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道同的声音变得冷冰冰的,没有丝毫的感情,“如果是换作老夫在场,除非是跨过老夫的尸体,不然别想从应天府的大牢里放走一个人犯。”
他的话语坚定而决绝,让人毫不怀疑他的决心。
高守礼凝视着道同,看着他那张冷若冰霜的脸,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与道府尹之间的差距是如此之大,就如同云泥之别。
道府尹的高度,是他终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而他自己,只能永远抬头仰望着对方。
果然不出高守礼所料,道府尹接下来的一番话,令他震惊得无以复加,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停止了转动。
由于刚才情绪过于激动,道同原本如青松般挺直的脊梁,竟像被抽走了支撑一般,缓缓地佝偻了下来。
他的喉咙里发出一连串剧烈的咳嗽声,那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回荡,显得格外刺耳。
“咳、咳、咳……”每一声咳嗽都像是从他的肺腑深处硬生生挤出来的,让人不禁为他的身体状况担忧。
看到道府尹如此痛苦的模样,高守礼心急如焚,他快步上前,毫不犹豫地伸出双手,轻轻地拍打道同的后背,希望能稍稍缓解一下他的痛苦。
高守礼关切地说道:“大人,您现在的状况实在令人担忧,还是赶紧去看大夫吧。”
然而,道同却摇了摇头,拒绝了高守礼的好意。
他的声音虽然因为咳嗽而有些沙哑,但语气却异常坚定:“老夫的身子骨还算硬朗,这点小毛病不过是多年以前落下的病根罢了,不碍事的。”
说完,道同深吸一口气,用手强撑着身子,努力让自己重新站直。尽管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着,但他的神情却依然如往常一样坚毅,只是脸色比之前更加晦暗,仿佛被一层阴影笼罩着。
道同的心情逐渐恢复平静,但他的语气仍然有些凝重。他紧盯着高守礼,问道:“衙门里的卷宗和档案,是否还完好无损?”高守礼微微颔首,表示肯定。
道同接着追问:“那么,东宫的人有没有告诉你释放犯人的具体时间呢?”
高守礼犹豫了一下,然后回答道:“他们已经确定了,就在除夕的前一天。”
道同心中暗自盘算着日子,现在已经是腊月十九日了,距离除夕还有不到十天的时间。
他不禁感到一阵庆幸,还好发现得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在心中长舒了一口气,然后感慨地说道:“险些就在老夫的手上铸成了大错啊!不过,现在还来得及。”
道同的目光转向高守礼,他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郑重地说道:“从现在开始,你立刻将衙门里的卷宗搬到老夫的卧房,不得有丝毫延误。
另外,大牢里的钥匙也一并交给老夫亲自保管,以确保万无一失。”
在那阴暗潮湿的牢房里,钥匙被紧紧地握在狱卒里的牢头手中,仿佛这小小的金属物件承载着无尽的权力与责任。
然而,进入地牢那道厚重的大铁门的钥匙,却并非由牢头掌控,而是掌握在高守礼这位主管刑狱的推官手中。
这看似简单的安排,实则蕴含着深意。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杜绝牢里的狱卒被人收买,从而导致犯人在府衙内越狱的可能性。
毕竟,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仅会给府衙带来巨大的麻烦,更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影响。
然而,当高守礼听到道府尹说出的那番话时,他的脸上瞬间浮现出震惊之色。
他难以置信地看着道府尹,心中暗自思忖:道同如此行事,岂不是将所有的责任都揽到了他一个人身上?
经过刚才与道府尹的交谈,高守礼已然洞悉了道府尹接下来的打算。在官场上,向来都是下级为上级承担罪责,何曾见过上官会为下属背负黑锅呢?
这种事情,对于高守礼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他这辈子都未曾听闻过。
霎时间,高守礼的眼眶已经湿润,泪水在他的眼角打转,他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声音颤抖着说道:“下官何德何能,竟然能让大人为我以身代之啊!”他的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愧疚,觉得自己无以为报。
道同微微一笑,轻轻地摆了摆手,示意高守礼不要过于激动。他缓了口气,然后说道:“先别忙着感动,老夫这样做,并不是为了保住你的官位。”他的声音虽然有些低沉,但却充满了坚定和决绝。
道同停顿了一下,似乎在调整自己的呼吸,然后接着说:“老夫之所以要这样做,是为了维护朝廷的颜面。
百姓们对官府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能让他们相信官府会公正地处理事情,那么他们就会对官府彻底失去信心。”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继续说道:“如果朝廷律令的威严沦丧,那么我大明又该如何立足于天下呢?”
道同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虑和责任感,他深知维护朝廷的尊严和威信对大明江山的意义。
在道同的心目中,这个世上只有一件事是值得他去奋斗的,并且他愿意为之付出自己的生命。
那就是让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百姓,这两个字对于道同来说,其重要性简直如同泰山一般沉重。道同虽然身为一介儒生,但他内心深处却燃烧着一股炽热的火焰,那便是对天下百姓的关爱和责任感。
道同深知,百姓乃是国家的根基,是社会的基石。
没有百姓的安居乐业,国家便难以繁荣昌盛;没有百姓的支持和信任,法律便如同虚设。
因此,他愿意为了天下百姓,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历史上的道同,正是如此坚定地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他不畏强权,不惧艰险,始终站在正义的一方,为了人世间的公平与正义,不惜以身殉道。
他的勇气和决心,让人肃然起敬。
而正是因为有了道同和海瑞这样的人间清流,大明朝的历史才得以浩气长存。
他们以自己的言行,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让人们明白,无论何时何地,正义都应当被坚守。(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