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清晨,院里的水缸冻了层厚冰,槐花拿小石子砸着玩,冰裂的声音脆生生的。许大茂举着手机跟拍:“家人们看这冰!能当镜子照,比智能梳妆镜清楚!”
“别砸了,”三大爷裹着棉袄从屋里出来,手里拎着个热水袋,“缸冻裂了开春还得修,省点事吧。”他往花池边走,稻草堆上的雪结了冰壳,“许大茂,你那智能温控器咋显示1℃?昨晚不是调2℃了吗?”
许大茂赶紧掏手机:“可能传感器冻着了,我远程调调……哎,好了,2℃了。老纪你放心,冻坏了算我的,赔你十盆新的。”
“你赔得起?”三大爷撇嘴,“我这是荷兰进口的品种,一盆顶你三个智能花盆。”
二大爷提着鸟笼出来,笼套上结着霜花:“老纪你就吹吧,再金贵能有我这画眉值钱?去年有人出五千我都没卖。”
“五千?”傻柱端着锅从厨房出来,白汽裹着肉香,“您那鸟能下蛋不?能下蛋我五千买,炖个鸟蛋汤给张奶奶补补。”
“你敢!”二大爷瞪眼,“我这鸟是艺术家,懂不懂?”
张奶奶拄着拐杖过来,手里捏着块姜:“傻柱,给我切点姜丝,泡点姜茶驱寒。”她瞅着冰缸笑,“小时候我总在缸上滑冰,你爷爷追着打我,说摔着了没人给搓背。”
“张奶奶您也淘气啊?”槐花蹲在旁边,冰碴子溅了满裤腿。
“谁还没年轻过?”张奶奶拍了拍她的头,“那时候哪有暖气?就靠个火盆过冬,夜里睡觉怀里揣个红薯,照样热乎。”
李爷爷推着轮椅过来,腿上盖着两床毛毯:“我昨儿听天气预报,说明天有雪,比今儿还大。”
“那正好,”傻柱把锅往石桌上放,“我多蒸两锅馒头,雪天路滑,街坊们来拿点,省得挨饿。”
周阳扛着捆柴进来,柴上的雪簌簌往下掉:“灶膛我给您烧旺了,张奶奶的姜茶用柴火烧,比煤气灶熬的香。”
许大茂的直播间有人刷:“想听张奶奶讲过去的事。”他赶紧把镜头对向张奶奶:“张奶奶,给家人们讲讲您年轻时咋过冬?”
张奶奶笑:“哪有啥讲头?就缝缝补补,拾拾捡捡,一家人挤在炕上,冻不着饿不着就知足了。哪像现在,有暖气有电热毯,傻柱还天天做肉吃。”
“那时候过年能吃上肉不?”槐花仰着头问。
“哪能顿顿吃?”张奶奶叹气,“就除夕包点肉饺子,还得掺点萝卜,不然不够吃。现在倒好,傻柱三天两头炖肉,我这老牙都快吃不动了。”
“那我给您炖烂点!”傻柱接话,“今天这红烧肉,我炖了俩小时,筷子一戳就烂。”
三大爷蹲在花池边,给传感器除冰:“许大茂,你那智能暖风机开高点,我听着声音有点小。”
“开太高费电!”许大茂调着手机,“一度电五毛八,开一天得两块多,够买三斤白菜了。”
“你咋比我还抠?”三大爷瞪眼,“花冻坏了损失更大,账都不会算。”
“我这叫精打细算,”许大茂对着镜头说,“家人们学着点,过日子就得算细账,该省省该花花。”
二大爷逗他:“那你别直播了,省点流量费。”
“流量费能挣钱啊!”许大茂得意,“昨天直播卖出去十个智能花盆,赚的够交半月电费了。”
中午雪真下了起来,院里的人聚在活动中心烤火。傻柱的红烧肉端上来,油亮油亮的,肥膘颤巍巍的。“张奶奶,您多吃点瘦的,”傻柱给她夹了块精肉,“我特意多炖了会儿。”
“够了够了,”张奶奶往槐花碗里夹,“给孩子吃,长身体。”
三大爷啃着馒头算账:“这肉三十五块一斤,这一盆得两斤七两,加上酱油料酒,成本九十四块五,傻柱卖一百二,赚二十五块五。”
“我卖街坊哪能赚那么多?”傻柱笑,“都是成本价,图个热闹。”
二大爷给画眉鸟喂了点肉渣:“你看我这鸟都爱吃,说明你手艺真行。”
许大茂举着手机拍肉:“家人们看这色泽!入口即化,想尝尝的扣1,我让傻柱真空包装寄过去!”
李爷爷突然咳嗽起来,张奶奶赶紧给他拍背:“是不是着凉了?我给你冲的姜茶呢?”
“喝了喝了,”李爷爷摆摆手,“老毛病了,一到冬天就犯。想当年在东北当兵,零下三十度站岗,落下的病根。”
周阳往炉里添了块柴:“我下午去社区医院给您开点药,再租个氧气袋,备着放心。”
“不用不用,”李爷爷摆手,“挺挺就过去了,别浪费钱。”
“这钱不能省,”傻柱接话,“您要是病了,谁听我唱戏?我那跑调的《智取威虎山》,就您说好。”
众人都笑,李爷爷的咳嗽也轻了点。
雪越下越大,许大茂的直播架被雪埋了半截。“家人们看这雪!”他扒开雪举着手机,“快没过脚踝了,比智能加湿器还能增湿!”
槐花突然喊:“雪球不见了!”
众人赶紧往外找,雪球正蹲在花池边,对着郁金香的稻草堆哈气,像是在给花取暖。“这狗通人性啊,”二大爷笑,“比许大茂还懂事。”
许大茂不服气:“我咋不懂事?我给花池装监控的时候,特意给雪球留了个镜头。”
三大爷摸了摸雪球的头:“明儿给你炖肉汤,多放肉少放菜。”
傍晚雪停了,院里的灯亮了,暖黄的光映着白雪,像幅画。傻柱在扫雪,扫帚划过雪地的声音沙沙响;三大爷在给花池拍雪,嘴里念叨“再盖层稻草”;二大爷把鸟笼挂在屋里,画眉鸟还在哼唧;许大茂在给手机充电,直播间还在刷“想看雪人”;槐花趴在窗边,给画添了个雪人,雪人手里举着块红烧肉,旁边写着“雪球的晚餐”。
张奶奶给每个人端来姜茶:“喝了暖暖,晚上睡个好觉。”她看着窗外的雪,“明儿肯定冷,都多穿点,别冻着。”
“知道了张奶奶,”槐花捧着杯子,“明儿我给您扫门口的雪,保证干干净净。”
“好孩子,”张奶奶笑,“奶奶给你做糖包,明早吃。”
周阳看着满屋子的人,突然说:“后天就立春了,过了大寒,天就该暖了。”
“可不是嘛,”三大爷接话,“我这郁金香该醒了,等天暖了就该打花苞了。”
二大爷:“我那画眉也该换毛了,换了新毛更精神。”
傻柱:“开春我就种黄瓜,给大伙腌黄瓜条吃。”
许大茂:“我进批智能花盆新款,带自动播种功能,保准好卖。”
槐花:“我要画春天的画,画郁金香,画黄瓜苗,画雪球在草地上打滚!”
夜里,活动中心的炉火烧得旺,雪球蜷在炉边,呼噜声跟傻柱的打鼾声此起彼伏。三大爷的账本摊在桌上,上面记着“今日支出:煤10块,肉70块,姜2块……”;二大爷的鸟笼挂在梁上,画眉鸟偶尔动一下;许大茂的手机还在充电,屏幕上显示“直播间粉丝突破15万”。
张奶奶和李爷爷靠在藤椅上,张奶奶在给李爷爷织围巾,李爷爷在听收音机里的评书。“你说这日子,咋就这么快呢?”张奶奶叹口气,“仿佛昨天还在给槐花织小袜子,今儿就该织围巾了。”
“快才好,”李爷爷笑,“日子越过越红火,快着过才热闹。”
第二天一早,槐花推开窗,看见雪人旁边多了串小脚印,像小猫的。她刚要喊,就见许大茂举着手机追着只小猫拍:“家人们快看!新成员!雪球有伴了!”
三大爷从屋里出来,看见小猫在花池边扒稻草,赶紧赶:“去去去,别捣乱,这是荷兰郁金香,不是你玩的地方。”
“让它待着吧,”周阳笑着说,“多只猫多个伴,省得雪球孤单。”
傻柱端着糖包出来,热气腾腾的:“快来吃!张奶奶做的糖包,甜掉牙!”
众人围过来,糖包的甜香混着雪的清冽,暖烘烘的。槐花咬着糖包,看着追猫的雪球,突然觉得,这大寒的日子一点都不冷。因为有爱,有暖,有盼头,再冷的冬天,也挡不住春天的脚步。
“周爷爷,”槐花舔了舔嘴角的糖,“立春那天,咱放风筝吧?我画了个机器人风筝,许大茂说能装LED灯,晚上也能放。”
“好啊,”周阳点头,“等雪化了,咱就去广场放风筝,让全院的人都看看。”
三大爷接话:“我给风筝绑上郁金香种子,飞起来撒一路,明年到处都开花。”
二大爷:“我让画眉鸟站在风筝上叫,比喇叭还响!”
许大茂:“我直播放风筝,让全国人民都看看咱幸福里的春天!”
阳光透过云层照下来,雪开始化了,屋檐的冰棱滴答滴答往下淌,像在倒计时。槐花看着手里的糖包,突然觉得,这四合院的故事,就像这糖包,外面看着朴实,里面藏着甜,咬一口,全是过日子的暖。而这暖,会跟着春天的脚步,一点点漫开来,漫过胡同,漫过街道,漫过每个人的心头。
立春越来越近了,院里的人都在盼着。盼着郁金香发芽,盼着葡萄藤抽新枝,盼着小猫和雪球成为好朋友,盼着槐花的机器人风筝飞向蓝天……谁知道呢,春天的故事,总是比冬天的更热闹,更香甜。就像傻柱说的,日子就像这糖包,越嚼越甜,越品越香。
立春这天,四合院的积雪开始融化,屋檐下的冰棱滴答作响,像在数着春天的脚步。槐花穿着新做的红棉袄,举着个风筝跑出院门,风筝是许大茂帮她扎的机器人造型,翅膀上还贴着LED灯,阳光下闪得像撒了把星星。
“慢点跑!”周阳提着线轴跟在后面,线轴上缠着五彩的线,“等风稳了再放,别让风筝栽进泥里。”
槐花停下脚步,仰着脖子看天上的云:“周爷爷你看,那朵云像不像三大爷的郁金香?”
“像!”周阳笑着放线,“等会儿让风筝跟它比一比,看谁飞得高。”
三大爷蹲在花池边,手里拿着小铲子扒开积雪,土下面冒出点嫩绿的芽尖。“出来了出来了!”他激动地喊,“我的郁金香醒了!比去年早了三天!”
许大茂举着手机凑过去,镜头怼着芽尖:“家人们快看!春天的第一抹绿!荷兰郁金香,老纪亲手培育,现在预订花苗享八折!”
三大爷拍开他的手:“别挡着光!这芽嫩着呢,经不住你镜头晃。”他往土里埋了把缓释肥,“许大茂,你那智能浇水器调慢点,别把嫩芽冲倒了。”
“知道知道,”许大茂调整着手机支架,“早调成雾状模式了,比你用喷壶还温柔。”
傻柱扛着袋菜籽从厨房出来,袋子上印着“黄瓜、番茄、辣椒”。“周叔,咱院的小菜园该翻土了,”他把菜籽往石桌上一放,“我买了新菜籽,今年种点稀罕品种,樱桃番茄、水果黄瓜,让槐花当零食吃。”
二大爷提着鸟笼从影壁后转出来,画眉鸟在笼里扑棱着翅膀,新换的羽毛油光水滑。“傻柱你种那么多菜,吃不完咋办?”他把鸟笼往葡萄架上挂,“不如种点向日葵,我那画眉爱啄瓜子。”
“种!都种!”槐花跑回来,风筝线缠在葡萄架上,“我要种向日葵,还要种波斯菊,给我的机器人风筝当背景。”
张奶奶拄着拐杖出来,手里拿着双布鞋,鞋面上绣着朵迎春花:“槐花,春天穿布鞋舒服,奶奶给你绣了迎春花,踩着春天走。”
槐花穿上布鞋,鞋底软软的:“谢谢张奶奶!比许大茂的智能运动鞋还舒服!”
许大茂举着手机拍布鞋:“家人们看这手艺!纯手工绣花,比机器绣的有灵气,张奶奶说再绣几双,直播间抽奖送!”
李爷爷推着轮椅过来,腿上盖的毛毯换成了薄款,上面绣着“春回大地”。“我刚听广播,说今春气温回升快,”他摸着毛毯笑,“傻柱的菜园子该搭架子了,黄瓜藤能爬满葡萄架。”
“早备着呢,”傻柱从厨房后面拖出捆竹竿,“这竹竿是去年砍的,晒了一冬天,结实得很。周叔,下午咱搭架子?”
“搭!”周阳接过竹竿,“再给三大爷的花搭个遮阳棚,开春的太阳毒,别把嫩芽晒蔫了。”
三大爷赶紧接话:“我那遮阳棚要蓝颜色的,跟天空一个色,花看着心情好。”
“你这花比二大爷的鸟还娇气,”傻柱笑,“还得看心情?”
二大爷梗着脖子:“我这鸟也得听戏,今个我就放《游园惊梦》,给它提提精神。”
中午的阳光暖烘烘的,傻柱的饭庄挤满了人,连院外的街坊都闻着香味来尝“开春第一锅炖菜”。锅里的五花肉炖着萝卜、土豆、粉条,咕嘟咕嘟冒着泡,香气飘出半条胡同。
“给我来碗炖菜!”隔壁胡同的王婶扒着门框喊,“听说傻柱今儿放了新晒的笋干,鲜得很!”
“来嘞!”傻柱舀了一大碗,上面还盖着块炖得酥烂的五花肉,“王婶您慢用,不够再添!”
三大爷端着碗蹲在花池边,边吃边给郁金香拍照:“我得给花留个影,等开花了对比着看,看它长多快。”
许大茂举着手机拍炖菜:“家人们看这汤色!奶白奶白的,傻柱说秘诀是加了开春的第一拨嫩姜,去腥提鲜!想学的扣1,明天直播教做法!”
下午搭完菜架,槐花的机器人风筝终于飞了起来。许大茂帮她把LED灯打开,阳光下虽然不明显,但风筝翅膀扇动着,像真的机器人在天上飞。“飞起来啦!”槐花拽着线跑,红棉袄在绿地上像团小火苗。
周阳帮她收放线:“慢点跑,线快不够了。”
二大爷的画眉鸟对着风筝叫,调子欢快得很。“你看你看,”二大爷得意地说,“我的鸟也知道高兴,跟着风筝唱呢。”
三大爷蹲在菜架旁,往土里撒菜籽:“我种的波斯菊籽,得浅点埋,不然出不来。槐花,等开花了,让你的机器人风筝在花丛上飞,保准好看。”
傻柱扛着锄头过来,给菜畦浇水:“这水是井水,晒了一上午,温乎乎的,浇下去菜籽长得快。”
傍晚,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机器人风筝的LED灯在暮色里亮了起来,蓝幽幽的像颗星星。许大茂举着手机拍了段延时视频,风筝在晚霞里缓缓移动,下面是渐渐暗下来的四合院,屋檐的灯光像散落的珍珠。
“家人们看这画面!”许大茂的声音带着点激动,“这就是咱幸福里的春天,有风筝,有花,有盼头!关注直播间,明天带你们看菜籽发芽!”
槐花拽着风筝线往回走,线轴转得嗡嗡响:“傻柱叔叔,我要把风筝挂在饭庄门口,当招牌!”
“挂!”傻柱笑着说,“再给风筝系个小铃铛,风吹着响,比招牌还灵。”
夜里,活动中心的灯亮着,张奶奶在教槐花绣迎春花,针线在布上穿来穿去,很快一朵嫩黄的花就成型了。“你看这花瓣,得留着点白边,像带着露水似的,”张奶奶捏着针说,“做活就得细,跟过日子一样,慢慢熬,才能出滋味。”
槐花点点头,针尖在布上戳了个小洞:“我绣得不好。”
“谁不是从不好学起的?”张奶奶拍了拍她的手,“我年轻时绣第一双鞋,针脚歪得像毛毛虫,现在不也能绣出花了?”
傻柱端着盘刚出锅的春卷进来:“尝尝!荠菜馅的,下午在胡同口挖的,鲜得很。”
李爷爷拿起一个春卷,咬了口:“还是春天的菜鲜,比冬天的大棚菜有味道。”
周阳翻着日历:“过两天就是雨水了,该准备春耕了。三大爷,你的花该换盆了吧?”
三大爷从花池边回来,手里捧着盆刚分株的吊兰:“早该换了,等雨水那天换,据说那天换盆,花长得旺。”
许大茂举着手机拍春卷:“家人们看这春卷!金黄酥脆,荠菜馅的,咬一口满嘴香!明天早上七点,直播间教你们挖荠菜,限北京地区啊!”
雪球和新来的小猫蹲在炉边,小猫舔着雪球的耳朵,雪球尾巴摇得欢。槐花放下针线,摸了摸小猫的头:“给它起个名吧?叫‘春芽’好不好?跟三大爷的郁金香芽一样。”
“好!”众人都点头。
张奶奶笑着说:“春芽,雪球,俩孩子作伴,院里更热闹了。”
第二天一早,槐花被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吵醒。她推开窗,看见春芽追着雪球跑,傻柱在菜园子浇水,三大爷的郁金香又长高了点,许大茂举着手机在拍刚冒头的菜芽——春天,真的来了。
雨水那天,四合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不大,却润得泥土发酥。三大爷戴着草帽给郁金香换盆,新盆是许大茂送的智能款,盆底能自动排水。“你看这雨多好,”他边换盆边说,“不用浇水了,省得我弯腰。”
许大茂举着手机拍雨景:“家人们看这春雨!贵如油啊!咱院的菜苗喝了这雨,蹭蹭往上涨!”
傻柱在厨房炸油条,油锅里的油花溅得老高:“雨水节吃油条,顺顺当当。槐花,拿两根给张奶奶送去,刚出锅的,热乎。”
槐花举着油纸包跑出去,雨丝落在脸上凉丝丝的:“张奶奶,油条!傻柱叔叔说雨水吃了不腰疼。”
张奶奶接过油条,往她兜里塞了颗糖:“好孩子,慢点跑,别滑倒。”
李爷爷推着轮椅在廊下看雨,腿上盖着薄毯:“这雨下得匀,比去年的好,去年雨水那天旱得很,菜苗都蔫了。”
周阳在给菜架加固,雨丝打湿了他的头发:“下完这场雨,波斯菊该出苗了,槐花又有新画可画了。”
槐花眼睛一亮:“我要画春雨里的菜苗,还有三大爷换盆的样子,许大茂举着手机淋雨的样子!”
许大茂听见了,举着手机冲她笑:“得把我拍帅点!不然不给你买新颜料。”
雨停时,天边挂起了彩虹,弯弯的像座桥。槐花的机器人风筝又飞了起来,这次翅膀上系了串小铃铛,风吹着叮当作响。三大爷的郁金香在新盆里挺直了腰,傻柱的油条香味混着泥土的腥气,许大茂的直播间还在刷“春天真好”……
周阳站在院中央,看着这一切,突然觉得立春的风筝、雨水的雨,都像这四合院的日子,看似平常,却藏着数不清的盼头。就像那刚出苗的菜,刚换盆的花,刚起飞的风筝,每一天都有新的模样,每一天都比昨天更热闹,更有滋味。
而这故事,还长着呢。等到惊蛰,会有春雷叫醒沉睡的虫;等到春分,菜苗该分畦了;等到清明,院里该插柳条了……槐花的画会越画越大,傻柱的饭庄会越来越火,三大爷的花会开得越来越艳,许大茂的直播间会有更多人来看这四合院的春天。
谁知道呢,日子就像这春雨,慢慢润,细细长,总有一天,会润出满院的花,长出满架的瓜,飞出最欢的风筝,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诗里的模样。(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