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天津教案·外交失败

    {开眼了,第一个死在任上的外交官,竟然是美国人……}

    {一个美国人,驻华大使,卸任后受命于清廷,作为首支外交使团领队。}

    {在英国的外交成功让蒲安臣兴奋不已,在给卫三畏的信中,他写道:“我在这里获胜,报界、政府和公众都同意《蒲安臣条约》的观点。”}

    {冷知识,清廷日后用来抗议美国排华的法律依据,就是根据《蒲安臣条约》条约。}

    {所以有些美国人批评蒲安臣,说他为了讨好加州一小撮人道主义者和政客,拱手把美国让给成群的亚洲人。}

    ……

    炎汉·灵帝时期

    “无论清廷的初衷是何,至少蒲安臣对于将清朝带入世界,融入世界是执着的。”

    刘备怀里捧着笏板,望着天幕,感慨万千。

    一个外人,用生命来将一个国家带入世界秩序中。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在此职责上,他是合格的,无论是否于自己或者母国有私心。”

    不止曹操,殿内众人都开眼了。

    前面的英法联军无恶不作,这里的驻华大使尽心尽力。

    “这该怎么说呢……不要将个人过错上升到群体过错,也不要把群体过错下降到个人吧。”

    这话一入耳,一行人直接想到了许久以来一直被歧视的地方。

    “凉州啊……”

    刘宏望着天幕,叹声道:

    “那也是大汉子民啊……”

    ……

    季汉。

    “道义自在人心。”

    诸葛亮看着那金发碧眼的洋人为了中国之业而客死异乡,感怀道:

    “承其诺,而尽其责。”

    “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刘禅仔细品味这番话。

    对鞠躬尽瘁又有了新的理解。

    ‘人就是这样,放在自己面前的时常看不见,而他人一说一做,反倒映照己身了。’

    ‘扪心自问,朕对自己的责任真的看重了吗?’

    ‘既然担了这份差事,则合该尽心尽力为之。’

    刘禅悄悄看向鬓发斑白的诸葛亮,心中百感交集。

    ‘最起码,不要让相父再如此操劳了。’

    ……

    大明·宣德时期

    “不能固步自封啊……”

    穿着一身素白长袍的朱瞻基坐在圈椅里。

    “于谦啊,你说咱们要不要先他们一步?”

    于谦站得板板正正,闻言沉思道:

    “可也不可。”

    朱瞻基无奈笑道:

    “怎么个可也不可法?”

    于谦正色道:

    “可,乃未雨绸缪。听闻于他人之耳耳,不如自得出使而信服。”

    “不可……没钱啊……”

    朱瞻基身体猛得一僵。

    咋个还幻听了?!

    “没……没钱?不能吧……哈哈……”

    朱瞻基尬笑看着一板正经的于谦。

    然后,笑容消失。

    虽然有仁宣之治……

    但还真他妈没钱……

    “彼其娘之……”

    于谦就当没听到皇帝骂人,然后从怀里掏出一本折子。

    “臣今日就为大明财政之事。”

    “上奏,重启下洋之事。”

    ……

    大清·道光时期

    “彼等之风俗,不过淫乱与机诈。”

    侍读学士倭仁对天幕上的所言不置可否,拱手对道光皇帝说道:

    “彼等之所尚,也不过魔道与恶毒。”

    “我天朝质朴无华,岂能尚机诈与恶毒?”

    “此乃桀纣之事,不可尚之!”

    道光眯着眼睛,看了一眼殿内臣子。

    一时间他竟看不出这帮人是想让大清活还是大清死……

    “林则徐的上书你们都知道了。”

    臣子们不说话了。

    道光心中了然。

    这皇宫……渗得跟筛子一样。

    “你说彼之恶毒,那你有办法祛恶拔毒吗?”

    倭仁闭嘴了。

    道光冷笑一声,阴阳怪气道:

    “也是,鸦片禁不禁的,你们又不受影响。”

    “该吃吃,该喝喝。”

    “到时候真大难临头,就学前朝众臣算了。”

    群臣闻言惶恐下跪。

    道光站起身,一甩马蹄袖,越过群臣大步迈出。

    “朕告诉你们。”

    “鸦片,禁定了!”

    “要打就打!”

    “知道了前因后果都赢不了,咱们也别治什么天下了。”

    一道充满决绝之意的话音从群臣身后传来,。

    “朕直接拉着你们,挨个去煤山上的歪脖子树吊死算了!”

    ……

    【而1870年也真是个多事之秋。】

    【欧洲爆发了普法战争,又诞生了“巴黎公社”。】

    【在美洲,洛克菲勒创办了美孚石油公司,非裔美国公民也首次正式获得了投票权。】

    【而这一年的清朝,也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

    【而天津教案对晚清政局走向产生的影响,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超其他事件。】

    ……

    天幕上。

    一座充满异域风情的教堂竖立在一片低矮的瓦房之中。

    几名乡民坐在不远处的树荫下,看着这边。

    一名精瘦老者用衣襟擦着脸上的汗水,突然道:

    “我今早见这堂里的洋人抬着一小棺埋在东关义冢地里了。”

    其中一名正用破蒲扇扇风的汉子一下坐起,惊呼道:

    “赵叔,您也看见了?”

    其余几人一听,连忙追问起来。

    汉子脸色发青道:

    “那天我看见了没多想,后来路过那里看见小棺被一群野狗刨出。”

    “那里面……是好几具小孩儿尸身!”

    众人哗然!

    “这……这……”

    “最近疫病流行!这些洋鬼定是杀害小儿取其心眼,准备端午节合药之用!”

    “否则为什么一棺有数尸?”

    众人闻言沉默不语,又齐齐看向教堂。

    ……

    【1870年四月,天津疫病流行。法国天主教仁慈堂收养的婴儿也未能幸免,夭折了三四十人之多。】

    【天主堂神父与修女“迷拐孩子挖眼剖心制药”的谣言大范围流传开来。】

    【当时的天津时常有拐卖儿童之事发生。建于1869年的天主教仁慈堂为收养孤儿,常向孤儿的掌控者支付一定费用。】

    【但当时鲜少有父母或掌控人愿意主动免费将孩子送给慈善机构抚养,更何况是洋人成立的机构,故仁慈堂不得不以支付费用来收养孤儿。】

    【有时候,仁慈堂还会收养垂死的儿童,旨在为其做宗教洗礼以拯救灵魂。】

    【而这种做法既刺激了不法之徒去迷拐儿童,也给流言的产生提供了捕风捉影的依据。】

    ……

    大宋·哲宗时期

    “育婴都是把人家才养出孩子抱来乳哺。”

    “他堂内都是长大的男女……”

    司马光深知人性之恶。

    他们想是育婴耶?还是借此采生折割耶?

    赵煦看着脸色变化的老头,心里感慨万分。

    育婴一节,乃劝人向善。

    但人心隔肚皮……

    真善假善也很难说。

    ……

    【不久后,有两名人贩子被捕,官府在告示里说他们的行为可能是“受人嘱托”。】

    【民间组织“水火会”四处抓捕有嫌疑之人。】

    【群众公审之下,一名叫作武兰珍的迷拐犯,供称他作案所用的迷药正是法国天主教仁慈堂提供。】

    【但根据后来的排查,武兰珍“指勘所历地方房屋与该犯原供不符”,现实中找不到武兰珍口供里的案发地。】

    【而在武兰珍招供的当下,“铁证”如山,民情沸腾。】

    【乡绅们集会于孔庙,书院也停课声讨。】

    【号称有万余人之多的愤怒民众群聚在教堂之外,或与教民口角相争,或向教堂抛掷砖石。】

    【仁慈堂的修女本想请民众选派代表,进入堂内调查,以廓清真相,但被法国领事丰大业所阻。】

    【丰大业不愿与愤怒的民众直接交涉,6月21日,他前往三口通商衙门与天津府衙,要求地方官崇厚、张光藻调兵弹压民众。】

    【在遭受拒绝之后,丰大业在狮子林浮桥上遇到静海知县刘杰,争论过程中,丰开枪恫吓,射死了刘杰的家人刘七。民愤遂被彻底点燃。】

    【百姓们先是打死丰大业及其随从,然后又冲入法国教堂,扯碎法国国旗,打死法国神父、修女、洋商、洋职员及其妻儿等共计二十人。】

    【其中包括十三名法国人、三名俄国人、两名比利时人、一名意大利人,一名英国人、中国雇员数十人,纵火焚烧了望海楼教堂、育婴堂、领事署及多座英美教堂。】

    【此即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

    ……

    {当时,江西境内也发生民众与教堂之间的纠纷。}

    {江西巡抚沈葆桢曾呈递给总理衙门的一份情报,情报里的记载大体解释了底层民众为何对天主教堂怀有如此深重的疑虑和敌意。}

    {一是天主教育婴堂与本土育婴堂之间存在冲突,他们觉得天主教的育婴堂是要夺本地公建的育婴堂,且教徒来占铺面、田地,又说有兵船来挟制。}

    {二是教民与非教民之间存在冲突,当时各地官府绅士总是对教民百依百顺。非教民在冲突中居于不利地位。}

    {三是教堂的行为模式与中国传统慈善组织大不相同,民众无法理解时,会倾向于将其与“采生折割”联系到一起。}

    {四是太平军在江西的所作所为,让当地百姓心有余悸。天主教拜上帝,太平军也号称“拜上帝教”,民众分辨不了二者的区别,于是产生了一种笼统的认知。}

    {“长毛都是奉天主教的”,认定传教士会勾引太平军打进来。}

    ……

    大明·成化时期

    “唉……”

    朱见深看着天幕里陈述的情报,心中一时复杂难言。

    “你说这是愚昧吗?”

    万贞儿不知道怎么说,只是握住皇帝的手。

    朱见深摇头道:

    “争育婴堂与铺面、田地,这是经济上的冲突。”

    “百姓并不了解教堂的慈善模式,也不能理解传教士与太平军的区别。这是文化上的冲突。”

    “条约里规定了传教士的治外法权,会对地方官府造成压力,使其出于保乌纱帽的利益考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治理上出现偏袒教民的倾向。”

    “这是制度上的冲突。”

    他叹着气,捶着腿。

    “况且,这些做官的只图一日无事,骗一日俸薪。”

    “到了紧急时候,他就走了,几时顾百姓的身家性命。”

    “绅士也与官差不多,他有家当的也会搬去。受罪的都是百姓,与他何干?”

    “民不信官,也不要他管。”

    “自顾自的,最后惹出事端。”

    “你说,这是愚昧吗?”

    “非以愚昧二字简单指斥啊。”

    ……

    【事发后,法、英、美、德、俄、比、西七国,联合向清廷发出照会抗议。】

    【法国军舰更开往大沽口鸣炮二十七响示威。】

    【当时清廷对如何处理此案,有两个论调。】

    【以慈禧太后、同治皇帝、醇亲王奕譞、内阁中书李如松、监察御史长润、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首的论理者。】

    【主张抓住机会将洋人们赶出大清,以雪先皇被英法两军从京城赶跑逃亡热河的耻辱。】

    【以恭亲王奕訢奕訢、翰林院掌院学士文祥、两江总督曾国藩、湖广总督李鸿章为首的论势者。】

    【主张顺势而为,现在与法国开战,等同与各国同时为敌。清廷军队的战斗力可以抵御洋人于一地,不能抵御洋人于七省。】

    【可以与洋人相持一两年,不能与洋人相持几十年上百年。结果一定是洋人不断武力寻仇,很可能再现咸丰皇帝逃亡热河的耻辱。】

    ……

    大汉。

    “你们怎么看?”

    刘邦对底下的二子提问道:

    “是该顺势,还是该雪耻呢?”

    刘盈与小刘恒一同摇了摇头。

    刘盈先开口道:

    “是顺势还是雪耻,主动权从一开始就不在清朝手里。”

    小刘恒继续道:

    “顺势,必要交出百姓,此乃伤民。输。”

    “雪耻,咸丰之事尚且不远,所谓骑兵如雪入油锅,不当一提。亦输。”

    “事一开始就是死结。”

    “就看是饮鸩止渴还是放手一搏罢了。”

    刘盈最后道:

    “不过就看清廷主政者的想法,还是饮鸩止渴吧。”

    刘邦笑着捋须,对吕雉道:

    “你说乃公的种怎么就这么好呢?”

    吕雉面无表情,不想理他。

    ……

    【“论势者奕訢”与“论理者奕譞”的冲突,让时任直隶总督曾国藩在1870年进退失据。】

    【当时直接负责处理天津教案者,原本应是时任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朝中“论理派”的攻击对象也主要是崇厚。】

    【而崇厚是奕訢的心腹,攻击崇厚就是攻击奕訢。】

    【为了脱离旋涡,崇厚于教案发生后立即给总理衙门呈递了一份情况汇报,敦请朝廷派直隶最高长官曾国藩前来主持大局。】

    【曾国藩给崇厚去了一封信,表态愿意协助他办理此案,愿意与他“祸则同当,谤则同分”。】

    【但是,奕訢与崇厚要的不是“曾国藩前来协助”,而是“曾国藩前来主持”。】

    【于是,在奕訢的运作下,崇厚很快被任命为赴法钦差离开了天津,处理教案的重任,遂全部压到了曾国藩的身上。】

    ……

    大明·天启时期

    朱由校表示,这套手法我那亲爱的信王非常熟练。

    “甩锅吗……”

    看来这朝内不太平啊……

    也是,越是朝堂末年党争就越严重。

    “曾国藩……啧啧,好一口锅,可得背稳了。”

    朱由校嘴角带笑,心里却一片波澜不惊。

    随后……

    『天启皇帝:你们大清亡了也是自寻的,这时候还提防汉臣呢,有功之臣都能当锅用,你们不死谁死啊。』

    ……

    一众皇帝都愣了一下。

    自打群情激奋骂了一通宋高宗后,这玩意儿就没怎么动过。

    现在……

    看着天启那骂街的话语。

    一些本性就不太正经的“流氓”开始活了心了。

    而这时,热闹也来了。

    『乾隆皇帝:天启帝还是要保重身体为妙。』

    『若阳气不足,朕这有补阳壮气之法,可使天启帝子嗣丰盈,龙精虎猛。』

    众皇帝眼睛一亮!

    打起来了!

    ……

    大秦。

    嬴政皱着眉看着聊天群。

    “……乌烟瘴气……”

    刘邦支着耳朵听着。

    什么东西乌烟瘴气?

    ……

    【这时的曾国藩已经59岁,右眼失明、肝病日重,长期遭受眩晕病症的折磨。】

    【天津教案发生前夕,曾国藩似乎已觉察到自己大限将近。】

    【他让李鸿章帮自己运来建昌花板做棺材,以备后事。结果花板与朝廷的谕旨同日抵达保定。】

    【谕旨里殷切关怀他身体如何,又意味深长地问他是否能够处理这场教案。】

    【这询问实是一种提醒:教案发生在直隶境内,曾国藩没有置身事外的可能。】

    【7月8日,曾国藩呈给朝廷的《查明天津教案大概情形折》引爆了朝野舆论。】

    【折中表示,确认育婴堂并无诱拐伤害孩童之事,并准备以一命抵一命的原则处死二十人。】

    【一时间“诟詈之声大作,卖国贼之徽号竟加于国藩。京师湖南同乡尤引为乡人之大耻”】

    【京城湖南会馆悬挂的曾国藩官爵匾额“悉被击毁”,会馆还将曾的名籍削去,不再承认他是湖南人。】

    【昔日的道德圣人,瞬间沦为举国士大夫口诛笔伐的对象。】

    【昔日的中兴名将与旷代功臣,瞬间成了“谤讥纷纷,举国欲杀”的汉奸。】

    【“积年清望几于扫地以尽矣”】

    ……

    {《查明天津教案大概情形折》送抵北京同日,朝廷召集会议就如何处理教案进行了讨论,慈禧在会上表态说,“此事如何措置,我等不得主意”。}

    {同日,慈禧还以同治皇帝的名义给曾国藩下旨,内中对处理事件的具体方案一字未提,只反复强调朝廷的期望是“和局固宜保全,民心尤不可失”,要曾国藩做到既不与洋人开战也不能失了民心。}

    {也是在这一天,朝廷删减了曾国藩“论说持平”的奏章,然后将其公开披露。随后,曾国藩被朝野舆论骂成了“卖国贼”。}

    {自称“我等不得主意”的慈禧,其实早已打定了主意。}

    {所谓,“和局固宜保全”的口号必须高调多喊,但与洋人开战则万万不行。}

    {“民心尤不可失”,所以朝廷在面子上不能直接表态,说要惩办参与打杀的民众,但这个事要做且不妨交给曾国藩来做。}

    {哇……妙啊……曾国藩也是好起来了,有实习生待遇了。}

    ……

    大清·光绪时期

    慈禧扶了扶旗头,语气难明。

    “曾国藩要用。”

    “但一定要是一个偏袒洋人的曾国藩。”

    光绪瞄了一眼聊天群,又想起曾看过的原本折子,淡淡道:

    “所以朝廷在公布曾国藩关于案情调查的奏折时,刻意删去了他为天津绅民辩护的五条理由。”

    慈禧平静道:

    “曾国藩是理学名臣,也是中兴功勋,声望之高无人能及。”

    “由他来消弭中外冲突,远比由崇厚这类人与洋人达成妥协,更能堵住朝廷上下的悠悠之口。”

    光绪想着这位老妖婆的一切操作。

    “不可与洋人开衅,不可重蹈庚申之变的悲剧。”

    “删减曾国藩奏折中为民众辩护的内容后,再将奏折公布,相当于给他戴上了一顶卖国贼的帽子,也相当于给朝廷的媾和政策提供了操作空间。”

    “就如同许多人的好坏善恶全靠同行衬托,许多事件的舆论风评也往往取决于同类对比。”

    “只要有曾国藩恶劣的卖国行径在前,朝廷的和解措施将会很自然地变得可接受,甚至值得赞美。”

    “高……真是高……”

    慈禧不在乎皇帝言语里的尖锐。

    无能之辈的狺狺狂吠罢了。

    “所以,本宫让你想想怎么让曾国藩成了开派祖师。”

    “人活着时有用,人死后更有用。”

    ……

    【天津教案最后的处理结果是:官员方面,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流放黑龙江。】

    【百姓方面,冯瘸子、刘二等二十人被判处死刑,小锥子、王五等二十五人被判充军,后来李鸿章接手善后,有四名被判死刑者改为流放。】

    【而为了一劳永逸避免再出现“天津教案”,避免再出现“庚申之变”。】

    【清廷在1871年最在意的工作,也是总理衙门花费精力最多的工作。就是拟定了一份《传教章程》。】

    【清廷希望用条约文件的形式,将晚清的民教冲突有序管控起来。】

    【遗憾的是,在说服各国公使接受《传教章程》这件事情上,总理衙门失败了。】

    【英国政府以担心影响商业为由,拒绝与清廷订立《传教章程》。】

    【没有英国做调节,总理衙门只能单独面对法国的强硬立场。】

    【1871年11月,法国政府回复称,绝不同意该章程,并威胁说,若清廷执意要实行《传教章程》,可能会导致两国友谊动摇甚至决裂。】

    【总理衙门没有国家实力做筹码,无法让法国政府坐到谈判桌前,只能接受这个结果。】

    【清廷试图依赖条约外交来化解中外冲突的首次尝试,至此宣告失败。】

    即使按照当代价值观。

    应该当一个碌碌无为所谓的“好人”。

    还是做一个可能会被扣上骂名但符合当下利益或不得不做事的“混蛋”。

    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

    就像课本里面只说曾国藩,李鸿章签订不平等条约,其他都不说一样。

    但就如翦伯赞范文澜等提出的“宜粗不宜细”。

    这为后续解释权也留下了余地。(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不错,请把《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