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提前毕业

    有的人装傻充愣,有的人却死不撒手。

    其实都是在开玩笑。

    陈凡只是稍微表达了一下罢工的意思,何青生便果断松口,答应回去就跟上级商量,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还是按照总共35%的比例,给他分配外汇留存。

    还是那句话,真正的外汇并没有损失,他拿到的,只是根据原来所得份额、兑换出来的外汇券,确实对大局没什么影响。

    反过来,如果陈凡坚持按照个人外汇收入进行分配,那么拿到的比例可就不只是这个数字了。

    参照沿海华侨从海外收到的侨汇,以前是按照20%到50%不等的比例,获得侨汇券,同时将外汇按照官方汇率全部兑换成本币,他们拿的就是侨汇券和本币,可以不用票证购买紧俏物资。

    而外汇券实施之后,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如果海外的亲戚给他们寄回来100美元,内地收到款项之后,将直接按目前1:1.5的官方汇率,换成150元的外汇券给他们。

    当然,这个汇率是浮动的,什么时候兑换,就按什么时候的汇率算。

    陈凡的稿费属于个人收入,在目前来说,属于是界限模糊的空白领域,因为全国都只有单位创汇,哪来的个人创汇?

    偏偏他这个人不一样,海外出版社是他的关系、人家也是冲着他的作品才签约,就连作协其他作家给海外供稿,严格说来也是占了他的便宜。

    如此一来,原则上他可以通过单位、按照非贸易创汇规定进行管理,但也可以绕过单位,跟侨汇收入一样,直接算是个人收入。

    这里面的区别,就是陈凡可以获得多少外汇券的差额。

    通过单位创汇当然也有好处,单位会为陈凡解决很多手续上、官面上的事情,并挡下某些眼红外汇的人,让他少了很多麻烦事,这也是陈凡没有绕开单位的主要原因。

    可如果绕开单位的话,那些算不上伤害、却难免让人心烦的小麻烦事,就得陈凡自己去面对。反正他又不缺钱,外汇券的差额也不代表收入的减少,又何必自找麻烦呢?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陈凡也希望能维持现状。

    底线和现实情况大家都清楚,何青生只是稍微拉扯了几句,算是熟人之间的小玩笑,便果断答应。

    要不然能怎么办呢?

    单位虽然可以为陈凡挡下不少麻烦,可除了作协,其他单位也可以,所以现在是作协需要陈凡,而不是陈凡需要作协。

    双方地位都不平等,哪来的谈判空间?!

    而且大家这么深的交情,差不多就得了,反正跟自己的钱包没关系,还真能为了公家、絮絮叨叨的惹人烦不成。

    何青生拿起桌上的烟,抽出一支塞进嘴里,看着他说道,“要是真有一天发布这个外汇券,就按你的意思来。上级单位应该也没什么问题,否则哪天惹你不满意,转身跑去其他地方的单位,他们哭都没地方哭去。”

    陈凡叼着烟咂了咂嘴,“你别说,等过两年,我还真有可能调换单位。”

    何青生一听,立刻瞪大眼睛,“怎么?我这儿还不够优待你啊?就差把你供起来了,这个班你是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除了给高桥出版社的稿件任务,对你也没有其他作品上的要求。

    反过来,但凡你有什么要求,哪一次单位上不是全力支持?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陈凡摆摆手,“这不是满不满意的问题。”

    他掸了掸烟灰,笑道,“主要是过两年,我老婆就该毕业了,……”

    没等他说完,何青生便立刻说道,“毕业也好啊,到时候我来安排。我记得她是学纺织工程的吧?正好,我们江南省就是纺织强省,别的不说,她爸妈那个棉纺厂,就是个好单位,她要是愿意回来,我打招呼,什么手续都不用你管,全部都给她办好,只要她人去报道就行。”

    说着将烟头一扔,脸上满是认真,继续说道,“除此之外,如果不愿意回云湖,我们省城所有单位,随她挑,轻工厅、供销社、百货商店、……”

    陈凡也摆了摆手,打断他的话,看着他笑道,“我明白你的意思,现在还没到那一步。而且,您不会认为上海那边会轻易放人吧?!”

    就算不冲着他这个一人能顶一个大厂的“创汇小能手”,仅仅只看姜丽丽本身,作为纺院的高材生,上海也是传统纺织业的强市,怎么可能轻易就放人?

    想到这个,何青生也说不出话来了。

    他可以打破原则,给姜丽丽安排省城的任何一家单位,是因为他有信心,省里的领导也会赞同他的做法。

    可这些都建立在学校会放人的基础之上。

    人家会轻易放人吗?

    反正何青生觉得,如果他在上海的话,别说放人,反而一定会用姜丽丽做诱饵,把陈凡这条大鱼钓过去!

    嗯,弄不好巴老心里就是这么打算的。

    想到这里,何青生看着陈凡,忍不住直叹气。别人家都是老婆跟着丈夫走,怎么到了陈家,就是男的跟着女的走呢?

    啥?陈凡去哪里工作都一样?

    那没事儿了。

    陈凡见何青生不吭声了,显然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便笑着继续说道,“其实啊,去哪里的什么单位,我都不太在意,这个主要看丽丽自己的意思。而且虽然她学的是纺织工程,可爱好却是服装设计,在这方面,国内确实是上海和广东更占优势。”

    何青生瞪大眼睛,“你不会把她安排去广东吧?”

    他可知道,周家在深圳蛇口工业区投资了好几家工厂,其中就有服装厂,弄不好真有可能把人送过去,甚至有可能送去美国。

    现在出国热虽然还没出现,可有机会见识国外的人也不少,使得向往海外的人越来越多,难保姜丽丽不会想出国?

    陈凡却摆了摆手,“没这个想法,至少我没有。具体怎么安排,看她自己怎么选吧。我今天跟你说这个,也是提前说一声。

    而且就算没有丽丽工作单位的事,我在这里也待不长。”

    说着抽出一支烟递过去,笑道,“原因你也知道的。”

    何青生接过烟,轻轻叹了口气,看着他说道,“没办法,作协虽然名义上是专业性的人民团体,但实际上也是体制内的一员,做事也得讲规矩、讲章法。

    你本事大、主意多,为单位发展壮大做了很大的贡献,可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你年纪轻、资历浅,而且还有一点非常重要。”

    随后轻轻敲了敲桌子,“不在组织内。所以去年我建议你去大学里教书,也不管你来不来单位、出不出作品,那都是为了压一压、缓一缓,要不然再继续下去,别的不说,就说去年,我们通过你搞出来的那个留学生文学兴趣社,与十几个国家的作家组织建立了联系。

    这些功劳最后都要算在你的头上,你不在单位,最多只给你算两成,而你在单位,最少也得算你一半,再加上别的各项外联事务,还怎么压、怎么缓?”

    不等陈凡说话,顿了一下,他又叹道,“其实你要是个沉稳些的老同志,肯在单位里沉淀个几年,等下下届换届,你依然是全国最年轻的省分会主席,可你也是个不安分的,要我说,熬一熬、等一等,不是什么坏事。”

    说完这些,他才把烟塞到嘴里,拿着打火机点燃。

    陈凡却两手一摊,满脸无辜地说道,“这个没办法,天生的,实在改不了。”

    主要是他确实没想在体制内发展,如果不是时代的特殊性,这年头不在体制里面,很多事情都不方便,比如坐个火车飞机轮船都要求级别达标,他都不一定会去云湖卫生处当那个科长,更不会后来接受何青生的邀请,到省作协里面任职。

    何青生点燃烟抽了一口,隔着烟雾看向他,“我给你做介绍人,拉你进组织,怎么样?”

    陈凡微微一笑,“何叔,你忘了,我还是个道士呢!”

    何青生一听,一巴掌拍在脑门上,“这叫什么事儿啊。”

    陈凡要是不说,他一时间还真没想起来,这位全国最优秀的青年作家,还是京城朝阳观的观主。

    这下可好,什么都不用说了,就看他什么时候走吧。

    两人抽烟聊天,过了不到一个小时,过来打扫卫生的清洁组也忙完收工。

    等她们离开之后,何青生看着陈凡说道,“这都中午了,午饭你也别弄了,去我家对付一口。”

    随后笑道,“放心,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过年留的好菜还剩了不少,不会没菜给你下酒的。”

    陈凡却摆摆手,说道,“真不是嫌弃啊。我打算先去一趟老师家里,顺便在那里蹭个饭。等晚上吧,叫上许姐和谭叔,我在家里摆一桌,再好好喝一顿。”

    何青生也不客气,“行。徐教授那里确实应该先去,那我就先回了,晚上等着吃大户。”

    陈凡将何青生送出去,回屋简单收拾了一下,便拎着给徐教授准备的礼物,开着车出了院子。

    ……

    江南大学和文艺新村只隔了一条路,陈凡直接从学校北门进去,十分钟不到,车子便停在徐教授的房子前。

    今天运气不错,除了徐教授,刘登卓和席天平两位教授也在,江大三老算是聚齐了。

    看见陈凡上门,徐教授先吩咐保姆多添一个菜,随即笑道,“你来得正好,我们刚说到你。”

    陈凡将礼物放到角落,自己拉了把椅子过去坐下,好奇地问道,“说我什么呢?”

    刘教授哈哈笑道,“说你可以毕业了。”

    “毕业?”

    陈凡转头看着徐教授,“您不是说让我再等一等吗?”

    就在过年前,徐教授还跟他说起过毕业的事。

    他的必修课程早在第一年就已经修完,布置的作业也一直完成的很好,去年江大出版社出版的《小城人家》,也是徐教授布置给他的毕业作品。

    是毕业作品、不是毕业论文,别的学生也没有,是徐教授单独布置给他的作业。

    这部出版以后,深受广大读者和专业人士的好评,连巴老和茅老见了他,也夸奖了好几句,甚至表示有机会冲击今年的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这就属于明目张胆的剧透。

    总而言之,虽说陈凡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都很不错,原则上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徐教授还是让他等一等。

    等的就是上级正在讨论的恢复学位制度。

    想到这里,陈凡不禁眼前一亮,“学位制度要恢复了吗?”

    徐教授正要说话,便听见他的话,不由得没好气地说道,“报纸上都刊登了,这么大的事情,你就没有关心一下?”

    说着将一张报纸递给他,“你自己看。”

    陈凡接过去,只见这是一份2月13日的二流报纸,上面刊登的是2月12日,上级常务会议的决定事项,其中清楚地写着:正式通过《学位条例》,并于1981年1月1日实施。该条例确立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体系,标志着中国学位制度正式建立。

    原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国的研究生学位制度,是直接沿用了苏联的那一套东西,也就是学士、副博士、正博士和全博士。

    副博士相当于西方国家的硕士、正博士就是博士,全博士则是博士后。

    这一次的《学位条例》,彻底抛开了苏联的那一套,而是参考了西方的学位制度,显然是要向欧美靠拢。

    后来我们使用的学位,也是在这一次的会议中定下来的。

    徐教授缓了缓,点燃一支烟,在一旁说道,“这一次的学位制度,讨论了11个月,就在常务会议上通过,效率是非常高的。

    而且,虽然说要等明年的1月1日,才正式开始实施,但在相关条例都已经明晰的情况下,在读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只需要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书,等明年1月1日,《学位条例》正式实施之后,就可以为你补发硕士学位证。”

    等他话音刚落,旁边的席教授便说道,“你的学习任务早就已经完成,只是为了等这个条例颁布,徐教授才让你等一等。

    如今时机成熟,只需要你写一篇毕业论文,通过答辩之后,就可以正式毕业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穿在1977不错,请把《穿在1977》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穿在1977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