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局中之局

    南阳水系并不与中原相通,需有一段陆运转运才能联系上,故此,南阳郡中的水军,都是南阳本地的豪强,比如西鄂应氏、新野卫氏,掌控了大量的南阳船只。

    不过这些船只九成都是小船,即便水手老道,也是没法同董袭所部抗衡的。董袭但凡想走,即便南阳水军悉数到场,也根本挡不住他。

    贾逵又思考了许久,终于做出决断:“元代兄此计甚好,我很是赞同,只是有一事你却是得依我。”

    董袭竟然直接摇头起来,显然是猜到了贾逵想要挽留他的意图:“袭知梁道乃是好意,只是此番计划,事关重大,我着实放心不下。”

    贾逵沉默须臾,终究只能长叹一声,只是末了不甘心道:“既然如此,那元代兄必须应我一事,否则此事便就此作罢,左将军任命的南郡都尉可是我贾逵。”

    别看贾逵话说的难听,可董袭却明白对方这是担心自己,只能应道:“梁道但有所命,袭必无推拒之理。”

    贾逵这才松了神情:“此番行动,梁道兄当于座舰之上居中指挥,万不可轻身入城。”

    入城焚烧物资,其实已经是最后一步,而且这件事的确不需要董袭亲自入城操持。

    因此,董袭当即答应了下来。

    随后,两人又商议了许多事情,敲定了行动的细节。

    此次行动抽调水军两千精锐,艨艟八十条,由董袭亲自指挥,定于两日之后出发。

    随后,他们又把侯音、卫开二人唤来,仔细吩咐。侯音被贾逵留下扣为人质,而卫开则先一步返回新野,为董袭的后续偷袭预做准备。

    经过紧锣密鼓的安排,两日后的深夜,一支大部分以艨艟,辅以少量早舸探船所组成的船队自襄阳水门悄悄启航,自南面航道逆流而上,转入淯水,往北而去。

    行动很是顺利,董袭所带的船队白天躲藏在芦苇荡里进行休息,夜间则趁着夜色行船。

    淯水与其他河流颇为不同,不但流淌在平原之上,河道上几乎没有礁石,而且河道还很相当的直,没有急弯险滩,夜间行船也颇为安全。

    再加上风向较为顺利,船队在两日之后就已经抵达了新野城外。

    在出发之前,董袭就已经与卫开约定好了,次日白天,就已经同卫开的心腹接上了头,然后卫开安排将两百精锐悄悄带入城中。

    午夜时分,董袭带着船队驰出芦苇荡,悄悄的靠向新野东门的港口。

    董袭麾下的军候余震带队先行,悄悄换乘早舸,抵达了港口,同时取出火把点燃,按照约定挥舞,三明三暗。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余震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的紧盯着城头,握着火把的手心满是冷汗。

    大约过了半盏茶的功夫,城头也亮起了一支火把,然后回应了城下。

    余震并没有因为得到了回应而放松了下来,事实上此时的他才紧张到了极点。

    他一边看向城门,一边和自己的副手以及几个屯长交代道:“一会城门开了之后,就按照预定的队形入城,进去之后,前队一定要先拿下城门,后队入城之后立刻展开,以弓弩掩护前队,都听明白了吗?”

    一众属下们小声低喝道:“喏!”

    又过了大概一炷香的功夫,城门悄悄打开。

    余震当即起身,身先士卒的带着麾下的勇士朝着城门扑去。接下来的事情竟然十分顺利,城门已经被先期入城的处有着十几具尸体,身上穿着的都是县兵服装。

    进入城门一看,新野东门并没有瓮城的设计,而且先行入城的战友和卫氏派来的向导已经控制了局面。

    余震登时大喜,赶忙和对方接上了头,带着部队就跟着向导走了。

    董袭此次将部队一分为四,其中一千两百人入城,港口上预留四百人布防,最后四百人则在船上接应。

    整个行动竟然相当顺利,以至于入城的余震等人竟然有些心虚了起来。

    在余震等人突进的路上,竟然没有遇到多少的阻碍,而仓储等重地竟然也只有一、二百人私兵部曲在看守。

    余震等人一冲之下,就行溃散,四下奔逃。

    余震追随董袭多年,战阵经验极其丰富,立刻就察觉到了不对劲,当即唤过左右亲兵,让他们立刻通知手下的屯长去检查仓储之中的物资,同时又让亲卫和后屯守住后路,等待消息。最后,他还派出信使前往其他几个仓储区告知同僚,让他们小心警惕,检查情况。

    不多时,一个天大的坏消息传了过来。

    “仓储之中尽是沙土?只有外层铺着一层粮食柴草?”

    余震只觉得肝胆俱寒,拉着亲兵队长问道:“卫氏的人还在不在?”

    那护卫有些惊讶,但立刻回答道:“还在。”

    听到卫氏的人还在,余震这才稍稍松了口气,只觉后背已经出了一身冷汗,甲胄内的内衬黏在身上,被晚风一吹,异常冰冷难受。

    用力的吸了口气,余震勉强压住内心的惊疑和恐惧,小声吩咐亲兵将卫氏向导带来,同时让各部准备撤退。

    另外,他还不忘派了数队人马前往其他各曲示警。

    做完这些之后,他才冲着面前的卫氏向导询问道:“仓储之中并无粮草,里面全是沙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情。”

    那卫氏向导听完这话,登时也傻了眼,满脸震惊和怀疑,显然也并不知情。

    紧接着,卫氏向导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朝着余震连连叩头:“将、将军,我等并未有半点欺骗啊,这些仓库里前些日可还都是粮食和军械,小人亲眼所见啊。”

    就在余震惊疑不定时,外面突然亮起了马蹄声,清冷的马蹄声仿佛落在了他的心尖上,震的他心惊胆颤。

    等到来人近前了才发现,赫然正是卫开。

    “将、将军,快撤!这是陷阱!”

    卫开刚一下马,就迫不及待的朝着余震大喊起来:“曹军已潜在新野城外,速速撤离。”

    此时此刻,听到卫开的话后,余震反而冷静下来了,心里生出了一个果然如此的念头。

    余震搀扶住卫开的手臂,郑声道:“不要慌!详细说清楚!”

    “贵军来时已经暴露,新野城中的粮草军械从头到尾都是假的,是诱饵。”

    卫开喘着粗气解释道:“若非邓氏暗中告知于我,我家也被蒙在鼓里。”

    余震震惊之下,当即做出了决断:“莫要点火,立刻撤军!”

    在他看来,仓储区里的都是沙土,即便点火烧着了外面的薪柴也是毫无意义,反倒是火势一起,反倒给了曹军信号。

    “快撤!”

    余震立刻以后屯为先锋,增援城门,务必守住后路。然后后队变成前队,前队变成后队,悄悄撤军,部曲直驱城门而去。

    果然,正如他预想的那样,没有点燃火势给他争取到了一些时间。

    这些时间并不长,新野城内的曹军很快就发现了异样,并彻底撕破伪装,开始从四面八方朝着城中的左幕军合围了过来。

    所幸卫家数百部曲护卫着百余妇孺,联同守卫城门的两百左幕军一起死死的抗住了曹军的突袭,守住了城门,给城中的左幕军保住了一条生的通道。

    余震等三个曲从不同的方向先后杀出了重围。

    余震最先抵达东门,然后接管了防务,并让卫氏部曲留下半数协防,剩下的则由卫开领着,护卫妇孺先行登船。

    曹军攻势很是凶猛,从城内,以及城东门外的港口两侧频频发动猛攻。

    余震所领导的左幕军坚定如一,虽然身上都是简易的披甲,手中也俱是短兵,但战意却是极其坚定。再加上弓弩的优势,总算是将如狼似虎的曹军给挡了下来。

    只是伤亡也有些惨重,当场战死的就有一百多人,还有三、四百人轻重伤,撤出城门的时候,几乎就找不出一个完好的人来。

    左幕军且战且走,等到码头的时候,得到了艨艟和早舸上的火力支援。

    董袭亲自指挥水军上前接应,并指挥弓弩分段射击,保持源源不绝的火力。

    水军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远程作战,艨艟上虽然安置不了投石机、弩炮等大型器械,可强弓劲弩却是管够,而且有船舱存储,箭矢的备弹量要远超陆军同期,短时间内根本不虞箭矢消耗。

    有了船只的接应,港口里的左幕军压力一下子就减少了许多,互相掩护着登上了船只。曹军追至岸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董袭等人驾船离开。

    就在众人松了口气的时候,董袭正要找余震、卫开询问情况时,异变突起。

    在淯水的下游突然冲出来了许多木筏,这些木筏大小不一,上面各自站着数个士卒,正摇着橹,排开河面,朝着左幕军的艨艟直冲了过来。

    “不好!”

    董袭慌忙下令早舸前出。

    左幕军水军皆是老卒,身经百战,后来虽然不断扩张,但接纳的都是扬州水军,孙策水军,江夏水军,襄阳水军这些老底子,因此经验极为丰富。

    早在这些木排出现时候,先于董袭发令之前,早舸们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看见董袭一声令下后,早舸当即加快速度,冲出船阵,如离弦之箭一般朝着逆水而来的木排冲了过去。

    对面木排上的士卒看见左幕军的变阵后,情知没法靠近艨艟了,于是开始点火。

    木排上除了人站立的地方外,还堆积了大量的柴草,火势一起,顿时引燃了整个木排。而上面的士卒则纵身一跃,跳入淯水之中,朝着岸边游了过去。

    一时之间,只见淯水之上皆是一点点星火。

    这些木排如同繁星一样,依着惯性朝着艨艟靠近。

    左幕军士卒早有心理准备,当即迎了上去,然后架起一支长达七八米的精铁铁枪,以枪尖朝外,顶在船头。

    下一刻,左幕军的早舸顶着铁枪扎在了木排上,巨大的冲击力瞬间顶的早舸一阵晃动。

    只是很快,木排的惯性被彻底消弭,然后在早舸和水流的作用下,竟然被顶着朝后方倒退开去。

    二十艘早舸排开阵型,将点燃的木排悉数被阻挡,连同他们后面的木排也被一一挡下。

    借助着淯水的水流,早舸顶着少则五、六块,多则十余块的木排,朝着下游浩浩荡荡的开了过去。

    此时,岸上一处高地上,竟停留着一队虎贲骑士。

    这些骑兵各个身材魁梧健硕,身披铁甲,脚胯名驹,将几个便装男子护在中间。

    “董元代不愧是子升帐下有数的水将。所部将士,尽皆精锐。方才陆战突围,已见其骁勇过人,蹈锋饮血,奋不顾身;眼下临江遇险,舟楫交锋,更显其雄姿勃发,机敏果敢。水战之能,尤为卓绝。如此虎将劲旅,真令人心折艳羡不已!”

    说话之人锦袍华服,身材虽然短小,却自有着一股雄霸之气,赫然正是大将军曹操。

    也不知何时,其人竟然已经潜至新野,而且不呆在城中,反倒是在这半夜三更的时间,居此城外土坡丘陵之上,远眺淯水。

    其身侧立一高瘦士人,闻言淡然一笑,从容进言曰:“董元代虽骁勇善战,麾下亦皆水虎之士、踏浪之师,然其项上人头,却早已在大将军掌握之中。若非大将军胸怀远虑,另有深谋,则此刻已为董袭授首之期矣!”

    “哈哈……”

    曹操大声长笑起来,竟然对下面淯水之上所发生的事情毫无不悦,反而对着那高瘦文士道:“文和过誉也。”

    原来,站在曹操身侧的高瘦文士,正是有汉末毒士之称的贾诩贾文和。

    贾诩人高瘦长,面色和善斯文、衣着朴素,唯有一对眼睛目若朗星,让人一见之下,便是印象深刻。

    另一旁的戏忠刚想说话,却是突然觉得胸口一阵发凉,剧烈的咳嗽起来。

    曹操急转目视之,神色骤变,慌忙趋前搀扶道:“吾早先便不教汝随军远征,偏生汝执意要来!汝素来体弱,前番大病一场,若非徐州华佗神医妙手回春,几成膏肓之疾。近日又见汝案牍劳形,灯下批阅文书至三更,这般殚精竭虑,便是铁打的身躯也熬不住啊!”

    他言至激动处,不禁以手抚其背,声调愈发沉痛:“此番征战杀伐之事,血腥之气冲霄,最是伤神。何苦强撑病体,观这刀光剑影之局?倘有差池,教操如何自处?”

    语罢竟解下自家锦袍,欲为其披上御寒。(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父刘玄德不错,请把《我父刘玄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父刘玄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