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世界经济

    随着统计工作的提前展开,1934年10月,东非在七五规划期间的经济发展情况也粗略的显示出来,近几年东非经济的发展情况,总结起来就是比较稳定。

    没有大规模的增长,也没有大幅度的萎缩,国际贸易领域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有较大幅度缩水,但是国内投资和消费抵消了很大一部分外贸带来的不利因素。

    看着七五期间的成绩单,恩斯特是满意的,用他的话说,在当前大环境下,能稳住经济就是胜利,至于像苏联那样快速增长,对东非的国情而言是不现实的。

    而在此前,弗里德里希皇储先汇报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毕竟,东非参与世界竞争,也要知道潜在竞争对手们的消息,这样才更有利于东非战略上的布局。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1934年,世界经济相较于去年,有了明显改善,世界主要大国,除了法国以外,都呈现复苏或者上升趋势。”

    法国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法国受大萧条影响比其他国家更晚一些,如果从比例上而言,法国受到的损失也比较小,就比如失业比例,法国明显低于德国,美国,英国这些国家,工业降幅也低于上述国家。

    不过,法国看似损失小,却正好体现了如今法国的困境,那就是和其他世界大国相比,法国已经越来越跟不上节奏。

    在工业领域,法国受原材料成本,人口,政策等因素限制,发展成本偏高,甚至可以说有心无力。

    这其中对法国影响最大的应该还是法国的人口,本来法国人口在列强中就偏少,除了西班牙以外,法国在列强中人口数量只能排在倒数第二的位置,甚至比英国本土都少几百万。

    而且,法国经历过一战后,丧失了大量劳动力人口,加上低生育率,法国的人口结构也呈现出老龄化特征。

    直接影响就是法国如今不得不引入移民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包括工厂,矿山甚至是法国军队,都吸纳外国移民解决人力缺口。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法国的衰败速度,是肉眼可见的,尤其是法国经济在世界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想解决问题,也很困难,这需要看法国政府的魄力,就比如改变移民政策,放开移民限制。当然,就依照如今法国政坛的频繁波动,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法国移民政策放开,显然需要极大的魄力,毕竟移民是一把双刃剑,许多法国民众在心理上就很难接受这一点,这时就需要强有力且稳定的政府来力排众议执行,但是依照当前法国政府换届的速度,很难出现这样的政府。

    现在,几乎每隔几个月时间,法国领导人就会换人,而几个月时间,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尤其是一些需要国家执行的大战略,基本很难推行和实施。

    从法国也可以看出,如今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弊端,后续必然要做出改良。

    当然,对于现在的东非而言,法国并不值得过多关注,至少在国际社会的主要竞争者中,法国就已经掉队,弗里德里希皇储接下来提到的国家,才是东非要关注的重点。

    “除了法国以外,奥匈帝国因为战乱原因,暂时也不纳入我们的考虑范围,而美国,德国和英国,三个国家的经济现在都出现了复苏。”

    “美国罗斯福总统上台后,他的经济政策已经出现成效,美国的失业率已经略微降低,工业生产也开始恢复,不过现在还不明显。”

    罗斯福推行新政,显然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中间需要时间发酵,而1934年底,刚好是罗斯福政策见效的时间节点。

    “德国方面,虽然德国政治最近一段时期比较血腥,但是阿道夫上台后,德国经济现在也出现了好转,尤其是军事工业和大项目,德国的执行力很高。”

    通过几次血腥清洗和排除异己,阿道夫已经独揽德国大权,威廉二世都完全成了吉祥物,至于那些曾妄图支配阿道夫为提线木偶的人,也被他以各种手段,要么变成支持者,要么丧失权利,甚至遭到迫害。

    在德国,阿道夫一言独断,德国政府的效率自然就高了许多,而本身德国在20世纪的国际社会中,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有效率的国家。

    因此,阿道夫在经济上做出的举措,比美国实施的更快,反映在经济上,也就是德国比美国更先恢复,而事实上,阿道夫和罗斯福上台的时间,相差并不多。

    “然后是英国,英国应对经济的举措,就比法国要好的多,今年英国的工业在西欧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

    “英国的钢铁产量,甚至恢复到接近1929年水平,1933年其钢铁总产量重新突破一千万吨,排在世界第五位。”

    此前,英国的钢铁产量长期排在世界世界第四位,仅次于东非,美国和德国,而1932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英国就让出了第四宝座。

    至于排在前三的国家,东非本国在1933年,钢铁总产量是四千七百多万吨,稳居世界第一,而排在第二的美国只有大约两千五百万吨,至于德国在1933年,钢铁产量接近一千七百万吨水平,这也是近几十年来,德国和美国钢铁产量差距最小的时期,由此可见美国受大萧条影响的严重衰退。

    这也和美国,德国政治上的区别有关,本时空里德国可不像前世,受到严重削弱,它的政治制度也没有因为一战,发生太大的变化。

    而自19世纪末以来,德国就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视国家力量的国家,所以,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德国对经济的干预,虽然比不上苏联,东非这些国家,也远超过美国,英国,法国这些传统资本主义民主国家。

    “英国工业的反弹,其中关键点主要是英国货币制度改革,从而促成英镑贬值,提高出口工业产品竞争力,同时,英国和其殖民地通过《渥太华条约》等,推行帝国特惠制,降低殖民地对本土的关税,并且抬高对其他国家关税来保护本国工业。”

    这就是殖民地多的好处,在列强中,也就英法有条件来做到这一点,东非虽然也有不少殖民地,但是东非殖民地数量和质量和英法并不在一个水平。

    同时,东非本国体量太大,这就导致东非殖民地对东非经济反哺能力弱,如果东非只是荷兰这样的国家,那毫无疑问,靠着这些殖民地,东非会过的很舒服,但东非不管人口规模还是工业体量,都不是手里殖民地能支撑的。

    殖民地对东非的主要贡献,侧重于原材料供给,而非市场消费需求,1934年,东非全部殖民地人口,加起来甚至都不如东非旁边的阿比西尼亚帝国人口多,而阿比西尼亚帝国人口也不过才一千多万。

    而海外出口市场中,1934年对东非最重要的地区,按照排名分别是欧洲,南美,远东,然后才能轮到南洋和中东等地区。

    欧洲依旧是东非最大的海外市场,即便近些年来,有所萎缩,欧洲市场的体量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远东,则被南美取代,成为东非第二大海外市场。

    东非的生意几乎遍布整个南美洲,而南美的人口,足足有八千万之多,并且消费水平并不算低,至少现在南美诸国的生活水平比远东,印度要强上不少。

    而说到远东市场,东非虽然对远东帝国的贸易,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是竞争也更加激烈,远东帝国内部,美、英、法、德、奥、日……都有布局,近期,其东北被日本侵占,这都阻碍了东非和远东帝国的贸易发展。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恩斯特不愿意干涉远东帝国事务,否则的话,东非在远东帝国完全可以像美国一样拓展市场。

    而值得一提的是,受1931年水灾,还有日本侵略影响,东非在远东帝国传统市场,也就是淮海地区萎缩比较严重。

    近些年来,东非对远东的主要布局在其西北和西南两个区域,但是这两个区域,远不如远东帝国沿海地带发达。即便是淮海地区,在遭受1931年水灾大范围波及后,其经济也要远强于其内陆。

    东非在淮海地带的撤出,更主要还是战略上的主动退场,一方面是受到此前北伐战争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考虑未来远东帝国战争风险问题。

    毕竟从古至今,淮海地区就是远东帝国战争和灾害频发的区域。

    而东非的撤出,也引发了一些连锁反应,就比如淮海地区东非扶持的利益代言人,也向外转移,甚至是落户南洋,毕竟他们过去发展起来,和东非的支持息息相关,东非人走了,自然有一部分人会跟随。

    一方面,东非撤出,他们的安全感就会动摇,另一方面,他们不信任金陵政府,金陵政府背后可是英美,和东非不说敌视,也是相看两厌。更别说金陵政府本身的腐败和无能问题,就足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而这就导致,近些年来在西安和山城,淮海地区的商人明显增加,这其实也是跟随东非政策转变而发生的结果。

    远东市场之后,才能轮得到南洋地区,南洋能成为东非第四大市场,主要得益于东非对南洋地区的重视。

    而南洋市场,并不仅仅涉及到东非的殖民地,同时包括东南亚,东印度群岛等非东非殖民地区域。

    就比如东印度群岛,荷兰人显然无法阻止东非进入这块市场,毕竟不让出一部分利益的话,他们自己也害怕东非会采取强硬手段,除此外还有暹罗这种中立国家,法国的印度支那殖民地,东非虽然说做不到独占市场,但都可以分润一部分利益。

    最后是中东和中亚市场,这块市场是东非近十几年来,扩张仅次于南美的市场,贸易规模虽然不如南洋,但东非布局南洋的时间可比中东,中亚要早很多。

    而且,东非对中东和中亚市场的重视,近些年来也在快速增加,环印度洋沿岸地区,本身就一直是东非优先做的事,而南洋和中东,中亚也更容易打开局面,不像南亚和澳大利亚被英国经营的固若金汤。

    在南亚和澳大利亚,东非投资和出口受到英国的限制和阻碍,不过,除了英国以外,东非对上述地区经济上的影响力也比其他国家要强。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帝国的海外市场,整体上是在一步步构建的,总体可以形容为北失南补,在欧洲和远东,以及北美,我们很难发挥,但是,南半球一个以帝国为核心的经济体系正在悄然成型。”

    东非海外市场的布局和扩张,明显受到东非地理位置的影响,很明显,东非在南半球的市场范围越来越大,利益链条越来越多,在赤道以南,东非根本没有竞争对手。

    唯一在南半球有影响力的其他列强,主要是英国和美国,但是,英国在和东非的竞争中,明显处于疲软状态,随着时间推移,这一点也会越来越明显,直到有一天,英国会完全退出。

    而美国,在和东非的竞争中,也很难取得优势,尤其是东非在南美构建的贸易体系彻底建立之后,南美和东非的关系会进一步得到加强。

    而美国能做的,只有破坏和恶心东非和南美大部分国家的合作,除非东非自身衰落,否则美国这些小手段,不可能推翻东非在南美的优势地位。

    弗里德里希皇储最后说道:“东非发展相对于其他列强,基本上是不断进步的,而最后,需要关注的是苏联和日本两个国家。”

    “苏联方面,二五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二五计划完成后,预计苏联将坐稳世界第四大工业国位置,并且威胁到德国第三工业国地位,苏联如果能一直和平发展,并且按照当前增速,那十年内,其工业必然彻底超越德国。”

    “毕竟苏联现在工业发展模式走的路子,就是东非过去走过的,以苏联的人口和体量,想要超越德国这种中等规模国家,并不算太难。”

    “至于日本,日本经济和现在德国一样,重点发展军事工业,短时间里可以刺激经济,但是后续必然要通过战争来转移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不可持续。”

    “而日本工业体量和其他列强差距很大,甚至未必比意大利强,不过,日本海军实力确实不容忽视,尤其是配合其地理位置后,想要对付其海军,就更加困难。”(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非洲创业实录不错,请把《非洲创业实录》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