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第四皇家舰队仓皇向着西北方向突围、撤退,目标是麻实吉港,以及忽鲁谟斯城。
不过这片海域在英国人的称呼中却是另一个名字,波斯湾。
嘟达的海盗群,在追击他们斜跨整个天竺洋后再次消失不见,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但迪塞尔清楚,在没有搞清楚这些海盗的去向和活动范围之前,他的这支舰队别想轻易离开波斯湾。
到达麻实吉港后,惊魂未定的迪塞尔心底还忍不住在暗骂,这哪里是什么海盗!
分明是一支武装精良的,成建制的舰队!
这样的一支舰队在他们的附近活动,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破坏,又是怎样的隐患,迪塞尔心里太清楚了!
“给我去电,我要和王通话,必须派出战机巡航,一定要找到这群该死家伙的位置,哪怕是活动范围也行!”
就在迪塞尔请求侦察支援的同时,塞文面对各自归来的下属指挥官,也做出了艰难的决定。
投降。
令他稍稍有些意外的,这些下属几乎没有一个有什么异议,甚至还露出一丝轻松的神色。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
这些被自己一手提拔起来,属于自己心腹的将领,在参战之前,大部分都只是平民。
出身最好的一个,也只是个小农场主。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喜欢战争的狂人,至少塞文就不是。
他的梦想是当一个画家,而不是通过手中的武器,去让自己的家族兴旺。
“既然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那今晚就各自归营,和你们的部下都交代清楚,和他们说清楚原因,不要在这个时候再出现什么意外。”
“埃尔文,你去找个翻译来,我今晚会写一封降书,明天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你派人给明军指挥官送过去。”
说着话,塞文眼中带着不舍看着眼前众人:“我们也许该庆幸,对面的那位郑将军并没有杀俘的劣迹,你们投降后应该不会受到虐待,
但必须记住,投降后你们的身份就不再是什么参谋,旅长、团长,而是战俘!千万不要因为转变不了自己的身份,导致有什么变故,明白吗!”
埃尔文泛着苦笑:“先生,您都不在乎军团长的身份,他们还敢怎样,您就放心吧。”
塞文微微颔首,再次不舍的看了部下一眼,挥挥手有些颓败的哑着嗓子:“去吧。”
看着部下三三两两离去,塞文的身影略显佝偻的走到桌案前拿起鹅毛笔,一字一顿慢慢写着降书。
他尽量用最恳切的词句去写这份降书,只为了明军的将军能够仁慈一些,不要去虐待他麾下这些可怜的孩子。
塞文忽然停下笔,回想着自参军以来的种种过往,自认并没有犯下过什么大恶。
两军交战各为其主,但他并没有虐杀、虐待过明人。
嗯...主要是没打赢过,想虐待也没机会。
不过长久以来的失败,倒是现在对他来说最好的消息。
写完降书后,喊来埃尔文交给他,让他明天一早马上遣人出海,亲手交给明军主帅。
“等等”,塞文忽然喊住埃尔文:“你是军参谋,也是我的副官,见到明军主帅后,只要对方同意我的要求,你直接和他约定受降时间吧,剩下的事情我都交给你了。”
埃尔文有些疑惑的看着塞文,刚想开口询问什么,就被他挥手打断。
塞文似乎有些疲惫,什么话都不想说。
“知道了。”
埃尔文点点头离开。
塞文从贴身的衬衫胸口拿出一张照片。
那是他出征以前,和他的母亲、妻子,以及三个孩子的合影。
照片的背后还写着妻子的叮嘱,要他一定要安全回家,她和孩子会一直等他。
看着最后落款处写着的那句‘永远爱你’,塞文的眼眶红了,豆大的泪珠顺着脸庞滑落,嘴里不断呢喃重复着‘对不起,对不起’...
砰!
一声枪响响彻军营,载着塞文浓浓的愧疚和不舍离去。
埃尔文闻讯赶来,怔怔站在塞文的房间外却不敢进去。
这一刻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也许只有自尽,才有机会去赌‘王的仁慈’,不会因为他的投降,而去为难他的家人。
对于塞文的死,郑和没办法共情。
在他看来,这些人只要拿着武器上了战场,就是侵略者,就是大明的敌人。
他能做的,就是答应塞文的最后要求,不去为难那些主动交出武器的俘虏,尽量善待他们。
当然,前提是他们得听话,得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
看着塞文降书上最后一条要求,不许明军使用投降士兵作为炮灰先登军,郑和失笑着摇头。
这让亲自送来降书的埃尔文有些紧张。
“你们真是自大且愚蠢。”
郑和冷笑:“如今我大明儿郎自己的军功还挣不过来,稀罕你们这些残兵败将?”
“回去约束好你们的降兵,遵守大明战俘营的纪律,就没有人会为难你们,否则,莫谓言之不预也!”
埃尔文这才松了口气,敬了个军礼后再次深深鞠躬表示感谢。
“明天早晨九点,我方所有防线的士兵会放下武器走出战壕,向贵军投降。”
“明白了,去吧。”
遣人送埃尔文回去,郑和嘴角的弧线慢慢上扬。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这次受降的意义可是非同寻常。
这是第一支成建制、成规模的英军主力部队,向大明投降!
五万人!
不过接下来的日子,可就够郑和忙的。
五万人的降兵规模不是开玩笑的,除了要快速建造战俘营并安排看管士兵外,降兵的吃喝拉撒也是令人头痛的事情。
在此之前,他还要安排好受降时的保护工作,万一对方是诈降呢?
虽然这个可能性不高,他也绝不能大意。
最重要的,是现在必须、立刻、马上,向陛下报告这个喜讯!
大明紫禁城,武英殿的灯火依旧保持着彻夜长明。
收到郑和的捷报,朱棣的心情显然不错,还有心情和身边依旧在陪着他加班的太子、杨士奇诸人玩笑几句。
“英国佬五万人投降,可够郑和喝一壶的,一时半会他的舰队也得被这些降兵牵在那了,你们怎么看?”
杨士奇笑笑:“正好舰队需要休整、维修,臣看不如让张玉派些人,分批把这些降兵先押到交趾看押,然后再定行止如何?”
“嗯,甚好,就这么办吧。”
这时朱高炽忽然挺着肚子,有些艰难的小步走到朱棣身边,将一封密奏呈到他面前,脸色有些难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