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4章 新航母新时代(第三更,求订阅)

    就在李毅安心念念着“青春版B2”的时候,准备来个隐形的天空舰队时,在航空工业公司机场上。

    一架“鹞”式战斗机正被牵引车缓缓拖出,灰色蒙皮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

    “鹞”式战斗机是英国研制的垂直起降战斗机,在其研制期间,SEA海军陆战队就深感这一战斗机能满足其前线航空火力支援部队的需要。因此海军陆战队购买了一批“鹞”Mk50,重新编号为AF-1战斗机,部署在两栖攻击舰上用于近距离空中支援和侦察。

    虽然其满足了可以两栖攻击舰上起降,且不能用蒸汽弹射器和阻拦钩的优点,但是海军陆战队对其性能并不满意。毕竟,其在航程和有效载荷方面稍显尴尬,按短距起降的外挂配置,“鹞”式战斗机的有效载荷还不到A-4“天鹰”的一半。

    于是很自然,霍克·西德利和南洋航空工业公司一碰头,琢磨联合开发一种性能更强的“鹞”,先是想着改发动机,于是研制出来新的飞马15,推力增大了,但发动机直径也随着增大了7公分,装不到老“鹞”的身体里去了。

    去年12月,双方联合完成了新鹞的规划,由飞马15提供动力,用于取代原来的老鹞。目标是在现有基础上,将老鹞的有效载荷和射程增加一倍,所以当时得了个非正式的编号叫AF-1。

    南洋航空工业公司直接操刀对进行了改进,包括机翼、进气道、尾喷管等,成为原型机,AF-1“鹞”保留了上一代老鹞的基本布局和推进形式,但改动量仍然非常大。改得最彻底的是机翼,新鹞采用的一体式超临界机翼,增加了相对厚度、翼面积和展弦比,后掠角则有所减小,采用了自动偏转的襟副翼、并在前缘根部增加了大边条,以及可以自动展开的襟副翼,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飞行性能和载荷能力。

    虽然它的机体加大、且新机翼更大,但由于大量采用复合材料,总重量反而比老鹞轻了550公斤。

    而从去年12月至今,AF-1已经进行了多次试飞。

    这会试飞场混凝土地面旁的草坪上还凝着清晨的雨水。

    试飞员李中洲站在飞机阴影里,地勤组长老赵突然按住他的肩,说道:

    “李长官,今天要啃硬骨头了。”

    他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今天是垂直起降,鹞式战斗机的事故率是相对较高的,三倍于F2战斗机,尤其是在起飞和降落阶段,也与飞行员操作失误有很大关系。

    而其中,垂直起降落又是最危险的环节。

    “只是正常的飞行而已。”

    刚过四十岁的李中洲,是SEA最出色的试飞员之一,虽然没有选上宇航员让他遗憾至今,但是作为试飞员他仍然是最出色,扣上头盔时,他在心里默默的计算着与垂直起降有关的数据,在他的心中自动转化为肌肉记忆里的操作流程。

    不过,今天这一切都用不动,他的作用只是“观察与辅助”。

    “塔台,猎鹰1号请求垂直起飞。”

    无线电杂音中,喷口转向机构的液压声像野兽低吼。当电传操纵杆在电传系统的控制下被推到VTOL(垂直起降)模式时,机身突然剧烈震颤,仪表盘上的警示灯同时亮起。李中洲的太阳穴突突跳动,这让他想起三年前在南海遭遇发动机喘振的瞬间。

    “稳住!升力正常!”

    地面指挥的声音炸响在耳机里。

    “会不会出故障?”

    “应该不会,”

    总工程师直接了当的说道:

    “与最初的老鹞相比,二代鹞采用了更多先进的技术,双杆操纵、玻璃化化座舱等等,而且其起降过程中,计算机系统会辅助起降,操作失误被大幅度降低了。大大减少了飞行员的工作量。

    它和老鹞相比是完全不的同的两架飞机!它采用了最先进的控制系统,整个起飞过程,完全是由计算机进行控制。”

    下方,观测组的望远镜齐刷刷对准机腹。四股高湿喷流将混凝土地面上耐高温钢板烧灼出了些许痕迹,热浪扭曲的空气让整架战机都扭曲了起来。

    在离地十五米的悬停状态,李中洲继续调整着飞行姿态,事实上,在这个时候,电子计算机已经接管了它的起降,这正是二代鹞最核心的改进——利用自动飞控软件控制起降阶段飞行,从而避免人为操作的事故。

    矢量喷口缓缓前倾时的过载将李中洲压进座椅,此时,他做好了随时弹射跳伞的准备,毕竟,这是第一次电子计算机控制起飞机。

    当战机以47度仰角完成过渡飞行,涡扇发动机的尖啸终于转为平飞时的稳定轰鸣。跑道边缘,一位年轻工程师突然兴奋的大喊起来。

    在二代鹞稳稳的完成起飞之后,意味着它已经渡过了最危险的试飞阶段。

    “顺利升空,请求转换飞行模式。”

    李中洲一边回答,一边在计算机的辅助下操纵二代鹞,完成飞机从垂直起飞到飞行的转换,

    今天的试飞科目只局限于垂直起降和平飞转换。

    “数据采集完成。”

    随着指挥塔的命令,在机场上空进行简单的平飞后,李中洲才以正常的入场的方式降落。

    夕阳西下时,完成飞行任务的李中洲,并没有第一时间从飞机上下来,而是坐在座舱里,似乎是在思索总结着什么。

    远处,地勤们正用高压水枪冲洗耐高温钢板上的焦痕。水雾中浮现一道转瞬即逝的彩虹。

    看着眼前的一幕,李中洲的脑海中想到,几年前听说过的那句话——“别看“鹞”式战斗机,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因为有了它,我们的两栖攻击舰,就变成了航空母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号以及正在建造的悉尼号,都将是现代航空母舰。”

    这正是垂直起降战斗机最大的意义所在。

    而与初代鹞相比,二代鹞几乎等于重新设计了一架飞机,其机体大量采用铝锂合金、钛合金机,机体自重大幅度减轻的同时,机身内部载油总量约3800公斤,比老鹞增加了50%以上,通过外挂副油箱,最大航程可达3500公里,作战半径600公里,同时还具有空中加油能力。同时进一步增大机体和翼面积、提高发动机推力,使得其最大速度达到了M1.2,而且还增加了雷达,使得其拥有了发射麻雀导弹的能力,而这也意味着它成为了一款真正的战斗机。

    这时地勤组长老赵已经站在梯子旁,看着还没下来的李中洲,说道:

    “李长官,刚才真的是用电子计算机起降,你全程都没有干预是吗?”

    他在说话的时候,特意看了一眼飞机,飞机的自动起降并不新鲜,在客机和运输机上都有应用,但是那也只是应用,有这个技术,可实际上,基本上不用,但这可是战斗机。

    “嗯。”

    点了点头,李中洲说道:

    “确实没有干预,就像齐总工说的那样二代鹞基本上是一架全新的飞机,有了它,陆战队也就真正意义上有了属于自己的战斗机!”

    当然,更重要的是各国海军——尤其是小国海军,也可以拥有航空母舰,在航空工业公司这边的二代鹞进行试飞的时候,在太平船舶工业公司那边,几名的澳大利亚军官,正站在船坞边打量着正在建造的“悉尼号”航空母舰。

    这艘排水量为35000吨的航空母舰,原型是“苏伊士”级两栖攻击舰,该级舰采用“均衡装载“设计理念,综合了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和武装货船的作战能力,可搭载1750名陆战队员、19架直升机或6架海鹞垂直起降战机,以及多种登陆艇和装甲车辆。其采用燃气轮机作为动力,最大航速27节。

    但是为了满足澳大利亚海军的需求,工程师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改进,降低了两栖攻击舰的属性,将舰尾的坞舱缩小,放大了机库,从而确保其可以配置24架海鹞垂直起降战机。

    而这款具备两栖作战能力的航空母舰,也因此被视为“航母中的另类”,但不得不说,这种多用途航母恰恰更适应像澳大利亚这样的小国。

    “虽然作为航空母舰它看起来有些业余,但是不可否认,它确实是一款最适合我们的航空母舰。”

    作为澳大利亚海军派来的监造军官,查尔斯少校一直全程参与“悉尼号”的建造,他非常清楚这艘航空母舰的优势。

    “虽然它不够强大,但是也能够压制小国空军,而且还可以搭载陆战队进行海外部署,这也就足够了。”

    他的话让身边的两位同僚也纷纷表示赞同,而这也是正是他们采购这款航空母舰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强大,而是因为它完美的符合了澳大利亚的海军建军思想,就是配合盟军,而不是单打独斗,它而另一位少校则说道:

    “最关键的还是飞机,听说正在研制的二代鹞性能并不比米格21差,也不知道现在的进展怎么样,要是性能优异的话,真到战时,不仅两栖攻击舰可以直接变成轻型航母,甚至就连同普通的商船,只要有一块平整的地方,都可以搭载鹞式战斗机。”

    不得不说,这些澳大利亚海军军官,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受英国老家的影响,在另一个世界十几年后的马岛战争中,面对航空母舰载机数量不足的窘境,直接对集装箱船进行改造,然后集装箱船就变成了搭载鹞式战斗机的航空母舰,伴随着皇家海军一同前往马岛,将阿根廷打的不要不要的。

    虽然时空不同,但是他们的选择都是相同的……(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回到过去做财阀不错,请把《回到过去做财阀》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回到过去做财阀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