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振东,甚至对整个世界来说,这个儿童节大礼包都足够的大。
现在的情况,是高振东把光刻制程已经推到了当前乃至一定时间之内的极致,但是IT相关的半导体工艺本身,却还有一定的空间。
而这个儿童节礼包,一举将这个最基础的半导体工艺推到了极致。
剩下的事情,就是安排具体落实的事情了,十二机部的同志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好在C6132总体来说现在还够用,高振东得按照轻重缓急一项一项的来安排,要不然估计十二机部的同志恐怕会消化不良。
好在这个事情急也不急在这一时,他压住兴奋,将整套材料小心收好,到CMOS为止,基本上在可以预见的时间之内,计算机相关的半导体技术是到头了,再想往前推,也没什么意义,别的跟不上。
不如把目光放到别的一些地方,均衡发展才是要务。
机加车间的同志果然没让高振东失望,下午下班之前,他们就带着十来个四四方方的塑料盒子过来了,盒子上仿佛还带着模具里的余温。
“高总,搞好了,你试试看。”
此时,高振东的打印机,正嘎吱嘎吱的往外吐着纸。
高振东接过这些看起来六面都是一个颜色的方盒子,熟练的拧动了几下,老师傅就是老师傅,从模具出来,经过他们精修,转动极为丝滑,高振东甚至玩了一把最基础的单手拧的花活儿,毫无阻滞感。
——魔方!
这个原本发明于10年后,风靡世界的儿童玩具,被高振东给顺手就弄了出来。
“嗯,很好很好,就是这个效果,哈哈哈。”高振东拿在手里,兴奋不已,仿佛回到了童年。
他顺手把打印机里吐出来的纸抽了几张递给老工人们:“这些,是这个玩具的公式,要不然刚接手的小朋友,恐怕不见得能玩得出来。要是老是没结果,估计孩子们就没兴趣了。你们带回去,和魔方一起给小朋友。”
“高总工,这东西叫魔方?”
“对,魔方!”高振东毫不犹豫就把上辈子的名字给用了,实际上魔方的原名并不是这个,“魔方”这个翻译,算是我们翻译工作中信达雅的结果,我们在翻译上面,还是太给老外面子了,就好像“大漂亮”被美化成“大而美”一样。
没错,高振东上辈子玩魔方,是个不折不扣的“公式党”,属于魔方鄙视链的最底层,大概就比不能复原的那些稍微好一点点的程度。
“好的好的,太谢谢你了高总。那个那个……我们能带去复印吗?”
高振东点点头:“可以啊,随便复印。这个没限制的。”
老师傅笑道:“是这样的,我们到厂办办知识产权手续的时候,郑厂长也在,听我们说清楚情况之后,非常感兴趣,要我们多做一点,争取全分厂,家里有小孩的同志今天要人手一个,好在模具出来之后,生产特别快,现在我们机加车间的小年轻们都还在车间里给这东西打螺丝呢。只是当时不知道还有公式这东西,我们想着如果来得及的话,得赶紧给同志们配上。”
高振东一听乐了,诶,要说行政工作,还得是郑良枢,这事儿自己就想不到,他却是有这种天然的敏感。
嗯,这个安排不错,让厂里的职工子弟都能感受到儿童节的快乐。
魔方这东西虽然要动点脑筋,但是恰好在小朋友能接受的范围内,相比起来,只要不是发卷子就好嘛,高振东心里颇有些“歹毒”的想着。
一回到家,高振东像是献宝一样,从包里拿出三个魔方,背在身后,鬼鬼祟祟的摸到娘仨旁边,神神秘秘的对娄晓娥道:“你猜我给你们带什么好东西回来了?”
娄晓娥带着一点期盼的眼神:“不知道,反正不是好吃的。”
她知道高振东从来没有往家里带什么好吃的的习惯,就连时不时有天南海北的同志们送来的各地特产,都是人家送的,不是高振东自己带的。毕竟高振东这货吃好吃的没问题,要做好吃的那就完全不是他擅长的。
“好玩儿的!哈哈!”高振东把手从背后拿出来,在娄晓娥的眼前晃了晃。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是娄晓娥看着高振东手上这几个花花绿绿的塑料方块,觉得还挺好看的。
“我看看,怎么玩儿的?”她接过来在手上翻来翻去,不得要领。
“对,爸爸爸爸,怎么玩的?”言之和不预也一人手上拿了一个,像妈妈一样翻来翻去的看。
高振东接过娄晓娥手上的那个,笑道:“这么玩儿的!”
虽然只是简单的打乱,但是在大大小小三个“孩子”眼里,觉得新奇无比,尤其是言之不预两姐弟,小孩子此时还没有什么逻辑思维,就是觉得这个方块块花花绿绿的挺好看,而且上面的图案还能变来变去。
实在是太好玩儿了.jpg。
娄晓娥也觉得好玩,当然她的想法自然是比两个小朋友要来得深入:“这个是要复原六面同色是吧?”
高振东点点头,其实魔方的玩法不只是复原六面同色,不过这是最基本、最经典的玩法。
娄晓娥马上就来了兴趣,带着两个小的在那里拧得不亦乐乎,连饭都忘记做了。
高振东没有打扰她,而是熟悉的跑去下了几碗面条,加上榨菜肉末哨子,再煎几个鸡蛋一碗里放一个,别提有多香了。
这也是高振东为数不多还算是拿手的饭食,其他的大概就只能算是弄熟。
就这在日后简单无比的榨菜肉末鸡蛋面条,在这年头是有资格用来过节的。
“来来来,吃饭吃饭。”高振东笑道。
“别急别急,我再想想!”娄晓娥还没复原,和魔方杠上了。这一点都不奇怪,只要不是天才,就在刚拿着打乱的魔方这一小会儿,想要搞清楚怎么复原是很难的。
高振东神神秘秘的道:“先吃饭先吃饭,孩子过节呢。你要是乖乖吃饭,那吃完饭我就告诉你怎么复原这个东西。”
娄晓娥气哼哼的放下魔方:“我知道,肯定是有什么规律是吧?不要,按照规律就好像作弊一样,没意思,我自己慢慢琢磨,总能把它解出来的。吃饭吃饭。”
当妈的还是心疼孩子,先吃饭吧。
“我拿回来了不少,回头你给院子里的小孩子们分分,对了,大老王那儿,你别忘了也给拿两个过去。”
小梅正是玩这个的年纪,王成言比言之不预要大,也能玩了。
“嗯,好嘞。这事儿交给我,你放心!”娄晓娥一边往嘴里扒拉面条,眼睛还一边盯着依然五颜六色的魔方。
——
京城钢铁厂,范厂长看着面前彻底熄灭冷却的转炉,意犹未尽。
“你们确定这炉子不能再用了?”
“确定,范厂长,已经很好了,该上的手段也都全上了,再继续用下去,对钢材质量、安全生产都会带来隐患。”京钢厂总工笑道。
对于总工和技术处同志们的结论,范厂长还是相信的。
“嗯,看来就只能止步于此了,哈哈哈哈。”前半句听起来仿佛是在遗憾,但是后面一连串的笑声出卖了他,他哪儿是在遗憾,分明就在高兴!
“止步于此”是否遗憾,要看到底这个“止步”之前,到底走了多久。
“高总工的路子,就是好啊,把他教给我们的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之后,我们也是万万没想到这个炉子的炉龄居然这么长!而且还有改进的余地和空间。”京钢厂总工看着生产记录表上的数据,啧啧称奇。
对于他们来说,既是试验,也是生产,生产数据就是试验数据。
“嗯,这样,你们组织厂里的笔杆子,写个材料,报到部里面去。这个好消息,必须要让部里尽快掌握,也方便部里做推广决策嘛!”范厂长喜不自胜。
“那顶底复吹和负能量炼钢的事情?”京钢厂手上,因为高振东而在进行的试验可不止一个。
“那两个个还没出最终的结果,等等嘛,不急。高总工不是说了嘛,这是两个课题,各报各的!”范厂长笑道。
顶底复吹、负能量炼钢是需要对设备乃至设备环境进行大改的,一时半会儿还搞不完。
别说那两个了,就连这个看起来应该是很快就搞完的高炉炉龄改造试验,都因为高总工那些新技术而带来的无比坚挺的炉龄,把整个试验拖到了京钢厂同志想象不到的长!
不过这种意外,却是京钢厂的同志们所期盼的,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嘛。
十七机部,领导办公室。
十七机部领导听着总工的汇报,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
“多少?你再说一遍?”
“京钢厂的同志采用了高振东同志的建议,对京钢厂的二号转炉进行了改造,经过试验,二号转炉的炉龄达到了1983炉!远超国际先进水平!”
总工喜气洋洋的又说了一遍,他理解领导的反应,换成是他自己,在刚接到喜报的时候也是差不多的样子。
“国际先进水平,我记得应该是800炉上下吧?你核实过没有?不是我不相信同志啊,实在是这个水平有点……你知道的。”十七机部领导依然不敢相信。
要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他是相信的,略微超过,有高振东的技术做背书,他也是相信的,可是接近2000炉,这个数据就实在是太惊人了。
“我看过他们传来的全套生产、维护、保养等数据记录,是可信的。而且这里面有振东同志在,不会有什么幺蛾子。”总工笑道。
先抛开是不是伪造不说,仅仅是想伪造一套天衣无缝的生产维护记录,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生产不仅仅是在记录表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炼钢一炉那么简单。
这和他们消耗的能源、原料、矿石,出产的钢产量甚至倾倒的炉渣等等,都必须环环相扣,没那么容易伪造。
而且这里面有高振东杵在里面,京钢厂的同志就算是再想乱放卫星,也绝不会在有高振东参与的课题里面放,众所周知,振东同志参与的课题,从上到下哪一级不是盯得死死的?甚至不止是部委内部,部委外部的有关单位也盯得紧着呢。
几相印证,这个数据,板上钉钉,不会有问题!
领导激动得背着手,在办公室走来走去,嘴里不停的喃喃自语。
“2000炉,2000炉啊!从800到2000,是什么概念?是什么样的突破?振东同志干得漂亮。”
虽然落地是京钢厂的同志在落地,但是领导和总工心里有数,这个事情吧,还得是靠人振东同志,要不然一号炉同样是今年投产,炉龄才200上下。就算是京钢厂的同志吃了仙丹,脑袋突然开窍,这么短的时间仅仅靠他们自己,也绝无可能把炉龄从200提高到近2000!
“1983!1983!可惜,可惜,要是再多17炉多好!”9块9毛9和10块钱,区别还是很大的嘛。
总工听见这话,笑了起来:“领导,人不能太贪心啊……而且这只是初步试验,2000这个数字,不是什么问题的。”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高振东采用的技术原型,炉龄试验结果是2800多炉,这也就是现在的技术环境比十多年后要差不少,而且京钢厂也是第一次上这些技术,很多地方还不完善,否则这个数据还要高不少。
领导也笑了起来:“哈哈哈,是啊,贪心了贪心了,要不得哟。我们还是要按照科学规律来办事情。”
他相信京钢厂的同志,对于上2000的心情比他要急迫得多,既然“只能”到1983,那说明就有必须止步于1983的理由。
而且总工说得对,都到1983了,离2000甚至更高还远么?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又笑着摇了摇头,自己还是贪心啊,从200炉垂直爬升到接近2000炉,自己居然用上了“只能”这个词。
“走,我们去京钢厂看看。把高振东也叫上?”
“嗯,我们去看看,不过高振东同志工作也忙,这种事情是不是就不打扰他了?”叫不叫高振东,高振东都在那里,谁也忽视不了。
“嗯……你说得也有道理。走,我们先去京钢厂看看!”对于高振东,领导也是秉承着“能不打扰就不打扰”的想法,他肩膀上的担子实在是太重了!
正在三分厂工作的高振东不知道,自己无意中达成了一项“无处不在”的成就。
“……通过高委员的指导,我们获得了全新的整套的转炉耐火砖设计,并且加入了溅渣护壁、湿法喷补等新的工艺技术,应用到二号转炉的改进中,取得了极为明显……显著……惊人的效果……”
负责汇报的范厂长,用了好几个词,都觉得差点儿意思,最终勉为其难的选择了“惊人”这个词,此时此刻,他深深的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到底是几个意思。
听取汇报的十七机部领导和总工都笑了起来,他们理解范厂长的感受。
“……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开展高委员要求的顶底复吹、负能量炼钢等新技术的研究,现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效果,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将这些新技术投入到炼钢生产中,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能耗……”
还有新技术,这个汇报听得十七机部两位领导同志一脸的惊喜。
虽然知道这件事情的起因,就是高振东想要在转炉上搞点新花样,而且相关的好几个课题申请也是部里批下去的。但是转炉炉龄改造的成果实在是太过耀眼,让他们下意识的以为,京钢厂曾经报上来的那些以高振东为带头人的课题,都是围绕着转炉炉龄这一件事情。
“好,你们干得漂亮!我们要为你们记一大功!另外,剩下的课题,你们一定要投入全部的努力,尽善尽美,不要浪费了高振东同志的辛勤研究。”
振东同志研究,京钢厂落地,完美!
等到那两个技术也搞好,大宗钢材炼制技术的底子,可就算是彻底夯实了,到时候画面有多美,两位领导同志甚至都想象不出来。
范厂长站起身来:“保证完成任务!”
如果把这些科研任务比作行路,那最高的坎、最深的沟、最硬的石头、最湍急的河流等等,几乎都被高振东同志给征服了,现在留在同志们面前的,是一片标记好了路线的沼泽,有困难,行动不便,但是拦不住同志们前进的脚步。
也许会有人陷入沼泽,也许深一脚浅一脚,也许费时费力,但是最终总能走出去的。
“好,你们有这个信心就好!我们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带着愉快的心情,从京钢厂走出来,领导和总工坐在京城520上,在思考着什么。
“领导,你看这振东同志的位置,是不是动一动?”
“嗯,是要动一动,否则这些成果,我们拿得不安心呐!”(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