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太空并不仅仅只是战场,对于科学家来说,他们更多的是把对太空的探索与人类的未来联系在一起。
“就像阁下您说的那样——我们前往月球、火星以及小行星带,并且最终要在太空中寻找到人类的新家园,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对太空进行深空探索,而探索的第一步,就是需要一个太空望远镜!”
在李毅安的办公室中,袁家骝看着他说道:
“所以,我们需要军方的鹰眼5侦察卫星的镜片。”
对成像侦察卫星而言,主镜越大,就能够聚焦更多的光,分辨率也就越大。而鹰眼5侦察卫星使用的3米直径的镜片,是全世界最大的光学镜片。
光学镜片直径越大,质量会随之提高,制造难度也就越大,这是因为镜面微小的突起或者裂纹都会影响镜片的透光性能,进而降低卫星分辨率,从现在来看大直径光学镜片制造只有世界少数几个厂商能够掌握,这个领域国际上也是严格禁运。
而永宁蔡司就是掌握这一技术的公司,而他们对这一技术的研究,是因为军方的支持,正是靠着军方的支持,他们才得以突破一个技术难题。
现在永宁蔡司甚至正在研制4米直径的光学镜片,以用于新一代侦察卫星。
不过,袁家骝盯上的则是3米走私的镜片,实际上早在7年前,公司就建立了两个委员会,一个负责规划太空望远镜项目的工程方面,另一个委员会确定任务的科学目标。早期的规划是建造2米的反射光学镜片,但是在得知军方弄出了3米的反射光学镜片之后,他们立即把盯上了它。
毕竟,谁都想要最好的。
“3米……”
翻看着公司建造太空望远镜的报告,李毅安的心里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大名鼎鼎的哈勃望远镜,
在另一个世界,哈勃太空望远镜几乎称得上是“人类之光”了!
大多数人都看过哈勃拍摄的照片,它让人类第一次看到宇宙是这么美丽壮观,但是哈勃望远镜怎么来的?
其实,就是利用军方的锁眼侦察卫星的技术,
“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同期开发的KH-11“锁眼”军事侦察卫星相似度之高,实在是令人咂舌。二者采用同一卫星平台——外观上“易拉罐”式容器,同一成像方式,同样的主镜,同样的照相机,同样的太阳能电池板结构,同样采用星际链路传输通信。
NASA决定将“哈勃”望远镜原计划的3米主镜更换为2.4米主镜也是因为2.4米主镜已经成熟运用到侦察卫星上了,直接借鉴过来省去了一大笔开销。
当然,因为贪小便宜,导致了哈勃望远镜的性能大幅度缩水,以至于在后来,很多人都吐槽——费用减少了一半,但是却让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滞后了30年。
可即便是如此,哈勃太空望远镜依然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发明之一,他对太空的探索让人类对太空的了解更加深刻了。
它甚至被称为揭示宇宙奥秘的“上帝之眼”,它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距离地球134亿光年以外的星系。
看着报告中这个与“哈勃”太空望远镜高度类似的“巡天太空望远镜”,李毅安想了一下,说道:
“我们要看到未来……”
他的话音不大,但却带着一种看破未来的意思。
“我们对宇宙,对太空的探索,是为了全人类的未来,就像过去我说的那样,我们会前往月球、火星以及小行带,而且最终,我们会在太空中找到新的家园,既然是如此,那么为什么,不让我们使用最好的技术呢?”
看着袁家骝,李毅安说道:
“3米的太小了,现在永宁蔡司正在研制4米直径的反射光学镜片,嗯,就让我们用4米的吧。”
哈勃望远镜观察到134亿光年以外的星系又意味着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是30万km每秒。
134亿光年的距离也就意味着哈勃望远镜此时此刻看到的那个星系就是134亿年前的星系。
整个宇宙到现在为止才诞生了138.2亿年。
这就意味着哈勃望远镜可以观察到宇宙大爆炸最初形成的星系。
可哈勃望远镜既然有如此强大的功能,为什么连一个外星人都观察不到。
这就要说回到了哈勃望远镜的特点了,它的口径只有2.4m。
由于这一条件的限制,即使用哈勃望远镜去观察距离地球4.22光年外的比邻星,也只能呈现出一个亮点的样子。
那么采用直径4米的巡天太空望远镜,会不会带来什么新的发现在呢?
也许真的有可能实现人类一直以来的终极梦想——找到另一个文明或者宜居星!
虽然并不清楚有没有这种可能,但是李毅安还是非常期待的。
毕竟,又有谁不渴望太空呢?
至少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于太空是充满着向往与想象的,有时候,人有想象力可能……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对于太空的想象,还有可能是因为安全。
就在李毅安大笔一挥,把巡天太空望远镜的镜片直径从3米变成四米,为全人类探索更遥远的比邻星的时候,在地球的另一端,在切洛梅OKB-52设计局,这里还是一个在世界地图上无法找到的秘密军事设施。
当科罗廖夫的N1火箭把人类送上月球的时候,切洛梅的UR-700火箭,仍然还在图纸上,不过即便是如此,切洛梅也没有放弃他的UR-700——去年,它终于试射了!
第一眼看上去UR-700会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比N1更符合人们眼中的毛式暴力美学。和其他火箭相对简洁的设计不同,UR-700就像一圈燃料箱绑在一起,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这款火箭从设计上能够把151吨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而土星5号则为120吨。UR-700高74米,直径17.6米,起飞质量为4823吨,使用的是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作为燃料。
怎么说呢,老切设计出了一台坎巴拉人狂喜的火箭。
准确的来说就是——这是毒火箭,很毒的那种。
不过,它绝对称得上是又毒又狠——它绝对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火箭!
能够把151吨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这能不强吗?
但是现在,空军元帅帕维尔·斯捷潘诺维奇·库塔霍夫并没有提他那又毒又狠的UR700,而是盯着航天飞机的照片,问道:
“他们会用航天飞机干什么?”
在发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库塔霍夫元帅的双眼直视切洛梅——作为科罗廖夫的老对头,切洛梅可不会像另一位竞争者扬格利那样轻易的放弃自己的登月计划,在科罗廖夫取得成功后,切洛梅在顽强的坚持下来的同时,又把他的火箭与航天飞机结合在了一起。
从而获得了军方的支持,才使得他的火箭没有中途流产。
“他们会用航天飞机捕获我们的卫星,甚至会用它携带核武器,在我们没有反应该的时候,直接将核弹扔进莫斯科,这就是他们要干的事情!”
在指出SEA会用航天飞机干的事情时,库塔霍夫的语气是认真的,这也代表着苏联高层的普遍看法。
在SEA表示要研制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飞机的时候,本来苏联对这种新式航天器的兴趣不大,后来,随着美国的加入,出于担心其可能会用航天飞机携带核武器,苏联于两年前启动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作为应对,投资预算高达100亿卢布——这甚至接近了登月项目的支出。要知道现的1美元还兑换不了1卢布。该计划的核心就是“暴风雪”航天飞机项目。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苏联在太空竞赛中取得的成就是傲人,虽然先声夺人,成功完成人类首次人造卫星发射任务,首次载人航天发射任务以及首次太空漫步任务,在太空竞赛的早期遥遥领先,而苏联登月计划的成功实施,更是让苏联占据了太空争霸的制高点,赢得了空前的荣誉。
但美国凭借其更为雄厚的国力,虽然稍有落后,但却逐步开始反超,而SEA也紧随其后,就像长跑运动员一样,偶尔会在一些领域取得突破。
苏联虽然领先优势,且有成功的“礼炮”系列空间站,但在同等领域内,SEA的国际空间站,月球基地,都处于领先地位,这让苏联高层的心情非常不爽,但是不爽的同时,其相对疲弱的国力已经越来越难以保证其对西方国家的优势。
而现在SEA公开展示的航天飞机,更是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危机感。
而相比于SEA的简单方案,苏联更认同美国的方案,他们的方案和美国类似,在航天飞机尾部安装主发动机,携带巨大的燃料箱,火箭作为辅助推进器。
相比于SEA只研制飞机的方案,这个方案更复杂,不仅需要研制航天飞机,而且还要重新研制火箭,直到现在,在SEA第一架航天飞机“征服者号”进行试飞的时候,暴风雪航天飞机的图纸还没画完。
苏联当局很着急,下令各部门加紧研制,而库塔霍夫更是专门到了这里,就是为了催促他们尽快弄出航天飞机。
“我们现在加紧研制进度,我们的火箭已经取得了成功,现在只有航天飞机……”
切洛梅对元帅解释道: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情报,我们发现,SEA的方案有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他们的航天飞机与我们的航天飞机,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并不仅仅只是发射方式上。”
接着切洛梅拿出一张照片,对元帅介绍了起来:
“通过我们获得的高清照片可以发现,SEA的航天飞机它的机身材质与我们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在设计航天飞机时为了减轻重量,外壳主要是铝镁合金和铝锂合金,这玩意不耐高温,所以整个航天飞机都要用很厚的隔热瓦包裹起来,当然,隔热瓦虽然很厚,但并不重,因为其内部都是海绵状的。否则返回时和空气的摩擦会把外壳融化。”
切洛梅甚至还让人拿来了一块隔热瓦。
在向元帅展示着隔热瓦的时候,又继续说道。
“这个隔热瓦是粘在外壳上的,在航天飞机超高音速冲进大气层的时候,巨大的冲击力会让很多隔热瓦损坏脱落,所以每次都要更换几万块隔热瓦,因为航天飞机表面形状不平整,所以它只能人工更换,而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可实际上却很烦琐,不仅大大的增加了工作时间,增加了发射成本,而且还很有可能影响到发射的频率。”
看着手中的隔热瓦,库塔霍夫元帅问道:
“那么SEA呢?他们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面对元帅的问题,切洛梅回答道:
“他们的航天飞机用的并不是铝合金,而是不锈钢!”(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