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他啊,叫于谦,字廷益

    杨轩相信,海瑞这样的官员,不止是自己喜欢,老朱也喜欢。

    作为和老朱有着相似经历的存在,杨轩在某些方面也和老朱很像。

    同样痛恨贪官,同样喜欢做事做绝!

    “该说的已经和你们说了,以后,你们好自为之吧!”

    杨轩起身,看着徐阶三人道。

    “汝贤,陪我走走吧!”

    杨轩转而对海瑞发出了邀请。

    “好!”

    两人就这样结伴离开了徐阶的府邸。

    客堂中只留下徐阶三人面面相觑。

    对于杨轩的警告,他们可不敢当做耳旁风。

    杨轩这个人行事非常霸道,眼中根本就没有规矩。

    他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还会在乎他们几个?

    惹恼了,说杀就杀!

    大明,不缺人才!

    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

    “杨太师的话,你们都听到了,都回去处理自家的事吧!”

    徐阶开口,叹息一声。

    语气中,透露着对杨轩的无能为力。

    这样的人,就不该存在在这个世上!

    高拱、张居正听出了徐阶的意思,起身告辞。

    ……

    “汝贤,你很像我的一位故人,坚持原则底线,以民为本。”

    杨轩和海瑞并肩走在街上,缓缓开口。

    “看来,那位前辈也是值得敬佩之人!”海瑞道。

    “是啊,他最后在任上去世,可惜我没有见到他最后一面。”杨轩叹息道。

    “太师,能问问那位前辈是谁吗?”海瑞好奇道。

    到底是谁,能让杨轩这么怀念。

    “他啊,叫于谦,字廷益!”杨轩抬头望着天空,眼中闪过怀念。

    这个名字,海瑞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他愣了愣,看着杨轩,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杨轩看到海瑞的表情,微微一笑,什么都没说,又似是什么都说了。

    就在他愣神的这会儿,杨轩已经走出去好几步距离了。

    海瑞回过神来,快步追了上去。

    “往后的朝局会越来越复杂,你这样的人也会越来越难过。”

    “如果你生活在太祖时期,一定能够大放光彩,太祖最喜欢的就是你这样的官了。”

    “太师,太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啊,这就看你是站在什么立场上去看了!”

    “如果是洪武朝的百姓,太祖这样的皇帝无疑是个好皇帝,可若是站在士大夫阶层去看的话,太祖是暴君无疑。”

    “不同的角度,看法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当然,太祖也是个普通人,他重视亲情,偏袒亲人,也不是什么完人。”

    “总之,太祖的功绩,是会被历史铭记的。”

    “我呢,希望你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哪怕未来再怎么艰难,也坚持下去!”

    “百姓需要你这样的官员,你这类人在,百姓就有希望。”

    海瑞沉默,杨轩对他的期望太深了。

    “太师,你在,这天下的百姓就有希望!”海瑞认真道。

    “别指望我,我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人,也不是什么好官,我手上沾染的无辜鲜血,比你想象的还要多。”

    “未来,说不定还会沾染更多的无辜鲜血!”

    “这条路,你要继续走下去,替我看看这路上的风景。”

    说完,杨轩拍了拍海瑞的肩膀,眼中带着鼓励和期待。

    随后,杨轩脚步不停,在海瑞的视野中越走越远。

    海瑞看着杨轩的背影,眸光深邃,他仿佛看到,对方身上所肩负的使命,比自己的更加沉重。

    渐渐地,杨轩的背影,消失在了他的视野中。

    ……

    “我这样的人,也能成为天下百姓的希望?”

    杨轩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自嘲的笑了笑。

    他这一生,几乎是伴随着杀戮度过,一双手沾染了数不清的鲜血。

    他早就回不到过去了。

    …

    杨轩没有再和任何人告别,他悄悄离开了京师。

    不过在离开京师前,他悄悄去了一趟天寿山。

    在师姐和小皇帝的陵前待的时间是最长的。

    接着,他又绕道山//东,专门去看了看小老二。

    然后又一路南下,去西湖陪着于谦说了说话。

    最后回到金陵。

    他漫无目的的走在街上,不知不觉来到了魏国公府门前的大街上。

    这里还是老样子,没什么变化。

    但杨轩却停下了脚步,看着门口,移不开目光。

    恍惚间,他好像看到了北伐归来的老师,以及幼时的自己。

    还有…师姐,师母……

    噌的一声,拔刀的声音将杨轩拉回现实。

    魏国公府门口站岗的士卒注意到杨轩这个可疑人员,警惕了起来。

    杨轩朝着对方歉意拱拱手,心中苦涩,随后转身离去。

    那里已经不是他的家了!

    ……

    朱载坖即位后,在张居正的建议下,开始下令清丈田亩,核对以往的税收以及皇庄数量。

    宫中多次大火,皇庄地契被烧毁了不少,现在皇庄的数量有多少,朱载坖也不清楚。

    火烧龙仓,老手段了!

    此外,朱载坖又下令修《世宗实录》。

    并对相关负责人多番暗示,不要将嘉靖三十二年的那场大事件写在史书上,要维护先帝的形象,同时对于杨轩这个人,也不要浪费太多的笔墨。

    嘉靖三十二年的那场大事件,注定只会流传在野史之中。

    而这个举动,也让杨轩这个名字,在明朝的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的神秘色彩,让后世史学家争论不休。

    接着,在张居正和海瑞的建议下,朱载坖加强了对官员的升迁考核。

    随后,为应对大明频繁出现的灾害,下令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加强基础建设。

    在位不到两年时间,花钱如流水。

    但也做了许多事情。

    隆庆二年,徐阶数十次上书请求致仕,最终,朱载坖只能无奈同意。

    隆庆三年,高拱成为内阁首辅,其能力不弱,做了很多事情。

    隆庆四年,东北方面传来消息,北方出现了敌人入侵劫掠,由于数十年来,东北无战事,百姓、官吏、将士们的警惕心已经大幅度下降,没有准备,所以此番损失不小。

    杨轩得到消息后,猜测敌人可能是从西伯利亚下来的,毕竟女真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且名字也改了,不可能是女真人入侵。

    随后,更详细的消息传到杨轩耳中,从北面来的敌人长相装扮和女真人完全不同,由此可以确定,敌人不是女真人。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不错,请把《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