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老祖的消息

    朱厚熜并没有用夺情的方式将王守仁留在京师。

    首先自然是为全人伦孝心。

    其次朝廷并不是离不开王守仁。

    其三则是王守仁的身体确实不好。

    在乌斯藏高原的那几年,给他的身体留下了不小的后遗症。

    王守仁现在不能劳累,不能干重活。

    比较金贵!

    或许当初朱厚照让王守仁去解决乌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的问题,也没有料到这会给王守仁带来这样的后果。

    毕竟王守仁从小就生活在海拔低的地方,而乌斯藏高原的海拔高,氧气稀薄,气候环境恶劣。

    不是土生土长,从小就生活在那里的人,很难适应,时间长了,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王守仁就这样交接了手中的工作,收拾好行李,离开京师,返回家乡去了。

    二月十二日,朱厚熜下旨赠王华为新建伯。

    按旧例赏赐。

    王守仁离京,并没有对朝廷有什么影响,该是什么样子还是什么样子。

    朱厚熜一边学习怎么当一个皇帝,一边巩固自己的皇权。

    同时开始大力革除堂兄在位时留下的种种弊端。

    朝堂上下,焕然一新。

    而他的母亲蒋太后也开始张罗儿子成婚之事。

    在这个时代,传宗接代是大事,尤其是皇帝,更要有子嗣。

    朱厚熜的哥哥早夭了,他父亲这一脉,就剩下朱厚熜这一根独苗了,蒋太后自然不会看着丈夫这一脉断了,于是在朱厚熜一到十六岁,便开始张罗选秀之事。

    最终,北直隶大名府元城县的秀才陈万言的女儿脱颖而出。

    嘉靖元年九月,陈氏被正式册立为皇后。

    朱厚熜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位皇后。

    同月,朱厚照得以下葬。

    同年十一月,朱厚熜的奶奶邵太后逝世,朱厚熜非常伤心。

    他决定将奶奶葬入茂陵和爷爷合葬。

    但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说是祖陵不能多次动工,会惊动神灵的。

    朱厚熜没有听,他坚持要让奶奶和爷爷合葬。

    并给奶奶上谥号“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太后”。

    但后面朱厚熜又改了两次,最终的谥号为“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

    ……

    朱厚熜继位的时间虽短,但却展现出了明君之相。

    或许是朱厚照临终前给朱厚熜打的鸡血有点猛,朱厚熜继位后便勤于政务,整顿朝纲,限制了东厂和锦衣卫的权力,同时也限制了宦官的权力。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他任用杨一清等贤臣,使整个大明展现出了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社会安定,富足。

    江南方面,朱厚熜加强监管,保障商税。

    沿海他下令严查走私,打击倭寇海盗。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朱厚熜便解决了堂兄在其期间留下的弊端。

    然后便开始推行新政。

    同时下令让各地推荐选拔人才。

    大明的发展方向,老祖留下的奏疏上写的明明白白。

    有方向,有目标。

    朱厚熜只需要照着做就行了。

    而作为领导,他只需要给下面的大臣下达任务,把控大方向,怎么做,那是大臣们的事情。

    由于之前在认爹的事件中表现出色,进入了朱厚熜的视野,张璁开始崭露头角。

    同时还有一个人也进入了朱厚熜的视野,这个人叫夏言,正德十二年进士。

    一位位历史名人就这样开始步入舞台。

    嘉靖二年,朱厚熜下令清查皇庄不法之事。

    有大臣趁此上奏,提出限制皇庄扩张的措施。

    朱厚熜不从,他知道皇庄的作用是什么。

    是另一种的土地国有化,限制土地兼并,是皇帝最后财源的保障。

    皇庄的规模越来越大,自然需要更多管理人手,期间也不可避免会滋生许多诸如贪腐等不法之事。

    朱厚熜的这一次清查,查出了不少硕鼠。

    同时也更加清楚了皇庄每年带来的收益。

    这让他更加坚定,皇庄不能停止扩张。

    虽然不可避免会影响到税收,但正如堂兄所说的那样,大不了分一点收益给国库。

    总之这个权力,朱厚熜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朱厚熜现在当皇帝的时间不算长,但他已经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天赋。

    大权被他牢牢掌握在手中,臣子就像他手中的提线木偶。

    只需要按照他的意志去做事就行了。

    能做到这一步,天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朱厚照留给他的遗产实在是太丰厚了。

    不仅为他清理了朝堂,铺好了路,还给他留下了兵权,人才。

    这也是朱厚熜能这么快就坐稳皇位,掌控大权的重要因素。

    天胡开局就是爽。

    另一方面,朱厚熜延续了堂兄朱厚照的政策,鼓励发明创造,继续宣传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团结各民族。

    大力开展教育,鼓励民间私塾。

    文化科技空前繁荣,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杰出人物大量涌现,民族意识更进一步。

    在淮安,一个叫吴承恩的年轻人因文采出众,在当地享有盛名。

    军事上,朱厚熜整顿军备,提升军队的战力。

    经济上,朱厚熜严查贪污腐败,调整税制,提高朝廷的财政收入。

    很多方面,都是根据当初的成化新政做出的调整。

    嘉靖六年,一支来自西方的船队在大明的泉州停靠,说是前来大明朝贡的,并带来了国书,以及和大明贸易的契约。

    据使臣所说,他们还带来了大明国使的书信,信上盖了国使大印。

    消息传到京师,朱厚熜命人接触使臣。

    并见到了对方口中大明国使的书信。

    那国使大印他认识,堂兄临终前专门交代过。

    检查了信没有被打开过,朱厚熜亲自去除了蜡封,打开了书信。

    他猜的没错,这信确实是堂兄口中那个老祖的。

    朱厚熜对这个能长生不死的老祖很好奇,现在终于有了对方的消息。

    信上老祖说他已经和西松(ban)牙,葡萄国等西方大国达成了一致,对方会尊大明为宗主国,说白了就是认大明为老大,会定期派遣使臣来大明朝贡,并开展贸易活动。

    对方的使臣这次过来就是前来朝贡并进行贸易活动的。

    以前东西方的贸易,基本上都是民间自发的,不是由官方主导的。

    而这一次,是签署了官方的贸易契约。

    具有法律效应。

    当然,是大明的法律。

    ……

    pS.文中一些国家的写错是为了防河蟹,理解一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不错,请把《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