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太热闹了。
檀老板最近这段时间刷某音的频率明显高了很多,偶尔还忍不住在自己的评论区里回复几条评论,甚至说还会跑到别的车企老板评论区去逛逛,点个赞什么的。
仅仅一个月,由雷布斯带起的流量旋风,让车企的老板以及掌门人是彻底坐不住了,除了长城老魏之外,如长安,广汽等大集团的董事长,总经理纷纷开通账号以及发布视频,来提高品牌的曝光率。
“这些都是以燃油车为主的车企,当所有流量都导向新能源汽车之时,燃油车厂商就有些坐不住了。”
坐不住也正常,当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40%以上,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逼近60%的情况下,这些燃油车时代的传统巨头们市场份额却是一天不如一天。
如果再不改变,就真的来不及了。
有一说一,新能源的崛起带动的是国产品牌的全面崛起,现如今用户们在对于品牌的选择上,越来越多的开始倾向于国产品牌了,开国产车也不会再有没面子的想法了。
单只是这一点来看,就是产业进步的一个标志,一个大国消费市场,由本国品牌主导是所有市场正常,应有的趋势。
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以及科技企业入场带来的各种夸张宣传,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至少在没有新玩家入场的情况下,旧有的势力为了自己的利益,是不可能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
当格局被打破之后,老有势力们若是不想被市场淘汰,就必须做出改变。
每卖出10辆车,其中就有4辆新能源,而这4辆新能源汽车当中,必有一款尉来的车子,五月份开始,对于尉来而言,好消息频频。
为了支持产业回暖,虽然新能源的补贴退坡了,但政策的组合拳依旧不时的发布,这一次针对汽车产业的政策主要是以汽车以旧换新为核心驱动,四月底细则开始出台,五月份实施。
在以旧换新为核心的政策下,辅以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以及多地发放的消费券,与政策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市场。
“对各地的门店做好审计,消费券不要玩花头,该给车主的优惠就应该发到车主手上。”
消费券这玩意儿檀锦程太清楚了,说是补贴给用户,但实际上各大厂商都通过涨价啊等等方式,变相的吃下了这部分现金,这其中以手机行业尤为明显,他们在宣传之时公然把国补当成是自己对用户的优惠。
在发布会上公然的把国补之后的价格计算进去,吃相无比的难看。
“好的,我会让审计部门盯着的。”
从2023年开始,曾纪祥开始在甬城办公,除了出任尉来科技CEO之外,他还兼任尉来内部反腐部门的负责人,负责内部监察事务。
檀锦程的私人助理,游离在尉来整体体系边缘的曾纪祥,是最为合适的,也是他立威,为将来回归集团总部做准备的步骤,除了曾纪祥之外,檀锦程还安排了黎耀辉做辅助。
这两人都是值得他信任的,用来监察内部是再合适不过的,尤其是黎耀辉,他的出身以及檀锦程司机的职务,让他能够接受到很多外人接触不到的东西。
企业家的贴身司机,并非只是传统意义上仅仅只负责开车的岗位,要懂的东西很多,除了全面的安全事务之外,其他一些业务就要看企业家本人的态度。
如帮忙处理私人事务,协助处理公司事务等等,正常来说,黎耀辉现在出去当个中层管理,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公司变得大了,多数的部门檀锦程已经管不到了,自打雷布斯喊出今年把小米的智能驾驶系统提升至第一阵营之后,他就有些警惕,开始慢慢的梳理公司内部事务。
汽车产业链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想要保持完全的纯洁显然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能太过分,这几年尉来销量爆增,内部多多少少又膨胀起来了,问题也多了起来。
“咱们的体量大,利润也不错,确实是没有必要做这种掉份儿的事。”
黎耀辉也认同这点,农村出身,当过BING,退下来之后又直接到檀锦程这边来了,之后接触的人说多也多,说少也少,已经算老登行列的黎耀辉,虽然见识很多,但相对其他高管来说,要“纯洁”很多。
他对老板比较欣赏的一点就是能随时考虑到普通用户的心理,企业以赚钱为主,但大型企业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必须的,该赚的钱要赚,但是不该赚的钱就不能赚。
营商环境在变化,但确确实实有不少企业都在这么做,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只是冲着利润去的。
“没毛病,咱们刚刚分了红,这时候再吃国补,那多多少少会被竞争对手攻击。”
刚刚过去的四月份,尉来完成了2023年度财年的分红方案,每10股派发46.57元,所有手握股票的管理层都拿到了大笔的分红,从几十万到过亿不等。
一个个的,心情舒畅了,以尉来这种赚钱以及分红的能力,他们确实没有必要去关注股价的走势,也没有必要急着套现。
新能源产业链在2020年至2021年创造了市值巅峰,但是从2022年之后,A股就步入熊市阶段,到现在还是如此,新能源的热潮也退了很多。
其实以尉来如今的营收以及净利润,真给个30到40倍的PE,三万亿的估值都不过分,但是A股就是这么奇葩,当处于熊市阶段,市场是根本不管你低估不低估的。
有那么一句话,熊市里的估值是不能用常理去推敲的,哪怕一家上市公司达到了合理的估值,在熊市阶段它依旧有在此基础上腰斩的可能。
而一些垃圾股票,可能因为某一个传闻,甚至是因为上市公司的名字,就连续走出逆市上涨的行情,尉来现在的估值普遍普通都觉得不高,但谁都不想再压压。
这就是熊市,就如同房价,车价下跌之时,谁都想再等等一样。
好在A股这种熊市的格局,应该会有所改变了,二月份上证指数跌至2635点位,是继2019年以来的最低点,政策上也有向股市倾斜的成分,大概率变一变的时机也快到了。
正常情况下,当A股交易陷入到全面低谷,指数连续创新低之际,就会有一个修复的过程,而以目前的经济形势,也确实需要一些刺激。
尉来市值进入到修复期,回归正常估值,也是不远了。
“这一次的大政策对我们是有利的,我们要好好利用起来,不能因为自己的贪婪错过了这个机会。”
尉来年初制定的15亿元用户回馈计划是持续一整年的,这里面充分考虑到了用户凑齐资金的时间,也分摊了尉来在产能上的压力。
这个用户回馈计划,其实本质上也是以旧换新,部分用户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可能不愿意换车,这就需要外部刺激,企业自身的以旧换新,再搭配上国补的以旧换新,还不吃用户的,那这销量还不是妥妥的。
这么做倒也不全是站在用户角度来考虑,也有与目前的环境有关,小米SU7为电动汽车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争议。
且不提小米与菊花粉丝之间的恩恩怨怨,单就是一家新入行的新手,上来就拿到了如此大的订单量,一天预售出去的量一年的产能都干不完,这换了谁不眼红啊。
新势力们苦苦支撑,一年也就干个十多万辆的销量,小米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把今年的产能全部排满了,按照雷布斯对外透露的信息,小米工厂已经开始两班倒,尽一切可能提升产能。
其评论区催着交车的评论数量,直逼去年尉来星愿上市时的情景,雷布斯也玩了一套当初檀锦程去工厂“拧螺丝”的把戏,虽然是第二次看到,但网友们依旧是喜感十足。
按照小米的产能,六月份他们的交付量就可以提升至一万辆以上了,最保守的估计,小米今年的交付量至少都是在十万辆以上,产能允许的情况下,小米今年的交付量将达到12万辆以上。
这是什么水平?
去年新势力排名第一的闻界,年交付量也只有16万辆,小米只用了九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赶上一线新势力的交付水平了,这速度快得让人瞠目结舌。
关键是小米的交付量还并非他们真实的订单数量,这就让人更是眼红了。
五月份开始,随着雷布斯直播驾驶SU7被恶意别车开始,车圈的互怼行为呈现出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一如檀锦程所料,当这两家车企处于同一赛道时,那这个赛道就会显得异常的热闹。
尉来也难免受到波及,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切都要特别的小心,不能被竞争对手抓住把柄。
“相比起余总,老雷的宣传要更加让我担忧一些。”
曾几何时,檀锦程一直是比较欣赏雷布斯的,他在手机市场里的一系列动作,把一家看似很LOW的企业,改造成生态互联的产业链典范,设计上也能够让人耳目一新。
然而,手机与汽车的属性是真的不一样,手机夸张点的营销方式其实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这玩意儿几千块钱,大部分人都是能够承受的。
以现在的科技水平,哪怕与宣传不符,也不至于不能使用,最多就是体验感差了点,更加不会对安全造成太大的影响。
而汽车则不一样,这玩意儿是真的会出人命的。
从正式亮相以来,为了拉高预期,为最终“亲民”定价制造巨大反差,其各种夸张的言论更胜在其主管手机行业之时,什么亏本卖车,发布会上脱口而出的MAX版本200万之内没对手,虽有找补,但也足见其心态的变化。
智驾系统就不说了,其在某音里发布的什么高空丢西瓜,200码急刹之类的着急让他们这些懂行的有些无语。
大嘴虽然也搞出一些从深城回老家,全程一千多公里智驾接管,可以睡觉的抽象事件,但整体来说除了遥遥领先,吹牛逼让人反感之外,倒也不算特别离谱。
更何况菊花是真有东西的,大嘴吹牛的背后是菊花科技力的支撑。
这么玩下去迟早是会出事的。
“我们最近不要过多的宣传自己的智驾方案,在用户提车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尽一切可能的提醒用户,做好用户的培训,尽一切可能与他们那些夸大宣传做切割。”
看似热闹的互怼与夸大宣传,实际上反映了当前国内汽车市场几个深层次的变革与焦虑。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40%了,再提升的空间其实已经不大了,新能源汽车本质上已经从蓝海市场变成了红海市场,从增量竞争变成了存量竞争。
为了份额,不仅仅在产品,价格上卷,就是在舆论上也需要短兵相接。
新旧理念的冲空,营销模式的变革,生存焦虑与转型阵痛都是行业互怼的基础,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车企之间的口水战也提供了更多的谈资,甚至这种口水战可能让企业在竞争中推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让消费者能够从中获益。
“确实是变化太大了,老板这是要让我们回归产品力本身吧?”
SU7发布之后,尤其是订单爆了之后,李响这种营销能手,能够明显感觉到当前舆论市场一个大转弯式的变化,骂人互怼,甚至在发布会上直接点名的言论陡然上升。
尉来这个月也受到了一些若有若无的攻击,公关部门也需要时刻注意市场言论,如今要说尉来哪个部门最紧张,那一定是身为公关部门经理周傲主管的公关团队。
你不惹别人,不代表别人不惹你,尤其是以断崖式领先其他车企的龙头企业,从始至终都是市场的焦点。
檀锦程点了点头:“是的,我们要向特斯拉学习,尽可能的做到隐身。”
现在真是有点羡慕特斯拉了,整个中文互联网上,关于特斯拉的负面新闻,像是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了一样,这会儿吃瓜群众也没人提了,打嘴炮的高管们也不再理他了。
真真就是闷声发大财了。
“嘿嘿,我们的话多少有些不太可能,我们的目标太大了,尤其现在吵的都是国产品牌,不过尽量吧,当然这事儿也得法务部配合一下我们。”
周傲嘿嘿一笑,舆论环境的变化,周傲成了互联网名人,他还挺享受这种感觉的。
“嗯,你去跟法务部门配合你们吧,我会跟他们那边打招呼的。”
对于车企而言,专注于提升产品体验,诚心对待用户,要远比隔空喊话更重要,对于消费者,在吃瓜的同时,回归产品本身,做出最符合自己需求的选择,才是明智之举。
但是这只是理想状态,没有哪家企业或者消费者能做到无视舆论。
尉来卷入其中,但同时檀锦程也希望尉来能够从中脱身,专注于产品力的提升,认认真真的造车以及服务于消费者。
按照檀锦程对于新能源市场最终50%至60%之间的市场渗透率来计算,当前市场增量空间已经很小了,在增长空间很小的情况下,尉来想要保持自己的优势,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按照内部的规划以及预测,至2026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会超过50%,占据主导地位,在尉来占据优势的纯电汽车领域,半固态电池车型的覆盖率大致上可以提升至40%。
续航能力普遍达到600公里至800公里,超充实现10分钟补能续解续航与补能焦虑的地步,如同加油那般。
混合动力车型,更加关注的是馈电油耗,百公里5升的馈电油耗是尉来的技术目标,也是悦驰汽车转型的跳板,只要将馈电油耗降下去,也就不存在什么技术路线之争了。
而智能驾驶方面,按照目前这种夸大宣传,乱象越来越严重的情况预测,立法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因此L3甚至L4的商用,必须要加快速度。
未来某一天,当完成立法之后,尉来可以光明正大的打出L3级自动驾驶,而不需要用某些所谓的L2.999来玩擦边,那才是真正的第一阵营。
这才是真正的实力。
在市场与竞争方面,价格战虽然打了快两年了,但今后只会越来越理性,纯粹的价格战并不能带来绝对的增量,反而会让真正的消费者处于观望状态。
想要提升增长率,技术,生态和用户体验才是最重要的,而海外出口的提升则是关键一环,在海外人家可不会惯着你,任何夸张式的宣传,带来的后果可能就是数千万美刀的罚款。
新能源主导,技术驱动,理性竞争是尉来内部对今年两到三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认真,眼下这种混乱的情况,尉来必须尽最大可能跳出来,沉下心来求发展。
“好,那我这就下去安排。”
5月20日,尉来集团董事长檀锦程对内发布全员邮件,正式对内制定了“新能源主导,技术驱动,理性竞争”的全员战略,要求全公司在这个基础上应对接下来的市场竞争。
全员邮件的内容很多,其中关于加大三电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子电气架构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坚持多条技术路线并行,积极探索绿色甲醇等替代燃料路线,以确保技术领先性和市场适应性。
集中力量攻坚超快充,固态电池,大算力芯片,AI大模型上车等下一代关键技术,力争实现突破性进展。
在理性市场竞争的前提下,檀锦程对研发团队以及营销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供应商以及各部门的同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份全员内部邮件,只用一天就出现在互联网上,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有好事的吃瓜群众,把檀锦程这份内部邮件称之为“甬城宣言。”
加大研发投入,重视下一代技术,代表着尉来对今后的展望,而理性竞争则包括尉来不会主动卷入舆情,同时也不会无续的降价,做出份额透支的事儿。
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导就很好理解了,这代表着尉来今后在产品规划以及用户体验上,都会倾向于新能源汽车。
“当其他车企还在忙着打口水战之时,尉来已经在关注未来了。”
全员邮件当中,好几次提起2026年这个字眼,从中也可以看出尉来的自信,也确实如此,尉来除了一月份与二月份整体销量不足20万之外,从三月份开始销量就上升明显。
这几年的市场,对于尉来而言,从来就没有淡季一说,拿具体车型来说, L系列在增程式里保持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同样走高端的E系列,虽然做不到L系列这样的绝对主导,但整体车型销量相当的平均。
没有爆款,但每一款都是及格甚至优秀作品,整个系列如同六边形战士一样,让人找不到缺点,这就很霸道了。
而走量的星途系列,尤其是一直占据着全品牌销冠的星愿系列,更是让包括BYD在内的所有A0级轿车甚至是A级轿车感到绝望。
按照他们的内部体验以及分拆车体得出来的结论,这款发布于2023年的车型,哪怕是到了2025年,不换代的情况下都能够处于纯电一线地位。
限时6.58万元的起售价早就结束了,但是回归6.98万元起售价的星愿,依旧是非常的好卖。
作为全品类销冠,星途星愿在今年一至四月份,拿下了超过16.5万辆的累计销量,三月份销量更是突破五万辆,自正式交付开始,星愿在短短13个月的时间里,总交付量已经突破38万辆了。
以领先两年以上的技术优势,碾压了整个A0级轿车市场。
这么说吧,截止目前为止, A0级轿车市场,除了改款的五菱缤果之外,五个月的时间仅有江淮一款新车发布,而今年全年这一赛道的新车计划,后续也仅有吉利一家。
当一个赛道,一年的新车发布计划只有区区三款,这还不能说明其中的优势吗?
“这才叫真正的遥遥领先!”(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