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拿下不属于我们的定价权”

    “事实其实远没有檀总说的那么简单,尉来面临的问题还是非常严重的。”

    在镜头之前,檀锦程表现得很轻松,在外人看来,被特斯拉的起诉甚至还有些让他自豪,但事实上远非如此。

    尉来有自己的出海计划,也有行业龙头之一的野心,就像是特斯拉没有把BBA这些传统车企放在眼里一样,尉来差不多也是如此,在尉来出海人的眼里,只有特斯拉。

    众所周知的,对付大公司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垄断调查,一旦被反垄断调查盯了,任何一家公司都得脱一层皮,马斯克这一招看似莽撞,其实却是最为致命的一刀。

    “咱们第一要素就是必须全力以赴的打赢这一场官司,并且还得赢得漂漂亮亮的。”

    在传统行业里,垄断往往意味着涨价,垄断公司会以涨价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利润,也就是说传统行业里的垄断往往是以通胀的形式出现的。

    例如说房地产,地皮等等。

    而科技行业里的垄断,则又有些不同,科技是生产力进步的一个体现,当一家科技公司达到了垄断的地步,很多产品往往会以降价的方式推向市场,也就是以通缩的形式来表现。

    智能制造属于科技产业的一种表现,尉来最终的目的其实也是想将产品卖得更便宜,星途S01与星河P1就是尉来展示自身科技实力的体现。

    但是要说达到垄断地步,则是完全不够资格,但确实已经有了垄断的资格,动力电池领域,锦新时代装机量占据着全球32.6%的市场份额。

    新能源汽车方面,虽然尉来在全球范围内被今年强势无比的特斯拉抢去了销量冠军的位置,但是却依旧占据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超过10%的份额。

    特斯拉与尉来是全球唯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份额超过10%的企业,且尉来是在北美市场销量为零的基础上,含金量还是很足的。

    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两大最为核心的领域,尉来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整个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有史以来最为红火的一年,也可能是史上最为火爆的一年,今后不可能再出现如2021年这般的盛况了。

    不仅仅只是销量上的大爆发,资本层面以及政策层面上,对于新能源产业都十分的友好,资本层面上,今年新能源方面的投资,全球范围内高达7550亿美刀。

    其中电动汽车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约为2730亿美刀,资本狂热的同时也伴随着政策的支持,多数国内的消费者认为电动汽车只是我们国家在搞。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包括欧美以及东南亚,中东等地对于新能源汽车都十分的友好,这其中以欧洲地区的补贴最为丰厚,只因在近几年里,环保正确是一个全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后续造成只有我们在玩电动汽车的印象,除了媒体刻意营造之外,最大的原因其实还是欧美在大量补贴的背景下,也就只诞生了一个拿得出手的企业而已。

    不像我们这边,可以说是全面开花。

    新能源产业的火热,反应在特斯拉以及马斯克本人身上最为明显,也是最为耀眼的,以沪市超级工厂带动起来的全球几大超级工厂产能大爆发,让特斯拉再无产能之忧,反应在财报上也是极为出色。

    全年特斯拉有50亿美刀的自由流动现金,连续十个季度盈利,单车成本更是下降至3.5万美刀,毛利率一度高达30%以上,让马斯克在股东大会上放出豪言至2030年,特斯拉的年销量预期将是2000万辆。

    2000万辆的销量,是2020年全球25%的市场份额,是我们国家77%的市场份额,可以看得出马斯克得有多得意。

    十月份,特斯拉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10月25日当日特斯拉股价大涨12.66%,总市值突破万亿美刀,至11月4日,特斯拉的市值更是飙升至1.235万亿美刀,创下了汽车行业的纪录。

    马斯克本人的财富更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飙升超过了1200亿美刀。

    虽然也经历了年初刹车门那样的维权事件,对特斯拉的形象有一定的打击,但依旧不影响本就人气很高的马斯克成为全球最靓的仔。

    从超级工厂,到FSD测试扩展,到储能业务的增长,再到充电网络的扩张,特斯拉的发展速度在华尔街资本的推动之下可以说是没有哪一家企业能比的。

    尉来的速度也很快,市值超过1.3万亿,逼近招商银行位列A股第六,但A股比起美股而言,影响力终究是差了那么点儿,同是首富的檀锦程也相对要低调很多。

    在财富与行业地位双双登顶之后,无论是谁都难以避免心理上出现变化,包括檀锦程也是如此,反应在情绪不稳定的马斯克身上就更加的夸张了。

    巅峰带来的狂喜之下也是暗流涌动,从逼捐事件到他的大儿子被忽悠成变性,马斯克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企业经营方面,从前的马斯克多多少少带有一些理想主义的色彩,不过在特斯拉产能与销量持续爆发之际,马斯克明显有向现实主义转型的迹象。

    几次财报会议,面对供应链危机和FSD技术瓶颈,马斯克毫不掩饰的在战略上有了调整,四季度的交付量转向成本控制,要求不再为冲刺季度目标支付加班费。

    内部也开始设计芯片了,推迟了Cybertruck量产计划,与此同时,马斯克也开始重视本地化生产和政策的合规,在应对欧盟以及我们这边的数据隐私法规方面,表现都没有那么抗拒了。

    更加现实的马斯克,显然比带着理想主义的马斯克要更为的可怕,竞争力也更强,一招反垄断诉讼,看似不讲道理,但却是杀招重重。

    眼下尉来在欧洲地区第一要务就是应对官司,不过在应对官司的同时,尉来也没有坐以待毙,同样向欧洲法庭对特斯拉提起了诉讼。

    12月20日,尉来同样对特斯拉提起了反垄断调查诉讼,在这个基础上,尉来还加上了一条不正当竞争的诉讼,这一场关于充电标准之争,开始进入到下一阶段。

    一家北美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一家东方市场最高的汽车公司,在欧洲这边打起了反垄断官司,想想还真是挺有意思的。

    “特斯拉在2021年一往无前,但是也不是一点隐患都没有的。”

    被抢去了销量冠军的尉来,在下半年火力全开,先是通过星河P1喊出了油电同价的口号,这可不是简单的一个口号而已,而是能够引起行业地震的一次变革。

    尉来与BYD同时带着默契的降价,通过混合动力技术把价格拉低至同级别燃油车相当,彻底打破了合资品牌在A级车市场的垄断地位。

    九月份之后的汽车市场,因为星河P1的加入,可以说是相当的惨烈,为了应对星河P1以及BYD秦等等车型的冲击,以大众,丰田为首的合资品牌不得不被迫调整价格策略。

    降价求生成了合资品牌唯一的退路,从前高高在上的BBA,也不得不放下身价,现在的竞争虽然还局限于ZG地区,但尉来的战略可是一直都没有掩饰欧洲市场的。

    尉来随时可以把油电同价的战略推进到欧洲市场,油电同价带来的可不仅仅只是把电车的价格给拉下来,而是能够引起一场行业革命,改写全球竞争格局的一项变革。

    东方的两家企业,一家喊出油电同价的口号,另外一家很是默契的跟进,首先倒霉的就是传统燃油车行业,但是对于特斯拉的影响也是非常的大。

    上半年马斯克,拔剑四顾无敌手,而下半年尉来率先挑起的行业变革,不仅仅只是一场价格战,更是一场技术,产业和认知的革命。

    十万元级别的智能汽车,打破了纯电车型的天花板,改写了竞争规则,从长期战略来看,尉来已经构建起混动加纯电加储能的生态闭环,包括开放充电桩也是如此。

    而特斯拉虽然风光无限,但主要业务还是依赖于汽车,若是特斯拉没有实现电池成本的下降,或者无法在国内推出20万地以下的车型,其全球市场份额就可能会被尉来一步步的蚕食。

    而对于特斯拉来说,还远不止尉来掌握了混合动力技术这么简单,摆在特斯拉前面的还有星途S01的爆火,这是一款在国内影响力巨大的纯电车型,而他的售价还拉到了20万元以下。

    星途S01的成本早已经被各大车企所解析了,毛利率也是透明了,从毛利率来看,星途S01还有降价空间,眼下由于热卖加上新车上市,星途S01除了一些基础的优惠政策之外,在价格上并没有任何的优惠。

    但是依旧挡不住它的销量,包括特斯拉在内的纯电车企在应对星途S01的冲击之时,就显得很是被动,降价吧,优惠幅度小了没什么优势。

    不降又不行,但是同时还得防着星途S01的降价,除了倒逼其他车企快速推出同等配置,同类价格车型之外,现有的车型他们想不到太好的促销手段。

    特斯拉就更加的两难了,一直以来特斯拉定位的都是高端,虽然在大促之下依旧能够保证销量,但是在FSD技术瓶颈没有解决之前,L3级别以上的智能辅助驾驶暂无推广进展的情况下,未来的毛豆3与毛豆Y用户未必不会倒向星途S01。

    除去品牌力之外,同样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一辆车只需要10万元至15万元,而另一辆则需要20万元以上,消费者会怎么选择,马斯克真的不敢去赌。

    在特斯拉ZG这边,针对于毛豆3以及毛豆Y的一次大规模降价,其实已经在计划当中,在尉来与特斯拉的这一波竞争当中,特斯拉ZG已经计划于元旦期间开启大促。

    从进口版到国产化,特斯拉两款热卖车型毛豆3以及毛豆Y在国内其实已经经历过多轮降价了,但那一切都是建立在特斯拉主动战略的调整之上,这一次的降价更多的是被动型的。

    被动式的降价,也就意味着利润的下滑,这也是进入十二月份以来特斯拉股价波动明显,尉来在欧洲提前反诉讼的前一周,特斯拉单周下跌超过8%。

    资本市场上,已经意识到了尉来对于特斯拉的威胁,特斯拉并非如马斯克所言的那般不可战胜。

    尉来通过技术鱼池式的竞争,通过大量授权欧洲以及北美车企使用他们的闪充技术,正在从产品输出转向标准制定,这是对特斯拉最根本的威胁。

    反之尉来,虽然最近也受到了特斯拉的阻击,同样身背官司,但股价的表现却是要远好于特斯拉,除了技术护城河已经初步确立之外,最为根本的就是尉来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定价权。

    “大多数的行业都避免不了价格战,但是价格战怎么打,也要看企业实力,是被动式跟进,还是主动发起,这个非常的关键。”

    十二月即将过去,尉来除了要应对海外市场的官司之外,最为关键的还是冲刺年底的销量,今年是特斯拉风光的一年,但又何尝不是尉来风光的一年。

    “目前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我们已经拿到了国内电动汽车一定的定价权,这个对于国产汽车来说非常的关键。”

    当年的智能手机之争,苹果为什么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就是除了产品力之外,苹果掌握着智能手机市场上的定价权,其他品牌出新机都需要看苹果的眼色。

    定价高于苹果,你就卖不动,同类配置如果太便宜了,又会被消费者质疑,这在竞争当中很是被动的。

    汽车行业里也是如此,燃油车时代由合资品牌把持着定价权,从2019年开始,特斯拉在国产毛豆3上的价格一路下探,一次次主动式的降价,改变了特斯拉,也改变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定价规则。

    友商们在发布新车之时,会对标毛豆3,当毛豆3降价之时,其他车型就得被迫跟进,甚至于还未发布的新车都需要个性规则。

    新能源汽车市场看似如火如荼,本质上定价权还是在外资品牌的手里,尉来前期更多的其实也是扮演着跟随的角色,在价格上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

    从ET5在欧洲地区的首发价格开始,尉来就开始尝试着掌握一定的定价权,第一次在配置以及价格上挑战特斯拉,虽然远未有毛豆3那样的影响力,但ET5卖得很不错,这也给了尉来全体信心。

    星途S01的出现,是尉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掌握了纯电领域的定价权,当尉来能够把成熟的L2智能辅助驾驶体系以及纯电汽车的成本降下来,把纯电汽车的售价打到哪怕是没有任何补贴,大部分消费者也都能够接受的程度。

    这就说明尉来已经

    “从锂矿到电池再到整车,全产业链的闭环,让我们能够在成本上与特斯拉一较高下,我们要做的就是拿下从来不属于我们的定价权,让新能源汽车真正的属于我们。”

    “手机行业里我们自己人能够做到,汽车行业我们同样也能够做到。”

    多年的努力发展,不是没有结果的,菊花,小米等等企业已经能够做到掌握自己的定价权了,尤其是菊花,在高端手机方面的定价已经无需再看苹果的脸色了,虽然依旧还会被对比,但那也只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并不会如从前那样,一旦售价超过苹果就会卖不动。

    小米手机这些年也在朝高端化做努力,虽然说短期之内他们的品牌形象还很难改变,但高端旗舰机型的售价的的确确是提了上来,并且对于销量也没有太大的影响,这说明他们做得还是很成功的。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第一款小米汽车是不可能便宜的,立志高端化的小米,对于汽车业务的需求其实是要先胜于菊花的,他们好不容易努力了多年,怎么可能生产出一款便宜的汽车来摧毁这些年的努力。

    雷布斯在互联网上玩的那套把戏,其实就是一点点拉高消费者的预期,把价格与尉来还有特斯拉对比,也是想树立小米的高端形象。

    手机产业是如此,汽车产业里,尉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一点点拿回属于我们的自己的产业定价权,当一个行业,本土的企业掌握不了定价权,也就谈不上所谓的发展。

    一切的繁荣也只能是假象,就像是燃油车时代我们只能做中低端车型一样。

    尉来目前爆款的车型不少,但真正说到有市场地位的车型,目前为止仅仅只有两款,一款是增程式的L1,冰箱电视大沙发的调侃背后是尉来L1把BBA的销量给打了下来。

    同时也确定了自己在增程式市场的地位,想玩增程式,就得盯着尉来L1以及尉来L系列的新款或者是改版车型,哪怕是强如菊花,在目前也是如此,他们不敢在价格上正面挑战尉来L1。

    尉来L1全年的交付量超过了九万辆,仅仅这一款车型就给尉来带来了超过260亿元的营收,在2021的汽车市场,L1就是汽车工业史上的经典案例。

    而除了L1之外,另外一款市场地位明显的车型就星途S01了,从四月份开始交付以来,四个月五万辆下线,六个月十万辆下线,三个季度的交付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2万辆以上。

    用自媒体的调侃来说,星途S01明年的销量预期还是有些保守了,2022年的星途S01,完全有能力冲击全年20万辆的销量,如果尉来再搭配上一些优惠,例如说小幅度降价的话,那20万销量都显得有些保守了。

    一款大众车型,上市的第一年就能大爆,背后的逻辑不仅仅表面那么的简单,从定价,到背后的产业链,到产能,都说明了尉来已经有了极大的底气。

    毛豆3上市受到追捧又如何,产能跟不上都差点给特斯拉给整倒闭了,当一款车型大爆,还能够按时交付,是一家公司的车企背后的硬实力。

    走量的车型,尉来已经能够做到把交付周期控制在一至四周,也就是一个月之内,高端与定制车型也能够控制在两至八周,在欧洲地区的交付周期也能够控制在最多不超过八周。

    而一些量大的订购,例如说埃安系列网约车,在产业链受阻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到不超过半年,用檀锦程在接受采访时所言那样,在交付周期方面,尉来领先于同行至少两年。

    在销量上,BYD追赶得很快,但是在交付周期上BYD差尉来太多了,尤其是在年底时期,长安工厂生产受阻,让BYD一些热门车型的交期甚至延长到了半年之久。

    至于其他一些包括合资,新势力品牌的“期车”,就不需要提了,一场又一场的发布会,热度搞得一次比一次高,但是说到车子什么时候交付就装哑巴。

    星途S01是尉来全面实力的一种体现,也是尉来产业链完成整合的一大标志,正是在这种实力之下,尉来敢于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

    特斯拉以及马斯克显然也明白这点,国内市场他们暂时除了提升品质以及降价促销之外,没有太好的办法,但是在欧洲市场他们必须全力阻击尉来。

    通过星途S01,尉来拿到了在大众市场上的定价权,通过尉来L1,增程式的定价权掌握在尉来手里,而星河P1则是尉来在混合动力市场上的一种尝试。

    2022年1月1日,特斯拉官宣下调在ZG地区的毛豆3以及毛豆Y价格,其中毛豆3后驱版本的价格下调1.4万元,高性能版本降价1.8万元,调整后起售价下调为26.59万元,而标准续航版的价格已经在之前下调至23.59万元了。

    至于说毛豆Y,售价幅度更大,后驱版本下调2.8万元,四驱版降价3.7万元,起售价下调为28.89万元起,这一调整比特斯拉内部战略足足提前了十个月。

    尉来的反诉,两款热卖车型的大幅调价,在资本市场的得到的回应就是特斯拉股价连续四个交易日大跌下挫14.4%,市值蒸发 1273亿美刀。

    “特斯拉的高估值,需要重新审视了。”

    国内这边,尉来集团CEO李响,针对特斯拉连续四个交易日的大跌,在微博上做出了回应,反垄断的调查是尉来不愿意面对的,而如果说马斯克最不愿意面对的,应该就是特斯拉股价的下挫。

    2022年的开年,双方就毫无保留,你来我往,火力全开。(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2003:从外贸开始不错,请把《2003:从外贸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2003:从外贸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