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9章 车匪路霸?

    既然领了差事,童福山就没了不办的理由。

    武陵乡属太平府北面江宁镇治,这个江宁镇不是江宁县,只是太平府下面的一个镇。

    目前大明的镇一级官员还没设什么镇长,大部分是由巡检代管。

    巡检官员品级一般为未入流,部分如关津要道、盗贼出没之地、民族交错地区有需要,会向朝廷奏请设立巡检司。

    经朝廷批准后,确定具体的设置地点,吏部根据任职条件,再从符合要求的人员中进行铨选。

    候选官员多为科举落第者、国子监监生或低阶吏员等。

    但很多地方实际执行的时候,并不需要由吏部擢选具体名单,一般由地方州府直接选定后报备即可。

    太平镇巡检司的巡检王威扬,就是太平府直接拟定的人选。

    童福山对‘王’这个姓,现在可是敏感的很。

    坐在车上,他随口问了一句派给他的文书赵远:“太平镇除了巡检王威扬外,还有些什么人?”

    赵远不明白童大人为什么问这个问题,但还是想了想,如实答道:

    “咱们要去的武陵乡,里正叫王具,还有江宁镇课税司的局使,叫做武运,这二位都是从九品的官职,其他都是些未入流的职官。”

    童福山点了点头没再说话,闭着眼靠在窗边装作打起了盹,心里却在盘算着王具、王威扬这些人,和王家有什么关系没有。

    他嘴唇嗫动了一下,想要问问赵远,可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没有搞清楚这个赵远是不是他们的人,和这些人有没有纠葛之前,童福山不能随便询问,以免暴露意图。

    “到了江宁镇后,马上出发去武陵乡,通知王巡检做好准备。”

    “出发前已经按您的意思通知了,想必王巡检已经做好了准备。”

    童福山嘴角轻轻划起一道弧度,带着谑笑。

    江宁镇距离太平府并不算远,这里又紧邻着长江,乃重要运输通衢之地,道路修葺的十分完善。

    仅仅不到两个时辰,童福山就抵达了江宁镇。

    巡检司的公衙外,王威扬早早的等在那里,对着大路翘首以盼。

    看到童福山的车到了,马上一个箭步上前,车子刚刚才停稳,他就一把拉开车门,把手轻轻垫在门框下面:

    “后进王威扬,见过前辈!”

    童福山一愣:“你是...”

    王威扬后退半步,微微躬身抱拳:“微扬乃应天书院永乐九年结课的学生,说起来也能算是童通判的晚辈。”

    童福山点点头笑道:“想不到这江宁竟然也有我新学学子,幸会幸会。”

    应天书院算是继泉州书院之后,第二批成立的新学书院,第一任祭酒是任亨泰。

    但当时书院的先生,有很多都是在朱元璋授意下,由苏谨的学生代课的。

    到现在他们使用的教材,很多都是苏谨门下学生编纂。

    童福山没有在应天书院挂过职,不然魏为扬就是称其先生,而不是前辈了。

    “嗯,很好,很好”,童福山笑眯眯的点点头,夸赞了几句,然后就直奔主题:

    “本官这次到江宁的任务很重啊,王巡检咱们闲话少叙,不如先去一趟武陵摸摸情况如何?”

    “啊,这...”

    王威扬是在衙内备了酒菜的。

    他本以为童福山说来了之后就去武陵办差只是说说,可没想到居然不是客套。

    这下留人先接风的话是说不出口了,赶紧点点头应下:“是,咱们这就出发。”

    好在为了表示对童福山的重视,除了应差的巡检兵不在衙外,大部分人都留在衙里待命。

    微扬一声令下,没用半炷香的功夫,衙里在岗的三十多巡检兵迅速整合到位。

    “前辈,您要不要说两句?”

    “不用了”,童福山随意摆摆手:“出发吧。”

    几十人的队伍也谈不上浩浩荡荡,沿着官道直奔武陵乡而去。

    武陵乡距离江宁不算远,但也有小二十里的路。

    这一路的道路十分平整,时不时还能看到有运输煤炭的货车路过,扬起漫天尘灰。

    可就在距离武陵乡乡界不到一里的地方,队伍被拦住了。

    听着外面震天的嘈杂和吵闹,童福山皱眉下车。

    “滚出去!”

    “说了不缴就不缴,你们有本事让朝廷派兵马把咱们都杀了!”

    “俺们明儿就上京告御状去!”

    “都闭嘴!”

    童福山一把推开想要把他拦在身后的赵远,大喝一声迈步走在前面:

    “本官乃太平府新任通判童福山!武陵乡里正可在?出来说话!”

    围着道路,高举着木棍、镰刀、镐把的几百村民中间,忽然被推开一道裂缝,裂缝中走出一个看着约有六七十岁,拄着拐的小老头。

    “大人,老朽就是本地里正,王具。”

    “这是怎么回事?”

    “唉...”

    王具探口气:“乡民知道朝廷又要下来收税,这才堵了路,老朽也拦不住啊,要不您撤了老头子的里正吧,这活实在没法干了。”

    “撤不撤你的一会再说,先说说是怎么回事?”

    “通判大人,咱们的税一早就交了,可课税司的局使巧立名目,增加苛税,乡亲们实在受不了这苛捐杂税,才出此下策啊。”

    “说说,怎么回事?”

    王具叹口气,这才缓缓说出情况。

    武陵乡的农税早就缴了,但课税司说他们这里还有门摊税、落地税、住税、过税没有缴纳,经常派人过来催缴,和本地乡民经常发生矛盾。

    时间长了,乡民只要听说有人又来催税,就自发拎着农具堵在路上,谁也不许进乡。

    “这不成车匪路霸了吗!”

    童福山狠狠瞪了王具一眼,没有理他,转头问道:“本官来之前,不是通知所有人等着我吗?这武运去了哪里?”

    话音未落,队伍后面传来气喘吁吁的声音:“通判大人,下官在这里,在这里!”

    童福山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三十岁许的年轻人,正扶着一个五十多,身穿皂服的中年汉子,急匆匆的向着他跑来。

    “下官江宁课税司局使武运,见过通判大人!”

    童福山沉着脸:“怎么回事?难道你没有接到通报?为何在巡检公衙没有见到你?”

    “大人”,武运露出苦笑,扬了扬手中的账本:

    “下官昨日就去三吴乡收税了,今早方知通判大人到此,这才紧赶慢赶的跑了回来,大人勿怪啊!”(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不错,请把《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