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A00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爆发,今年九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达到了20%。
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但并不意味着曾纪祥的预想能够轻松完成,反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是自国内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以来最为激烈的。
在檀锦程看来,今年三季度开始的竞争,才算是真正的竞争,往常市场受限,其实就是那么几家车企在搭台唱戏,且都有着各种擅长的领域,竞争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激烈。
造车新势力品牌,闻界与小朋,首度月销量突破一万辆大关,朝着年销量20万辆的大关迈进,正常情况下对于一家车企而言,年销量20万辆是一个生死大关。
一年卖不出去20万辆的车子,都有随时暴毙的可能性;当然了,这里针对的是大众市场车型,不包括那些小众的豪华跑车类。
曾纪祥要走的路还很长,他的2024年预期目标能否实现,还未为可知。
新能源汽车大爆发的第一个金九银十,市场上的热闹以及竞争程度远超想象,檀锦程与大嘴的嘴仗其实就是竞争激烈的表现,如果不是菊花的对尉来造成了威胁,他根本没有必要理会。
雷布斯拿他的PPT来碰瓷尉来汽车,别说是檀锦程了,就是李响都懒得搭理他们。
“九月份掉队的车企还有车型很多啊。”
檀锦程手里拿着的是目前市面上九月份各大车企的销量数据,九月份销量最大的变化就是尉来与BYD两家车企,单月销量都突破了7万辆,双双超过特斯拉在华的销量。
九月份,特斯拉在华共计出售5.6万辆,以往特斯拉在华的销量方面还能够压制住BYD,但是在九月份之后,BYD混动系列大爆发的基础,大众车型热卖的基础上,特斯拉再也压制不住这两家企业了。
一至九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当中,尉来,BYD与特斯拉依旧是独一档的存在,五菱虽然在A00级市场占据着统治的地位,但仅仅只依靠宏光MINI EV系列,是不足以支持其总销量的。
截止九月份,尉来累计出售49.5万辆新能源汽车,BYD在海鸥,海豚以及降价促销之后的秦DM系列冲刺之下,销量冲至45万辆,上升至第二名。
而特斯拉的销量则突破至30.5万辆,加上五菱的25万辆,除了这四家车企之外,一至九月份就没有任何一家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万辆。
四家车企的总销量,累计占据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近80%的销量。
小朋,闻界,零跑以及哪吒等新势力车企虽然进步神速,但是正如长城的老魏所言,新势力确实不足以对传统车企形成多大的威胁。
头重脚轻的情况下,就是市场格局发生了非常直观的变化,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被蚕食得相当之严重。
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同比的销量均跌幅超过25%,同样的日系三强也承压严重,广汽本田已经跌出TOP10之列。
整个九月份,广汽仅仅只卖出去了3.8万辆车子,这成绩简直是惨不忍睹。
悦驰汽车在燃油车领域的销量也同比大跌,悦驰A1本月的销量相比起去年,大幅下滑了37.2%,如果不是及时推出了星河P1这款混动车型,并且上市之后还卖得不错,悦驰汽车今年的销量将下滑十分严重。
那样,就很有可能让持续盈利的悦驰汽车再度进入到了亏损状态,而若是悦驰汽车再度进入到亏损状态,那么对于尉来集团的财务压力十分之大。
尉来系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虽然上升明显,但投入也很大,这些年尉来整合了不少汽车品牌,加上电池技术升级,工厂扩产等等,财务上的压力也很大。
“唯一的好处就是咱们现金流储备大幅度上升了。”
九月份,从市场上消失的品牌不少,曾经浙省的知名车企众肽汽车至今年九月份,产量彻底归零。
众肽的母公司破产重整,彻底退出了市场,利帆也在尉来整合之下彻底进入到转型冲刺期。
利帆曾经的燃油车业务也于九月份彻底归零,此外还有海马汽车,九月份海马汽车销量不足千辆,彻底沦为小朋汽车的代工厂。
而未能转型的合资品牌里,广汽菲克九月份销量仅仅只有800辆,曾经在市场上知名度较高的自由光等等JEEP车型的停产已经进入到了倒计时。
其他像宝沃,观致等等品牌陆续停产,斯柯达在华的份额也跌至0.1%,而整个法系车在华的销售也跌破了1%。
这里面任何一家车企,当年不都是在市场上表现亮眼,但是现在就这么悄然无息的消失于市场。
“目前咱们的产能怎么样?”
2021年的前九个月,尉来系在不包括悦驰汽车系列的情况下,能够拿下49.5万辆的销量,表现亮眼。
市场对于尉来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方面的销量预期是在60万辆左右,然而根据尉来内部的订单体系,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可能会达到70万辆。
直营模式加上销量爆增,虽然让尉来的负债率上升至65%,仅仅只比BYD的68%要低。
但是同时也给尉来带来了大量的现金流,直营的模式相比起BYD的经销商网络,尉来虽然要承担运营上的成本,但现金流以及净利率的把控优势同样明显。
目前尉来集团拥有高达近600亿元的现金储备,是国产自主品牌当中现金储备当中最多的一家。
不过,尉来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产能与供应链的压力,今年依旧还处于特殊时期,宏观经济上其实大家都是挺悲观的。
各大车企对于宏观经济引发的市场反应其实也都是相对保守的。
所谓的芯片荒与其说是供应链出现问题,不如说是各大车企自己的选择,包括全球性的车企在内,都大幅削减了芯片的订单。
芯片的订单是需要时间的,当发现市场与他们预期的不一样之时,那自然是没那么容易排上去了。
檀锦程在前两年囤芯片,以及在芯片订单,还有工厂扩建的选择上与大型车企背道而驰。
当时不仅仅圈内人士觉得檀锦程冒进,在尉来内部也有看不懂的声音,而檀锦程给出的理由是当市场复苏之时,你再想追赶已经来不及了。
这就像炒股一样,在已知已经跌到低位,就没有必要计较到底是不是最低点抄底。
尉来今年销量的大增,源自于前两年的檀锦程的逆市布局,但尉来同样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首要就是产能的问题,同时拥有星途S01以及星河P1这两大款市面上大众爆款车型,绝对是幸福的烦恼。
星途S01,星河P1,尉来ET5,尉来L1以及埃安S,这五款车型是尉来目前的主力冲量车型。
除了L1的定价过高之外,其他都是销量大户,尤其是星途S01,目前的产能已经跟不上订单增长了。
从交付量破万开始,星途S01就一直在刷新着新能源车型的交付量纪录。
上市仅仅四个完整月,就完成了五万辆的交付量,是尉来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交付纪录,同时也刷新了纯电车型的交付纪录。
也就在十月份,星途S01第10万辆整车正式下线,从量产到10万台下线仅仅用时210天。
这种令人咋舌的速度,震惊了市场,但与此同时也严重挤压了尉来其他车型的产能。
尉来L1这个月交付量下滑,就是内部对产能的一种调控。
没办法,在尉来内部的车型序列当中,纯电车型还是要高于增程式的。
其实专家们也没有说错,增程式确实是一个过渡产品,只不过这个过渡时间有些长而已。
但星途S01的高速增长,让尉来也面临着两难的境界。
自身产能有压力,供应链同样也压力,电池以及IGBT芯片的压力都非常的明显。
这一点哪怕是BYD也承受不住,BYD的电池产能不足,自供率仅仅只有70%,芯片方面也需要外购。
而原材料成本的暴涨,也是影响电池供应的原因所在,碳酸锂价格从年初的五万元每吨,飙升至20万元以上。
尉来有一些上游材料的供应,但企业与企业之间,肯定是要走正常程序的,尉来汽车的电池成本同样与其他企业一样飙升严重。
“在销量与利润之外,尉来选择了销量。”
资本市场,对于尉来三季度报非常关注,星河P1虽然没有星途S01那样的亮眼,但是销量对于一款还在产能爬坡阶段的车型,还是非常亮眼的。
市场上已经把星河P1与BYD秦的销量做对比了,要知道BYD秦DM系列,在降价以及转换补贴等等基础上,最低可以做到8.5万元啊。
一款SUV,售价比秦系列要高出不少的基础上,居然能够对比起销量了。
销量数据透明,尉来在金九表现亮眼,但是L1交付量的下滑也让大家引起了注意。
星途S01的交付量激增,加上L1交付量的下滑,让资本市场意识到尉来显然是更加倾向于增加销量以及市占率。
增程式车型相比纯电车型,利润率是要高出很多的,尉来选择牺牲部分短期利润,着眼于长期纯电布局这一点各大机构也能够理解。
同时他们也看到了一个机会。
目前从价格区间分布来看,三到五万元的市场,代表车型是五菱,长安奔奔,知豆彩虹等等。
这几款A00级市场销量占比大约在35%左右,10万至20万的大众市场,整体销量占比为30%左右。
这30%的市场,被BYD秦/宋,埃安S以及星途S01还有新上市的星河P1牢牢占据。
而25万以上的车型市场,约占25%左右的市场份额,这个市场目前的主要玩家是特斯拉与尉来。
大众主流市场,从BYD的一家独大,到与尉来的两分天下,尉来的战略意图也很清晰,那就是要侵占用户在这一市场上的心智。
“今后,10万元至20万元区间市场,消费者想起来的不仅仅只有BYD,还有尉来,尉来从来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上个月拳打大嘴,这个月檀锦程对BYD火力全开,趁着星途S01第十万辆量产车下线之际,尉来开启了大规模的宣传。
其实说起来九月份跟大嘴的嘴仗,说起来对于尉来的知名度提升还是非常有用的。
檀锦程以及尉来从来没有营销过爱G人设,周傲的一些试探也被檀锦程给压了下去。
而菊花无论是不是他们的营销手段,他们的形象就是如此,加上一家企业对抗世界的形象,又增加了同情感。
而凭借着这种形象以及自身的产品力,菊花无论是产品还是知名度,说是做到14亿人闻名都不为过。
在这一场争端当中,尉来与菊花或者说代表菊花的大嘴站在了对立面,但檀锦程也没有做错什么。
也因此,跟大嘴的一场针锋相对,受益的不仅仅是菊花,尉来也同样如此。
上个月尉来销量的上升,并不排除这部分原因。菊花确实是做到了人尽皆知,但也并非谁都喜欢他。
或者说,大嘴并不是谁都喜欢他,就像是不喜欢特斯拉的那群人一样,他们会选择与这些品牌对立的品牌。
与大嘴的争端让檀锦程受到了大量的攻击,但同时也增加了不少原有粉丝以及讨厌大嘴群体的好感。
一定程度上,这是一次粉丝经济的尝试,通过大嘴这个锚点,进行一次粉丝的筛选。
李响多次在公开场合,毫不掩饰尉来在10万元至20万元市场上的战备,那就是要跟BYD竞争。
大概他也是看到了上个月那场争议带来的好处吧,很多企业的用户群体实际是有着重迭的。
拿菊花与尉来这两大不同类似的企业来说,两家的用户群体实际有不少的重迭,尤其是在自动驾驶领域。
菊花以科技的形象深入人心,尉来是国产新能源的王者,对于选择哪家就陷入到一个两难当中。
某种意义上,跟大嘴形成对立面,能够挑选到更加忠诚的用户,包括大嘴其实也是如此。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檀锦程给刺激到了,九月中旬被打击到的大嘴在九月下旬,疯狂的推广他的智能驾驶技术。
在沪市等地开展路测,宣称可实现城区NCA,也就是导航辅助驾驶,另外就是合作企业上的扩容。
九月下旬,菊花与一汽,长安等车企洽谈HI模式的合作,提供从芯片到软件的全栈式方案。
与菊花合作的车型无一不是大型车企,且越来越多,如果不是檀锦程提前拿下了一汽,这会儿一汽应该也是在与菊花洽谈了。
“与大嘴的嘴仗可以打打,但是也不必放在心上,我们做好自己就是。”
李响近期过分的活跃了,除了不掩饰对于大众市场的野心之外,跟大嘴也没少碰。
大嘴开展的路测,宣称可以实现城区NCA,李响就要在朋友圈阴阳一句没有正式商用的技术就不要过分的宣传了。
尉来也有这方面的技术,但是在市场不够成熟,用户认知还不够的情况下,是持谨慎态度的。
“哈哈,明白,其实跟这样的企业打打嘴仗还挺有意思的。”
李响现在差不多是檀锦程的嘴替了,活跃在微博上的他但凡只要有碰瓷的,都会选择性的回怼上两句。
“其实吧,大嘴在菊花的序列并不高,他要是想推广他的战略,就必须把销量给提上去。”
菊花内部就造车业务其实是有两个团队,一个是以徐值军为首的HI模式团队,与任总的战略意图一致,那就是做智能汽车领域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
看看与HI模式合作的企业级别就知道了,一汽,长安等等业内地位极高的车企。
而另一个团队也就是大嘴领导的,这个团队更倾向于直接下场造车,只不过大嘴在菊花里面的话语权达不到这种高度。
徐值军一直以来都是大嘴的直接领导,长期位于菊花二号人物的地位,而大嘴在菊花内部,最高的序列也只到第七位。
看看与大嘴合作的车企就知道了,他只能选择赛力斯这种名不见经传的车企。
想要提高话语权,大嘴第一步就是要提高赛力斯的销量,没有销量他喊得再是厉害都没有用。
而一旦大嘴把赛力斯的销量提升上去了,那么与HI模式的合作厂商必然会减少。
依旧还是檀锦程在内部说的那样,没有哪家大型车企业愿意沦为跟赛力斯那样的“代工厂。”
赛力斯智选车型销量低迷,已经宣布改版后的鸿图X5将于明年推向市场。
如果不发生意外的话,重新设计,由大嘴团队一手操作的鸿图X5,会以增程式的方式大卖于市场。
鸿图X5一定程度上会挤压尉来L1的市场空间,但这点挤压对于尉来而言,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某种意义上,檀锦程是希望大嘴能够在他们内部话语权上升的,直接上场开怼,其实就是在制造热度。
只有鸿图X5销量上升,大嘴话语权上升了,才能挤压HI模式的生存空间。
要知道大嘴一直有一颗造车的心呢。
说起来这家伙比起李响还好战,九月份跟檀锦程争锋相对,十月份在发布菊花的智能座舱这时,又跟长城老魏隔空互怼。
大嘴还是那套传统车企缺乏软件基因,未来属于科技公司主导智能汽车的言论。
而长城老魏则用檀锦程上个月的言论来回应汽车不是手机,安全与制造经验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是喊喊口号就能颠覆的。
不得不说,檀锦程关于安全以及兜底一系列的言论,虽然在菊花以及嘴粉丝群体里受到了攻击。
但是,在业内却就像是给同行们递上一把刀一样,现在但凡只要在大嘴吹牛逼,檀锦程这套言论就会被引用。
也就是大嘴这种性格,换了一般性格的车企领导,还真不好意思继续吹牛逼。
“我们也有关注到余总的言论,其实菊花在推进智能汽车制造方面做的努力我们都看得见,这一点我们还是非常佩服的。”
“菊花的进步也非常的明显,但是还是那句话,安全无小事,要么就兜底。”
新能源汽车的第二个阶段,就是智能驾驶话语权之争,尉来要争夺话语权,单单只是打嘴仗是没有用的。
10月16日,距离上次跟大嘴直接对线一个月的时间,尉来也召开了一次关于自动驾驶域技术的发布会。
发布会一开场,跟大嘴阴阳同行一样,檀锦程也调侃了一句。
菊花的科技储备能力很强,但是尉来这么多年的研究也不是干烧钱的,是时间拿出点东西来让市场见识见识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