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结束后。
前门机务段和南飞达成了合作协议,大家伙的情绪都很高。
“听说你们前门机务段的大白米饭特别好吃,老藤啊,难得到你的地盘来一次,不会连顿饭都不管吧?当年你可是偷吃过我的西瓜。”航空大领导半开玩笑的说道。
“咳咳,你们连瓜都看不住,能怪了我们学校的学员吗?”滕领导跟老朋友见面也很高兴,让邢段长赶紧准备饭菜。
由于航空大领导和南飞苏总的身份比较敏感,胖厨子把热在灶台上的饭菜端到了工作室内,大家伙边吃边聊。
李爱国对南飞正在制造的飞机特别感兴趣。
初教6作为国内首款完全自主设计的初级教练机,是一款十分成功的飞机,累计量产三千多架,出口十多个国家。
其培养飞行员数以万计,低空性能、特技动作能力及安全记录,使其成为全球最优秀的初级教练机之一。
我们所有现役飞行员的飞行生涯几乎都始于初教-6。
苏总对航空材料探伤更感兴趣,特别是得知李爱国已经进入了航空科研序列,目前负责一个大型航空科研项目,更是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因此两人聊得特别热烈。
说到初教6量产需要生产三百二十五种螺丝,李爱国就不困了。
他想起了前世经常讨论的这个时代科研体系的一个缺陷——工艺的标准化。
简单说,那就是各厂家、各车间甚至各班组在生产航空零部件时,都按自己的经验和习惯制定工艺,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
同一种零件,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要求也五花八门。
不仅导致零部件兼容性极差,装机时要反复打磨调试,还让后续维护变得异常困难,相同型号的飞机性能都存在差异。
如果是小批量试制的实验性部件还好。
可像发动机叶片、机身承力框这种核心通用部件,没有统一工艺标准带来的浪费和隐患简直难以估量。
往往一批零件生产出来,能合格装机的连一半都不到,还得投入大量人力返工。
李爱国倒不是在杞人忧天,去年年底君威指出航空产品质量严重下降,238架飞机因缺零备件停飞。
想到这里,李爱国无论如何也想要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
尤其是这关系到国内战鹰的量产,一种再先进的战斗机如果没办法量产,也只能白白浪费。
当然了,结果如何,李爱国并不在意。
想到这里,李爱国挠挠头疑惑道:“这么多配件,为什么不能统一标准呢?”
“我不懂航空生产,只是我觉得像那些通用零件,要是能有统一的锻造、热处理和加工工艺标准,不管在哪家厂生产,尺寸精度、材料性能都一样,装机时直接就能用,不用再逐件调试,质量也有保障啊。
就好像同样是螺栓,我们铁道上已经建立统一的标准,无论是爱国型蒸汽机还是大前进上,螺丝都是一样的,可以提高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苏总还在仔细琢磨李爱国的几句话,滕领导就点头道:“爱国搞的铁道统一标准确实不错,大连机车厂和长辛店机车厂反馈很好,各个机务段整备车间的评价也都很高。”
“爱国,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们也有过考虑,只是航空设备比较复杂。
比如航空发动机,配件太多了,如何标准化还没有琢磨透,你还有什么想法?”
航空大领导也来了兴趣。
李爱国谦逊的笑了笑:“嘿嘿,我也只是一家之言,要是讲得不对,各位领导别在意。”
“像发动机这种复杂系统,零件成千上万,光有单个零件的工艺标准还不够。
是不是可以搞‘模块化工艺设计’,把发动机分成几个大模块,每个模块制定统一的装配工艺和接口标准。
这样不同厂家可以分工生产模块,最后总装时直接对接,既能提高生产速度,也方便后续维修更换。”
苏总问道:“那不同厂家的设备精度、工人水平不一样,强行统一工艺,能保证都达标吗?
还有老生产线改造起来成本也不低啊。”
李爱国回答很快:“第一,标准得接地气,不能拍脑袋定。
要组织专家去先进厂家调研,把成熟的工艺提炼出来,再结合各厂实际情况调整,形成‘基础标准+弹性细则’的模式。
比如核心尺寸公差必须统一,但加工设备可以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自主选择。”
“第二,建立工艺认证和培训机制。
厂家按标准改造后,由部里派专家组验收认证,合格了才能接定单。
同时定期组织工人和技术员培训,把标准吃透。
至于改造成本,短期看是高了,但长期下来,废品率降了、返工少了、维护方便了,省的钱可比投入的多。”
然后,李爱国还拿自己举了个例子。
“就拿我们爱国型蒸汽机炉膛里的水冷壁来说。
大同厂和大连厂的工艺不一样,大同厂用的是高温淬火,大连厂用的是等温退火。
结果出来的炉膛性能差不少,两家当时还吵了一架。
后来部委组织他们统一做了实验,确定了最优的热处理标准。
现在不管哪个厂子生产出来的水冷壁质量都一样稳定,后续维护成本大大降低,生产速度也提上来了。”
这话有捧部委的意思,不过也不算是拍马屁,两家机车厂都很强势,的确是滕领导亲自拍了板,统一标准。
话音落了。
在场的人双眼放光,航空大领导端起酒杯说道:“爱国不愧是搞出超声波探伤器的人,技术过硬啊,学到了,学到了。”
李爱国谦虚一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航空大领导又端起酒杯看向滕领导:“老藤,我们航空要是实现配件标准化,你们这边可得派人支援啊。”
“那是应该的。”滕领导面色不变,心中却乐开了花。
实验室内,笑声不断,简单的工作餐在欢声笑语中结束。
航空大领导在离开的时候,滕领导亲自相送。
到了车边上,大领导对滕领导说道:“老藤,你手底下有个人才啊,你要是不用,我可是要抢过来了。”
“那是当然,这么好的人才,我们宝贝还来不及呢。”滕领导心情舒畅。
解放前大领导一直稳压他一头,现在总算是把场子找回来了。
自家的这个孩子可真了不得啊,哈哈!
航空部门的行动很快,大领导回到部委便召开了会议,讨论了航空配件标准化的方案。
方案递到了上级领导那里。
上级领导自打去年主持了航空工业大规模质量整顿,提出“质量第一“原则后,便打算重建质量标准。
看到方案,点点头:“很好,很好啊,你们这阵子辛苦了。”
“这次多亏了铁道部门的帮忙。”航空部门的领导把航空标准配件出炉的始末讲了出来。
“是李爱国同志啊,也难怪了,上次航空高空台的方案也是他提出来的吧?”
上级领导笑了笑,他现在对这火车司机的事情已经不像原本那么吃惊了。
提起航空高空台,上级领导又看着航空部门的领导问道:“高空台的选址确定了吗?”
“我们已经派了一支十八人组成的团队入了川,估计很快就能确定高空台的位置。”航空领导回答。
“高空台关系到我们航空工业的未来,要抓点紧啊。”上级领导说着话,拿起笔在方案签上了名字。
“还有,我建议你们航空部门召开一个会议,来统一思想认识,要做好思想工作。”
“是。”航空部门的领导接过了报告,正准备离开。
上级领导又开口了:“让爱国同志参加会议。”
航空的领导心中一震。
这个决定看似毫无意义,却意义深远啊。
这是要让李爱国介入航空工业的节奏。
其实想想也是。
李爱国现在负责武装直升机的研发也就罢了,关键是他接连提出的两个方案,都直击了这年代航空工业发展的缺陷。
上面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的。
周一上午,航空部门在大礼堂召开了航空标准配件统一研讨会。
参与会议的人员来自各个研究所,几个飞机厂,还有部委的领导们,以及一线的技术人员代表。
气氛非常热烈。
这年代研讨会就是这样,大家伙可以畅所欲言,就连领导的面子都不给。
李爱国接到通知要去大会上发言的时候,还有一些犹豫。
毕竟航空部门的会议,他作为一个铁道方面的同志出现在那里,太显眼了。
本来李爱国打算让齐教授代替自己去开会,以齐教授的级别,做这个报告的效果比自己要好得多。
齐教授这几天也在帮着搞配件标准化,了解其中的详情,已经答应下来了,航空部门的大领导又亲自点了名。
“爱国,你自己上吧,据说是上面的意思。”
“上面?哪个上面?”
齐教授没有回答,指了指海子方向。
李爱国没有多说什么,拿起资料,挎着帆布包带着齐教授就去了航空部门。
会议已经持续了两天,李爱国坐在下面听了两天。
这年代的航空专家和技术员们都是有两把刷子的,虽然没有成套的体系,但是能够从无到有建立航空工业的基础,由此可见他们的能力。
李爱国也感觉受益匪浅,很多以前没有想明白的东西,现在也触类旁通了。
到了第二天下午,会场的主持人宣布道:“下面由前门机务段的李爱国同志作报告,报告名为《关于铁道配件标准体系的基础理论》”
原本按照齐教授和苏工的想法,这次报告的内容应该跟航空配件标准有关,这一想法被李爱国拒绝了。
李爱国并不觉得自己在航空上的认识比这些专家和技术员们高,只是站在历史的肩膀上,看得比较远罢了。
参会的人员明显的愣了一下,然后才开始鼓掌。
等看到李爱国站起身朝着主席台上走去,会场内立刻议论纷纷。
“铁道上的同志?这是怎么回事?”
“据说咱们这次航空配件标准就是参考了铁道配件标准,领导这才把铁标的起草人请来了。”
“此人也太年轻了吧。”
“据说还是全国劳动模范,上面点名表扬过的。”
“难怪了。”
会场内大部分都惊讶于铁道部门的人出现在这里,等搞清楚李爱国的身份,也就释然了。
只是感觉此人太年轻了,年轻得不像话了。
李爱国倒是没有紧张,毕竟他参加过新春茶话会,什么大场面没见过。
李爱国站定后并没有立刻开始发言,等下面安静下来后,才不慌不忙的做报告。
随着李爱国的报告持续进行,那些航空专家和工程师们看向他的眼神从原本的质疑变成了惊讶。
“原来这一整套系统是这么建立的。”
“有点东西啊,有些东西我也想过,但是总觉得隔着一层纸,怎么也想不明白,现在一下子敞亮了。”
“这种标准制定办法,不但科学,还特别实用。”
“难怪领导要请人家来作报告。”
“别说话,都认真学习。”
“快记下来。”
李爱国的报告,是以铁道配件标准建立的体系为主,内容涵盖了标准制定、质量控制、技术创新、冗余保护机制各个方面的内容,侧重于理论。
报告虽只局限于铁道配件标准,但是触类旁通,足以推导出航空配件的标准,这种成套的理论给参会人员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另外,因为报告内容并没有涉及航空配件标准,也不至于被有心人指责是胡乱插手别人的工作。
航空领导一下子明白了,笑道:“难怪老藤说这小子特别谨慎。”
李爱国的报告很快做完了。
随着最后一道声音落下,会场内瞬间安静了下来,那些专家和工程师们似乎觉得他还要继续做报告。
航空领导此时站起身来鼓了掌,大家伙才反应过来,纷纷站起身来,会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航空领导跟李爱国握了握手说道:“爱国同志,讲得很好啊,以后要多多的到我们这边来交流。”
李爱国看看航空领导,再看看下面那些专家和工程师,好像明白了上面的意思。
这是让他先混个脸熟啊,哈哈。
领导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刚才爱国同志的报告大家伙都听了,铁道部门能够建立铁标,咱们作为天上飞的,也不能落后,也要建立自己的标准,我看这个标准就叫做航标吧。”
“现在继续下一项.”
下一个报告者上台,李爱国走下了台,一路上不时有专家和工程师伸出手跟他握手。
会议结束后,航空部门照例邀请专家和工程师们留下来用餐。
航空部门的餐食标准可比铁道高不少,有很多就算是花钱也买不到,李爱国自然留了下来。
聚餐的时候,不时有飞机场和航空研究所的专家过来。
有的只是打招呼,有的是问问题,李爱国还见到了不少后世在报纸才能见到的面孔。
经过这场报告会,李爱国这个名字在航空系统,有了一些小名声。
两个月之后,航空部门公布了国内第一个航空配件标准,简称航标。
当年节省了至少百分之二十的资金,减少了大量损耗。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了。
画面转到李爱国这边。
李爱国也知道航空工业的建立是个艰难的过程,在后世也没有几个人家具备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咱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搞出了大飞机。
不过有了自己这只蝴蝶,没准儿能改变这一进程。
聚餐过后,李爱国骑着摩托车迎着夜色回了四合院,刚进门,就碰到阎解成端着脸盘往中院走。
“爱国哥回来了。”
“嘛呢?”
“害,这是今天的洗脸水,我爹非让我去后院浇菜。”
说着话,两人往中院走去。
今天大院真够热闹的,还没过月牙门就看到许大茂正拦着一个年轻姑娘,指手画脚的说什么。
许大茂也看到了李爱国和阎解成,脸色有些僵硬,连忙说道:“爱国兄弟回来了,咳咳,这姑娘是来找秦淮茹的,我在给她指路。”
此时那姑娘也回过了头。
李爱国一看,这不是秦京茹吗?
想来是秦淮茹生产在即,现在没有了贾张氏帮忙,秦淮茹只能把自己的堂妹请来了。
李爱国还记挂着回家,冲着两人点了点头就离开了。
他隐约看到阎解成进了中院鬼鬼祟祟的朝着许家走去。
阎解成这人吧,现在养成了大嘴巴的毛病,心里憋不住半点事儿,不用说就知道去找刘岚告状了。
果然,片刻功夫之后。
阎解成就出来了,冲着李爱国使个眼色:“等着看好戏吧。”
紧接着刘岚拎着棍子从屋里气势汹汹的出来了。
李爱国乐了,有瓜可以吃了。
此时许大茂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盯上了,正眉飞色舞的同秦京茹吹牛。
“秦京茹姑娘,咱们在对抗贾家的战争中,也算是战友了。刚才说到哪里了对了,我是轧钢厂的电影放映员,就算是厂长想要看电影,也得请我过去。”
“真的啊,你也太厉害了吧。”秦京茹是个单纯的姑娘,双眼放光,然后问道:“那你是不是比李爱国还要厉害?”
“.咳咳,那不是一回事,爱国兄弟是工业工作者,我是文化工作者,明白吗?跟诗人差不多。”
许大茂咳嗽两声,继续说道:“周末我们轧钢厂要放电影了,我给你留个最前排的位置,好不好啊?”
“好啊,你媳妇儿来了。”秦京茹说道。
“她那人没有文化细胞,看不明白电影。”许大茂继续口水四溅。
“你媳妇儿真来了。”秦京茹指了指后面。
“啊?”许大茂扭过头去,看到刘岚举着棍子冲过来,整个人都懵逼了。
这刘岚是真打啊。
随后便是砰砰砰的一阵擀面杖触及皮肉的声音和许大茂哭爹喊娘的声音。
大院里的住户很快被惊动了。
跑在最前面的是三大妈,本来还想着上前阻拦,结果看到秦京茹也在旁边,就明白怎么回事儿了。
“咳咳,这是许家的家务事,咱们大家伙啊,也不好插手啊。”
刘岚以前的名声虽然不好,但是进到大院里后,一直规规矩矩的,还喜欢帮助住户们。
现在住户们见许大茂的毛病又犯了,自然不会出面拦着。
“许大茂这狗东西,就该打。”阎解成也凑了上来。
李爱国笑了,白天开了一天会,晚上再看一场夫妻PK,这小日子可真够美的。
许大茂给刘岚狠狠的收拾了一顿,这自不用说。
秦京茹却有些搞不清楚状况了。
回到贾家后,问秦淮茹:“堂姐,许家嫂子为什么要打许家大哥啊。”
秦淮茹哭笑不得,这堂妹非常单纯,要不是实在没办法了,才不会让秦京茹进京来照顾她。
“京茹,那许大茂不是个好东西,你以后离他远点。”
“嗯,姐我听你的。”秦京茹连连点头。
秦淮茹看着秦京茹的样子,还是有些担心,这姑娘一门心思要嫁到城里来,一块糖都能骗走。
要是秦京茹在京城被坏了身子,她可怎么跟家里人交代。
第二天一大早,秦淮茹找借口把秦京茹给送回了老家。
如此一来,秦淮茹这边就没有人招呼了,况且棒梗和小当都大了,整天在大院里无事生非,也不是个办法。
秦淮茹只能找一大爷商量,易中海倒是愿意让一大妈照顾秦淮茹,只是对于棒梗却有点发怵。
不知为何,他总觉得棒梗看向他的眼神有点怪。
“淮茹,你别着急,等今天晚上我找海中和老阎商量一下,肯定会帮你把问题解决了。”
李爱国并不知道这些事情,就算是知道了也不在意。
因为今天就是工作室开会讨论航空用超声波探伤器的日子了。
清晨,李爱国起了个大早,拎着搪瓷盆子到中院洗脸。
路过许家的时候,一眼就看到许大茂蜷缩在门口。
“怎么了,大茂哥,嫂子昨天晚上没让你进屋?”李爱国乐了呵呵的打招呼。
“咳咳,我也是刚起来,她敢嘛她,我可是男人。”许大茂有些不好意思了,抖落头发上露水,挺起胸膛。
“我只是给秦京茹指指路,真没别的想法。”
李爱国才不会相信许大茂的鬼话,只是笑了笑,也没接话茬便去了水池旁。
上午,工作室召开会议,确定了航空用超声波探伤器的研制规划。
跟铁道上用的探伤器不同,航空用的精度更高,达到了微米级别。
这就要求更高的功率和更短的波段,波束更窄,能量集中,能检测更小缺陷且定位更精准。
有了南飞那些工程师的帮忙,研制并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中午下班前,李爱国把苏总请到了办公室里,给他点了烟,然后递过去一份资料。
“老苏,咱们是朋友吧?现在朋友遇到点问题,你是不是得想办法帮忙?”
苏总拿起材料认真看了看,突然笑了:“老齐告诉我,你这家伙从来不吃亏,原来是在这里等着我啊。”
“咱们这是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李爱国现在也算是债主了,说话也很硬:“这电池你能不能搞来?”
“应该没问题,我主持南飞的量产工作,跟火炬厂有业务往来,这么着,我现在帮你联系,先让火炬厂送一批过来。”苏总站起身拿起电话就开始联系。
看到这情况,李爱国就知道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苏总和齐教授虽都是航空方面的专家,但是两者的差别很大。
齐教授侧重于技术方面,跟军工厂的联系远远没有苏总这么亲密。
火炬厂那边接到苏总的电话,很爽快的答应会尽快送两百个电池过来。
李爱国考虑到时间比较紧迫,联系了那边的铁道运输部门,请他们出面负责转运。(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