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那些藏在刀光剑影里的期盼,真的会开花结果。
“老大?”杀影见他落泪,反倒慌了神,“您这是……”
“没事。”林风抬手抹去眼泪,声音带着哽咽,却难掩颤抖的喜悦,“备船!我要回大华国!”
“可……”杀影迟疑道,“探子回报,大夏国派出二十万大军进入陈国,不知是何目的?”
林风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心绪。他望着城门外来来往往的信使,又看了看雪影眼中的关切,忽然笑道:“急什么?孩子都落地一个月了,也不差这几日。”他转身对杀影道,“传令下去,加固吉边城防,让斥候盯紧大夏国的动向。”
“是!”
回到临时府邸时,雪影已让人备好了热水,替他擦拭着脸颊的风霜,轻声道:“其实我早就知道消息了,怕你在天池分心,没敢说。”
“你呀。”林风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熨贴着彼此,“等回了大楚,我把你的事情告诉夫人们。”
雪影脸颊微红,点了点头:“我还没见过小宝宝呢。”
“等战事平息了,咱们就找个世外桃源。”林风望着窗外的阳光,眼中满是憧憬,“让孩子们在田野里跑,我们教他们识字,练功……”
话未说完,亲卫匆匆来报:“老大,正义盟又传关于陈国的密信,说大夏国已联合鬼阴门,在陈国镇南关外设下埋伏,目标是……镇南王。”
林风的笑容瞬间敛去,眼中闪过厉色。
镇南王,林云——他那位素未谋面的父亲。
“看来,近期想回大华真是不成了。”林风起身,玄色衣袂扫过案几,“给正义盟回信,让他们给镇南军送信,并且让正义盟的人先跟随镇南军。”
“是!”
“杀影!备兵!镇南关!”
雪影握紧他的手,眼中没有丝毫畏惧:“我跟你去。”
林风回望她,见她眸中星火明亮,“倭国和西丽国这里需要你坐镇。”
“好吧大哥。”
三日后,吉边城的号角声尚未散尽,五万大军已如黑色洪流碾过东丽国的疆土。朝阳将甲胄染成金红,马蹄踏碎晨露,扬起的烟尘遮天蔽日,引得沿途城郡紧闭城门,城楼上的守军握弓的手沁出冷汗。谁都知道,这位林将军踏平倭国、血洗西丽国时的狠戾,此刻大军过境,任谁都要提心吊胆。
大军行至东丽国著名的奉天城时,一个斥候来报,“林将军,前方官路出现一百多东丽国人,为首一人乃东丽国皇子安在元,他说要跟将军叙旧。”
安在元?林风暗想这是东丽国知道自己和安在元的关系,让安在元前来探问的。
林风骑马孤身先行,行至奉天城郊外,官道旁的老槐树下忽然传来酒香。林风勒住马缰,见长亭外百余兵卫按刀而立,亭中一人青衫磊落,正俯身搅动炉上的酒釜,青梅在沸水中翻滚,香气随晨风飘出数里。
“贤弟!”林风从马上跃下。
“大哥!”安在元从长亭中跑了出来,对着林风就是一个熊抱,“西川国招亲大会一别已经一年了,真想大哥啊!”
林风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为兄也想兄弟啊。”
“老大快坐,正好下了梅子,我给大哥煮酒喝。”
“谢谢贤弟。”
两人在长亭坐下,安在元笑道:“一别已经一年,大哥你已经成为天下第一风云人物,而小弟还在东丽国,连个郡王都不是,真是自惭形秽啊。”
“贤弟不要妄自菲薄,你文韬武略,在西川国招亲大会时已经见证了,假以时日,必然能成为东丽国声名赫赫的人物。”
安在元一叹,“难哦,我虽然是皇子,但我母亲只是个一般的嫔妃,娘家人也是普通家族,所以你再努力也是白搭。我听大哥在外面叱咤风云之时,我真想离开东丽国,跟随大哥去征伐天下!”
他举起酒杯,“大哥,我们干一杯!”
两人一饮而尽。
“贤弟,你是东丽国的皇子,身负着皇室的血脉和责任,有些事情确实不能任性而为,不过大哥我有句话放在前面,如果贤弟需要我帮忙,我一定会帮你。”
“如果说现在就需要呢?”
林风一愣,“这其实才是你来见我的目的吧。”
安在元一笑,“大哥就是聪明。其实来的第一个目的是父皇的旨意。让我问明你突然带军进入东丽国究竟想干什么?”
“我只是想抄近路去大楚而已,你们大可放心,若是我要发动战事,沿路你们东丽国的城郡哪一个能保全。”
安在元笑道:“我就知道如此,不过东丽国朝堂不放心,非要问清楚才行。他们可是被大哥吓怕了。”
“那你的个人目的是什么?”
“现在我在东丽国郁郁不得志,其实我也不想争什么皇位,但也不愿呆在权利的旋涡中,所以我想出来。正如大哥所说,我也不能跟随你,所以我只能求父皇让我去平乱了。”
“平乱?”
“其实东丽国现在是内忧外患,即便大楚国不反击,大哥你不率兵从西丽国进入我们疆土,我们东丽国也得割地停战。因为我们西北现在也很乱,蒙国趁着我们跟大楚打仗之际,竟然侵犯入境,朝廷也派出军马,可是败多胜少。
因此我想请缨去西北跟蒙国一较高下。只是蒙国擅长游牧,骑兵厉害,而我若想跟他们能打个来回,要么有足够的骑兵,要么就有厉害的武器。所以我想想大哥借……”
“武器和骑兵我都借给你,不过你记住,这些骑兵只是借,武器你就不用还我了,不过也要尽量保管好,最好不要落入敌人之手,即便你们东丽国其他军队的人也不行。”
安在元突然起身,朝着林风深鞠一躬,“大哥,请受小弟一拜!”
林风扶住他,“你我是结义兄弟,不要客气。”
“大哥,我们再饮一杯。”
两人再次饮下杯中酒。
“兄弟,我借给你的这些兵,是从江州过来,届时会从江州连人带马坐着我们陈家铺子的商船来,届时会从西川国登陆,然后直接去东丽国的吉边城,你到吉边城见他们就是。”
“大哥厉害啊,没想到在江州还有兵马。”
“这些兵马是我一个跟你们一样的拜把兄弟带的,名叫巴郎。”
“听着怎么像个蒙国人呢?”
“他就是蒙国人,当年部族被人杀害,听闻就是现在的蒙国皇帝的部族杀的。后来,他和弟弟逃到了大楚,他一心想回蒙国报仇,正好趁着这个机会让他回蒙国。他是蒙国人,应该很熟悉蒙国的情况,知己知彼,方能有把握大胜仗。”
“大哥英明,说不定不但能帮我击退蒙国兵马,我还能帮助他夺回部族。”
“这样最好。”
“看来传闻没错。”
“什么传闻。”
“他们说大哥乃大气运之人,谁若是更大哥交好,必然会沾上好气运,那大楚皇帝真是有眼无珠,放走了大哥这个气运之子,如今弄成现在这种情况真是咎由自取。”
“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东丽国出征大楚是谁的主意?”
“是太子!”安在元嘴角一撇,“一个自大无能的家伙,这次他老实了吧,大楚没打赢,害得本国割地赔款,蒙国又趁虚而入,还有老大的军队……”
“看来你父皇挺看重他啊。”
“他是皇后的儿子,舅父又是当朝的宰相,娘家势力庞大,再加上他是太子,在西川国自然为所欲为。也主要是父皇软弱,被太子娘家拿捏。”
国国有本难念的经啊!
“如果你能打退蒙国军队,以后就有了军功在身,当个郡王应该没有问题了,你若不想在朝中,就请求你父皇驻守疆域,或许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大哥,我正有此意。”安在元重重点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酒液溅在衣襟上也不在意,“大哥,我这就回朝请命,届时到吉边城接巴郎的骑兵,然后去西北跟蒙国军决一死战!”
林风望着他翻身上马的背影,见他马鞭挥得急切,青衫在风中猎猎作响,忽然想起西川国招亲大会时,这个少年的意气风发。那时他或许还不知,命运的缰绳,早已悄悄将他们缠在了一起。
燕州与东丽国的新边境线上,风沙卷着碎石打在甲胄上,发出细碎的噼啪声。五日前出发的大军早已尘嚣落定,此刻林风勒马立于沙丘之上,望着远处烟尘中猎猎作响的旗帜——明黄的“楚”字旗旁,绣着南宫家族独有的玄鸟图腾,在风中舒展如活物。
“林兄!”一声朗笑穿透风沙,为首的青衫公子尚未勒住马缰,已翻身跃下,靴底踏在沙砾上溅起细小的尘雾。南宫书抱拳的动作带着武将的利落,眼底却藏着难掩的激动,“可算把你盼来了!”
林风翻身下马,玄色披风扫过地面的枯草,伸手扶住他欲躬身的肩:“自家兄弟,何须多礼?”
“这礼必须行。”南宫书固执地弯腰一揖,指尖因用力而泛白,“若不是你在倭国釜底抽薪,燕州东海岸早就成了焦土。那些老臣总说东丽国是心腹大患,却不知真正要命的是倭国那十万援军——是你断了他们的后路,才让燕州喘过这口气。”
林风望着远处连绵的烽火台,唇角微扬:“我离开大楚时,本想从平州调兵支援,可惜……”他没说下去,楚帝的猜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此刻提及不过徒增唏嘘。
南宫书却嗤笑一声,踢飞脚边的石子:“现在整个大楚谁不骂他有眼无珠?你连下东南四国,威名早已盖过皇室,若是回楚都一趟,保管那些朝臣吓得屁滚尿流。”
林风心想果然楚帝死的事情都不知道。
“楚都就不去了,我要尽快的去齐州。”
“林兄可是听到了什么消息?”
“我听闻大夏国秘密派遣几十万军队从进入了陈国。”
“什么?!这个消息准确吗?”
“准确,不过大夏国进入陈国的目的是一石二鸟之计。首先他们是想对付镇南王。”
“镇南王?他不是陈国的柱石吗?陈国的皇帝这是想干什么?”
“陈国的皇帝赵吉现在不敢对镇南王怎么样,毕竟镇南王已经掌控了陈国的军权,而且镇南王也不听赵吉发兵大楚,君臣矛盾越来越深。因此赵吉也是想通过大夏国解决掉镇南王。”
“原来如此,不过林兄……这镇南王真的是你父亲吗?”
“应该是。”
南宫书一愣,“什么叫应该是?”
林风的指尖顿了顿,沙粒从指缝漏下,声音轻得像被风吹散:“有些事情总要见了面才能确定。”
南宫书一笑,“你这是万里救父啊。”
“如果他真是我父亲,我自然不能坐视不管……还有,大夏国的第二个目的肯定就大楚国,所以我也是借机跟大夏国打一仗,缓解齐州边境之危。”
南宫书伸出大拇指,“果然是我这辈子最佩服之人!妹妹交给你我也放心了。”
“你爷爷父母都知道了吗?”
“当然知道了,都没有反对,不过……”
“兄弟有话就说。”
南宫书轻轻一笑,“如果小妹成了你的女人,她在后院……不,应该是后宫的地位……”
“现在我一直在打仗,后宫的事情还没定,现在只定了皇后和贵妃两人,就是潇潇郡主和田曦儿,其他的女人暂时没有封,如果你们南宫家愿意让飞燕跟着我,我自然会封她为贵妃。”
南宫书松了口气,“那就好……林兄下一步就准备把国家建在高山国吗?”
“那倒未必,具体建在哪里再说。”
南宫书转而笑道:“依我看,西京是块宝地。”他抬手向西一指,风沙中隐约可见远山的轮廓,“文机阁所在的西京,北有仙华山作屏障,南有汉水河通漕运,横江更是贯穿内陆诸国——有山有水有天险,比高山国那弹丸之地强多了。大夏国觊觎西京这么久,却不敢贸然动手,除了忌惮文机阁的文届地位,还有个原因就是文机阁的天险。”(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