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查理二世夫妻觐见的礼仪,大明方面进行了讨论,最终以传统藩王觐见的方式来进行安排。
按照规定,藩王觐见皇帝的礼仪中,大朝时需要进行八拜行礼,常朝时则行一拜叩头之礼,也就是说查理二世见到皇帝时必须磕头行礼,对于这点朱慎锥表示了同意。
虽然早在阿道夫上次觐见的时候就以外臣的礼仪大礼参拜皇帝,但朱慎锥却想看看查理二世是否会抗拒这个礼仪。毕竟在他的记忆中,后世大清的时候英国使者来到中国,为了是否向皇帝磕头可是进行过激烈争执的,最终经过多次协商,英国使团才同意在乾隆皇帝的万寿宴上进行三跪九叩的礼仪,而其他场合只以单膝行礼。
那时候的英国已进入“日不落帝国”时代,开始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现在的英国却还没有这种深厚底蕴,而且如今的大明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欧罗巴虽在大航海时代兴起,但相比大明而言还差得远呢。
至于被“我大清”所津津乐道,所谓洋人膝盖不会打弯,跪不下来的说法根本就是无稽之谈,那只不过是大清君臣上下自欺欺人以掩人耳目的行径罢了。但可笑的是,这种说法却被后来的大清君臣所接受了,他们用自己宣传出来的谎言把自己都给骗了,最终在道光时期双方因为贸易开战后,大清的将军们甚至还以此为击败对手的“良药秘方”,意图用这种方式在战场上获胜。
当然了,结局是显而易见的,这场战争大清最终输了个一塌糊涂,一下子打断了大清君臣们的脊梁,从而开始了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这话扯的略微远了些,转到现在这个时候,在张锡钧等人把对方觐见礼仪方案送到朱慎锥这边的时候,朱慎锥很快就批准了。
西方人不是不会跪拜,要说跪拜西方人跪拜的历史可长久的很,甚至许多场合之下比大明这边更为谦卑。
比如普通百姓对贵族的跪拜,臣子对君主的跪拜,还有君主对教宗的跪拜等等,为了表示跪拜的诚意,他们甚至会在跪拜时匍匐而前,去亲吻对方的靴子,这种带有屈辱性的做法在中国却是没有的。
说起大明礼仪中的跪拜,这仅仅只限于特殊场合的“礼”而已,很少在普通场合出现。从这点来说,实际上西方人跪拜熟练的很呢,膝盖也软的很,对此更没有什么心理障碍,当年阿道夫来的时候就跪的干脆利落,现在查理二世来到大明,这位名义上的英国国王又会怎么选择呢?
很快就传来消息,查理二世非但没有抗拒大明提出的礼仪,反而兴致勃勃地跟着来人学了起来。
在学习的过程中,查理二世还向教授自己的大明官员询问这礼仪的来源,对于这位国王,大明派出的官员们待他很是尊敬客气,双方接触下也对好学直爽的查理二世有了好感,不仅耐心指导他学习大明的礼仪,还回答了他这些关于礼仪背后的历史文化,这让查理二世更产生了浓厚兴趣。
从济南来京的一路上,查理二世夫妻边跟着来迎接自己的大明官员们学习这些礼仪,了解大明的一些规矩,同时也在仔细打量这个帝国的情况。
虽然相比南方沿海城市,直隶这些地方从地貌和气候和南方有所差别,而且在之前经历了战火后,许多地方虽已恢复了生产,加上这些年商贸的推动渐渐繁荣,但依旧相比南方略有不如。
可就算这样,大明的强盛还是给查理二世留下了深刻印象,等他们一行人最终抵达京师的时候,一眼就被京师的宏伟巨大给惊得目瞪口呆。在抵达京师之前,查理二世曾经猜测过大明京师的面貌,但就算在见过广州、厦门、福州等地的繁华后,他也从未想过这天下居然会有如此的巨城。
尤其是当看见京师无比宏伟的城墙,和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城廓时,这一幕给查理二世带来的冲击是无与伦比的,而当他们进入京师,又知道整个京师居然拥有高达120万人口的时候,查理二世已惊的说不出话来了,整个人都呆住了。
按照规矩,藩属国的使者进京应由鸿胪寺和会同馆安排住处,但查理二世夫妻的身份不同,自然不可能和普通使者一般安排。在征求了朱慎锥的意见后,特意把他们安排在了十王府,也就是后世的贤良寺这边居住。按理说十王府是皇子的居所,这里是皇室成员在成年后未就藩的住处,但眼下的大明十王府却是空置的,当即皇帝虽有好几个皇子,可成年的皇子就两位(不包括蒙古的腾格尔兄弟),一位是太子,一位就是宋王。
太子自然是居住东宫,宋王虽已成年但因为在军校学习的缘故暂时还居住在皇宫中,而且朱慎锥也已答应了宋王朱敏澄外封新大陆,宋王即将大婚,等大婚后就是开始着手准备外封了,因为这个原因,宋王并没搬出皇宫,所以也没住进十王府。
十王府名义上虽是皇子的“集体宿舍”可这里的条件自然要比会同馆那边要好了许多。而且十王府就在皇宫边上,地理位置也非常优越,查理二世作为英国国王,哪怕是名义上的国王也不是普通外藩使者能相比的,按照大明的惯例,外藩君王在大明等同于郡王待遇,此外还有朱慎锥特意交代的一些安排,这才把他们夫妻安排在了十王府。
查理二世夫妻暂时住进了十王府,接下来他们还需要继续学习大明的礼仪,等候正式觐见皇帝通知。
而这个时候,从欧罗巴回国的大明使团两位使者王夫之和郑鸿逵却已进了宫,皇帝带着太子和宋王已在乾清宫等着他们了。
太子作为储君,使团的归来必然是要参与其中的,太子可是大明未来的天子,欧罗巴作为西方各国所在地,王夫之他们回国对皇帝汇报出使情况,太子怎么可能不参与呢?
至于宋王,是朱慎锥特意喊来的,朱敏澄马上就要外封,而外封的地方会是新大陆,目前新大陆那边已有了欧罗巴诸国的势力,提前通过使团这边了解欧罗巴诸国的情况,这对朱敏澄去了新大陆是有莫大好处的。
王夫之和郑鸿逵进了皇宫,在太监和侍卫的带领下很快来到了乾清宫。瞧着面前的乾清宫,他们心中感慨万千,上一次来这里还是出使之前的时候呢,这一晃就是三年过去了,时间过的太快了。
在殿外略微等候,很快里面就传来了让他们入内的声音,两人整整官服,迈步进了殿中,乾清宫首领太监卢九德已等候着了,见了两位笑着点头示意,让他们跟着自己走。
到了偏殿,进门后就见到皇帝朱慎锥坐在正位,而在他的左右分别坐着两位年轻的男子,这两人身上穿着的是军中服饰,但胸口和肩上却没有军衔的标志,看起来和普通的军装略有不同。
其中一人王夫之和郑鸿逵一眼就认出来了,虽然和记忆中相比略微年长了些,但这不就是太子朱敏澜么?而另一位同样穿着打扮,但面貌更稚嫩些的应该就是宋王朱敏澄了。
“臣王夫之(郑鸿逵),受命出使欧罗巴诸国,今回归大明,不负陛下重托,复命觐见陛下!”
两人站定,同时朝着皇帝、太子和宋王行大礼参拜,而这时候太子和宋王主动起身,略避了下,只有皇帝依旧安坐着受了这一礼。
“两位爱卿平身,赐座!”朱慎锥抬手笑道,话音刚落,早就准备好的卢九德就带着两个太监搬来了凳子,摆在了离皇帝不远处的下首。
王夫之和郑鸿逵再一次行礼,这才在凳子上坐下。等他们坐下后,耳边就听到朱慎锥道:“上回见到两位爱卿还是出使之前,这一晃就是三年了,两位爱卿出使欧罗巴来往何止万里,不负朕望圆满归来,朕心甚慰,两位爱卿辛苦了。”
这话一出,王夫之和郑鸿逵连忙起身说作为使臣这是应当的,出使之事乃陛下所定,他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本分罢了。
摆摆手,让他们坐回去,朱慎锥笑容满面地又赞誉了几句,这才正式询问他们出使的情况。
王夫之早就有所准备,当即对皇帝进行了汇报,他从离开大明开始说起,说到他们如何坐船从大明离开,又是如何进入南海,然后沿着航道一路向西的。
在讲述的时候,王夫之谈到了在进入印度洋后遭遇海盗的情况,并着重说明了当初因为郑鸿逵的果断和指挥最终在海上赢得胜利,击败了海盗。
因为海战的缘故,船只略有损伤,所以使团在临近的港口进行了些时日的休整。等休整完毕后他们继续启航,从印度洋往中东方向前进,一路经过了好些国家、港口,这才来到非洲东岸的莫桑比克岛。
在莫桑比克岛,他们还有了一次意外的发现,那就是在这个岛上居然无意间发现了当年郑和船队遗留的后裔和遗物。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仅是朱慎锥大为意外,就连太子和宋王也是惊讶万分,忍不住追问究竟是什么情况。(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