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蠢人固然有很多,但是能跟在李云身边许多年,并且处理国事游刃有余的这几位,绝没有任何一个人是蠢人。
他们既然并不蠢笨,又跟了李云许多年,自然能看出李云身上一些不对劲的地方,而且…很早就瞧出来了。
比如当年,在越州初相见的时候,杜谦就断定了李云,不是寻常人物。
后来,李云的种种行为,也让他下定了决心,跟李皇帝一起搭伙“创业”。
因为当时的李二郎身上,有很多古怪的特质。
比如说,在他眼里,世家大族出身,与贫苦农家出身,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
比如说,他是真真切切的,会把子民百姓的利益放在头一位,也是杜谦见过的所有人里,唯一一个宁愿财政出问题,也不亏待军队最基层卒兵的人。
单单这些特质,就很像是上古圣王了。
偏偏李二郎还有很多异于常人的地方,不管是一些新奇物件的发明,还是军队以及政体的构造,李云多少一些无师自通的意味。
偏偏他的出身来历,又清晰透明,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了。
生而知之,天生神圣。
民间传说,李皇帝下山,在山上跟随仙人学法十年,到了二十岁才下山普济苍生。
这个说法,也是流传最广的说法。
但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很大程度上就是李云这些身边人传出去的,否则李皇帝身上的这些本事,以及特质…
无从解释。
二十年了,杜谦都已经习惯了皇帝陛下身上的这些特性,已经习惯了他可以凭空创造出一些当世并不存在的新奇玩意。
一切种种,都只能归结为仙人传法,或者上古圣王转世了。
李皇帝左右看了看身边这两个近臣,许久以后,才哑然一笑:“原来,一直以来,你们是这般想我的。”
他微微摇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开口说道:“不管怎么说,今日,咱们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将来,这天下百姓的日子,先是能够好过一些。”
“然后尽可能的越来越好。”
卓尚书看了看李云,摇头道:“人心有私,即便陛下做的再多,中间总会有些人拖后腿。”
皇帝神色平静道:“正因为人心有私,才使得我们从上古蒙昧,直到今日,私心并不是什么天大的罪过。”
他看向左右两个人,缓缓说道:“问题是,如何能够划定界限,把各人私心圈禁在界限之中。”
“同时,要发展这个国家。”
他背着手说道:“你们读书人常说,天地有数恒常,认为我搞农事院,是违背天地纲常,扰乱天地常数,透支地力。”
“认为新学,也是邪门歪道。”
皇帝陛下背着手朝外走去:“天地有常,这是对的,我也这般认为,但是现如今我们,对天地之力…”
“利用不足百一。”
李皇帝笑着说道:“还远没有到我们说天数有常的时候。”
说罢,他大踏步离开。
杜相公怔在原地,许久没有动弹。
卓尚书看着他,有些好奇:“杜相怎么不走?”
杜谦回过神来,笑着说道:“这就走了。”
此时此刻,他心中颇有些震动。
因为皇帝刚才,似乎说教,又似乎自言自语的话,与他的三兄杜和,私下里跟他说的话…很像很像。
只差了一些细节。
此时此刻,连杜相公也不能判定,这是一个巧合,还是当今皇帝陛下,的的确确听到了他们兄弟二人之间的对话。
如果是后者…
那就太可怕了。
那是密室之言啊!
想到这里,杜相公收束心思,扭头看了看卓光瑞,笑着说道:“走走走,回城里罢,今天是新年开朝第一天,让姚居中一个人留在中书忙活,再不回去,恐怕姚相公要骂人了。”
卓光瑞笑着说道:“你们中书的事情,跟下官无关。”
杜相公微微低头,笑着说道:“但是今日陛下带我们来看的这物事,跟你们户部,还有工部,可都是大有关系,这个事情,将来…”
“大概要落在你们卓家的头上。”
卓光瑞笑了笑:“那时候,下官在不在都还是两说,想这些也没有用处。”
杜谦摇了摇头,笑着说道:“我的意思是,卓兄那么些儿子,若有无心出仕的,可以选派一两个人,跟陛下打一声招呼,多来工坊这里走动走动,好好学一学。”
卓光瑞闻言,心中一凛,随即对着杜谦微微低头:“多谢杜相提点,下官差点漏了这事。”
杜谦摆了摆手:“没有外人,卓兄太客气了。”
说着,他开口问道:“最近,姚家与卓兄家里,走的很近罢?”
卓光瑞看向杜谦,也跟着笑了笑:“八字还没有一撇呢,杜相是什么看法?杜相要是觉得不合适,下官就跟儿孙们交代几句,让她们断了往来。”
“你们两家的事情,跟我没有关系。”
杜相公连忙摆手道,表示自己不会干涉小辈的婚事。
他咳嗽了一声,这才低声说了一句:“我的意思是,你们俱是江东人,可以结亲。”
他看向卓光瑞,提醒道:“但不可结党。”
卓尚书再一次心中凛然,他抬头看了看已经走远不见的皇帝陛下,又看了看杜谦,微微低头道。
“下官…受教了。”
………………
转眼间,又是两个月时间过去,时间来到了章武十一年的三月,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
就在,朝廷各衙门,各种政令,有条不紊进行的时候,兵部尚书赵成,领着左侍郎李槲,右侍郎周昶,一路进了甘露殿,拜见了皇帝陛下。
李皇帝看着这三个熟人,抬了抬手,笑着说道:“都起身,自己找地方坐。”
三人应了一声,赵尚书对着李云低头道:“陛下,孟将军所部,已经在凯旋的路上,此时已经进入河东道与京兆府交界之处。”
先前,孟青曾经回来过一次,但那一次,只是他个人回来,甚至还没有领受朝廷的封赏,就连忙回去了。
而这一次,才是正经的王师凯旋,这一次平定幽燕的校尉以上的将官,有一多半都要跟着回来。
而此时,幽燕…或者说辽东道的兵力,由副将骆真暂领,继续修建榆关。
大多数将官,跟着孟青一起回京受封。
李皇帝看了看兵部的三个堂官,笑着说道:“这不是什么小事情,这一次辽东道大捷,一举收回了契丹人侵占了十年之久的幽燕。”
“神州国土,勉强一统。”
李皇帝笑着说道:“这些归来的将士们,都是朝廷的大功臣,这一次凯旋,朝廷要好生迎接,回头朕给你们兵部批个条子,你们去户部,领十万贯钱,用以迎接这些凯旋的将士们。”
“要尽可能隆重一些,不要冷落了将士们,要是钱不够用。”
皇帝陛下笑着说道:“你们兵部先垫着,回头来寻朕,朕从内帑里给你们补上。”
赵尚书开口笑道:“不如让户部多批点钱,也省得我们从陛下腰包里掏钱。”
此时,赵尚书心情很不错。
因为孟青回朝,就意味着朝廷要正式敕封他为大将军了。
虽然这是早已经定下来的事情,事到临头,一直自认为是武将的赵尚书,还是难掩激动。
皇帝摆了摆手:“这两年户部花钱的地方太多,如今的卓尚书,可不像薛尚书那般好说话了,要多了,他恐怕不肯给。”
“花朕的钱就花朕的钱。”
李皇帝笑着说道:“实在不行,你们去枢密院,拉着枢密院一起办这个事,枢密院年初跟户部讨了一百万贯钱,用作花销,现在多半还剩下不少。”
三位堂官,俱都点头应是。
李皇帝跟他们说了些细节,叮嘱道:“明天,朕就给兵部下旨,让兵部替朕去迎接犒赏军队,你们回去准备准备,后天或者大后天,就启程去迎接凯旋将士们。”
犒赏军队,必须要分清楚,到底是谁犒赏的,这个事情不能是枢密院,也不能是兵部,更不能是太子。
只能是皇帝陛下。
兵部三个堂官,再一次低头应是。
正当他们抱拳行礼,要离开甘露殿的时候,李皇帝叫住了赵成,开口说道:“公孙老将军,现在身子已经好些了,到时候凯旋将士进城的时候,兵部派人,抬着公孙老将军,一起迎接凯旋将士。”
“让他,看一看他儿子的威风。”
赵成深呼吸了一口气,深深低头。
“臣…遵命!”(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