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风波再起

    边区腹地,四通公司西北大区。

    一开始四通公司西北大区并不是设立在边区腹地的,而是在太原,毕竟抗战未全面爆发前,西北大区也有山西这边这位土皇帝的一部分利益。

    赵方旭的祖父,太原赵氏商行便是老西子在四通公司西北大区的白手套。

    奈何老西子不给力,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的时候自己大本营就被日本人打下来,自己也只能灰溜溜跑路。

    当时四通公司西北大区也得跟着一块搬。

    若是这样也就罢了,抗战初期,形成统一战线,公司跟着老西子走别的不说,至少资源调配方面也有点保障。

    奈何老西子一天到晚尽打小算盘,这种时候不共御外敌,倒是明里暗里制造与边区部队共同创建的新军内部摩擦。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都什么时候了你老西子还搞这种上不得台面的小动作恶心人,老孟一看,也不跟你笑嘻嘻了,反正西北大区这边的战略资源早早就被转移到边区腹地,他这个生物师过去什么都能转起来,大区放在你大本营本质上就是当个中转联络站。

    找个时间,铺盖一卷,人就直接跑边区腹地,寻了个不错的窑洞就当做四通公司西北大区的新址,重新经营。

    唯一一个意外之喜就是太原赵氏商行的赵老板似乎是看透了这个扶持自己赵家起势的老靠山本色,直接将自己唯一的孙儿赵方旭也托付给老孟,让他一同带往边区腹地,交由张之维教导。

    自己则是选择留下,方便传递一些情报。

    免得哪天老西子真要图穷匕见了,他也好提前知会一声。

    此时的老孟正在自己承包下的一片荒地内行走,一身粗衣麻布,要不是戴着个眼镜,乍眼看去还以为是哪个庄稼老农呢。

    而在老孟身旁,十几个年纪比他稍小一点的年轻人正拿着纸笔记录着这片荒地上作物的长势,与另一片荒地上的作物进行一个对照实验。

    其实也谈不上什么实验,就是来到边区腹地的老孟响应‘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号召,承包了一片荒地,种植谷子,糜(mei二声)子,土豆,玉米还有棉花,黑豆,荞麦,南瓜,白菜这些粮食,经济和副食作物。

    而在这个种植过程中,老孟也下意识将自己进阶到生物师的手段用在了这些种植作物上。

    反正自老孟能够通过生物师手段增值,培育出青霉菌优质菌种之后,王一就没打算让他出现在异人厮杀或者正面战场上,直接就安排在大后方,很难有他出手的机会。

    既然这样,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借这些作物来精进下自己进阶的生物师手段吧。

    然后,老孟就发觉不对了,因为同样的作物,在同一块荒地中种植,那些被他通过生物师手段日日照拂的作物不仅长势和收成方面都比其他人种的喜人,而且抗病害,抗倒伏还很强,这就让他懵了。

    不是,我这生物师的手段在控制微生物方面还能助益到作物生长?

    这也让老孟来了兴趣,来到边区腹地这几年,他就每天都往地里跑,不停观察记录,他知道自己不是农学大家,搞不清楚自己的生物师跟农作物之间的联系是什么,但他得先记录下来,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

    民以食为天,吃饱饭这个难题困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若真能在这个问题上出一份力,老孟也是心甘情愿。

    但对于边区的老百姓而言,他们不知道老孟想法是什么,只知道自从老孟来了之后,到哪地,就能帮哪地的收成多添上几分,光凭这一点,他们就已经将老孟看作再世神农了。

    对他的尊敬和爱戴都是发自内心,也正是得益于农民最淳朴的表达,才让老孟逐渐从当初在关外那些人体实验资料中获得进阶生物师之道的阴影中走出来。

    不然这会成为他的一个心魔,让他时时刻刻都想起自己之所以能从不入流的禽兽师进阶到生物师,是踩着无数同胞的尸骨。

    “这一片你们好好记录一下,搜一下地里,看看有没有良种,我先回去了。”

    “知道了,孟老师。”

    吩咐了一句,老孟这才穿上布鞋朝着公司所在的窑洞方向走去,刚到门口,就看到一打着补丁,一身麻衣灰布的小老头背着一小箩筐在那跟张之维聊天,张之维也在吃着人家刚送过来的核桃。

    “老张,你怎么回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你又忘了?”

    老孟声音传来,正在跟张之维聊着今年收成如何的老农闻声站起,就从背着的箩筐里掏出一麻布包裹。

    “不碍事的孟先生,我只是在跟张先生分享我们这一年的收成,孟先生,多谢您今年带我们村子垦荒,这是我们庄子枣树新结的枣子,请您一定要收下。”

    “老乡,您这···”

    看着递过来的这包裹红枣,各个铮亮,一看就是上等天然无添加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到了集市也能卖个好价钱。

    老孟还想推辞不收,但张之维已经上前接过,替他收了。

    老农这才像是完成一桩心愿千恩万谢的走了。

    两人落座,老孟看着张之维依旧是一副理所当然吃着核桃的模样,也是无奈一笑。

    “你倒真是坦然。”

    “因为这也是一种修行,农民是质朴的,但农民也有自己的狡猾,你虽说你不懂农事,但不可否认,因为你的手段,边区这边很多庄子的作物产量确实提高了不少,这是你的功,谁也抹不掉。对于这里的百姓而言,因为你的到来,才让他们的收成翻了几分,所以他们需要你留下来继续带他们垦荒种粮,还要你带领他们执行今年和明年的政令。

    所以这些东西你必须收下,你不收,他们就不会走,百姓们也就不会放心,他们认你孟德尔,你也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了,第一年收成翻番的时候,一群人拖儿带女跪在你面前的场景我想你没忘吧,所以吃吧,吃的心安理得,吃的问心无愧。”

    张之维咔嚓咔嚓吃着枣子,掰开核桃壳,取出核桃仁递到老孟面前,老孟也只能接过。

    “只是总觉得受之有愧啊,我这手段可帮一时无法帮一世,不成体系,不成理论,王一说的没错,这到底是科技决定生产力,异人手段,只能锦上添花。不说我了,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时候找我有什么事?”

    张之维不答,只是将昨天收到的译电摊在桌上,内容一遍浏览,老孟也惊声道:“他没死!”

    “我回来后就跟你说过的,他没死,只是睡了,睡了三年,这家伙也到了该醒的时候了。”

    “那这串英文是什么意思?”

    “这是拼音,意思是他破关在即,替他争取下时间。”

    “这是你们两个之间独有的密码?”

    “你说是就是吧,过来就是想跟你说一声,我得离开一段时间去帮他,这边你上上心,要说修为你不如我,但你这手段可比我要润物细无声多多了。”

    “你想让我做什么?”

    “抽空去日本人那边一趟,让他们消停点,窜个稀,发个烧什么的。”

    “好办。”

    “那行,这东西你不吃我就带走了,路上吃。”

    “现在就走?”

    “择日不如撞日。”

    “嗬,你怕是消受不了美人恩吧。”

    “你还是管好你自己吧,我老张是只被一个缠着,你老孟可是隔三岔五就有人找你说媒啊。”

    堵了老孟一句,张之维也运使雷遁法闪人,只是一会的工夫,昨日那位在学校那里喊着之维哥的女子便出现在老孟眼前,见到老孟一人坐着,桌上还有未吃完的核桃,也是一副气恼之色,倒是让老孟忍俊不禁,没想到你张之维也有落荒而逃的时候,修行不到家啊。

    在张之维匆忙离去的不久,陆瑾也一路辗转来到了三一门。

    相比于其他日占区的高压统治,坐落于闽地的三一门倒是因为地利处境好了太多,八山一水一分田,自古兵家必不争之地。

    日本人不是没打下来,但控制范围也局限于在省城周边,没有继续深入,他们也觉得没意义。

    正因如此,陆瑾这一路舟车倒也没啥凶险,就这么回了三一门,将王一传入自己脑海中新逆生三重的人体行炁路线画了出来,再由目前唯二达到三重之境的左若童演练。

    “不一样!是三重,却又不是我们的三重,哈哈,成了!我三一后路得续,这玄门正宗之位理当有我三一一席!”

    以左若童之下辈分最高的似冲为首,包括陆瑾在内一众三一门弟子看着之前因为得知三重后路无望,自行散去功法,恢复原来老态龙钟面貌的左若童在这新的逆生三重行炁路线下焕发新生。

    老迈干瘪的皮肤充盈,脸上那远比实际年龄还要老迈二十岁的体态正在恢复,似冲喜极而泣,几度昏厥。

    唯有左若童自知自事,一声叹气,散去逆生,回坐太师椅。

    “师兄?功法有误?”

    “无误,三丹归一,浑圆一体,倒有几分全真内丹功的影子,再以这三丹归一如先天一炁般演化天地万千,最后逆行返源,通天之路无尽头,三重之上又何必三重,林兆恩祖师合儒释道三教合一创三一教至今,没想到却是被他人还原了真正的逆生三重,可惜,我已无望。

    根基已伤多年,纵使今日修复,但缺了就是缺了,我今生怕是难见三重之后的风光了,不过心结已解,三重有路,我已无憾,就是还需你等踏实修行,早日得证三重,正式踏入这通天之路。”

    “弟子谨记师父教诲。”

    “瑾儿。”

    “弟子在。”

    “王一如今情况如何?”

    “弟子不知,师兄上我身时甚至不知我是,待到送弟子出城后,也只给弟子留下新逆生之法的行炁路线和一段信息,我已请洞山师兄看过,他也不知师兄所留之言是何意,我已给我远在海外留学的堂兄去电一封,希望他能解答师兄所留之言谜题。弟子深知此事事关师兄安危,不敢耽搁,这才连夜赶程前来禀报师父。”

    “他怕是遇到了难事,三年前那一战的凶险我也听天师如实告知,如此多的冤魂血炁,如此多的山川地脉之炁,若无疏导,积蓄一处必然会造成一地灾害连年不绝,如今未曾听闻,怕是王一这孩子在其中出了不少力,也罢,我亲自走一趟金陵城吧。”

    “师父/师兄?”

    “王一非我三一门人,可他与我们三一门之间有再造之恩,光是这新逆生之法为师便知,此乃理论上真正踏上通天之路的修行之法,仅凭这一点,他王一都可为我之后的三一门门长,若我等知他有难而不顾,这玄门正宗,三一妙法不如就在这毁了,我意已决,你们不必再劝。”

    一众弟子也知左若童说的在理,可让如今门里唯一一个得证三重的左若童亲自出山走一趟,还是如今是龙潭虎穴的金陵城,他们于心不忍。

    “似冲,澄真。”

    “我这次会带慕玄和瑾儿一同出行,我们三人离开后,你们主持门中大局,这新逆生之法与旧逆生之法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若是还没冲关一重和一重的弟子,便可直修新逆生之法,若是二重弟子,需散功重来。至于之前冲关失败,损了经脉的弟子,师弟,他们亦可修行这新逆生之法,但需你等时时照拂更进。

    他们的经脉伤了,虽然经过王一当年的逆生之炁医治重连,也是比寻常人脆弱些许,稍有不慎,也可能再度经脉断裂,终身残废,你等谨记。”

    “我等谨记门长教诲。”

    “好,慕玄,瑾儿,收拾一番,我们下午便走,去金陵。”

    “是!”

    然话分两头,陆瑾来三一门之前只是将王一留在自己脑海中那段拼音以电报形式传到远在美国的堂兄陆光达,请他翻译,殊不知,正是这封电报,也给了一直在远在美国耕耘的陆光达一个组团回国观察国内局势的借口,或者说理由。(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一人之下:一人往矣不错,请把《一人之下:一人往矣》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一人之下:一人往矣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