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6章 破窗效应(4k)

    虽然知道今天来高总工这里必有收获,已经做了准备,但是没想到高振东给的惊喜这么大个,原本的准备有点儿不够格了。

    这种“小事”,高振东自己当然不知道,但是同志们还是记得很清楚的,有关部门和十二机部已有规定,在类似高振东这类同志手里接资料的时候,先掂量掂量自己肩膀扛得动不。

    而NMOS工艺这玩意,就属于不用评估,一眼大开门的扛不动。

    PMOS已经让1274站到了半导体数字芯片的世界之巅,1274附近的鬼影都多了不少。那在高总工口里能轻松翻几倍乃至上十倍的NMOS,你别管高总工自己有没有看在眼里放在心上,难道1274的同志自己心里还没点数?

    高振东:小玩意,拿走,拿走。

    1274:大家伙,太重,太重。

    高振东对此是没多少感受的:“啊?还有这事儿?”

    1274厂的厂长听着他惊讶的语气,心里想道,那可太有了,在当前世界最高水平基础上乘10,高总工您也太看得起我们这小身板了。

    不过话可不能这么说,万一高总工来句“扛不动?那换个人扛”可就抓瞎了,厂长只是笑道:“您不知道,您的不少成果都在我们厂生产,所以在这方面啊,我们部里最近是大乌龟生了个小乌龟——有了新规定(龟腚),什么级别的成果就得有什么级别的待遇,那是万万不能乱来的。”

    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安全,这还是您的管理学教材里写的呢。

    高振东闻言,点了点头:“这样啊,那需要我们怎么配合?或者是提供什么方便?”

    “倒是没啥,我打个电话就好。”1274厂的厂长笑道。打个电话,该来的力量就会来的。说完,他还怕耽搁高振东的工作:“高总工,我们打了电话就在这里等着,您也不用浪费时间陪着我们了。正好,我们趁这个时间也学习学习。”

    作为接收者,在更强的力量到来之前,他们现在也是不能离开的,而且直到所有接收工作做完之前,他们必须都在,现在是一个人也不能离开。

    所以“不该打听的事情别打听”这话,除了保护秘密之外,其实还能保护普通人,至少让普通人的生活没那么麻烦。

    既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赶紧学习一下新工艺,1274的同志们也很懂得争分夺秒。至于要高振东陪着他们学,他们是不敢的,高总工时间多宝贵啊。

    “不敢”,这是他们的真实感受,这话可不是给高振东送高帽,而是实实在在的,没见高总工其他工作没见拉下,不声不响就把NMOS给搞出来了嘛。让他莫名的多花时间在这种事情上面,哪怕是一分钟,1274的同志都有种在拖国家建设后腿的犯罪感。

    高振东倒也没坚持要陪他们,反正有了PMOS工艺打底,他们学习起NMOS来其实问题不大,同志们又不是傻子,虽然暂时困于理论薄弱可能难以找到新路,但是只要把路指出来,相信同志们自己就会走通。

    “那也行,如果有什么需要,和我们厂里的同志说一声。”高振东临走,突然想起来个事儿。

    “对了,你们的紫外EPROM投产的事情搞得怎么样了?你们厂的总工怎么没来?”这是两个问题,不过把事情办完的高振东,有点随心所欲的感觉,想到什么问什么。

    前者是关心进度,后者则是好奇,按说一般到高振东这里来,他们厂的总工是必到的,高振东这里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和技术紧密相关。

    “紫外EPROM的第一批试生产器件已经送到各申请单位了,反响很好,现在正在进行经验总结,准备转入正式。至于总工,他刚调走了,新的还没就任,所以就是我带队过来了。”

    “调走了?”高振东有些奇怪,倒不是说别人不能升迁或者平调,只是按说最近1274的任务重,这时候把主管技术的人调走,的确是比较反常规。

    “对,去黔山了,好人好马上三线嘛。那边在建设类似我们1274的厂子,我们的总工就调过去主持相关工作。”厂长笑道。

    三线建设动作还挺快,而且相关部署也和自己一开始考虑的差不多嘛,至少黔山这一块是如此。

    就是1274总工从京城调黔山,不知道能不能习惯,有空还真得去看看他,高振东心想道。

    ——

    北方,白熊家里,某太空设计院。

    一位白熊的航天研究人员,拿着一份来自卢比扬卡的通报,面露喜色。

    “南方同志果然把它研究出来了!有了它,加上他们出售的C6108、C6110,我们就能以极低的重量代价,获得一套功能足够的星载计算机。”

    自从C6132这种32位CPU开始逐步铺开使用,C6108也被我们放上了出口名单,毕竟这东西比单片机强点儿有限,而且使用的工艺,还是和单片机一样的10微米PMOS工艺,属于是过时的货。

    他手上的通报,甚至都没有照片,而只是一条文字。

    “南方人疑似研究完成可擦写固态半导体存储器。”

    现在白熊和我们的关系并不像高振东上辈子所知的那么差,所以卢比扬卡的人总是还能从这边踅摸点什么情报回去的,只是想要很详细就很难了。

    不过像是这句话这种程度的、我们并没有严格可以封锁,无需提供详细参数,只需要道听途说就能获得的情报,对于卢比扬卡来说并不难。

    卢比扬卡在南方的人还是有节操,至少没有胡编点儿什么凑数,不像S2时期汉斯佬的阿勃维尔那么惨,对于被骗这类事情,阿勃维尔很熟悉。

    这简单的一句话,让太空设计院的白熊研究人员很是高兴,从南方同志在这方面的能力来看,这个情报的可信度极高。

    而对于他们来说,各类航天器的控制和任务计算机,是一件极为头疼的事情。

    ——就算是有了从南方同志那边买来并额外加固的C6108和C6110,他们的这类计算机的体积重量依然居高不下。

    虽然现在别说磁芯,就连磁带、磁盘乃至花旗还有硬盘存储器,但是能用在航天上的存储器,选择依然不多。说起这个,就不得不再次提起阿波罗登月飞船,这货到69年都还在用磁芯存储器,不是没有原因的。

    而白熊就更拉垮一些,“质子”火箭前29发能差不多失败一半,这里面各种原因都有,但是控制系统不得力,无法及时做出判断和应对,多多少少也要背点锅。

    至于5年后那个因为30发发动机难以控制而连发连炸的N-1,更是可以说,绝对和各类控制系统脱不了干系。30台发动机同时控制,对于现在的毛熊的控制系统性能来说,还是有点太过超前了。

    困扰花旗人的计算机存储器,同样会困扰白熊,甚至犹有过之。毕竟事实摆在那里,电子技术方面,白熊是真干不过花旗。

    不只是存储器的问题,对于白熊现在的航天工作者来说,由于是以民用或普通军事用途进口的芯片,在生产时没有专门针对性的工艺补充,南方同志的C6108和C6110购买来之后需要进行大量的额外加固。

    不只是振动、辐射,还有芯片的工作温度范围,南方同志说出口民用就是民用,说出口普通军用就是普通军用,想在这里面挑出一片能用于航天的,根本不可能。

    毕竟最好的,我们肯定是自己先挑出来自己用在航天上了,用不完的就囤着下次用,想要流出去,门儿都没有啊!

    这使得白熊的设计人员还需要为这些芯片提供基本稳定的工作环境,这些环境设备又会带来供电上的新需求,整个事情跌入了一个“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恶劣循环。

    存储器的重量、计算机加固、工作环境保持,一桩桩一件件的,让白熊的控制系统设计人员苦不堪言,甚至在某些时候,这套明明具有巨大性能优势和重量体积潜力的计算机,甚至不如他们原本的那套沉重的电子管设备。毕竟对某些简单任务来说,也不需要太强大的功能,电子管的设备甚至纯模拟系统可能还要来得轻巧一点。

    但是随着任务的加重,这件事情就显得越来越严重——复杂的控制功能,对白熊自家的系统来说,越来越超标了。

    “达瓦里氏,只要有这种固态半导体存储器,我相信我能在当前系统一半的重量限制下,把功能和性能强大得多的C6108计算机做到我们的卫星、飞船和火箭里!”这位白熊的控制系统专家在心里盘算半晌,肯定的道。

    “不可能,就算是南方人向我们提供这种新型半导体存储器,但是他们依然和C6108、C6110一样,不会向我们提供航天级别的器件,那套庞大的环境保持系统和加固组件,依然存在。”另外一人反驳道。

    控制系统专家摇了摇头:“不,达瓦里氏,仅仅是存储器的重量,就能把重量减下来,你别忘记了,多一点芯片与少一点芯片,对于现有的环境保持系统和加固组件来说,代价并没有变化,但是多放进去的这几片芯片,却能代替以前我们庞大的存储器本体!”

    别看白熊的火箭、卫星、飞船一向有大黑粗的传统,实际上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掩盖了他们另外一项缺陷——实际上他们很缺火箭投射质量。

    要不然,N-1的第一级也不会从24台发动机并联提升到30台并联这个在当前显得非常逆天的数字。

    而且正因为他们的航天器从外到内这种系统性的大黑粗,导致他们的航天器看起来个头不小,但是功能却相对有限。

    高情商:潜力大,冗余高。

    低情商:傻大黑粗,功能简单。

    因此,对于白熊的航天设计者来说,能节约下来的每一公斤,都很重要。

    “你确定?”

    “我确定,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在航天器和火箭上,放手去使用这种最新式的控制系统。”白熊的控制系统专家道。

    如果说EPROM出现之前,仅有CPU、RAM的半导体计算机还因为我们的供应限制,让白熊的航天人员能克制得住的话,那EPROM出现之后,CPU、ROM、RAM齐备,成长为完全体的半导体计算机就彻底让他们欲罢不能。

    “那我们应该向上级提出点儿什么来了,同志!”另外一位白熊的航天研究人员道。他虽然技术上没有前者精深,但是偏向管理的他,却更清楚要怎么才能把一件事情系统性的做好。

    ——

    “部长同志,不少军事科研部门都向我们提出了同一个要求……”在负责对南方军事技术交流的部长办公室里,利诺奇卡拿着一摞文件,对部长汇报道。

    “同一个?难道又是那个固态可擦写存储器?”部长在脸上有些疲惫的抹了一把。

    “是的,卢比扬卡的同志这份情报,好像捅了军事科研部门的马蜂窝一样。”

    航天部门的人看得出来的事情,其他科研机构自然也不是傻子,甚至他们比航天的更加急切——他们没有那么高的环境和加固需求,获得的好处就更多!

    “你怎么看?利诺奇卡。”

    利诺奇卡早有准备:“部长同志,先不管南方同志是否愿意出售这种芯片,我觉得,我们与其天天买鸡蛋,不如尝试着买只鸡。”

    部长睁大了眼睛,达瓦里氏,你也太敢想了。

    “利诺奇卡,这件事情的难度,要远远超过购买芯片!南方同志是不可能答应的。”

    利诺奇卡笑道:“如果他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退一步,提出购买他们的航天级器件,也许这样他们就愿意出售航天级器件了。”

    破窗效应,当想砸破窗子的时候,不妨先向屋子里的人提出把屋顶掀了。

    直接购买全套航天级器件,这才是利诺奇卡的真正目的,他相信南方人手上绝对有这样的器件,毕竟他们的卫星在某些方面比白熊自己的还好,甚至自己这边还不得已购买了他们的侦察卫星。(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不错,请把《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