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赵氏所求

    别的不说,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几乎清一色都是曹昂的铁杆支持者。

    曹洪生性吝啬,视财货如性命,后世曹丕曾经问曹洪借取绢帛五千匹,居然被曹洪毫不犹豫的给拒绝了。而且其给曹丕写信中,也以老夫自居,完全没有把作为世子的曹丕放在眼里。

    曹丕因此怀恨在心,继位之后差点弄死曹洪。可曹洪却对同为世子的曹昂心服口服,很是恭顺,其中差距,一目了然。

    这自然不仅仅是因为曹昂具有不俗的人格魅力,也不全是曹昂嫡长子的身份,更重要的是曹昂代表了整个谯郡原始股东力量,其母亲丁夫人更是相当于西汉初年吕后的位置。

    原时空中曹昂死后,丁夫人与曹操翻脸,包括夏侯惇在内的宗室骨干无一不出面劝说,但最终依旧没能弥合裂痕,以至于曹操死前都在感慨死后不知该如何面对曹昂。

    如果能够在战场上生擒曹昂,接下来刘封就有了主动权,有资格来决定是战是和,这无疑是相当大的优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襄阳那边屈居下风,哪怕情况恶劣到连襄阳都丢了,但只要荆北不是彻底糜烂,就一样有的谈。而且越快解决蜀中,越快能腾出手来。

    届时不论是进攻汉中,行围魏救赵之举,还是以长江为依托进行兵力转运,直接在荆北反击,都是游刃有余的事情。

    刘封之所以不董蒯越,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

    蒯越所部即便已经做好了准备,想要从榆林布山抵达荆北襄阳,最少也得需要两个月至两个半月的时间。而在东南风加丰水期的长江上,刘封仅仅只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就能将主力转运至襄阳。且一个全靠两条腿,另外一个则是坐船,体能的消耗也是截然不同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蒯越的交州军中,最为精锐的部分其实已经以南中讨伐军的形式在蜀中参战了。

    剩余的交州军实力其实比起荆南郡兵来也是半斤八两,真就是北上了,也只有依托城墙进行守备的实力,想要靠他们进行野战,即便是有蒯越指挥也是不太现实的。

    正是这些原因,才让刘封暂时否决了征调蒯越的建议,而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蜀中战事之上。

    刘封既然想要加快结束蜀中战事,赵琰、赵祎父子俩的行为就更为可恶了,刘封的耐心也是有限度的。

    这一日,刘封正在考虑是否要再召张松、秦宓、杨洪来见,听取他们赵氏情况的时候,张松、秦宓和杨洪居然主动上门了。

    刘封闻报,即命延请入内。

    方一相见,但见张松等人面含喜色,刘封观其神情,心下已暗自称好,知必有佳音。

    果不其然,甫一叙礼,张松便含笑禀道:“将军,我等幸不辱命,已说动黄公衡来归!”

    其人身虽短小,此刻却昂然挺立,朗声道:“方才得公衡亲笔书信并降表,愿率麾下四千精兵,献新都一县以降。恳请将军速遣兵马,接收城池,纳此劲旅。”

    刘封闻言,骤然起身,喜动颜色:“果有此事?!”

    张松等人见刘封如此欣喜,既羡黄权深得看重,将来必得重用。又感刘封求贤若渴、推心置腹。更兼黄权虽出身巴郡,素与蜀中名士交厚,今得其归顺,于众人皆大有裨益,亦不负连日奔走劝说之劳。

    张松遂自怀中取出帛书,双手奉上:“岂敢虚言?黄公衡降表在此,请将军过目。”

    刘封快步下阶,亲手接过降表,却不急于展阅,反执张松之手,目光灼灼扫过三人,恳切言道:“公衡来投,固我所欣;然诸君竭诚效命,尽忠图事,更教封感佩于心!”

    此刻,无论刘封是否故作姿态,张松等三人心中亦是暖流涌动,感怀不已。为人主者,纵是虚饰之情,若能如此屈尊降贵,亦足以令人心折,甘愿效死。

    稍作商议,刘封即命人召来陆逊,委其暂摄成都诸事,自身竟欲亲提兵马,前往新都受降。

    陆逊、张松等人闻之皆惊,纷纷进言劝谏,却为刘封挥手止住。

    “诸君不必多虑。”

    刘封慨然道:“新都距此不过二十里,朝发夕至,无足为患。黄公衡乃蜀中名将,韬略深藏,谦谨忠义,惜乎刘璋不能识其大才。今既愿归顺,吾必当重用。此番亲往,略表诚敬之心,何疑之有?”

    陆逊等四人原知刘封看重黄权,然见其竟亲赴险地,方知犹嫌不足,暗忖黄权之重,尚需再添几分。

    很快,刘封就做出决断,准备亲领麾下亲军三千,并魏延、凌统所部人马,再加两千甘宁所部水军,水路并进,前往新都受降。

    **

    “什么?”

    黄权猛的站了起来,双目如电紧盯着下属:“你方才说什么?”

    此人乃是黄家族人,现在黄权麾下出任军候,眼下正负责守卫新都南门,此刻却出现在了黄权眼前。

    “将军,左将军已至城外。”

    黄权这才相信了对方所言,心中既惊又疑,又藏着些许难以描述的情绪。他强压心中惊涛,整肃衣冠即刻率亲兵驰往南门。

    方出城门,但见城南旷野之上军阵森严,旌旗猎猎。

    当中一面赤底金绣“刘”字大帅旗迎风招展,旁侧更有一面玄色将旗,赫然绣着“左将军”三个鎏金大字。

    看到大旗之后,黄权再没有半点疑虑,当即喝令:“大开城门!”

    旋即单骑突出,直至中军大阵前翻身下马,伏地请降。

    刘封在孙翊、周舫等将领簇拥下踏前数步,朗声笑道:“公衡何来迟也!”

    旋即,其竟翻身下马,上前亲手扶起黄权。但见此人虽身长七尺有余,虽不及孔明、子龙之伟岸,却自有一番相貌堂堂,仪容端正的气度。眉宇间刚正肃穆,令刘封见之愈喜。

    黄权再度躬身作揖,声若洪钟:“罪臣不识天命,妄抗王师,罪该万死。今献城归降,甘受将军责罚。唯愿将军宽宥麾下将士,此皆是权一人之过。”

    “不必如此。”

    刘封一手一臂,将对方搀扶起来,口中安慰道:“昔日你我分属两方,各为其主,本无对错之分。刘季玉得朝廷册拜,却内不能安定益州,外不能抵御汉中。我受朝廷所托,总督南方诸州,如何能眼见川中战乱,黎庶板荡而无动于衷?”

    “入蜀以来,封久闻公衡之名,思慕已久,今日公衡能弃暗投明,我之幸也。”

    刘封的话带着一股真挚的诚意,听的黄权神情动容。

    他之前也曾经听张松等人提到过,刘封对他很是欣赏,法正更是写私信给他,愿以性命为刘封作保。

    这是促成他献城投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张松、法正他们的话,黄权是半信半疑的,倒不是觉得张松、法正会骗他,而仅仅是觉得自己这两位友人会有些夸大其词。

    因此,黄权对刘封虽然是有着不小的期待感,也曾经有过一丝遐想,自己若是投降之后,能得刘封重用,会是一副什么样的场景。

    可直到见面之后,黄权才真正明白,张松、法正之言竟无半点不实,甚至现实还犹有过之。

    这番话语字字恳切,听得黄权胸中激荡。先前虽得张松、法正密信盛赞刘封贤明,终不及亲见之震撼。此刻得遇明主,殊荣知遇,顿觉喉间哽咽,竟不能言。

    “将军知遇之恩。”

    黄权再度拜倒:“权虽肝脑涂地,难报万一!”

    刘封得黄权归顺,喜不自禁,与其携手共进新都,当晚便夜宿在城中,尽收黄权所部军心。

    就在刘封前往新都受降之时,成都城中赵氏府邸之中的气氛却是截然不同。

    次日一早,刘封留下魏延入驻新都,然后带着大军与黄权一起返回成都。

    等回到成都后,陆逊、张松、秦宓、杨洪,法正等人出城相迎,新得了黄权之后,刘封很是高兴,心情极佳,当即决定晚间设宴,庆祝黄权归顺。

    黄权自然是连连谦退,不敢如此,可怎奈刘封坚持,最终也只能定下。

    等到入了州府之后,张松等人言说有事汇报,于是刘封让其他人各归其职,只是带着陆逊、黄权、张松等少数人等入了后堂。

    “子乔有何事禀报,竟如此迫切,我这可是刚回来啊?”

    入得席中,奉上茶汤,刘封心情甚佳,竟然开起了玩笑,调笑起张松来。

    张松倒是有些紧张,跟风似的笑了几声,但脸上却无半分喜色。

    刘封看见这一幕,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消失,淡淡道:“且说说是什么事吧。”

    张松闻言,赶忙回答起来:“启禀将军,赵氏那边已被松等说动,只是……”

    “只是什么?”

    刘封端起茶汤,小小的抿了一口:“只是开出来的条件你做不了主?”

    张松额头沁出点点冷汗,赔笑道:“将军明鉴,赵氏确实有些条件,仔细说来,这条件也并不过分,但所谓恩出于上,赵氏竟挟事自重,臣实在不敢自专。”

    “说说吧,赵氏提了什么要求?”

    刘封不置可否,继续问道。

    此时他心里也有些好奇,这赵氏的胃口到底有多大,竟让张松都表现的如此为难。

    得了刘封的允许,张松慢慢的将赵氏的要求说了出来。

    这不听也就算了,一听真是好家伙。

    赵氏居然一口气提了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希望刘封征辟赵琰为别驾,第二个要求则是希望刘封举荐赵祎出任成都县令。

    刘封沉默不言,堂上诸人则是神情各异。

    陆逊有些恼怒,显然也是被赵氏的贪婪给气到了;张松则是有些紧张,显然是自认为事情没有办好,辜负了刘封的信任;秦宓、杨洪等人也是心情复杂,既因为赵氏的姻亲关系而隐隐有些担忧,同时也气恼对方冥顽不灵,不肯让步。

    新来的黄权也是被震惊了,他先前在张松和法正的书信中知晓过此事,但并不清楚详细,现在听到张松这么一说,他也是惊讶莫名。

    一时之间,堂上只剩下了刘封于案上轻轻敲击的声响。

    这声响仿佛敲击在了众人的心上,堂上的气氛也是相当沉重。

    “诸君以为可否?”

    片刻之后,刘封的声音响了起来,却是询问众人的意见。

    众人有些迟疑踌躇,谁都知道赵氏这要求很是过分,可内心里面却盼着刘封能够接受,毕竟赵氏那边态度强硬,也不知道是有什么底气还是昏了头,居然丝毫不让。

    要是继续让赵氏和左将军这么顶牛下去,最后倒霉的肯定是赵氏。

    在座的除了陆逊以外,要么是赵氏的姻亲,要么是赵氏的故旧,内心自然是想着最好能够化解这难题。至于是谁退让,刘封一直表现的礼贤下士,他们自然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

    对于众人的这份小心思,刘封其实也是洞若观火,他甚至还很清楚,张松等人希望刘封让步也并非全部都是私心。

    眼下成都新得,城中乏粮,人心自然也就不稳,再加上曹昂、刘璋虽然放弃了成都,可七八万大军实力犹存,可就在成都东北百里地的地方盘踞着。

    张松等人出于公心,也是希望刘封能稍稍忍耐,先行让步,以求稳定局势,先解决掉曹昂和刘璋,再回过头来和赵氏算账也来得及。

    故而刘封内心并没有生张松等人的气,尤其是张松和杨洪。

    原时空里张松为了刘备丢了性命,杨洪更是在汉中之战里首先提出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总体战口号,这可是相当得罪人的,得罪的还都是蜀中的豪族。

    黄权本不想多言,可架不住张松,杨洪都在给其使眼色,不得不起身道:“将军,权有一想法,不知是否合适。”

    刘封当即一摆手道:“公衡且放心直言,即便说错,也恕你无罪。”

    黄权心头一松,又仔细思量了片刻后,开口道:“明公,赵氏冥顽不灵,固然是极为可恨。然眼下确非处断之机,权且容忍一二,以观后效。”(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父刘玄德不错,请把《我父刘玄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父刘玄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