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 不如战争扩大化

    数百年来~

    欧洲各国对奥斯曼——罗刹这对冤家的态度是一贯的、明确的。

    奥斯曼强势,就扶持罗刹。

    罗刹强势,就扶持奥斯曼。

    这对冤家平均每 18年就爆发一次战争,在有一方彻底倒下之前,双方共计打了 11场。

    进入 18世纪~

    奥斯曼已明显处于弱势,节节败退,丧师失地。

    在 1786年时,吴廷通过驻松江的各国使节向欧洲传达了一个信号:吴国向奥斯曼兜售军火,欧洲诸国向罗刹兜售军火。

    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东西方,达成了基本默契。

    ……

    黑海之畔的克里米亚,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战争,罗刹 60万大军迎战奥斯曼 50万大军。

    宿敌见面,分外眼红。

    一方装备吴械,一方装备欧械。

    交战仅仅 7天,双方士兵的伤亡数字就超过了 25万。

    战争依旧没啥新意。

    大炮轰,步兵冲。

    排队枪毙,骑兵偷袭。

    来来回回没有一点新意。但越是这样的战争,造成的伤亡越恐怖。

    杀红了眼的双方开始屠杀俘虏。

    罗刹人一口气干掉了 5000阿拉伯俘虏。

    奥斯曼人以牙还牙,把 3000名灰色牲口丢进了海里。

    ……

    黑海。

    观战的一艘大型战舰甲板上~

    奥斯曼帝国的塞利姆亲王很郑重的对身边的几名吴军观察员,说道:

    “我们是大唐时期的土厥人后裔。”

    “贵国陛下是李姓后人,是新一代的天可汗,我们是有渊源的。奥斯曼对贵国充满深深的敬意~”

    说着,

    他按左匈行礼。

    观察员立马回敬以军礼。

    果然,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塞利姆亲王图穷匕见:

    “能否请贵国出兵介入这场战争?”

    观察员微笑:

    “我朝对罗刹的战争已提上日程。只不过~”

    “什么?”

    “欧洲诸国一直希望我朝保持克制,不要过度介入这场战争。”

    ……

    塞利姆亲王脸色阴沉,望着西方咒骂道:

    “一群异教徒。”

    身为帝国高层,他对西欧诸国可谓又爱又恨。一方面,奥斯曼学习欧洲新法。另一方面,总被算计的滋味不好受。

    所以,

    当吴廷全歼罗刹中亚方面军时,奥斯曼朝堂欢腾。

    所有人都认为,结交东方盟友是当下的最佳选择,没有之一。

    塞利姆亲王突然低声说道:

    “伦敦的军火商来过君士坦丁堡,他们要卖一批军火给我们,价格很高,质量却不高。这些白人的心是黑的。”

    观察员微笑~

    “殿下放心,鄙国的军工厂已经全力开动,武器会源源不断送来支持兄弟国。殿下可能有所不知,有些武器甚至是从一线士兵手里直接退役的。”

    “兄弟!”

    塞利姆亲王很是激动,和观察员挨个拥抱。

    ……

    吴军观察员建议坚守。

    先恢复克里木汗国,让汗国的贵族们负责征发民夫在半岛南部修筑工事,和罗刹军队打消耗战。

    奥斯曼帝国采纳了建议。

    依据观察员绘制的图纸沿着海岸线修筑棱堡,挖掘壕沟,搞“十字型”黑海防御圈。

    佐以海军支援。

    巧了~

    罗刹军队那边的西欧观察员纷纷建议——强攻。

    理由很充分:

    消耗战的后勤压力大。

    拖下去,万一东线吴军再次发动进攻怎么办?有一种噩梦叫陷入两线作战。

    纵然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和波将金公爵也不得不表示赞同。

    ……

    于是,战争陡然升级。

    排山倒海般的乌拉冲锋,灰色海浪反复拍打奥斯曼人的棱堡。

    极度漠视生命的罗刹军队硬生生用人命撕开了一半防御圈,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节节败退。

    紧急时刻,

    声名狼藉的奥斯曼禁卫军披甲出战。

    他们套上吴军制式轻质板甲,骑上最好的战马,拿出了祖先的血勇,发动了一次漂亮的反冲锋。

    击溃了强弩之末的罗刹军。

    战场壕平沟满,大地尽灰。

    塞利姆亲王再次激动的和吴军观察员拥抱。

    “兄弟,我们是兄弟。”

    “土厥人和汉人的友谊,海枯石烂,地久天长。”

    “为了胜利,请你们卖给我们更多的武器,尤其是重武器。”

    ……

    回到装修极度豪华的居住处,观察员们发现各自屋里都多了 2个漂亮女人~1个阿拉伯女人, 1个波斯女人。

    帝国军队没有道德洁癖,笑纳。

    亲王如此热情是有原因的

    老皇帝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身体不佳,大限将近。新一任苏丹的血腥竞争即将拉开帷幕。

    实际上吴廷并不在意谁做苏丹,但售卖军火的钱不能被人拖欠。

    吴皇指示:

    军火外售必须现款交割,帝国不接受账期。

    没钱你就别打仗,没钱你最好热爱和平。

    ……

    1787,世界进入了局部震荡模式。

    克里米亚半岛反复拉锯。

    双方至少有 45万士兵葬身此地。其中又以罗刹的农奴、奥斯曼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为主。

    双方都是大国,不缺人口,更不缺填线人口。

    缺的是钱~

    所以,

    就看谁能征上来更多的税金了。

    奥斯曼征税素来有一套,不多赘叙。

    罗刹人不行,尤其是失去了西伯利亚的皮毛进账,雪上加霜。但好在各国银行家慷慨解囊,不断追加借款。

    所以这场仗还能持续很久很久。

    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维也纳市面复苏,经济繁荣。

    西欧各国的工业革命开始加速,工厂增加,工人生活有所改善。

    ……

    由于战事不顺~

    罗刹南线方面军元帅波将金公爵下令加强了莫斯科、库尔斯克的防御,防御“伏尔加鞑靼马匪”。

    土尔扈特人又回来了。

    他们和漠西蒙古诸部携带大批新式火枪再次回到了伏尔加河畔,以奥伦堡为据点夺取了起义的指挥权。

    数年前,

    土尔扈特汗策凌那木扎勒,至苏州府拜见吴皇时,当面得到了一项承诺:

    打赢战争后,于伏尔加河畔择肥沃土地赐予土尔扈特,策凌那木扎勒将成为效忠于帝国的总督。

    漠西蒙古各部也会获得伏尔加河畔的土地。

    原先臣服于罗刹的当地部落将成为所有人的牧奴。

    部落汗王们很积极,表面是忠诚,实际上是他们很清楚未来若是继续在强盛的吴帝国境内生存,处境微妙,不如现在就杀出去。

    ……

    波将金公爵为人很谨慎,但他的担忧是对的。

    如果现在不加强莫斯科和库尔斯克的防御,让机动能力爆棚的“鞑靼马匪”跨越数千里和“奥斯曼头巾匪”合流,那乐子就大了。

    圣彼得堡很可能会彻底失去乌拉尔山以东区域。

    300年奋斗,一场空。

    他在信中写道:

    “罗刹帝国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一切的矛盾要暂时消弭,所有的贵族和所有的农奴要联合起来,对抗吴国和奥斯曼。我们输不起,如果输了,时间将回到 1500,回到那个小公国。”

    “在军事之外,外交很重要。圣彼得堡需想尽办法将更多王国拖进战争。”

    “我认为战争无法结束。既然无法结束,不如索性将其扩大化,撒克逊、法兰克、普鲁士、哈布斯堡君主国,都不能置身事外。”

    ……

    伏尔加河以东,乌拉尔山以西。

    奥伦堡北部百里之外。

    一次小规模战斗结束后,

    奥涅金望着缴获的吴军制式燧发枪,咒骂道:

    “这帮该死的东方人。”

    “首领,这些俘虏怎么办?”

    “杀~”

    草地上多了一群鞑靼人的无头尸体。

    没啥好说的。

    草原的战争素来残酷,没什么宽宥的必要。双方都不留俘虏,不分男女老幼一概杀之。

    ……

    远处,

    一骑快速跑来。

    “首领,圣彼得堡的军令,限期 3个月,必须剿杀部落联盟,诛杀联盟头目,尤其是土尔扈特汗。”

    奥涅金冷笑:

    “土尔扈特汗带着上万骑兵高速机动,到处杀人放火,一触就跑。他们是骑兵,我们也是骑兵,怎么围歼?”

    众人黯然。

    当晚,宿营时。

    一名心腹悄悄溜过来,低声道:

    “首领,吴廷那边的招揽?”

    “闭嘴。”奥涅金盯着这个被吴军放归的家伙,一字一顿,“沙皇不可背叛,顿河哥萨克承受不起背叛的代价。”

    心腹点头。

    顿河哥萨克和沙皇的合作持续了几百年,如果不是山穷水尽,真的不宜换主子。

    ……

    欧洲诸国在发展,吴国也在发展。

    东西方一致发力殖民地,土著被日的嗷嗷叫,石头都被榨出油星子。

    撒克逊东印度公司灭亡了马拉塔王国,占据了南亚次大陆腹心。

    法兰克人获得了南亚次大陆最南端区域,将东海岸的加里加尔殖民据点和西海岸的马埃据点连成一片。

    弗朗机人依托果阿据点,向四周扩张了五千平方公里。

    吴国依据《苏州条约》,在南亚次大陆贴着加里加尔和果阿各取得了一块殖民地,忙着搞建设。

    另外,在撒克逊人和伊比利亚人的帮助下,吴国船队跨越太平洋登陆北美西海岸在加利福利亚地区的旧金山,和俄勒冈西雅图修筑永久据点。

    规模虽小,但意义深远。

    ……

    谁也想不到,吴国居然向花旗国伸出了援手。

    一队归化籍海军军官越过西部危险地带,抵达华盛顿找上了穷的尿血的大统领。

    特使见到了一个拎着斧子干木工活的大统领。

    面面相觑。

    花旗,贫穷如斯?

    双方坐在樱桃树下,展开谈判。

    “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

    华盛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望着坐在旁边秃顶的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接过话茬:

    “我不明白。贵国与鄙国前敌后友,这是为什么?”

    特使回答:

    “花旗国能够在两大帝国的重压下淬火诞生,说明强大。”

    “花旗积极吸纳全世界的移民,说明文明。”

    “这样的花旗符合吴国的价值观。所以,吴皇希望和贵国互驻使节,开展自由贸易。”

    ……

    教堂的钟声响起。

    华盛顿的皱纹舒展,富兰克林热泪盈眶。

    上帝保佑~

    终于熬到黎明了。

    如今的花旗特别需要朋友,特别需要贸易,特别需要主流社会的认可。

    当天,

    华盛顿在自己亲手打造的樱桃木桌上,和吴使签署了《华盛顿条约》,双方约定在商业、移民、旅居、航海等领域互相开放。

    花旗人可往吴国,吴人亦可往花旗。

    代表吴国的特使骑马检阅了士气高昂的花旗民兵,又和十三州闻讯赶来的茶叶进口商、种植园主、贸易商单独会谈。

    达成多项口头协议。

    当月内, 15艘满载棉花、蔗糖的花旗海船驶向吴国。

    ……

    特使在东海岸滞留了 2个月。

    临走时,又以雇工名义带走了 500名黑森人和 500名黑奴。

    旧金山和西雅图的城市建设需要大批人手。

    远水解不了近渴,就近雇人是最好的。

    吴皇说过:

    北美先行者要在最快时间内建出高标准的殖民城市,城堡、码头、道路、矿区、基础工业、农牧业,医院、仓库、住宅区,一个都不能少。

    为后来者打下基础。

    不要怕花钱,能用钱解决的麻烦都不算麻烦。

    不要搞奴隶制,与文明帝国不符。

    5年之后,组织者回国,朝廷将不吝封赏,爵位、宅子、金子,统统都有。

    ……

    三大条约后,吴国迎来了一次超高速发展。

    正如吴皇所说:

    茶丝瓷,都是地里长出来的。

    一年一茬,毫不费劲。

    相当于用土坷垃换全世界的财富,这种挣钱效率比战争高了何止 10倍?

    持续 50年~

    效果等同于连续赢下 2场世界级别的战争。

    当然,欧洲各国早晚会看清现状。

    想来他们是会奋起反抗的,所以,帝国还是加强武备,捍卫自由贸易。

    ……

    在巨大的利润驱使之下,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的丘陵地带全部改种茶叶。

    西南十几万土匪,改行做起了二道贩子。

    零散的土司部落,做起了茶叶农场主。

    这些洗脚上岸的家伙们牵头和茶叶商会代表讨价还价,赚取更高的利润,然后用钱去买廉价的南洋大米和东北大米。

    一时间,

    西南剿匪压力骤减。

    湘西到昆明的陆路不再危机重重。

    李郁闻讯,喜出望外,这意味着帝国彻底打通了第二条出海战略通道,长江——伊洛瓦底江——印度洋。

    为了不过度刺激撒克逊人的神经,吴廷暂时只在这条战略通道小批量走货,反复测试,肃清障碍。

    这条通道的末端——仰光。首端——江南。

    第 4军团蹲在这头,士兵的们家乡在那头。(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清话事人不错,请把《大清话事人》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清话事人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