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火箭发射基地,台下功夫

    西昌火箭发射中心。

    始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是我国的四大航天发射场之一,也是国内惟一使用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发射高轨卫星的航天发射场,同时还承担着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

    同时,西昌火箭发射中心还具备适应能力强,可以发射长征系列6个型号的火箭,并测试大中小不同构型卫星。

    第二个优势便是发射能力强,可发射大小倾角的高中低地球轨道的航天器,也可以发射月球轨道、星际轨道飞行器。

    第三个优势则是发射周期短,最短间隔半个月发射一次,年发射次数达到20次之多。

    最后,则是发展后劲足,正在建设适应新一代火箭的新发射工位。

    银河科技的火箭发射,其实也考察过国内的三大火箭发射中心。

    最后还是选定了西昌火箭发射中心。

    王东来这一次抵达西昌,并不是一个人。

    身边还带着一大批的工作人员,以及银河科技的高管。

    可以说,到了现在。

    银河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

    前脚刚融资来一千多亿,结果后脚,就有更多的机构拿着白花花的钞票,想要加入银河科技这辆战车。

    至于原因是什么,所有人都很清楚。

    那就是王东来拿出来的技术实在是太惊人了。

    光刻工厂带给半导体行业的震撼,不亚于一场惊涛骇浪。

    眼下也就是光刻工厂还没有正式地投产,只是实验工厂取得了进步。

    不然的话,像是阿斯麦这些巨头的市值,也不会只是暴跌三成而已。

    真到了那一天,还能有现在十分之一的市值都算不错了。

    光刻工厂的效率远远超过光刻机不说,更重要的在于,银河科技已经掌握高端先进芯片的设计了。

    这也是一个极为要命的地方。

    X米白白捡了一个7nm的澎湃芯片。

    可以说是羡慕死了国内其他手机厂商。

    为了不被X米拉开太远的距离,在这个消息公布了之后,立即就有厂商找上门来,想要达成合作。

    为他们研发出一款高端芯片,价格好商量。

    不仅是设计出来,也要求银河科技生产出来。

    只是,银河科技现在更多的精力在其他领域上面,所以也就拒绝了这个合作请求。

    可以说。

    从光刻实验工厂成功之后,银河科技的发展,根本不能说是上了高速来形容,贴切的来说,应该是坐上了飞机。

    公司账户上趴着大量的资金。

    手握核心技术,走到哪里都是座上宾。

    各地更是对银河科技眼馋无比,态度无比亲和。

    而这样的表现,银河科技的高管自然是清楚的。

    不是因为银河科技的互联网产品,不是银河科技的庞大市值。

    而是银河科技所掌握的核心技术。

    是科研天赋绝伦的王东来。

    到了这一步,银河科技内部的高管团队已经彻底没有了其他想法。

    对于王东来提出来的发展规划,也没有了之前的抵触和怀疑。

    说不定,真的有可能会实现呢!

    发生这样的变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随着王东来开放给娲更多的权限,这就导致了银河科技内部的管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一点,作为集团高管的他们,自然是感知的极为清楚。

    所以,出现这样的心态变化并不奇怪。

    这一次前往西昌火箭发射中心,就不是之前的乘坐飞机了。

    而是先到了蜀地之后,再转乘大巴前往。

    基地处于大山之中,山路崎岖。

    在车上。

    杨安超还在和王东来进行交谈。

    “董事长,我觉得咱们可能有必要认真考虑一下,咱们的火箭发射计划了。”

    “今年,国内的火箭发射计划远远超过去年,大致在三十次左右。”

    “如果再加上我们的火箭发射,这就是五十次。”

    “西昌这边的卫星发射中心肯定是无法承担这个发射任务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也在其他的三个发射中心进行发射?”

    杨安超脸上带着一丝担心的神情,对着王东来如此说道。

    听到杨安超这么说,王东来并没有立即进行回答。

    而是有些疑惑地问道:“杨工,你不是之前还不怎么相信我们能一年发射二十次的么,怎么这会儿就忽然说起了这个?”

    杨安超苦笑一声,解释道:“董事长,你就别笑话我了。”

    “之前是我坐井观天了,我一直都说董事长是天才,是难得一见的全才,但是我并没有真的贯彻落实这一点,心里还是有些下意识地不够信任。”

    “对于您提出来的规划,我表现的并没有多少信心。”

    “这是我的错,我要检讨。”

    “这段时间,通过跟在您身边的学习,我才发现自己和您的差距有多大。”

    “亏我一直都自豪于自己的院士身份,现在想来,多少事有些汗颜了。”

    “从今之后,您说往南,我绝不往北!”

    杨安超年龄已经不小了,又还是院士,又担任过航天项目总工。

    在技术上的实力,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此刻在王东来面前,却像是一个新兵蛋子一样。

    宣誓效忠!

    这要是被杨安超以往的同事看见,恐怕能把眼睛珠子掉出来。

    “那杨工现在觉得我之前说过的月球基地和开发计划,以及南天门计划,有多高的可行性?”

    王东来饶有兴趣地问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杨安超愕然。

    原本他以为,自己这么说了之后,王东来会兴奋于自己的表态,或者是表现出礼贤下士的样子。

    不管是怎么想,都没有想到王东来会是这样的表现。

    短暂的愕然之后,杨安超便回道:“前者的话,我认为有生之年必然可以看到,而后者的话,就很难说了。”

    王东来闻言笑了出来。

    “杨工,事在人为,未来的事情谁能说得定呢!”

    杨安超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些什么。

    “杨工,你刚才提到的问题,其实不难解决。”

    “国内火箭发射中心选址依据,要么就是低纬度,要么就是偏僻地区,要么就是气象条件等等。”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就未必要遵循这个依据了。”

    “目前,一枚火箭的成本在五千万左右。”

    “算上发射,以及其他的成本,大致就在八千万左右。”

    “而我们采用新的智能工厂流水线方式来生产的话,可以降低大约百分之三十的成本。”

    “并且,随着规模的扩大,成本还能再次下降。”

    “发射中心,我们是一定要建设的。”

    “而建设一座属于我们的发射中心,也不是什么难题。”

    “我们只要发射成功,验证了我们基于力士号火箭发动机并联的技术,那上面绝对会支持我们建造一座发射中心。”

    “到时候,我们可以把发射中心放在秦省,也可以放到沿海地区。”

    “以往火箭的推力不足,所以需要考虑发射能量问题,可是我们不用。”

    “有些东西,看似很难,但只要是突破了一定界限,原本的难题就不再是难题了。”

    杨安超听着王东来这么说,不由地点了点头。

    而就在前往基地的路上。

    众人还偶遇了一辆特种卡车,在运输着火箭部件。

    这样的场景,众人何曾在现实中见过。

    就算是在电视上,也只是惊鸿一瞥而已,看到了也不会在意。

    但是在实际中看到,就不一样了。

    这种高精尖核心技术,庞大物件带来的震撼感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在这辆特种卡车经过的时候,众人都凑到了车窗上,认真地观看起来。

    所幸,在场众人都是受邀前来火箭发射中心的,所以也都懂得保密规则,没有拿出手机咔咔拍照。

    一个个在车上发出惊叹声。

    杨安超只是随便看了一眼特种卡车上的部件,就对王东来介绍道:“董事长,这是长征三号乙加强型火箭的一级箭体。”

    “12号的时候,将会在西昌火箭中心发射,携带北斗三号第三和第四颗组网卫星。”

    虽然杨安超已经从航天领域出来了,到银河科技工作。

    但是,他这么多年在航天领域的耕耘,这点内情还是知道的。

    王东来点了点头,说道:“嗯,我知道,咱们的火箭就是它后面发射。”

    很快。

    大巴车终于到了大山里的发射基地。

    这里的发射基地,也是一个保密单位。

    毕竟这里面,要进行火箭发射,不可能不保密的。

    王东来一行人的到来,也是提前进行过沟通,以及对每个人进行审查了之后,才可以到来。

    而就算是这样,到了基地里面,也只有少部分人才拥有核心区域的行走权限。

    在王东来下车的时候,外面已经站着一群人了。

    正是发射基地的领导和工程师们。

    “王院士,欢迎你大驾光临!”

    基地的负责人吴冰,面带笑容,走了上来,握住王东来的手,热情地说道。

    “吴主任,不嫌弃我打扰你们的工作就好。”

    花花轿子人抬人,王东来也不吝啬于自己说句客气话。

    “王院士实在是太客气了,您可是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人,还在航天领域,有过巨大的成就,能来这里,绝对是我们的荣幸。”

    “更何况,贵公司也要在我们这里发射一枚火箭,咱们也算是同行,就更加欢迎王院士的到来了。”

    吴冰作为行政人员,在人际交往技能上是点满了。

    所以说起话来,好听的紧。

    就这样,寒暄了两句之后,吴冰便主动地给王东来介绍起了西昌火箭发射基地的其他人。

    最重要的便是两人。

    火箭工程组的组长,齐格。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总工兼火箭发射总指挥,贾楠。

    剩下的,也都是发射基地的中坚人物。

    可以说,吴冰对王东来绝对是无比重视的。

    不然的话,也不会拿出这么有诚意的迎接团队。

    在车下,简单地进行了一个寒暄和接待之后。

    众人便被安排着住进了宿舍。

    这里毕竟是国内最早的火箭发射基地之一。

    所以很多建筑都是老建筑了,具备历史气息。

    看上去颇为简谱,实际上,这里却接待过很多的大人物。

    在来之前,就已经讲过这一点,所以并没有人嫌弃这里的条件不好。

    没有五星级大酒店的舒适等。

    在众人都收拾好了之后。

    吴冰就邀请了王东来和杨安超前往准备间。

    这也是王东来之前提出来的要求。

    大家都是搞技术出身的,都明白技术的重要性,这个要求也并不过分。

    这个准备间,其实就是火箭的中转站。

    这里只是火箭发射基地,而不是火箭生产车间。

    火箭都是在其他的地方生产好,然后运到这里来进行发射。

    运来的时候,也不是一个完整的火箭,而是一个个的零部件。

    要在这里进行组装之后,加注了燃料之后,才会发射。

    同时,在这个过程之中,还要进行多次的检测和简单的调试,来确保火箭质量问题,以及发射的成功率。

    在火箭发射成功之前,谁也不敢保证就一定能成功。

    所以就只能依靠不断的检测和调试,来确保成功。

    一次火箭发射,工作人员起码要检测几十次。

    里里外外,各个部件都是如此。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发射前一秒。

    只要有一点点的问题苗头,哪怕是不确定,也会立即暂停发射,再进行检测。

    杨安超其实并不愿意把他们的首次火箭发射放到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之后的。

    原因就在于这里。

    之所以国内火箭发射,要间隔一段时间,就是处于这个考虑。

    工作人员也需要休息。

    密集而又细致的检测,最是劳人。

    简单的点火,只要加注燃料,按一下按钮,这谁都会。

    检测问题,才是真正的台下功夫。

    也是确保火箭发射成功的秘籍。

    咱们国家的航天火箭发射成功率这么高,其中就有相当一部分的原因在这些负责人的检测工作人员身上。

    提前排查出问题,并解决,避免了火箭发射失败。

    而到了准备间之后,王东来就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件事。

    那就是这个初次见面的贾楠,似乎是对他有些意见!(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不错,请把《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