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3章 群英荟萃,萝卜开会(4k)

    只是一个是轰炸机,一个是什么都想搞,甚至包括拦截轰炸机的战斗机。

    顺着他的话,高振东点了点头:“对,我看着也像。”

    两架飞机都是无尾三角翼,只是其中一架看起来比另外一架要更“三角”一些,哪怕照片并不清楚,都能看出来机翼整体就是个标准等腰三角形,三条边绷得笔直。

    高振东装着沉吟了一下,指了指这架绷得笔直的飞机:“我看这架更像是XB-70一些。”

    “为什么?”

    “这一架的构型,更加常规一些,有一种几年前的味道。我估摸着,应该就是XB-70,这风格和它传闻开始做的时间更像一点。”

    高振东信口开河胡嘞嘞,风格这东西就跟艺术一样,反正也没个准谱,正好拿来扯淡。不过他给的答案是标准正确答案,这倒是没错的。

    这事儿只要答案是正确的就行,理由不重要。

    实际上,这两套照片,一张正是XB-70,而另外一张是R-12,这是A-12的双座侦察型,最终得到的型号是大名鼎鼎的战略侦察机SR-71。不过从A-12到SR-71这个过程错综复杂,变来变去,名字都换了好大一堆。

    而高振东指的那套,自然就是XB-70瓦尔基里。这架飞机原本的首飞时间是去年9月21日,而且是物理意义上的首飞即火,第一架就烧起来了,现在能被拍到自然不奇怪。

    而SR-71的原型机首飞还要晚一些,是去年的12月22日,就这都能拍到,也算是运气不错。

    总工很认真的将高振东的意见记了下来,这个意见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你看这两张照片。”总工将疑似瓦尔基里的飞机套图里,挑了两张照片出来,两张照片看得出来,应该是在同一次摄影里拍下来的。

    “这两张照片是难得的带明显地标参照物的连续照片,同志们综合这些照片上的信息,显示这架飞机的速度,已经达到了2.5马赫以上。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这架飞机可能获得成功?”

    根据地物参照、飞机位置,结合卫星照相的帧率,是能计算出一个八九不离十的速度的。

    高振东对XB-70的具体试飞过程肯定是不知道的,但是这个数据不会有大问题。他沉吟了一下,摇了摇头。

    “我记得以前我就评估过这个事情,当时我的看法是他们不太可能作出一架实用的双3轰炸机来,而现在我依然是如此考虑。”这个事情的结果是注定的,先不说性能、稳定性这些,这玩意的价格就足够爆炸,谁都用不起。

    “你依然如此看?”

    “是的,我依然这么看,这架飞机的技战术要求,已经超出了当前的综合技术和经济能力,而且它面临着导弹等技术的强烈竞争,最终结果不会好看。”

    高振东一点都不怕XB-70咸鱼翻生,这货死定了。虽然有人说这货的终结,是因为一架原型机被伴飞飞机给撞下来导致的。实际上这仅仅是个连诱因都算不上的理由,如果这架飞机能真正满足要求,掉一架原型机压根就不是什么大事。

    这货从发动机上来看就没有SR-71靠谱,米格-25能靠两个发动机就推到那个指标,是因为相对够小,但是这货想靠6个涡喷可靠的飞在双三的指标上,难度本身就非常大。

    “嗯……那这一架你有什么看法?”

    另外一架的照片要少得多,寥寥几张而已。甚至基本都是停在地面上,空中的一张都没有。

    SR-71嘛,看法多了去了,但是现在也没法说啊。

    高振东想了一下,才开口道:“如果是作为攻击型飞机,不论是轰炸机还是战斗机,在我看来在双三条件下作战都有当前不可解决的技术难题,说得难听一点,双三条件下想把炸弹、导弹扔出来都极为困难,别说别的了……”

    三马赫速度下向外面扔东西可没那么简单,搞得不好刚打开舱门,气动上的巨大变化就足够让飞机机毁人亡。

    如果扔炸弹之前还要减速,那这飞机也就和普通轰炸机差不多坐一桌了——3马赫的速度想扔炸弹,离老远就得减速,对于防空系统来说就容易对付得多。

    听了高振东的解释,总工点了点头,这个想法倒也不无道理。

    “我听你的意思,这个飞机可能还有其他用处?”他注意到了高振东的措辞,是“如果作为攻击型飞机”,那不作为攻击型飞机是不是还有什么说道?

    高振东点了点头:“没错,如果这个飞机作为侦察机,倒是有很好的前途,您记不记得我们当时面对RB-57、U-2的情况?”

    这一说,倒让委总工想起以前面对U-2只能设伏的窘境来,当然,这一切已经过去了。

    但那是亚音速高度2万米的U-2,而这架飞机如果也是双三……

    总工觉得自己的牙有些疼了起来。

    “你怎么能肯定这个飞机也和XB-70一样,能飞双三?”但是这架飞机在这之前没有任何消息流出,高振东是怎么判断的?

    “构型,这个飞机的大致构型,一看就是奔着双三去的,否则不会用这个构型。”高振东指着SR-71原型机的机翼,肯定的道。

    总工看着那个一看就不一般的构型,这才想起来高振东自己本身就是空气动力学专家,在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虽然这张照片并不是非常的清晰,但也许对他来说是足够下一些判断了。

    “而且这架飞机成功的可能性比XB-70要大,它更小,我估计空重只有XB-70的1/3左右,最大起飞重量的差距可能会更大。机体小很多,这样带来的工程难度就小很多。它只有两台发动机,复杂程度远低于XB-70,技术上来说实现的可能性更大。”

    高振东找着各种理由,就一个意思——这个飞机可能要成。

    这让总工担心加剧起来,双三的侦察机,难道被人家一览无余的日子又要来了?

    虽然卫星也能达到一览无余的效果,但是卫星远远没有飞机来得灵活多变,而且高度高很多,看得可没飞机清楚。

    而且高振东的理由,听起来都挺靠谱的,同时高振东这人本来就挺靠谱,两个靠谱加一起,这飞机难道真的靠谱?

    “嘶……如果这成了侦察机,日常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可能比同样指标的轰炸机更大。不行,得想想办法。”轰炸机平时是用不上的,但是侦察机可就没那么敏感和讲究。

    高振东摇了摇头,笑了起来。

    “你这是?”一般这种情况下,高振东笑着摇头,就说明他有想法。

    “您忘记了?我们在这之前,就已经决定在S-75仿制型的基础上,利用它的大弹体,结合新型固体推进剂,搞出一个能对付35000米高度,3.5马赫的高空弹来?”

    委总工一拍手,想起来了!

    双三五弹,高振东在中程地空导弹成功之后提出来的一型导弹,利用S-75仿制型的大弹体和新型推进剂达到S-75所达不到的高度。

    “啊,对,有这东西,而且进展顺利!”他管的事情太多,第一时间没想到,但是高振东一提醒,马上就想起来了,而且连进度什么的都想了起来,毕竟这些东西每走一步,都是要过他这里的。

    那没事儿了,这个双三五正好克制这个双三!当时高振东也是为了解决XB-70的潜在威胁提出来的,现在正好能用上。

    虽然S-75仿制型体型硕大,但是巧了,同志们这次是把这个导弹装上高振东提出来、已经搞好的那个通用履带底盘上,已经拥有了自主机动能力,虽然一辆车就一发,也不能行进发射,但是想要对付侦察机却是足够。

    毕竟侦察机就那么些途径,只要抓住一次,后面自然就不敢再来。不论是RB-57、P-2V还是U-2,都证明了这一点。

    “好,那倒是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估计这个飞机也是刚开始试飞不久,按照正常进度,等它列装,我们的双三五导弹不但早已定型,恐怕接装部队已经完成了训练,已经形成了战斗力!”

    他很清楚,这个飞机就算是飞双三,那机动性也强不了,导弹只要够得着,做好抗干扰和电子对抗,那直来直去做不了大机动的飞行轨迹就注定了这飞机压根就跑不掉。

    大机动?就这瘦长的样子,G值大了先把自己给撅两半。

    在这一点上,SR-71甚至不如米格-25。它双三连续飞行能力远超仅需截击的米格-25,甚至米格-25正常型号的实用升限压根就到不了三万米,但是代价就是机体构型导致的高速机动性远远不如米格-25。

    高振东想了想,对总工道:“我建议通知搞双三五的同志,在雷达制导的基础型号上,加一个型号,雷达红外复合制导!”

    “红外?”

    “对,红外,这个飞机因为气动加热的原因,飞双三的时候就是个大火球!目标显眼得很。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它就算是使出浑身解数都逃不掉!那个速度,它连个红外诱饵弹都不见得能扔出来,被红外末制导系统盯上,它就死定了!”

    这个目标是如此的明显,以至于都不用什么太高级的红外传感器。当然,高振东就算是再想省钱也不会在这个地方省,热成像可能不见得用,但是制冷正交四元碲汞镉一定要安排上。

    “好!”总工连声叫好。

    敌人一种新型装备,刚刚开始研制,我们就已经将其威胁掐灭在襁褓之中,这种感觉,不是一般的爽!

    “既然都说到双三了,我这里还有一些照片。我们认为是卫星在帧率测速的时候出现了错误,你也看看。”

    总工又拿出了一套照片来。

    高振东一看乐了,群英荟萃,萝卜开会么这是。

    作为80年代以前为数不多的几种能飞3马赫的飞机,自己今天居然在照片上都看见了。

    哟,这不狐蝠嘛,好久不见,居然还是个孩子!

    其实很巧的是,这几种能飞3马赫的飞机,首飞时间都是去年!

    照片依然不清晰,但是高振东一眼就能认出来。

    这飞机,高振东是真的喜欢,白熊工程能力的极致典范。

    什么飞天不锈钢都是调侃,问题是人家真的使用并不先进的技术,在实战下飞出接近3马赫的速度来,这特么比什么都强。

    一招鲜,吃遍天,这货可是能在极致的电磁、技战术、环境劣势下,万军中取F/A-18首级,还能全身而退,扬长而去的。

    “帧率测速出错?”高振东有点没明白。

    “对,这个飞机测速结果,有一次居然测出2.5马赫的速度来……”两个字,不信,加上也就测到那一次,所以更加不信,宁愿找自己卫星的毛病。

    看着那个熟悉的壮硕体型,高振东摇了摇头:“不见得,我感觉这东西真能飞出这个速度来,甚至这架飞机,就是北方面对XB-70的解决方案!”

    他甚至都不找理由,而是很肯定的直接说明这飞机真有这个速度。

    懒得找理由,重要的是真相,现在国内只有他知道的真相,甚至这架飞机的研究人员自己都没他清楚的真相。

    毕竟距离试飞完成还早着呢,研究人员也不敢肯定自己真的能成功。

    “你感觉真有?”总工大吃一惊,这笨头笨脑的样子,怎么看也不像是能飞出这个速度来的啊。但是高振东作为空气动力学的顶级专家,他的判断又由不得他不重视。

    “我感觉真有,这个体型来看,这个飞机就是走的力大飞砖的路子,一切首先为了速度服务,在这个指导思想下,这个结果是有可能的。”

    总工不知道高振东对着一张有些模糊的照片是怎么看出这些来的,但是他既然说出来,就必然有他的道理。就好像同志们也没法知道他是怎么研究出那么多成果一样,想那些东西完全没必要,重要的是结果是真的。

    “可是其他同志研判这个飞机是走机动性路子的?”总工有些疑惑的道。

    这也是同志们觉得卫星帧率测速出问题的一个诱因。(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不错,请把《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