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从檀木盒中取出了鉴定过的清雍正仿宣德青花小罐,指尖摩挲过冰凉的釉面,将其稳稳置于工作台上,与那只抱月瓶并排摆放。
“来,帕特西亚,安德森,”他抬手指了指小罐,又点了点身旁的抱月瓶,语气里带着考校的意味,“方才我们已经确认为雍正官窑仿宣德青花瓷,现在,你们不妨再细细比较一番这两件器物的青花发色,看看是否真有相似之处。”
安德森和帕特西亚立刻凑到工作台前,几乎把脸贴在了瓷器上。昏暗的灯光下,两人瞪大了眼睛,目光在两件瓷器间来回游移,恨不得将每一寸青花都刻进眼睛里。
“这……”安德森眯起眼睛,鼻尖几乎要碰到小罐的青花海浪纹上。
他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什么似的,声音轻得仿佛自言自语,“真的,一模一样啊……”
他直起身,脸上满是惊奇,转头看向陈阳,眼神里充满了求证的渴望,“陈,两件瓷器的青花,颜色深浅过渡,简直如出一辙!”
帕特西亚则显得更为谨慎,她一手托着下巴,另一只手轻轻拨动着光线下的瓷器,眉头紧锁,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足足过了五六分钟,她才缓缓抬起头,目光在两件瓷器间来回逡巡,最终落在了陈阳脸上,带着几分疑惑和探究:“所以,陈,你是想说,仅凭这蓝色的浓淡变化,就能判断它们的年代?”
陈阳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当然不是这么简单。”他摇了摇头,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青花发色固然重要,但它不过是众多参考指标中的一环罢了。”
“真正关键的是,要看钴料在釉层中的晕染效果。”
他说着,双手捧起抱月瓶,如同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般小心翼翼地转动着,让瓶身上的青花在灯光下展现出不同的光影变幻。
“雍正青花的一大特色,就是发色均匀,层次清晰,既不像永宣青花那般浓艳且带有铁锈斑点,也不像乾隆青花那般过于追求艳丽。它既有前朝的精工细作,又融入本朝的审美意趣。”
他将瓶身转向安德森的方向,引导他仔细观察瓶腹上的海水纹。
“安德森,你看看这些海浪的波纹,是不是深浅有致,如同水墨晕染一般,富有立体感?”
安德森依言凑近细看,眼中闪过一抹惊叹,“哎,还真是!”他忍不住伸手轻轻抚摸着瓶身上的纹路,仿佛能感受到那青花料在釉层中晕染开来的细腻变化。
“这些波纹,就像活了一样,层次分明,简直像一幅精美的水墨画!”
“正是如此。”陈阳赞许地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对雍正时期高超制瓷技艺的赞赏,“雍正时期的工匠们特别注重模仿华夏水墨画技法,力求在线条和色彩的变化中展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这一点,从这些蕉叶纹的叶脉晕染上也能看出端倪。”他伸手指向瓶肩处那片蕉叶纹,“你们看,这些叶脉的转折处,通过青花浓淡的变化,呈现出一种自然而流畅的过渡,这种精细的晕染效果,是永宣时期难以企及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位专注的听众,语气变得更为低沉而富有磁性,“这种对钴料晕染效果的精准掌控,正是雍正青花与其他时期青花瓷最大的区别之一。”
他小心地将瓶子翻转,双手如托着稀世珍宝般谨慎,指尖轻触瓶身边缘,生怕一个不慎就损坏了这件雍正珍品,露出底部无釉的砂底时,那温润的胎质在光线下显得格外纯净:“单凭釉色,是不可能鉴定一件瓷器的。”
“很多人以为看懂了釉色就能断代,这是最大的误区。”陈阳轻抚着瓶底,眼中闪过一丝专业的严谨,“釉色可以仿制,青花发色也能通过现代技术模仿,但胎土——这才是瓷器的灵魂所在。”
“现在我们来看胎土,这是最直接的证明。雍正官窑的胎土...”陈阳用指腹轻轻摩挲露胎处,动作轻柔得仿佛在抚摸着历史的肌理,“细腻如糯米粉,洁白坚致,在阳光下会呈现微微的肉红色,这是景德镇高端官窑特有的胎质。”
“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肉红色吗?”陈阳停顿了一下,将瓶子稍微倾斜,让阳光更好地照射在胎体上,“这是因为雍正时期选用的是优质麻仓土,含铁量极低,烧制后在自然光下就会呈现这种温润的肉红色泽。”
安德森瞪大眼睛,凑近观察:“天哪,真的有淡淡的粉红色!这太神奇了!”
“明代和清早期的胎土偏灰白,康熙时期的胎质虽然也很细腻,但缺乏这种温润感。”陈阳继续解释着,声音中带着对古代工艺的敬佩,“而到了乾隆时期,胎土又变得过于洁白,反而失去了雍正时期这种自然的美感。”
帕特西亚学着他的样子触摸胎体,小心翼翼地用指尖感受着那种独特的质感:“确实很细腻,像婴儿的肌肤一样。”
“好的比喻!”陈阳赞许地点头,“雍正官窑的胎土经过精细的淘洗和陈腐,杂质极少,摸起来就是这种如脂如玉的感觉。”
“而且你们注意,”他将手指在露胎处轻轻滑动,“真正的雍正胎土摸起来不仅细腻,还有一种特殊的'粘手'感,这是因为胎土密度极高的缘故。”
安德森也伸手试探性地触碰了一下:“哇,好奇妙!”
“不仅如此,”陈阳将瓶子举到与视线平齐,让光线从侧面照射过来,在胎釉交界处形成了一道微妙的光影分界线,“你们注意看胎釉结合处。”
他用食指在那条分界线上轻点:“看到了吗?胎釉结合得天衣无缝,没有任何剥落或者分离的迹象。这说明当时的烧制温度控制得极其精准。”
陈阳示意两人仔细看,将瓶子慢慢转动,让每个角度都能被观察到:“雍正官窑的修坯工艺极为精湛,坯体厚薄均匀,修足规整,底足露胎处呈现'泥鳅背'状的圆润感,这是鉴别雍正官窑的重要特征。”
“什么是'泥鳅背'?”帕特西亚好奇地问道。
“你看这个弧度,”陈阳用手指沿着足底的边缘轻抚,“像不像泥鳅的背部那种自然的圆润弧线?不是生硬的直角,也不是过分圆润的弧形,而是这种恰到好处的圆润感。”
安德森恍然大悟:“哦!确实很像,这种弧度看起来特别自然,一点也不做作。”
“这就是雍正时期工匠的功力所在。”陈阳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古代工艺的赞叹,“他们对器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考量。”
安德森恍然大悟,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所以,通过胎体的精细程度,就能判断是清代作品?”
“这么说来,我之前在拍卖会上看到的那些明代瓷器,胎体都相对粗糙一些?”
“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陈阳将抱月瓶小心翼翼地放回绒布上,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安放一个熟睡的婴儿,“华夏瓷器的鉴定,可比你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胎质只是冰山一角,我们还需要结合釉质、画工、造型、底款等多个方面来综合判断。单凭一点就下结论,那是外行人才会犯的错误。”(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