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3年底,随着北路军陈金川部的赶到,被沙皇故意称为鞑靼人,甚至是说成匈奴人来彰显沙俄功绩的保加尔人,也‘享受’到了摩尔达维亚人的待遇,被双方来回剿杀。
鞑靼斯坦这个地方别看离莫斯科不远,但实际上独立性一直非常强。
当年苏联解体的时候,鞑靼斯坦可是第一个跳出来独立的,它不是要脱离苏联,而是脱离俄联邦。
即便到了后世,鞑靼斯坦依然是抗着俄中央压力,在!俄联邦内部唯一一个称呼自己领导人为总统的联邦。
二十一世纪都那样了,此时的离心力更强,这也正是库图佐夫最担心的地方。
于是,在莫公棱屯兵辛比尔斯克(乌里扬诺夫斯克)的时候,库图佐夫仍然冒险出动骑兵强行迁移鞑靼斯坦的保加尔人。
不肯走的统统会被处死,肯走的也会要求摧毁房屋,烧光带不走的粮食,杀死带不走的牛羊。
陈金川知道这种情况后,立刻改变策略,亲率两万骑兵直接奔袭鞑靼斯坦的首府喀山。
11月底,在零下五度的雨雪霏霏中,陈金川所部与俄军留下的喀山的守备部队爆发激战。
两军基本都是骑兵,也基本没有重武器。
因为俄军没想过守喀山,更害怕火炮被大虞利用,陈金川的骑兵是来扫荡的,自然也很少拉着火炮。
双方围绕着喀山城来回拉锯,爆发了十几次大大小小的骑战,大虞骑兵装备的左轮手枪发挥了极其强大的威力。
在轻骑兵的战斗中,这种靠针刺击发的手枪虽然也有漏气和威力太小以至于打不中要害,五六枪也不一定能送走一个敌人的毛病。
但装填方便,对气候适应性强,发射速度更是跨时代,特别是在小规模狗斗的时候,靠近到十几米一顿点射,哪怕就是打到了战马,也能取得巨大优势。
在左轮的加持下,陈金川部两万骑兵在喀山城外大败沙俄哥萨克骑兵四万余,以自身伤亡千余人的代价,杀死杀伤哥萨克骑兵六七千多人。
一战就把哥萨克人在东欧、中亚上百年积累起来的威风给打掉了三分之一。
同时这个战斗结果还把躲在喀山城内的保加尔人给吓傻了,他们听说过契丹人很厉害,黄祸要再次征服第三罗马,但万万没想到能这么猛啊!
连哥萨克都需要六到七个骑兵才能换契丹人一个骑兵。
陈金川也发现了保加尔人的这种心理变化,开始少量有限度的怀柔。
这得到了一批本来就不服沙俄统治的保加尔人响应,陈金川依靠他们控制了喀山,在1813年寒冬到来之前,又把战线往前推进了两百公里左右。
。。。。
东欧大平原的北部需要因为极寒停战,黑海西岸则基本不需要,惨烈的图尔恰攻防战在11月底展开。
有了瑞恩斯坦的提前加固,又靠着康斯坦察争取到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莫公泽把海军的大炮搬了一百多门上岸,图尔恰的防御,立刻就开始像模像样了。
法军八万与奥斯曼军十三万从三个方向,连续不断地发起进攻,基本就没打算给莫公泽手里的三藩军以休息的时间。
双方围绕着图尔恰城左右两翼的山丘上的炮台,展开了反复争夺。
为了胜利,拿破仑把他轻易不会动用的老近卫军都推上了第一线。
莫公泽则更狠,他把香山洪氏为他生的长子,今年十八岁的莫侯耀顶到了第一线。
这把香山洪氏为首的汉军们都吓傻了,要知道他们所有的投资绝大部分都是要靠莫侯耀来实现的。
如果莫侯耀战死,英格兰玛丽公主生的莫侯煊就会成为夏藩世子,那他们就是一切打水漂了。
在这种刺激下,夏藩的汉军死战不退,甚至能在白刃战中与拿破仑的老近卫打出一比一的交换比。
在这种寸步不让的血战中,仅仅半个月的时间,法军就伤亡四千多,奥斯曼军队伤亡过万,三藩军的伤亡也接近四千。
而法军在强攻一个月后,莫公泽盼望已久的事情终于到来。
1814年春,黑海西岸细雨绵绵,已经征战两年的法军缺医少药。
从低地、意大利、莱茵邦联来的非精锐部队,甚至连食物供应都开始紧张了起来。
拿破仑就在图尔恰城外,看着只需要再前进一千米就能把莫公泽赶下海的战争,内心焦急如焚。
贝尔格莱德始终拿不下了,多瑙河的运力无法畅通,直接让法军的后勤补给下降到了出兵前预估的四成。
到了这个时候,要撤走,拿破仑心里是非常不乐意的。
一百步走了九十九步了,最后一步却不走了,谁也不甘心。
可是继续打下去,好像也没有什么希望,弹药和粮食无所不缺,拿什么打?
不过好在贝尔蒂埃元帅带回来了一个好消息。
奥斯曼帝国的统帅同意下一批军粮来的时候,先匀给法兰西一部分,马哈茂德二世苏丹还同意可以卖一部分军粮给法军。
“那就可以不用如此节省了,给每个士兵都多发一天的黑面包,再做点炖鱼、炖肉和烤火鸡。
让牧师们营造一点圣诞节的气氛来,驱散这鬼天气带来的低迷士气。”
哪是天气带来的低迷士气,完全是这一场战争没有获得多少战果,加上物资紧张,法军只能给不上前线的士兵发三分之二口粮等,而导致的士气低迷。
贝尔蒂埃元帅迟疑了一下,他有点想劝拿破仑,这奥斯曼人承诺的粮食可还没运来,不要如此铺张。
可转念一想,强攻图尔恰一个月伤亡数千人,食物也是限量供给,到了圣诞节还不想办法给点好处,军队的士气那就真拉不起来了。
于是贝尔蒂埃点点头下去执行命令,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在图尔恰城中,莫公泽的日子也不好过,补给很是紧张。
他撤退到城里差不多有五万人,桂涵率领的西路军两万多人也在入海口的岛上潜伏着。
七万人的吃喝拉撒,可不是个小数目,以黑海的恶劣海上条件,靠蒸汽机船运输是供应不上的。
更严重的是,作为主要粮食供应方的辽藩快顶不住了。
高凉州(高加索地区)本来就不是什么产粮区,虽然有位于传统波斯范围海南平原(里海南岸平原)的粮食可以征收。
但高凉州的交通很不方便,粮食从海南平原运到黑海东岸的巴西郡(巴统),十成中就只剩下了三成多一点。
逼不得已的莫公泽也在图尔恰开始进行粮食配给制,连他这大王每天吃多少东西都是计算好了的,多一点都不行。
不过三藩军的士气可比法军高得多,一来因为大家都看清楚了,此战打赢后,莫公泽在原本已经给掌握大匈牙利王国的情况下,还能拥有塞尔维亚、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比萨拉比亚甚至是保加利亚。
这么大的地盘,三藩军却只有几万人,甚至这几万人都不会全部来享受这些好处。
其中很多在神州赤县是有前途的,他们的未来是皇帝和朝廷负责的。
那么这样算下来,在座的只要愿意留在这边,未来的富贵是看得见的。
而莫公泽也很擅长虚空画饼稳住士气,毕竟他都吃了那么多虚无大饼了,再傻也能学会现学现卖。
于是莫公泽在图尔恰大肆封官许愿,甚至告诉三藩军的官兵,他已经上书皇帝,请求将在布加勒斯特撤退时为大军断后的夏藩中卫指挥使白凤山追赠为公爵。
并且会把现今保加尔人的城市索菲亚,封给白凤山的长子。
与白凤山一同牺牲的官兵,各个都有封赏。
索菲亚城可是好地方,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阡陌纵横,物产丰富,放到神州赤县这样的本土,那也是一个富裕大县。
士气一下就被拉起来了,三藩军在图尔恰城及城外炮台上啃着黑面包,吃着各种豆子和半生不熟的鱼,仍然意志坚定,作战勇猛。
转眼来到1814年1月,拿破仑收到了一个让他肝胆欲裂的消息,奥斯曼军队竟然开始撤离。
虽然图尔恰城摆不开,奥斯曼军队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可是奥斯曼统帅,法纳尔人中的婆罗门,奥斯曼摩尔达维亚亲王斯卡拉特.卡利马奇答应的粮食还没给呢。
拿破仑彻底急了,法军刚庆祝了圣诞节,粮食所剩无几,就等着奥斯曼的米下锅呢,你敢这时候跑路,那老子就要你的命。
于是,图尔恰山上的三藩军就看见了让他们十分不解的一幕,拿破仑出动青年近卫军骑兵,一个突袭就冲入了毫无防备的奥斯曼帝国统帅大本营。
同时四个法兰西军,分别堵住了一部分奥斯曼军队的军营,限制他们走出军营。
很快,法军就完成了对奥斯曼军队统帅部的控制,但拿破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原来奥斯曼摩尔达维亚亲王斯卡拉特.卡利马奇之所以想要秘密撤离,是因为大虞有陆军上将,左将军罗思举率领的第二批远征军,已经开始行动了。
去年,也就是1813年的9月,罗思举率远征军两万,阿里帕夏的埃及军队四万跨过西奈半岛,发起了对地中海东岸的进攻。
罗思举兵分两路,一路由他自己率领,于10月攻陷了只有几千居民,但宗教地位非常高的耶路撒冷。
随后转向东北,攻陷了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开始衰落,但地理位置依旧很重要的安曼城,然后再转向北,控制了戈兰高地,保证大军的水源。
另一路由陆军中将杨遇春率领,贴着海边直接向北突击,9月底拿下了贝鲁特城,10月上旬拿下了更北边的霍姆斯。
随后杨遇春掉头南下与占领戈兰高地的罗思举会师,猛攻大马士革。
11月中旬,抵抗了一个月的奥斯曼叙利亚总督(大马士革埃亚莱特)开城投降,大马士革陷落。
大虞远征军帮助阿里帕夏实现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同时控制了埃及和叙利亚。
这给了奥斯曼帝国上下极大震动,本来伊斯坦布尔就有些控制不住阿里帕夏,但还可以遮掩,现在直接把矛盾都给摆到台面上了。
更可怕的是,奥斯曼帝国收到可靠情报,赛里斯人的陆军是由舰队护送在红海登陆的,那么表示最多还有两个月,还会有一支赛里斯舰队绕过非洲之后出现在地中海。
因此奥斯曼帝国唯一的机会,就是赛里斯舰队到达地中海之前,派出大军攻克开罗。
迫使埃及的阿里帕夏放弃跟赛里斯帝国的合作,使赛里斯帝国失去在奥斯曼领土上的盟友后,再向赛里斯帝国皇帝求和,大不了摩尔达维亚不要了,再多赔点钱。
“亲王,留下你们三成的粮食,我不希望我们两国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还要爆发冲突。”拿破仑亲自赶过来谈判,现在什么都没有粮食重要。
斯卡拉特.卡利马奇亲王脸色灰白,他看着拿破仑有些艰难的说道:“皇帝陛下,如果我把三成的粮食给了你,那我的军队就要饿肚子了。”
“你不会饿肚子的!
你们这些法纳尔贵族在存续了上千年,拜占庭帝国安杰洛斯王朝和特拉布宗王朝的直系后裔都是你们中的一员,你们会饿肚子?”
拿破仑愤怒的看着卡利马奇亲王,眼神中尽是嘲弄和讽刺。
其实在奥斯曼帝国灭亡东罗马之后,东罗马人并没有消失,反而融入了奥斯曼帝国,获得了很高的地位和权力。
这些由东罗马遗族为代表,帮助奥斯曼人压榨自己的同胞的家伙被称为法纳尔人。
在法纳尔人中,又有法纳尔贵族家族,卡利马奇亲王他们的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贵族们互相联姻上千年,控制了奥斯曼的外交和教育部门,担任了奥斯曼统治下希腊正教的所有高阶僧侣,还垄断摩尔达维亚、塞尔维亚、瓦拉几亚等公国的亲王、大公、总督等爵位。
这些从法纳尔贵族中,有些逆天的家族甚至从一千四百多年前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的时候,就存在了。
所以拿破仑很清楚,哪怕是奥斯曼苏丹拿不出一粒粮食,这些人都绝对的拿得出来。
“你们这些腐朽的家伙,眼看罗马帝国崩塌,又在异教徒的统治下活了几百年,现在还想继续做在地洞里储满了粮食的老鼠吗?
做人不要太自私自利了,我知道你能搞到粮食,而且我现在不是要三成,而是要你一半的粮食!”
虽然拿破仑自己也在追求千秋万代的帝业,但作为一个多少还是受到了革命熏陶的皇帝,他非常看不起这些一心只为家族延续,其他什么都不管的腐朽贵族。
卡利马奇亲王不再反驳了,因为他害怕拿破仑一生气剩下的五成粮食也保不住,而且他也确实还能搞到粮食。
解决粮食问题后,拿破仑的神色依然十分紧张,完全没有了去年、前年的那种意气风发。
“路易斯,封锁这个消息,不要让它传出去。”思考片刻后,拿破仑对贝尔蒂埃元帅等人下令。
原因很简单,大虞的远征舰队到达之后,它可以攻打伊斯坦布尔,但更可以攻打法兰西。
就目前法兰西舰队仍然处于重建期的水平,大虞舰队可以选择在土伦、马赛、摩纳哥、热那亚等任何关键地点登陆。
甚至还可以按照大明帝国的传统,直接登陆科西嘉岛把拿破仑的祖坟给刨了,选择可太多了。
“很难封锁这个消息的皇帝陛下,因为图尔恰的斐迪南亲王一看土耳其人撤退,立刻就会意识到是赛里斯帝国的第二批援军来了,他一定会把这消息到处传播。”
贝尔蒂埃很快摇了摇头,封锁消息显然是不可能的,“陛下,我们要准备撤军了,这场战争耗费了我们太多的精力却几乎一无所获。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在本土受到袭击的时候还不退兵,这样会极大损害您在国民心中的威信。”
拿破仑缓缓摇了摇头,“如果仅仅是一支还未到达的赛里斯舰队就让给我们退兵,那同样会损害帝国的威信。
而且这会暴露出我们的虚弱,到时候现在貌似臣服的奥地利人、普鲁士人、西班牙人就又要组建反对我们的联军了。”
贝尔蒂埃元帅也在心里猛地叹息一声,太难了,这就是实力的差距吧,赛里斯帝国没有用尽全力,法兰西帝国却感觉有些招架不住了。
暗中叹息的间隙,贝尔蒂埃与拿破仑的眼神撞到了一起,两人不约而同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个晚上。
那时候拿破仑作为东方军团的指挥官刚刚攻陷了开罗,掌握了埃及,与贝尔蒂埃等人畅饮欢庆。
席间,谈到未来的时候,已经预感到拿破仑要成为法兰西举足轻重人物的贝尔蒂埃就曾建议说。
拿破仑最好的未来,就是娶一位赛里斯帝国的公主,获得急需在欧洲拓展影响力的赛里斯帝国支持。
但那时候基本不可能,因为拿破仑哪怕是东方军团的指挥官,但在赛里斯帝国面前,仍然是一只小虾米,远不够资格求娶一位赛里斯公主。
而后来随着拿破仑一步步崛起,直至成为皇帝,胜利蒙蔽了大部分人的眼睛,使他们没有意识到赛里斯帝国的强大和可怕。
现在看来,当时如果不怕困难娶执行了这个想法,那现在就不会落到这种两难的境地,因为赛里斯帝国支持谁,谁就能在欧洲成为胜利者,甚至是征服者。
“陛下,从塞尔维亚传来了好消息,贝尔格莱德终于被我们拿下了。”一名青年近卫军参谋闯进来报告了一个好消息。
原来在进攻康斯坦察之前,拿破仑就派乌迪诺元帅率领三万军队沿着多瑙河逆流而上,去增援被堵在贝尔格莱德的路易.达武。
乌迪诺元帅在贝尔格莱德下游一百多公里处找到了三藩军的秘密军港,增援贝尔格莱德蒸汽机船以及数百吨粮食和火药都储存在这里。
经过激战,守卫这里的黑布伦瑞克军团只能在李兴泰的接应下撤离,将带不走的粮食和所有蒸汽机船全部摧毁。
而得到这个消息后,李兴泰又赶紧通知还在坚守贝尔格莱德的刘国庆所部。
刘国庆所部从六千人打到只剩下了两千多人,坚守贝尔格莱德两年多,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忠诚勇猛的,没有必要在肯定守不住情况下让他们战死。
1813年12月底,刘国庆所部突围成功,与李兴泰一起隐藏进了塞尔维亚的巴尔干群山中,法军终于打通了多瑙河的运输。
只不过拿破仑的脸上难有多少喜色,“晚了,太晚了,要是早半年攻下贝尔格莱德,战局就完全不一样了。”
嘟囔中,在各种不利因素都冲过来的时刻,拿破仑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让路易.达武不要急着赶来,先派出几万人赶回布达佩斯稳住后方,然后多囤积粮食,在沿河要点建立兵站,我们必须要做好撤退的准备了。”
说着撤军会对帝国的威信造成打击,但拿破仑冷静下来之后还是想清楚了,帝国威信被打击,总好过皇帝被逮住要好。
而且他也发现了一个赛里斯帝国不是弱点的弱点,那就是他们能投射的力量太有限,必须有一个关键的本地角色提供支持,才能在关键时刻扭转局势。
比如匈牙利国王斐迪南,比如埃及的阿里帕夏。
少了这样的人物,赛里斯帝国就仿佛希腊神话中离开了大地的安泰俄斯。
既然如此,拿破仑认为只要他能带着主力回到法兰西,就可以与赛里斯帝国周旋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