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纳征使团

    “可也!”

    诸葛亮竟斩钉截铁的回答道:“主公,天若予之,不取反受其害。”

    刘封有些吃惊,没想到诸葛亮竟如此果决。

    诸葛亮的话还没有结束,他继续说道:“如今中路军也已经准备有八成之数,且按照原定计划,本就是交州先行,荆州后动。且长江之上多有险阻,需一一拔除,主公可先令蒯将军发动,中路荆州战区则可跟随其后,自由决断。”

    刘封微微点头,其实这些事情刘封也早就已经拿定主意了,但他莫名的就是想听听诸葛亮的意见。如果对方的意见和自己一致,那自己的信心无形中就会提升很大一截。

    如今江陵已经集结了大量舰队,包括董袭、蒋钦、周泰、甘宁、陈武、朱桓、黄盖、凌操、苏飞整整九支舰队,兵力五万余人,悉数全是精锐,其中一万八千名精锐士卒具有野战能力,不逊于一线主力的精锐部曲,剩下三万六千人中的半数也有一定野战能力,可以伴随精锐登陆作战。全军配备皮胴,少数精锐更是备有全套配件,长短兵器,以备陆战所需。

    与水军相对,陆军则以周瑜军为主力,先前东调至豫州的部队已经悉数调回,原有防区则由摧锋、挽澜两军分兵驻扎。同时,这两军也从进攻态势转入防守。

    如今的周瑜所部辖制周道、周宾、祖斌、徐逸、袁雄、孙静六大校尉,总兵力为两万四千人。

    其中周道是周瑜的庶兄,周宾是吴县阳羡豪强,主动投效刘封,作战勇猛,悍不畏死,为刘封安排至周瑜麾下,现在担任校尉之职。

    祖斌则是祖郎的弟弟,在丹阳、豫章交界处为周瑜所败,随后被擒。后跟随兄长一起投降,被安排在周瑜麾下作战。

    如今祖郎被调去了襄阳贾逵麾下,祖斌接替了兄长的校尉之职。

    徐逸、袁雄两人皆是孙策麾下悍将,身经百战,颇有军略,被刘封安排至周瑜麾下听用。

    孙静则是孙坚的弟弟,孙策、孙权的叔叔,在第一次钱塘江之战时,压注孙策,帮助其走查渎古道,偷袭高迁屯,成功大败王朗,一举夺得会稽。

    可在紧随而来的第二次钱塘江之战时,为刘封所聚歼,其长子当场战死,本人也被俘虏。

    孙策投降之后,孙静也被释放,前年被刘封安排,带着富春孙家子弟至周瑜麾下听用。

    不得不说,孙家自孙坚这一代开始,人才当真是井喷式的爆发。可惜孙家心不齐,否则孙家在历史上显然能走的更远,更高一些。

    不过刘封倒是无所谓,让孙家人去替自己打仗就好,反正死了也不心疼。

    至于高级军事岗位?

    这怎么可能,不是所有功劳都会有相应报偿的,更何况孙家本身就有政治污点,不但是降将,而且还是被刘封彻底击败后才投降认输的。

    因此,孙家眼下对刘家的威胁是愈来愈小,几近于无了。

    这两年整个大汉帝国都进入了和平期,尤其是连年征战的刘封军,更是整整小两年没有大动干戈了。

    刘封大刀阔斧,对军队中校尉、司马这一中层骨干进行了调整,拆分,合并以及对调,务求麾下将领不得长期掌控同一支军队。

    如此一来,再搭配上监察委制度,刘封自可高枕无忧。

    目前的兵力已经足够,光是水路两军的战兵就高达三万以上,总兵力更是超过了八万,这还仅仅只是长江战区荆州军这一路。

    若是算上交州军的话,那总兵力妥妥的超过十五万了。

    刘璋的兵力不会超过十万人,其中具有野战能力的精锐就更少了,而且必然还要分出部分兵力驻扎涪城,以防御来自汉中方向的威胁。

    这是妥妥的优势在握。

    刘封点点头,斟酌了下后,以询问的语气说道:“此番入蜀,孔明可有意建立功业?”

    诸葛亮神色镇定,但眼中依旧闪过一丝喜悦:“固所愿尔,不敢请也。”

    “善!”

    刘封当即应允:“既如此,那中路军发动之时,我以凌统为主将,辅以傅彤和霍家兄弟,领精兵四千,设置一别部,交由你全权负责,随周瑜所部行动。”

    以诸葛亮和陆逊的资历,等打完入蜀这一仗后,也就具备独立领军能力了。有了他们二人为自己执掌部分精锐新军,再以二人为下一梯队的统帅备选,自己的位置无疑就更稳固了。

    诸葛亮压下心中的喜意,躬身应命道:“喏!”

    “不必如此。”

    刘封笑了起来,想起一事道:“如今我即将成亲,这次回去之后,就要动身北上迎亲。之后孔明汝与吾妹之事,也可提升日程了。”

    之前刘封定下年中迎娶糜氏和曹氏,因为入蜀攻伐的事情,显然又推迟了。

    毕竟这样的大事,很容易将各方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以刘封的政治手腕,不难看到其中的好处,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推迟到了年底。

    刘封作为嫡长子,他成亲了之后,下面成年的妹妹们即可开始谈婚论嫁了。其中大妹妹刘琬已经及笄,也到了可以许人的年纪,刘封就力劝刘备将其许配给诸葛亮。

    如今诸葛亮也已经和刘琬定亲,只等刘封婚后便可成亲。

    听到刘封提起婚事,诸葛亮白皙的脸上浮起了红晕,显然也是有些羞赧,反倒是年纪较小的刘封哈哈大笑起来。

    跟诸葛亮商议一番之后,刘封做出了决断,回信蒯越,应允其奏疏所请,全力支持其展开行动。

    随后,刘封又找来周瑜、诸葛亮以及荆州地头蛇庞统,将整个中路军事务交由他们三人负责,又以董袭、周泰、甘宁三人为水军都督,周泰为大都督,董袭、甘宁二人为副都督,都统水军,听候周瑜、诸葛亮的调遣。

    至于中路军何时发动,刘封将权柄下放给周瑜、诸葛亮、庞统三人,他另有要事在身,不得不离开荆州。

    长江数千里之遥,刘封又担心突发情况之下,他们来不及奏报,故此将权柄暂时下放。可这并不意味着三人什么时候都可以先斩后奏,只要不是突发情况,且得到两人以上的支持,该奏报还是得奏报的。

    安排完毕之后,刘封再度启程,一路东归。

    这一次,他回到扬州之后,就要准备成亲的事宜了。

    东汉权贵婚姻,遵循的是汉代婚嫁制度的六礼制。

    其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乃是议婚阶段,主要分为两个步骤,先是匹配门第,后是媒妁之言。

    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刘封和曹家、糜家早就已经定下姻亲,只差婚礼了。

    第二个阶段便是正式婚礼的流程,第一步是纳彩,第二步是问名,第三步是纳吉(定亲),这些步骤如今俱已完成。

    如今要进行的乃是第四步——纳征(送彩礼)。

    以刘封如今的地位和权势,这一步必然会极为麻烦。

    普通权贵一般会派出自家兄弟,晚辈,如果当时还出任显宦,也会派出自己的下属,比如郡丞、长史等等官吏出马。

    刘封如今位拜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持节,都督扬、荆、交三州诸军事,更是受封吴侯,可谓是权势显赫,烈火烹油。而且他还没有成年的兄弟、晚辈,所以理论上刘封只能派出自己的属下前去纳征。

    此外,刘封还不能仅仅只派一人,以东汉末年穷奢极欲,纸醉金迷的风气,刘封如今的地位,必须得派出一个使团才够,而且还是每一边都得这个规格。

    虽然刘封有心节俭,但却为众人所劝说。

    毕竟刘封的婚姻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还代表了整个东南集团的脸面和威信,即便是刘备,也不支持刘封简朴的想法。这倒不是刘备等人好大喜功,骄奢淫逸,而是必要的气派和豪阔,是能起到凝聚人心,增强自信的效果的。

    不得已,刘封也只能接受刘备等人的意见,初步拟定了两个使团。

    第一个使团乃是以豫州名士许劭许子将为主使,荆州名士黄承彦、扬州名士顾雍,弓马老师太史慈为副使,以荆州后起之秀马良为礼官(赞者),以周峻、周承、孙脩等人为伍伯,前往海东朐县糜家纳征。

    第二个使团则是以徐州名士王朗为主使,荆州名士庞德公,扬州名士盛宪,第一心腹爱将潘璋为副使,以扬州后起之秀张温为礼官,以周舫、孙翊、孙皎等人为伍伯前往下邳国下邳曹家纳征。

    伍伯乃是一种重要的前导护卫,常见于高官(如两千石)出行、婚丧仪仗或军事队列中。在汉代官员仪仗队中的担任开路先锋的位置,负责、清道、护卫、示威,象征官员的威仪。

    伍伯不仅仅是东汉官僚威仪的重要体现,形式上是礼法规定的仪仗;实质上是权力展示的工具。其存在还很深刻的反映了汉代“以武彰礼”的社会特征,也是后世官仪制度的雏形。

    当然了,伍伯也不是随便谁都能使用的,只有两千石以上的官员才配使用,通常也只能配备 4-8名伍伯。而到了三公九卿的级别,则可达8-12人,甚至更多(外戚、权臣常僭越,设置更多人数的伍伯)。

    刘封没有僭越,只为自己设置了十二人,领头的便是身边的这些侍从武官。

    只是因为自家老爹和自己的嫡系亲信们的子女都太年轻,总不能让一个个校尉、中郎将们来给自己的纳征使团当伍伯吧?

    再加上新得的年轻俊彦,如魏延、文聘、傅彤、霍氏兄弟等等也都悉数有要任在身,而且以刘封对他们的器重,即便他们自己愿意,刘封也不想让他们如此屈就。

    考虑到这些情况,即便自己纳征使团中的这些伍伯非周即孙,刘封暂时也只能一笑置之了。

    除了礼仪规格外,两个使团还将为女方奉上彩礼。

    东汉时代的彩礼基本是四个字——玄纁束帛。但只要有些家底的,必然还会加上玉器和黄金。

    不过这两个东西并非是越珍贵越好,也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有着严格的标准的。

    档次太高,数量太多,那也是僭越。

    毕竟皇帝娶皇后才给了两万斤黄金,你给的更多,不是僭越是什么。

    刘封准备的彩礼一式两份,相当公平。

    其中基本盘玄纁束帛,玄解释为黑色(象征“天”,代表阳、尊贵);纁解释为浅红色或黄赤色(象征“地”,代表阴、柔顺)。

    二者结合,寓意“天地相合,阴阳协调”,是汉代儒家宇宙观在婚礼中的体现。

    刘封既然要展示彩礼,自然不可能这么循规蹈矩。

    他准备了“五色帛”,除了包括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的丝绸外,还额外准备了十对“俪皮”——成对完整的鹿皮,象征着阴阳相合。

    除此以外,还有象征德润的玉璧五对。

    玉璧分别为青玉和白玉璧,直径都在八寸以上,当时两千石常规不过五寸,可见刘封准备的玉器之珍贵。而黑玉礼器的玄圭则是一整套,共计八件,也俱是珍奇异宝。

    再然后,就是时下的财货了。

    刘封准备了霜糖二十石、雪盐两百石,香油五十石,纸张两万张,铁锅五十口,珍珠两升,玳瑁、砗磲各两枚,象牙、犀角各两雕,琉璃两对,乳香、没药、苏合香各二十斤,琥珀十枚,五色葛布、蕉布各二十匹,其他绢帛丝缕各两百匹,名刀宝剑各五对,名马两匹,宝铠一对,棉布衣十件。

    另还有黄金五百斤,银一百斤,钱一千万。

    为了保障使节团队的安全,刘封还从亲兵之中抽调出一千六百人,分成两部,每部八百人,专司负责一个使团的安全。

    本来打算让太史慈和潘璋兼任一下扈从将领,可张辽、徐晃、程普、黄盖听说了之后,第一时间就请求加入使团,出任使团护卫首领,负责保护使节。

    虽然若是答应了张辽等人,恐有些薄待,可既然麾下众将如此踊跃,他也不好拒之门外。

    况且如今天下太平,而且也没有任何情报显示曹军会有企图突袭刘封军,曹军的精锐主力甚至还远在雒阳、关中和河内,并没有任何可疑调动。

    因此,刘封考虑之后,决定答应众将的请求。以张辽、徐晃、程普、黄盖四人为使团正副护卫首领,专司保护使团安全和顺利。(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父刘玄德不错,请把《我父刘玄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父刘玄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