谋部里,也有东非军事顾问,对其战争决策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对保障营的使用,其实是由巴拉圭内部,东非军事顾问最终决定的。
别看保障营参战人数少,但他们作为东非职业军人,对于战争发展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要知道整个巴拉圭常备军也就八千人,而玻利维亚入侵军队更是只有六千多人,所以保障营的区区三百人,放在两国军队里,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如果这三百名东非军人能利用的好,完全是能够起到奇效的。
哥塞尔就强调道:“帝国军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尤其是相较于巴拉圭和玻利维亚这种小国。”
“比如巴拉圭全国兵力也就八千多人,而这些军队里,实际具备战斗力的部队,数量只会更少。”
“我们保障营人数虽然不多,但是不管装备水平,训练强度还是专业素养,显然都要远高于这两个国家的平均水平,所以你们不需要妄自菲薄。”
“接下来的战争,我们保障营只要能表现出平时训练时的水平,绝对能在战争中大放异彩。”
像巴拉圭和玻利维亚,他们最少都将近三十年,没有打过仗,所以,真正具备战斗力的部队,有多少都要打个问号。
而东非近些年来,虽然也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争,但殖民地的治安战基本没停过,同时,东非军队的训练机会也显然比两国军队要多的多。
光是打靶这一方面,大国军队和小国的强度就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这牵扯到国家的工业发展程度。
像巴拉圭和玻利维亚都是纯粹的农业国,他们的军事工业十分薄弱,最简单的武器弹药,都依赖大量进口,别说武器弹药生产,就是原材料都搞不定,这种情况下,实弹训练的机会,显然不可能有那些工业国军队多。
这种情况下,东非保障营即便不算帝国的精锐部队,但是他们的战斗素养放在南美也是顶级,更别说东非军队还有武器装备上的加持。
……
很快,保障营就迎来了真正的战争,因为国土面积的原因,巴拉圭本身纵深就不大,从亚松森到北查科地区仅有不到三百多公里路程。
这点距离放在现代,在有汽车的情况下,也就是一天的路程,更别说巴拉圭地形十分平坦,而保障营本来人数就不多,几辆军用卡车,基本就能完成调动。
“营长,我们在西北一公里外发现了一处玻利维亚人建设的军事据点,规模不大,也就两三百人左右!”保障营的侦察兵向哥塞尔汇报说。
哥塞尔问道:“他们的军事据点防御情况如何?”
侦察兵说道:“防御工事十分简陋,原本当地应该是巴拉圭的一处军事据点,只有四瓦房。”
“玻利维亚人应该是在此基础上,对巴拉圭的据点进行了加强,在周边挖了壕沟,不过没有铁丝网和混凝土工事。”
巴拉圭人当初在北查科地区的兵力并不多,所以军事据点也很简陋,他们和玻利维亚对北查科地区的争夺,本身就是更像殖民地战争模式。
所谓殖民地战争模式,基本上双方和土匪抢山头没有太大区别,就比如西非地区殖民者间的战争,几百人的战争都算规模比较大的了。
当初巴拉圭和玻利维亚在北查科地区的军事冲突,也就这个水平。
毕竟,直到战争真正爆发,双方兵力才达到千人以上规模,之前战争没有爆发时,两国军队在北查科地区的情况有多糟糕,都可想而知。
哥塞尔兴奋的说:“这应该是玻利维亚的先头部队,而且是一条‘大鱼’,没想到我们刚来就能碰到这种好事!”
不怪乎哥塞尔如此激动,试想一下,整个北查科地区的面积高达二十六万平方公里,而双方军队规模加起来也就一万多人,这么点人,在相当于一个省的面积上,想找到对方,和大海捞针都没有太大区别。
如果双方把兵力分散,打游击,那这场战争就变成了地狱难度的“躲猫猫”大赛。
所以,这支仅有两三百人的玻利维亚军队,被哥塞尔称为“大鱼”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谨慎起见,哥塞尔还是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他们的武器装备和兵员构成如何?”
侦察兵说:“我们没有摸到太近的位置,不过敌人应该没有火炮等重型武器,有一定数量的骑兵,可能装备有机枪。”
“同时,因为地形开阔的原因,敌人具有视野优势,加上他们构筑的工事,不宜把距离拉的太近。”
北查科地区的年降水不足六百毫米,植被几乎以草原为主,地形比较平坦开阔。
而这也意味双方一旦碰撞在一起,几乎和明牌没有太大区别。
哥塞尔说:“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吃掉这支部队的难度不大,我们在火力,机动性上都比敌人更具备优势,至于敌人的骑兵,靠机枪应该可以压制。”
随后,哥塞尔开始做出军事部署,在计算好双方距离后,东非士兵,迅速抵近敌人阵地,并且挖掘临时工事,同时,火炮,机枪等武器,也迅速部署完成。
敌人也很快发现了保障营的存在,他们用骑兵进行了初步试探,但还没有靠近,就被保障营的机枪手压制回去。
在火炮部署完毕后,哥塞尔开始了反击:“汉斯,你可给我瞄准了,我们的炮弹带的不多,后续想要补充也不容易,打一发少一发。”
保障营只带了一门火炮,十发炮弹,因此哥塞尔不得不节省着用。
汉斯说道:“放心吧!营长,一发,我不敢保证,两发之内,我绝对能把炮弹打到敌人的阵地上。”
哥塞尔拍了拍汉斯的肩膀说:“要是打的准,少不了你的功劳。”
随后,他命令说:“一连,试探性进攻,把敌人的火力吸引出来。”
东非一部分士兵,试着往前摸进,敌人发现了他们的动作,很快一条火舌,从敌人的阵地上冒出来,敌人的机枪发力了。
机枪的子弹精度不高,但也给东非士兵造成了巨大压力,在敌人机枪的压制下,一连士兵不得不匍匐在地上。
哥塞尔这个时候,才对汉斯下令说:“看到没有,把炮管对准敌人的机枪阵地,把他们的机枪手干掉!”
汉斯开始测量距离,角度,在经过一轮调整后,忽而就做好了最后准备。
“放!”哥塞尔说。
“轰隆隆……”耳边一阵轰鸣,只见敌人阵地上瞬间被炮弹炸出一片尘土飞扬的区域,并没有命中敌人的机枪所在位置,但也距离不远。
哥塞尔有些失望,不过很快他发现,敌人的机枪停了下来,他立马做出判断,可能是炮弹爆炸时的冲击,让敌人机枪手受到了波及。
他瞬间做出反应:“一连,发起冲锋!机枪掩护!”
随着冲锋号响起,原本匍匐在地上的东非士兵,动作敏捷地起身,提着枪,向敌人阵地冲刺。
而保障营的五挺轻重机枪,同一时间向敌人的掩体开火,在火力的交织下,敌人根本无法冒头,只能采取信仰射击,他们无法观察敌人动向,只能盲射,所以,敌人的枪声虽然依旧存在,但恐怕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子弹飘到了哪里去。
在这种情况下,东非士兵很快摸到了敌人的阵地前,几发手榴弹下去,简陋的堑壕里瞬间死伤一片,敌人彻底失去了战斗能力。
“投降,我们投降!”一些被打怕了的玻利维亚人,高高把手举起,越过头顶,其余玻利维亚士兵也彻底放弃了挣扎。
保障营的第一场战争,就如此简单的结束了,战后,保障营仅有三人的伤亡,就成功拿下了这处敌人据点,击毙敌人二十九人,击伤四十七,剩下全部成了的俘虏。(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